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于钟华老师授课笔记——骨力

 三水甫云 2016-05-23






骨力

      李世民《论书》中云:“今吾临古人之书,殊不学其形势,惟在求其骨力,而形势自生耳。吾之所为,皆先作意,是以果能成也。”

从这里面可以看出,骨力是源,形势是果,骨力可以生成形势,但形势生成不了骨力。那么,“形势”、“骨力”是指什么呢?

一个字中有“体”、“形”、“势”。体是指一个字非常紧凑的中心区域,是把一个字当人来看,伸出去的宽大的笔画是形,体外的大片空白叫势,形势互生。形势指的是这个字的姿态好坏,或者说指向这个字可见的部分。骨力是貌似看不到的东西,但是找到了骨力,则字自然就好看了。之前讲“笔力”是笔的内在理路,按照笔力来书写叫做“善笔力”,“善笔力者多骨”,“笔力”是因,“骨力”是果。前面说,骨力生成形势,这里似乎把“骨力”的“骨”去掉,这个“力”和“笔力”相关联,因为“善笔力者多骨”。由此我们可以推导出来“骨力”是按照善于使用笔力、按照笔力的方式书写出来后字内的那个笔力。按照蔡邕的说法就是“力在字中”,也就是按照毛笔的理路去书写的这个字,笔力已经在字中了,我们称有“笔力”的字为“骨力”。倒过来思考,比如字帖中有力,叫骨力,但是书写的过程看不到,信息保存在字帖中,学习者要根据字帖还原,还原这如何叫善笔力的。我们临摹字帖就是要弄明白要怎样善笔力。

对字帖进行解读,找到字帖里蕴含的笔力,无非这个笔力在字帖中称为骨力。“善笔力者多骨”,如果笔力用的好,按照毛笔的理路来书写,我们说这样的作品多骨,有骨感。骨力是用善笔力书写出来的笔画里边所存在的笔路。我们要找到毛笔的笔力进出这个笔画的这样的一个东西,如果可以把这个还原,甚至是还原毛笔的形状,找到毛笔的笔力所在,是以怎样一个方式在纸面运行的,我们就知道了一整套书写字帖的方式,就是怎么样善笔力。

大家不理解“骨力”,是盯着骨的本意去想了。这又牵扯到“笔画之骨”和“字之骨”。“笔画之骨”特指这个中间写的很硬朗的骨,就是笔力在里面起的支撑作用。有时称字有“骨”、“血”、“肉”。“骨”是一根线条中圆笔状态的笔力书写出来的中心,类似于一根墨线中插了一根骨头,这根线就立起来了,这种感觉叫骨力,内在的这根线叫笔画之骨。“肉”是笔心以外的附毫书写出来的周围的部分,“血”是墨里面水的部分,使这个字滋润起来。“字之骨立”是特指一个字的构架,几个很坚挺的竖画使这个字立起来了,这往往是指这个字的主笔,使字支撑起来的笔画,就是结构里面的“构”的部分,在一个字里我们称“字之骨立”,有时也称“立体”,是使这个字的身体得以立起来的一些笔画。

所以,我们临字帖的时候,关键是要找出来毛笔进出一个字、一个笔画的线索,根据线条的形状来判断出毛笔笔锋的状态,然后找出来笔力进出这个字的方式,毛笔是怎样在里面运行的,这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毛笔的形态,有束毫、铺毫;二是毛笔的运行线路,就是出入笔画的轨迹。反过来讲,就是因为善笔力者按照笔力书写出来的方法里边可以通过骨力的方式还原,所以书法才可以临摹。哲学中很讲进路,所以第一笔很重要,当然前提是笔力要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