分享

当你疲劳时,你的跑姿会发生哪些变化?

 慧跑 2020-08-27


配速是用来衡量跑步快慢,配速由步幅、步频以及神经肌肉的协调性来决定:

协调性取决于我们跑步技术的娴熟程度和肌肉收缩放松转换能力;

步频受制于肌肉数量和肌肉横截面积的大小以及神经灵活性;

而步幅主要由肌力的大小、肢体的长度(跑友们有木有腿长一米八的小伙伴每次轻松把你甩出五米远这然后停下来等等你的经历哇哈哈)以及髋关节的柔韧性来决定。

跑马的童鞋们,是不是在起点拍一张神采奕奕的剪刀手✌️的照片,然后大步向前冲,到终点却像灌了铅一样迈不动腿灰头土脸累成汪一样,变成略带痛苦的神态,有中枪的吗。


从跑马刚开始步履轻松,到临近终点,腿脚蹒跚,在漫长的比赛过程中,因为疲劳,往往配速会越来越慢,伴随配速下降,跑姿显然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关于疲劳如何影响跑姿,最新的研究发表在《Journal of Sports Sciences(运动科学杂志)》上。


研究者测试了那些善用前脚掌跑的受试者(优秀跑者更多会采用前脚掌着地),即落地时脚前掌先接触地面而非脚跟,这样可以充分利用脚踝吸收一部分地面对于人体的冲击力,从而在着地的时候更为平稳。问题在于,当人体在跑步过程中达到疲劳后,这种前脚掌着地的状态可以得到维持吗?踝关节的减震作用还有效吗?


这项研究中招募了14名(8名男性,6名女性)志愿者,这些志愿者每周跑步约24公里并习惯用前脚掌着地。实验之前,研究人员先测定了受试者腿部肌肉力量。随后根据受试者耐力水平,确定一个可以使其跑步时间超过15分钟但坚持不到20分钟的运动强度。研究人员记录了受试者开始和结束的步幅变化,地面反作用力、肌肉力量以及肌电图(反应肌肉用力程度),同时每两分钟记录一次主观疲劳感觉(RPE),受试者可以因疲劳随时停止测试。

 跑步前后肌力测定


结果显示所有受试者测试时长为15.4分钟;平均速度为3.88米/秒(也即配速为4:15),受试者的平均主观疲劳程度是非常吃力,这些均表明受试者在20分钟不到的时间内,发生了明显疲劳。

那么在临近结束,受试者疲劳时,跑姿发生了哪些较为明显的变化呢?结果显示地面反作用力明显增大,说明由于肌肉疲劳,导致着地时缓冲减少,肌电图、肌力测试显示小腿肌肉肌力下降也证实了这一点。

另外,受试者的步幅明显减小,绝大部分人由前脚掌着地改为脚后跟着地,同时脚触地的时间由0.220秒增加为0.227秒,但有趣的是随着步幅减小,步频并没有因此而增加,步频由一开始的176次/分最终下降到 174次/分,步幅变小,步频不变当然意味着速度变慢。所有这些结果充分反映出在跑步后期因为疲劳,坚持前掌跑的比例非常小。


在理想状态下,如果我们能抵抗慢跑过程中带来的运动疲劳使自己的步态始终保持一致那当然最好不过。但是现实情况是,跑步过程中随着疲劳累积,步幅很有可能会发生变化,灌了铅啊,越跑步幅越小了。

同时更要命的是脚跟着地更加明显,小腿肌肉力量下降更是弱化了着地缓冲,导致冲击力的增加,这也部分解释了为什么跑步中后程容易出现疼痛,因为步幅减少,脚跟着地更明显沉重,肌肉同时发生疲劳,这些因素均使得关节受到更大的作用力,疼痛也就在所难免了。因此,只有系统的训练,才能保证你在漫长的跑步中维持最佳跑姿。


参考文献

Carl Jewell, Katherine A. Boyer & Joseph Hamill (2016): Do footfall patterns in forefoot runners change over an exhaustive run?, Journal of Sports Sciences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