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活血化瘀治法治疗灼口综合征1例

 tulip9881 2016-05-22

           

陈某,女,68岁,住北京市朝阳区。2004年3月10日初诊。

主诉:口腔灼热干涩1月余。

病史:患者1月前无明显原因出现口腔灼热干涩,食后疼痛,口粘。口腔医院检查提示:口腔内未见明显病损,舌苔中剥脱似菱形,真菌(-)。诊断为:灼口症。西药治疗无效,中药屡用清热泻火(泻黄散加减)、养阴清热等法亦未效,遂求诊于中医。症见口腔灼热,干涩发粘,夜甚,睡眠可,二便尚调。

查体:体检无异常,舌暗苔腻,脉沉。

实验室检查:口腔真菌培养阴性。

中医诊断:燥证(阴虚内热、气滞血瘀)。

西医诊断:灼口症。

治法:活血化瘀、清热生津。

处方:赤白芍、桃仁、红花、当归、川芎、知母各12g,柴胡、川牛膝、枳壳各9g,藿香、防风、黄连、桔梗各6g,葛根25g,丹参、玄参、天花粉各15g,甘草6g。每日1剂,水煎服。

医嘱:忌辛辣饮食。

二诊,2004年3月17日。服药7剂,口干涩减,灼热稍缓解,药已中的,原方加枸杞子30g、石斛10g、泽泻15g,14剂。

三诊,2004年4月2日。患者自述无口干,舌脉如前。继服上方14剂,诸症悉除。

其后,病情平稳。随访3月无复发。

[按语]灼口综合征(Burningmouthsyndrunce,BMS)又称舌灼痛、舌痛、口腔灼痛综合征、口腔感觉异常、舌感觉异常等。主要表现为口腔灼痛、口干、味觉异常以及全身神经精神相关症状。本病中医多认为属脾胃伏火或阴虚火旺,常治以清热泻火、养阴清热。但本例患者曾用上法,疗效不佳,提示其病另有因由。考虑患者口干涩夜甚,有舌紫暗等瘀血表现,故诊断为瘀血所致,治疗选用血府逐瘀汤加减。血府逐瘀汤出自清·王清任《医林改错》,由当归、生地黄、川芎、柴胡、枳壳、牛膝、桔梗、甘草组成。具有活血祛瘀、通络止痛之功。原主治血瘀凝滞,经闭不行,或行经腹痛,或头痛胸痛日久不愈,或内热烦闷,日晡潮热等病症。方中以桃仁、红花、赤白芍、川牛膝,活血化瘀;当归、川芎,养血活血;柴胡、枳壳,疏肝理气。今加用知母、天花粉、玄参、黄连、石斛、枸杞子、葛根、泽泻以滋阴清热、升津液而降邪火,藿香、防风化湿、醒脾,可奏活血化瘀、养阴清热之功。故效在应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