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07儒家的理想主义流派:孟子

 赫一的书馆 2016-05-23

书籍 | 《中国哲学简史》

领读 |  飞鸿

各位书友好,前面两章墨家和杨朱都从不同角度和程度批评了孔子,我们现在重新回到儒家,了解儒家学派的另一个重要人物——孟子


孟子对杨墨的反对提出了解决方式,把儒家思想发展到了一个新的层次。


杨朱的思想是极端的利己,丝毫不考虑利他,虽然对自身有爱,但是这种“爱己”却是不能推广到其他人的,对社会也无法有良好的治理(尽管杨朱言人人利己便可大治),属于极度的避世。


而墨家又是极端的利他,宣扬利他就能利己,进而社会也能有良好的秩序。


然而儒家却认为这是违背人性的,人的本性就是对爱有差别的,爱自己和自己的亲人就是优先于爱他人。孔子强调“推己及人”,孟子同样认可这样的有等级同时又是有动态推及过程的爱。这就是儒家和墨家根本分歧的地方,这在前面两章我们已经讨论过了。


  • 然而儒墨两家最根本的分歧在于,儒家认为人的爱是顺其本性,自然发展出“仁”;而墨家认为“兼爱”是要靠外力加之而实现的。


墨家为此必须要引入鬼神崇拜和强力政治,因为只有靠意识形态上的鬼神崇拜才能让普通人被灌输去“兼爱”的动力,或者强力政治强制人去做利他的事。这就和儒家顺从人的本性来实现有差别的爱南辕北辙。


墨家这种思想虽然引入了鬼神,却无法产生西方式的高级宗教和市民社会,因为西方宗教社会人与人之间、人与上帝之间,是一种“立约”。这个“立约”是西方社会的一个根本思想。但是墨家没有这种与鬼神立约的思想,所以只是用简单的崇拜和强制来施加“兼爱”的外力。



相比之下,儒家就显得相对人性化了。而顺从人之本性,可以一连串的延伸出对人之本性的一系列论证。孟子为此发展出了“人性本善”的著名思想。


怎样才能让顺从人之本性显得合理并且值得去追求呢?


孟子说,人有“四端之心”,如果加以充分发展,就能长成孔子说的“四德”,而这恰恰是人区别于野兽的地方。只有发展了“四德”,人才能成之为真正的人。这是从个人的层面来讲。


如果从社会和国家治理的层面来讲,就要强调“推己及人”的重要意义了。“推己及人”在《论语》里面有类似的话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在《中庸》里面有“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这里其实有深刻的伦理内涵,在印度的寺庙里有这样的话,在圣经中有类似的话,在康德那里把这句话视为心中的黄金道德律。人类文明的基石,一切的道德之源,就从这“推己及人”四字而产生。人类在原始时期,对外界刺激的第一反应往往是激情和冲动,只是一种本能反应,而当人类开始具有对本能反应的反思时,道德和文明才由此而产生。


只有对自身第一反应的反思,才是道德的开始。因为“感受”是无法用语言准确传达给其他人的,只能通过对自我的反思,才能以“比附”的方式去推向别人,逐渐形成合理的人群社会关系。这也是社会能够形成良好秩序的起源。


墨家和杨朱都不强调这种“推己及人”的思想,而是否定人性的本能,同时也抹杀掉对人性反思而产生道德和文明的可能。儒家却在这里顺应人性的本能,同时把这种本能加以“教化”,逐步由己推广到身边的其他人。我们知道古代中国作为农耕文明,家族熟人社会是基本形态,一个人从自身的反思开始做起,以“推己及人”的方式,在家族熟人社会群体中逐步形成稳定的社会秩序,而只要这种家族秩序稳定了,国家就稳定了,天下就稳定了。


所以,在儒家看来,天下所有的关系,最重要的就是家庭关系,只要把家庭里面的各种关系处理好了,天下就能安定。而家庭关系的处理,需要的就是让人以“推己及人”的内在方式,用“礼”的外在方式去实现。这便是儒家论证从自我而推广到家庭、社会、国家、天下,从而得到大治的思路。这就与墨家宣扬“兼爱”而大治的思路,与杨朱宣扬“人人为己”而大治的思路完全不同。


  • 可以说,理解孔孟之道的核心就有一个“推”字。



既然是一种由自身向外“推”的治人理念(治己也是治人),那么对君主的要求就非常高,因为要靠君主自身的品德来向外推广他的道德,教化天下。于是,儒家对政治的描述自然就是只有“圣人”才能成为真正的君主


而如果圣人的名和实不匹配(不能“正名”),孟子在这里的政治主张就是百姓可以以“革命”的方式推翻这个名实不配的君王,实现王位更替。而如果君王名实相符,他的统治便是“王道政治”。


王道政治”与西方近代以来的“权利政治”是不同的政治模式。冯友兰先生在这里提到在现代“民主政治便是王道”,这个结论是值得考虑的。现代西方的民主政治和中国古代意义上的王道政治有区别。


在中国传统的文化中,民众并不追求西方政治模式下的民有和民治,而着重于民享。君王是否能够治理好天下,百姓是否能够享受到贤能政治的治理效果,能否安居乐业,是中国文化下政治合法性的来源。而要想君王能够治理好天下,“推己及人”的“忠恕之道”就是君王必须要具备的能力。


  • 所以,“人性本善”、“推己及人”、“王道政治”就从个人到社会到国家一系列的联系在了一起,从而成为儒家从个人修身到治理国家的整个理论体系的根本。


正是在这个层面上,孟子说出了振聋发聩的一句话:“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对“浩然之气”的解释,是将对个人与宇宙的联系上升到“天道信仰”的程度。这就是把人之本性与宇宙之本性合一。《中庸》第一句便是“天命之谓性”,天命的本质落在人身上,人的本性和天之本性是合一的。按照天之本性来保持人之本性,便是一种永恒不变的“天道信仰”。为了不断支撑这种“天道信仰”,需要用一种“浩然之气”来建立人与宇宙万物的联系。


冯先生在这里说“它是超越道德的价值,是人和宇宙融为一体的气概”。




既然每个人都有人之为人的本性,那么每个人都可以培养自身的“浩然之气”,于是自然的发展出“人皆可以为尧舜”的思想。


为了培养“浩然之气”,孟子提出一个是要对道的领悟,一个是要做“天民”该做的事情,这里已经开始有了一种“知行合一”的思想。


可以看到,明代王阳明的思想在这里已经有其发源,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寻找中国传统的思想一定要回溯到先秦的原因。


欢迎有兴趣一起共读的书友,加入共读微信群,分享和交流。即刻加以下慈怀共读助手微信号:cihuai201206,共读助手将会你加入慈怀共读群。



回复“置顶”,小慈告诉你如何一键找到“慈怀读书”。

长按二维码,关注慈怀读书(ID:cihuairead)

↓点击阅读原文,来慈怀书店看看吧^_^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