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大坊 创始人:邓毓博 背景:兰州大学教师 门派:消费连锁 投资机构:个人天使 融资情况:500万人民币天使投资 邓毓博接招 1、试图解决什么行业痛点? 2、为什么从线上切入市场? 3、博士创业遇到哪些坑? 邓毓博是兰州人,对兰州拉面有天然的亲切感,也看到这个行业存在的痛点,「整个行业处于一个比较低端的竞争状态,没有很好的品牌形象,没有高效的供应链,也没有规模化」。 邓毓博毕业后在兰州大学当了三年老师。2014年9月,他辞职创办牛大坊。牛大坊将生产流程标准化,在线上销售牛肉面半成品,第一年销售额做到400万。最近,他们在深圳尝试开设第一家线下门店。 牛大坊刚成立的时候,三个创始人全是搞IT的博士。两年过去,其中两个已经退出,回去做本行了,只有邓毓博还在坚持。「我对做技术没兴趣。还是觉得卖牛肉面是我想要的生活」,他告诉《接招》(微信公众号:itakethat)。 Q:为什么选择从线上切入市场? 邓:我们在线上销售的是半成品性质的兰州拉面,有汤、肉、面以及各种调味品,用户把面条煮熟就可以吃。 因为很多用户跟我们反馈,产品味道还不错,就是太麻烦了,还要自己煮。我们目前在测试一款一泡就能吃的速食面,预计6、7月份就能上市。这款面跟方便面一样,但是差异点在于,我们一直主张的是「零添加」概念,没有防腐剂、添加剂,安全健康。 一开始资金并不是很雄厚,开线下店成本比较高。线上的好处就是没有地域限制,全中国任何地方下个订单都可以发过去,比开实体店在品牌推广上容易一些。 Q:一般保质期长的食品都会有防腐剂。 邓:不一定。我们这种工艺,最大的好处就是保质期一年左右,但没有防腐剂。 这个工艺其实是很传统的罐头的加工工艺,几百年前就有了。先把食品密封包装好,放到高温高压的杀菌锅里面蒸20分钟,跟医院杀菌是一样的道理,基本上就没有什么细菌了。 我们之前做调研,韩国有一款鱼罐头,没有任何添加剂,但是工艺更先进,能保存7年。所以这个技术很成熟。 Q:之前的销量怎么样? 邓:我们一年的营业额是400多万。还在亏损。前期投入的研发费用比较多,做产品就得不断迭代,这个迭代过程蛮花钱的。 Q:销售都是在线上的哪些平台? 邓:牛大坊的微信服务号、淘宝、百度外卖等,另外就是一些银行的电商平台,比如建行的善融商务、中信银行的信用卡中心。 Q:物流是怎么做的? 邓:配送找的是第三方,圆通和EMS。 我们在甘肃有自己的仓库。从甘肃往全国发,基本上是三到四天。甘肃物流效率比较低。但是成本相对也低一些。前期能节省就尽量节省。 Q:有中央厨房吗? 邓:现在生产是外包给一个食品加工工厂,标准化工艺是我们提供的。还不算是中央厨房。但是效果是一样的,只不过成本要稍微高一些。 原来这家工厂是做对韩国、日本的罐头出口,后来因为汇率的问题做不下去了。厂子基本上闲置。 国内有很多这样闲置的食品加工厂,借用他们的设备、场地和人工,我们就可以省下建中央厨房的钱。目前重点是先做销量和品牌。 Q:面是机器生产还是人工生产? 邓:现在都是机器生产。机器有很多种参数的配比,比如面粉和水的比例、和面的时间等等,我们做了好长时间的实验,面条口感跟人工的很像。 大多数消费者其实并不很在乎面是师傅手工做的还是机器做的。口感棒,卫生程度过关,才是最重要的。味千拉面或者日本很多拉面,全是机器的,大家吃得也挺开心。 我们的优势在于对产品的执着。将生产过程标准化。传统的师傅怎么做面?尝一尝,差什么调料就再加点,和家里做饭一样,全凭感觉。 我们则要求全部量化,多少肉配多少水加多少料,要很精确。我们希望不管是谁拿到我们这个工艺,做出来的味道是一样的。经过这两年的努力,这方面基本上做到了。 Q:原材料是自己采购的吗? 邓:是我们指定采购的。厂家按我们的要求去采购,比如用什么样标准的面粉、什么标准的肉。从采购一直到生产,整个过程全部标准化。 Q:怎么做质量控制? 邓:我们有一套质控的要求,厂家从他们生产的角度,也有生产日志,就是每一天、每一批次的产品,经过了哪些人的手,用多少原料等等,都有记录。产品生产出来之后,我们也会做抽检。 Q:在品牌塑造上有什么想法? 邓:最早的时候,我们是想把它做成一个严谨的形象,因为我们创始团队成员都是博士。但是后来发现在推广的时候有一些困难。未来我们希望把它做得更加青春、有趣、活泼,在营销上更多借助于比较新的手段。 我们希望给消费者两个印象:一是,牛大坊是第一家依赖于互联网做推广的兰州拉面品牌。二是,牛大坊的品质非常好、很健康。 获得用户最终认可,靠的一定还是口感和品质。 Q:准备开实体店吗? 邓:在深圳我们近期将开第一家实体店。我们希望牛大坊的线下店能解决传统面馆面临的一些问题,比如怎么样做品控,每一家店口感能一致,缩减人工成本等等。 传统面馆每个店都有拉面师傅,人工成本高。拉面师傅水平不一样,做出面的口感也不一样。我们做成标准化产品,中央厨房配送,面送到厨房煮一下就可以,人工只需要传统门店的一半。 这样前端的运营成本可以大幅降低。另外,做大规模的复制扩张时,可以保证每一家店的味道是一样的,品控非常好做。 Q:你们在深圳的店,面积有多大? 邓:100平左右,还是有点大。我们想做小而美。下一步只开小店。 Q:你们的店为什么要开在深圳? 邓:东方宫去年在北京发展很快,对我们来说,带来最直接的挑战就是,要去开一个和它很类似的品牌,很多比较好的位置已经被选完了。所以我们觉得还不如先在深圳做。 深圳也是一个移民城市,口味比较多样化,容易找到我们的目标消费者。同时深圳和广州离得很近,广州的服务理念、服务意识都非常好,对于我们也是一种学习和提升。 Q:做加盟还是直营? 邓:有少量的直营,主要以加盟为主,全直营的话速度慢,投入大。加盟可能会相对好一些。 Q:店里的面跟线上卖的面一样吗? 邓:不一样,堂食的面是湿面,保质期就一两天。线上的面是干的,保质期在一年左右。 堂食的汤我们也做了优化,吃起来更接近于兰州本地的口感。线上的口感肯定不如堂食。到底加工的方式不一样。 Q:你的跨度还是蛮大的,创业两年多,有没有走一些弯路? 邓:很多。我遇到的问题估计每一个创业者都会遇到。 比如团队的结构问题,我最开始认为,互补的团队就是团队成员性格互补。后来才知道要在专业能力上互补。大家都是技术出身,做产品很擅长,但市场营销、品牌方面没人懂。 我们的股权结构也有问题。拿股份多的人对团队的贡献不高,对整个团队都是一种负面的影响,我们后来费了很大劲去做优化和调整。 再比如我们会跟一些供应商合作。我们学校出来的人都很单纯,谁的话都信。我们被坑、被骗的次数太多了。 这都是血的教训,花了很多钱砸出来的经验。 Q:如果做下一轮融资,希望是什么样的投资机构? 邓:最近有可能去做一次产品众筹,看能不能筹够资金。如果筹不够,还需要去对接一些机构或者投资人。我们希望投资人在餐饮和连锁经营方面有比较多的资源。 Q:如果让你去采访一个创业者,你希望采访谁?问TA什么问题? 邓:味千拉面的创始人潘蔚。想听听她在连锁经营方面的经验。 |
|
来自: runforever1919 > 《m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