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朝第一词人——纳兰容若

 简心渡惑 2016-05-22

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见”使得纳兰词的声名鹊起,也逐渐开始了对纳兰容若以及纳兰词的研究。

这首词完整的表达如下:

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何如薄悻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纳兰容若,名字是纳兰性德(1655年——1685年),原名纳兰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

满族正黄旗人,祖上和爱新觉罗家族有着千丝万缕的密切关系。

纳兰家族是曾经是海西女真族的叶赫那拉家族的首领,后来被爱新觉罗家族也就是当时非常强大的建州女真族吞并。

纳兰家族和爱新觉罗家族有过两次联姻,第一次是容若曾祖父的妹妹孟古格格通过政治联姻嫁以努尔哈赤,第二次则是纳兰成德的父亲纳兰明珠娶了努尔哈赤小儿子阿济格之女和舍里氏。

古人家学或者私塾一般的课程是六艺,亦即系:礼乐射御书数。

满族人是马背上的民族,清朝初期对于武这方面是一个硬性的要求。

容若自小聪慧过人,勤奋好学,文能熟背经史,武能熟习骑射,真可谓是能文能武的全才。

康熙十年(1671年),17岁的容若入国子监(中央官学),成绩出众,第二年,容若乡试中举,第三年,通过礼部会试,但是殿试的时候此时19岁的容若却因为患寒疾未能参加,容若只能回家调理身体。

此时容若在家养病,错过了殿试的他,身体上的不适也引发了精神上的困苦。

此时容若父母欲为他娶亲,但是一时之间觅不到门当户对的女家,于是先为他置了一个妾氏颜氏,聊以慰藉。

康熙十三年,康熙21岁,容若20岁,娶得门当户对的当时两广总督兵部尚书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汉族人卢兴祖18岁的女儿为妻。

两小夫妻恩爱有加,举案齐眉,鸾凤和鸣,相敬如宾,琴瑟和谐。加上卢氏也知书达理,和容若有精神上的交融。

纳兰也为和卢氏这段美满的婚姻生活写过很多充满情调和爱意的词。如:《蝶恋花》试扑流萤,惊起双栖蝶。瘦断玉腰沾粉叶,人生那不相思绝。

带着成家立业的人生步骤,也乘着和谐婚姻的喜悦,容若22岁那年,也就是康熙十五年春,容若考取了进士,并且被授予三等侍卫。

虽然带刀侍卫并非容若所憧憬的仕途,但在外人看来人生应有的成家立业似乎都走上了正轨,可惜好景不长,容若23岁那年,卢氏因为难产落下病根,一个月后去世。

容若痛不欲生,悲痛欲绝,沉重的悲伤夹带着思妻的情绪,写下了二三十首纪念亡妻的悼亡词。如:《南乡子 为亡妇题照》别语忒分明,午夜鹣鹣梦早醒。卿自早醒侬自梦,更更,泣尽风檐夜雨铃。

容若的仕途也似乎得不到自己的理想状态,虽然后来有升级为二等侍卫、一等侍卫。但是他总是希望能够摆脱这些所谓的亲信、贴身侍卫的职务,希望能够创造出一番新天。

似乎康熙十分喜欢这个有才华,能文能武,年龄又和自己相仿的少年。一般康熙出去视察或者狩猎都会带着容若,与俄国签订了《尼布楚条约》之后,康熙赴北部视察,容若跟随,浏览了边塞风光,后来写了别开生面的边塞词。如:《浣溪沙》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古今幽恨几时乎?

为了让容若重新振作起来,明珠夫妇为容若觅得一门亲事,卢氏去世后三年,满族女子官氏被迎娶入纳兰家。

虽然容若已然尽丈夫的责任,也和官氏举案齐眉,相敬如宾,但可能是官氏并不舞文弄墨,与容若在精神上文墨上缺少来往。

容若于是仿效诸多前辈诗人到烟柳之地寻觅艺妓词人,在好友顾贞观的暗助下,1684年,在容若30岁那年,于江南寻得艺妓女词人沈宛,容若爱之如宝,遂纳之为妾。

然而,由于容若职位的特殊性,双亲也优先为容若的前途考虑,遂将已是情投意合、志趣相投相的两人棒打鸳鸯。

1685年,容若31岁,容若重回到江南与沈宛相处了三四个月后,于那年的5月因恶寒英年早逝。留给了后世人一个可惜遗憾的背影以及众多才华横溢的词。


注:古代人算年龄一般会在年份相减之后加一就是当时说的年龄,因为古代人是按照生肖来算年龄的,并非新历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