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存“虚灵的真实

 若飞若扬1963 2016-05-22
  


 

    “虚灵的真实”和“感性的真实”

    虚灵的真实是有别于“感性的真实”的另一种真实。这种真实,看不见、摸不着,但它作为有着人的真切生命依据的理想存在于人的祈愿中。这种真实,永远不可能出现在经验的现实中,从这个意义上说来它是虚灵的;但虚灵并不虚假,这正像几何学上的圆一样。几何学上的圆永远不可能在现实中画出来,然而这个理想的圆又是衡量现实中一切圆形圆到什么程度的唯一标准。如果用圆周率表示这个圆,我们知道它的每一位数都不是编造出来的,都是确定而不可更改的,尽管它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

     对于当代青年而言,每个人心中都应存一份“虚灵的真实”

     每个人无论是品德修养,还是学业、事业的追求,这份“虚灵的真实”存于心中,会引导我们在既经选定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有成效。在西方人的记忆中,自然神庙有这样一段神谕:“我,一切存在的,曾经存在的,将存在的总体,没一个有死的人曾揭开过我的面幕。”这是在说,自然之谜的谜底是人难以最后道破的。其实,任何一门学业,如果它称得上一门学业,都存在这个问题,你越往深处走,就越会有更深的道理,你永远不可能全然摸到它的底。

    这是说面对学业,我们应该有一种敬畏的态度。要心存一份仰视它的那种神圣感,这份神圣感会让你生出一种战栗。如果能够把这份神圣的战栗调整或转化为对学业的庄严的关注,你就会产生一种内驱力,就会在面对研究对象时始终保持一种严肃谨慎的态度。就像几何学上的圆一样,虽然你永远画不出它来,但只要你向着它去追求,就总可以把圆画得更圆一些。追求学业上的至高境界,一定会使你在这过程中有更大的收益。

   《<论语>疏解》一书中多次提及的“中庸”概念,是否所指就是这样一种“虚灵的真实”?

    过去人们谈到中庸,总把它作为一个贬义词来用,意思大概是指平庸妥协、圆滑世故、随大流等等。但孔子的说法是:“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这个以“至”作称叹的“中庸”,应该是指一种极致的或理想的状态。举个例子说吧,比如勇敢。勇敢是一种美德,不过,稍微过一点,那就有鲁莽的成分在里面;稍微差一点,胆怯、怯懦的成分又出来了。丝毫也不鲁莽,丝毫也不胆怯,做到“恰如其分”,那才是“中庸”意味上的勇敢。“勇敢”如此,其他美德的修养也是如此;美德的修养如此,富有创意的技艺的提高也是如此。虽然“恰如其分”难以做到,但一个人心中存有这样一个“中庸”的标准,他就会有一种发自内心的追求推动自己向前。这样,人就在不断地朝那个不可能达到的目标追求的过程中,成全或提高了自己。孔子谈“中庸”,还有一段话,这便是:“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孔子讲了三件非常难做到的事,一件事是把天下国家治理得均平,一件事是辞去自己已经得到的爵位和俸禄,一件事是从锋利的刀刃上踩过去。这三件事固然难做,但孔子说都可以做到。最后他讲到了“中庸”,说“中庸不可能”。孔子把“中庸”说得比治理天下国家、辞去爵禄、脚踩利刃还要难,说它“不可能”在现实中做到,这说明他所说的“中庸”决不是我们后人误解的那种不前不后、不左不右的圆滑处世态度。“中庸”所指的是一种“虚灵的真实”,是那种可作为现实事物范型的理想境地。这种境地虽然永远达不到,但我们朝着它努力,我们就能在修德或创意上提高自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