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领导如何“拢住人”_清月识君

 昵称859355 2016-05-24
领导如何“拢住人”
聂世军
作为领导,如果拢不住人,没人追随,缺少一个与自身的职权和领导目标相应的可以指挥如意的团队,那么,无论其职位多高,也不过是庙里的泥胎,虽享香火,却无灵验,难以发挥领导者应有的作用。事实上,几乎所有的领导者都非常重视“建班底、拉队伍”,有的甚至不惜滥施恩惠、封官许愿来笼络下属、企图购买下属的忠诚。但是,结果却往往事与愿违,如同顽童赶羊,追得越急,羊跑得越散。那么,领导者如何才能拢住人呢?
一、立心要正,处事要公
下属追随领导,尽管很希望领导对自己厚爱、照顾,但根本上更希望领导者是一个立心方正、大局为上、干事创业、坚决维护和增进全局利益的人。一个以权谋私、惟利是图的领导,即使对有些下属非常照顾甚至非常慷慨地与其分肥,也很难赢得他们内心的尊重和坚定的支持。因为下属自身的根本利益就融合在全局利益之中,自己成长进步的希望也寄托在单位全局事业的发展之中。领导的追求代表了全局利益,也就体现了每位下属的根本利益,自然也就容易获得最大多数下属的拥护。因此,领导者要拢住人,必须要着眼工作的大局、事业的发展,而不能为了打个人的小算盘,为了培植个人的势力,为了拉个人的小圈子。这样做,得到的只是少数人甚至只是个别人的苟合,失去的则是大多数人的支持。切记,日月当空,万物普照;立心偏私,如蜗壳萤光,其照不远。
再者,处事公道、公正,既是领导者高尚道德品质的体现,也是领导者拢住人的一种重要智慧。从人之常情来看,领导者在处理具体的事务时,很容易产生一种施非常之惠、图非常之报的心理冲动,潜意识地总想偏向于自己亲信的下属、自己有好感的下属,总想拉几个心腹、培养几个“铁杆”,处事很容易亲疏有别、一碗水端不平。这样做在传统的专制政治和黑幕政治的背景下也许还有效,因为许多事都是个人说了算、暗箱操作,笼络一个或几个亲信,的确能起到以一当十、以少胜多的作用,也不失为一种领导操作技巧。但是,在现代政治的背景下,政务日渐公开、民主不断发展健全,仍然这样做不仅品位低下,而且很危险、很愚蠢。因为领导者处事不公,别人很容易看到或感受到,即使能迎合或讨好少数人、个别人,但失去的必将是多数人。下属很容易地会想到,领导处事公,每个人都会公平地成为受益者;领导处事不公,每个人也会有同样的概率成为受害者,因而会非常警惕和憎恶处事不公的领导,包括那些在某件事上会偏
向自己的领导。因此,领导者要拢住人,处事就要“目中无人”,不能看人下菜碟儿,必须坚决抑制好恶和亲疏意识,真正做到对事不对人,力求公平地、公正地、公道地对待每一位下属。做到了立心正、处事公,领导者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团结、凝聚最大多数的下属。
二、权责要相应,能位要相当
不可否认,权力也是一种凝聚力,权力越大,对资源和下属的吸附力就越强。当我们在强调领导者的非权力影响力时,也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有意地掩盖权力对赢得下属支持的作用。慎子说:“贤人而诎于不肖者,则权轻位卑也;不肖而能服于贤者,则权重位尊也。尧为匹夫,不能治三人;而桀为天子,能乱天下。”(《韩非子·难势第四十》)这种认识在今天仍是有其客观性的。领导者承担某一方面的领导责任,必须要有相应的职权。如果自己的职权与责任不相匹配,领导意图难以实施、处置意见不算数,下属感到跟随你干不成事情,就会很自然或很无奈地放弃对你的追随。没有相应的权力,不仅难以发号施令,而且还缺少打造自己执行团队的合法性,别人会认为你这样做是拉山头、挖墙脚。因此,领导者如果感到自己的职权不足于履行自己承担的领导责任,就要通过恰当的方式积极地向上级组织和领导争取,保持职权与责任的平衡,这与争权夺利的性质是不同的。只要动机正当,方法妥当,组织和领导是会理解的,群众是会支持的。
话又说回来,领导者有了相应的职权、有了自己的团队,但是,如果缺少相应的能力,不能得心应手地运用属于自己的权力,不能有效地凝聚团队的力量、化解团队内部的矛盾与分歧、统一团队的行动步调,那么自己的团队就很容易人心离散,转而追随其他更有吸引力和凝聚力的领导。事实证明,领导者只有能够有效驾驭权力,才能发挥职权对下属的吸附作用。否则,权力只能导致自己的无能和可笑,导致下属的轻视和别人的觊觎。孔子说:“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也即德不当其位、能不当其权,只能自取其辱,甚至会给自己招来祸灾。因此,领导者要想拢住人,必须先想一想自己有多大分量、有多大能耐、有什么方法能拢住人。要未雨绸缪,先理一理思路、练一练本事,发掘、强化和凸显自身拥有的对于促进事业发展和满足下属心理需要的稀缺性且不可替代的能力资源,增强对下属的凝聚力和统驭力。否则,即使费尽心机地去“贴”下属,也很难拢得住人,反而会自讨没趣,招致嘲弄。
三、志向要远,见识要明
领导的志向反映的是领导的事业心和工作动力的强弱问题,决定着单位事业的发展方向、发展空间,也与下属的工作状态、发展机会和利益实现程度等息息相关。领导者志存高远,就容易制定激动人心的工作目标,对下属产生强大的感召力,下属就会对未来充满希望,愿意追随领导者全心全意地投入到事业发展中去。否则,领导者胸无大志,就会在工作中安于现状,碌碌无为,下属就会因为缺少明确的、倍感激励的奋斗目标而感到迷惘,就会因为缺少施展才干和激发创造活力的机会而懈怠,人心就会离散,领导自然也很难拢得住人。《水浒传》中记述的三任梁山梁山泊寨主的故事很有启发意义:占住山寨最早的王伦只把梁山泊作为一个安度余生的避难所,无意发展事业、壮大队伍,最后惨遭火并的下场;晁盖缺少政治抱负,享受于把梁山泊作为一个接待宾客、畅意情怀的大庄园,尽管名为山寨之主,但人心和人脉却渐归于更有政治抱负的宋江;宋江尽管是一个被强拉入伙的后来者,但由于志向远大,敢于突破山寨的狭小空间来发展事业,绝大多数人感到跟随他能有更好的未来,有更多的选择和发展机会,因而他在晁盖活着时就成为最有人缘的人,晁盖身亡后,顺理成章地被大家拥戴为山寨之主。事实证明,领导想干事、能干事、能干成事,就会有人跟;无所事事、无所作为、干不成事,必然会被下属抛弃。领导要拢住人,就要有干事创业的追求,对事业有发展蓝图,为下属创造发展机会和营造用武之地,从而对下属产生导向力和凝聚力。
同时,领导要拢住人还必须有远见卓识。只有志向而缺少见识,领导者就会变成一个志大才疏的自大狂,就容易贻误事业、贻害下属,就会被下属鄙视和抛弃。领导见识明,要做到四个方面:首先要看得远,增强预测力和判断力,善于分析发展趋势,准确把握发展机会,有效规避风险,给单位指明发展方向,令下属敬服;其次要看得透,能认清本质、把握住关键,以最有效、最简便的办法达到最高的工作效率和最好的工作效果,令下属佩服;再次是能洞微烛隐,一叶落而知天下秋,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令下属信服。最后要洞悉人情世故,做事合情理、顺人心,左右逢源、游刃有余,令下属心悦诚服。领导只要被公认为有见识,自然说话就会有人听,行事就会有人从,自然就能拢得住人。
四、对人要成全,荣辱要与共
人的行为是靠动机激发的,动机是由需要产生的。领导者要拢住人,必须深刻地了解和把握下属的动机,以最恰当的方式最大限度地满足下属不同类别的需要。能满足下属的需要,才有可能拢得住下属。孟子说:“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具体说就是,对下属正当的、合乎情理的需要要尽量成全。领导者心肠要热,处心要善。对下属要有一种感同深受、设身处地的关爱之心,经常了解一下下属最在乎的是什么、强烈要求的是什么、最大的现实难题是什么,看自己能够提供什么指导和现实的帮助,能施加什么影响,在下属最关键的问题上施以援手,在下属最艰难的时候雪中送炭,在下属最自豪的时候送去真诚的祝愿,尽力促成下属实现他最迫切、最强烈的期望,慷慨地让功、让利、让誉于下属,尽量满足下属的进取心、自尊心、荣誉心乃至某种可以理解的好奇心、虚荣心。要切记,好言不在多,惠人要实,不能言惠而实不至。领导过于频繁地对下属嘘寒问暖、表示关心,就如同一罐本来煲得滋味很好、营养丰富的靓汤被反复加水,变得寡淡无味、失去了营养价值。因此,对下属的关心必须要有实际的行动,既要尽心,更要尽力。想干事的,要敢于给任务、给干事的机会;条件优秀、工作成绩突出的,要敢于给职务、压担子;想安心工作、踏踏实实做点事情的,要尽力为其营造舒心安定的工作环境。总之,要把下属最希望得到的东西给予下属,千万不能借助掌握的权力和资源吊下属的胃口甚至卡下属。
同时,下属也会有人性的弱点,既有正当的追求和善良的愿望,也会有逃避责任、谋求非分之想的心理。因此,对下属要成全、养之要厚的基础上,还要任之要重、管之要严。要敢给下属定硬任务、下死命令,上下风险共担、风雨同舟、荣辱与共,防止下属变得骄、娇、惰,只要求待遇,不愿意承担责任,不愿意从事艰难险重的工作。要明白,下属既会亲附真正关心他们的领导,也会敬畏能够收伏和管得了他们的领导。要拢住下属,不能单靠恩惠,还要靠严明的纪律和健全的制度,令必行,禁必止,赏必当,罚必公,既有菩萨心肠,又有雷霆手段,做到恩威并用、刚柔相济。否则,一味取悦甚至迁就,下属就会因骄纵而管不了、拢不住。
五、心胸要宽,言行要信
宽则得众。领导心胸要宽,既是一种修养的要求,也是一种要拢住人的无可选择的选择。许多时候,是下属有本钱选择追随哪位领导,可以根据自己的心意和感受决定对领导的忠诚度,因为他不必对领导目标是否实现负最终的和最大的责任;而领导则无这种心理选择的自主度,要实现领导目标,就必须依靠现有的下属。因为下属大多是给定的,不像在超市买东西,可以随意挑选,或者是使用一次性商品,可以随用随弃。而下属不仅在素质上会参差不齐,个性上千差万别,而且在人品上也会有各种各样的缺点和不足,而你要做一个正派的、合格的领导,对下属就要不离不弃。领导对下属不能搞亲亲疏疏的小圈子,但要能容忍下属对领导有远近甚至有偏见、陈见和误解,能容忍下属不喜欢自己,因为客观地说,如果反观自己,自己的确没有那么值得令人仰慕和让人感到亲近。如果领导只按自己的喜恶来选人和用人,自己只能成为孤家寡人。
领导拢不住人,不能抱怨下属素质差,而要首先反省自己的心胸是否宽阔,自己的个性是否过于冷峻乖僻。《菜根谭》上讲:“地之秽者多生物,水之清者常无鱼。故君子当存含垢纳污之量,不可持好洁独行之操。山之高峻处无木,而谿谷回环则草木丛生;水之湍急处无鱼,而渊潭停蓄则鱼鳖聚集。此高绝之行,褊急之衷,君子重有戒焉。”这几句话是大有深意的,值得领导者仔细咀嚼回味。但是,强调领导者要有容人之量,要能容人之长,容人之短,容人之功,容人之过,容人之庸,容人之怪,容人之歧见乃至容忍别人反对自己,不是说领导者要完全迁就和纵容下属,放弃引导和管理责任,而是说个性问题、特点问题、枝节问题、面子问题、意气问题、得失问题等要看得开、容得下,而对于原则问题、是非问题,则界限要明、章法要严、立场要稳,坚决不可被一种不健康、不正确的倾向所裹挟,丧失了领导的地位和尊严。
领导能否拢住人,还要看领导的信用。不仅领导者在经常性地观察了解下属,下属也在时刻揣摩品评领导,看领导是否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人,是否值得服从和追随。领导的信用如同商品的商标,信用度高,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就高,追捧的人就多,否则,就会乏人问津。领导的信用是一个综合性因素,它包括领导的素质、能力、作风、风格、品行、阅历、政绩和为人处世的方法等。要提高信用度,必须说话要可信,做事要稳健,为人要可靠,树立一种表里如一、前后一贯的形象,慎言、慎行、慎独,要有品位、有能力、有节操、有成色,不能前倨后恭、人一阔脸就变,更不能见利忘义、言高行卑、逐高踩低,搞拉帮结派那一套。
树立领导信用,竭诚待人至关重要。《周易》中专门讲诚信的“ 中孚卦”说:“鹤鸣在阴,其子和之。吾有好爵,吾与尔靡之。”意即大鹤鸣于树阴之下,小鹤循声应和。我有上好美酒,与你共分享。其意也可引申为:出于内心真诚的愿望得到同道者的共鸣,愿把自己最美好的东西(美酒)拿来共享。领导者只有内心诚、言行信,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才能提升和保持自己的信用,有利于自己有效地拢住人。
(作者系领导科学杂志社副总编、编审)
原载《领导科学》2009年8月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