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BAT的死穴及战略布局解析

 大道至简64382 2016-05-24



文 / 综合自yeyeyeye、赵予


声明 | 登载文章仅传递信息,不代表本公号立场!


近日,国际反假联盟IACC在发给会员的信中称已暂停阿里巴巴的会员资格,原因是该联盟部分会员公司认为阿里巴巴是全球最大的假货市场,对其打假承诺表示担忧。


4月13日,阿里巴巴正式宣布加入国际反假联盟IACC,并成为该国际组织的首个电商成员。阿里巴巴从加入到被驱逐,仅不到1个月的时间。


深陷广告门的百度,日子更不好过。随着魏则西时间的持续发酵,百度遭遇到了史上最大的危机。这种危机来自于社会对于百度商业模式和企业道德的整体质疑。


腾讯处境好像稍微好一点。但是从业务上来看,腾讯虽然垄断了社交,但是社交带来的巨大流量并没有让腾讯在收益上更进一步。同时也没有因此而构建起真正完善的闭环。


我们发现,BAT最强大的武器,同时就是自己最大的软肋所在。


打假,以及打假背后的利益关系


2016年财年全年,阿里巴巴集团平台成交额突破3万亿,达到3.092万亿元人民币,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第一网上经济体。在电商这一块,无论是按照总交易量还是用户数量计算,阿里都是全球最大的电商。


而零售商的命门就是货品质量。假货因此也成为电商最敏感的软肋,在阿里在此方面没有得到国际权威组织的肯定,无论数据上多么好看电商之路实际上才刚刚迈入深水区。“全球最大的假货市场”,IACC成员给阿里贴上这样的标签,阿里除了委屈之外未来必然还有很多功课要做。


不黑不吹,阿里被除名的原因复杂。本质上,是西方社会和组织对于中国市场经济的整体偏见。以阿里为代表的国内电商作为中国市场经济的典型产物和走出国门的重要代表,在西方意识形态下本身就是排斥的。直接原因是一些品牌尤其是奢侈品品牌对于阿里的不满。


外媒称,5月以来,IACC便收到无数封匿名邮件,被威胁“要不阿里走,要不就会出现大规模成员出走潮”。蒂芙尼、古驰、MK、珑骧等先后对于阿里入会一事表达了极度不满。另有其他24家企业私下里表示过支持MK的决定。他们不希望网络销售渠道代替了他们自己的销售渠道,同时在山寨货和假货的认定上,双方都存在分歧。而客观来说,阿里的各大电商平台上,假货并不是没有。


下架16万件违规商品、查封近5000个卖家账户以及庞大的专职打假队伍、巨额的打假投入等方面所作的成绩,是阿里加入IACC的投名状。但是,显然打假这项工作依旧任重道远,更大的困境在于,阿里要以电商的身份走向世界,在打假这个幌子下各方的博弈仍然需要策略和时间投入。


成也搜索、困于搜索、败也搜索


“魏则西事件”持续发酵,百度CEO李彦宏发声明称将重新审视公司所有产品的商业模式。百度以搜索推广为核心的商业模式和业务单元让百度十年前跻身BAT阵营。十年之后,以搜索排名为最大收入来源的盈利模式没有交出与阿里,腾讯能等量齐观的市值、利润成绩单,反而在今天将百度置之死地。


目前,百度市值已经跌破600亿美元,目前仍在持续下跌。市值难望阿里、腾讯项背已经多年,且仅仅为阿里的1/3。甚至还比不上蚂蚁金服在B轮融资时的600亿美元估值。


百度以价格为主的排序机制控制着搜索业务,成为商业模式中的核心,导致百度这家公司多年以来90%以上营收均依赖竞价排名的广告收入,并因此一再无视用户体验甚至漠视社会责任。要保持高利润,过于依赖广告的商业模式,最终也只能够向广告主妥协。李彦宏为实现竞价排名的战略转向,为公司带来更好看的业绩,而对投资人怒摔手机。


百度以搜索而打开市场获得巨大流量,却在随后的商业模式变现过程中走入了营收和市值的困境,随着问题积累,最终站到了用户和社会利益的对立面。


人们热衷于分析百度到底为什么掉队这么远,例如百度由于信息获取的成本随着技术的发展极大的降低,人与信息的生意被解构,百度做的事情太过于容易复制;百度没有真正将人与人、人与资源、人与服务彻底打通;过于依赖于竞价排名带来的广告收入;过于强调技术至上有利于线下等等。


但是笔者认为,对于一家陷入道德危机的企业,说这些都有点多余了。李彦宏自己已经意识到:“如果失去了用户的支持,失去了对价值观的坚守,百度离破产就真的只有30天!”


社交怎么创造更大价值?


实际上,BAT公布的2014年财报数据综合现实,腾讯在BAT中营收规模和净利润最高,实际上仍然处在一个良性发展的上升期。我们说的发展困局,对腾讯来说实际上更似是一种更高的期待。


我们观察腾讯的营收构成可以看到,腾讯具备垄断地位的社交网络和第一大内容生态体系(微信公众号、视频网站、文学网站等),用户在腾讯社交产品上停留的时间远远高于百度和阿里,但却没有实现与用户规模和停留时间相比配的收入。


根本原因是腾讯并没有建构起以社交为核心的生态圈,并将这个生态圈里的高流量有效的变现。生态流量高效转化成营收,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巨大的损失。并且非常让人捉急。而腾讯在技术方面的差强人意,让本来可以擦出更多火花的人工智能、VR等业务目前完全没有看到打通的可能性。


在这个生态圈里,腾讯试图建构起O2O闭环,以社交为中心,打通线上支付工具和线下支付场景,但是没有互联网金融等业务的扩张,又将电商等业务交给了合作伙伴京东,腾讯的社交变现可能性到底将落脚于何处,仍然需要时间探索。


BAT战略布局解析


案例导读


近年来,在互联网移动端,腾讯、阿里“落子不断”,尤其体现在渗透各方核心领域,以及与线下传统行业的“接轨”布局,而百度相对却显得“冷清”了不少,更是被外界质疑已经在移动互联网时代 “掉队”。与此同时,百度市值也在不断缩水,目前不到腾讯和阿里市值的三分之一。


百度是否掉队?又是如何追赶?硝烟四起的移动互联网战场,BAT如何落子?又有何异同?案例君带你理清当下BAT三家布局的主要逻辑。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和加速,各行业间的分界线也在不断消融。在PC时代专注搜索的百度、电商的阿里,以及社交的腾讯(BAT),近年来:


一是通过项目自研、平台开放、云服务等自有布局,

二是采取投资并购的方式,纵向实现核心产业链上下游的优化整合,横向寻找流量入口以及与传统行业的有效结合,布局O2O、涉足互联网金融,完善移动互联生态。


我们可将BAT布局分为四大板块来看:


  • 寻找移动端线上入口

  • 搭建O2O商业闭环

  • 互联网金融布局

  • 向核心产业链上下游延伸,修筑产业护城河


1、寻找移动端线上入口


移动互联对生活的影响要远深于PC时代,特别是丰富多样的应用场景。通过线上入口积累流量,与线下资源交互融合,形成的商业闭环能激发巨大的市场空间和价值。但由于两者具有本质差异,PC端的流量优势并不能简单地在移动端得到延续,这使移动端的流量入口成为一片亟需开采的“超级金矿”,这不仅加剧了互联网巨头们的焦虑和不安,也加速了企业寻找移动入口的紧张步伐。



微信于腾讯的份量,马化腾自认,“如果它不是诞生在腾讯内部,腾讯可能就‘玩完了’。”作为一个生长在纯移动端的入口工具,微信比手机QQ有更“强关系”的社交圈子,其用户规模,两年间就超过了6亿人数,直逼QQ的8亿规模,据2014年6月网信办最新数据显示,微信DAU首次超过手机QQ。


腾讯凭借微信、手机QQ这两款应用产品,包揽了移动社交的流量入口。阿里巴巴于2013年9月推出移动好友互动平台——“来往”,但截止2014年底,其下载量仍不足亿次。而百度除2004年推出的百度贴吧移动化外,也并未见多少社交布局。


除了微信、手机QQ这类以社交切入的入口产品外,在腾讯的自有布局中,还有移动分发——应用宝、浏览器——QQ浏览器、网络安全——腾讯手机管家、在线视频——腾讯视频等入口渠道。


其中应用宝,是腾讯开放平台移动化的体现。腾讯COO任宇昕曾表示“应用宝,将整合微信、QQ、QQ空间、手机QQ、QQ浏览器、手机管家及电脑管家等7个用户过亿的平台,成为腾讯的流量集中分发平台,让用户在多个场景下都可以方便地下载应用,把用户需求与开发者的应用最高效地连接起来”。


与社交入口不同,移动分发是从应用开发的源头寻找移动入口。业内人士曾指出“谁控制了分发渠道,谁就赢得了开发者,就能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平台,从而建立起移动互联网的多赢生态系统”。


除了自有布局中的入口产品外,腾讯也通过投资并购,从搜索、电商、软件技术等各个领域入手,试图囊括移动端所有入口渠道,获取流量。


譬如,在搜索和输入法方面,腾讯斥资4.48亿美元收购搜狗,占股36.5%,并与旗下的soso品牌整合。一方面,soso地图改名腾讯地图,为搭建O2O商业闭环补齐缺口,同时又可与高德地图、百度地图形成抗衡力量;另一方面,soso、QQ输入法团队与搜狗原有团队融合,强化输入法和搜索引擎在PC和移动端的市场地位。腾讯搜索线高级执行副总裁李海翔曾表示,将在数据、场景、用户群以及商业模式四方面与情境搜索结合,“让用户随时随地都能完成智能个性化搜索,这将是腾讯搜索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


譬如,在电商方面,腾讯无论是自有拍拍网,还是通过垂直并购如好乐买、珂兰钻石、妈妈网等巩固电商地位,在阿里、京东、苏宁三分天下的电商竞争格局下,依然缺少一定的存在感。而在移动端,微信承担起腾讯电商逆袭的重要使命:一是通过微信公众号实现在线购物;二是通过入股京东,占据移动电商的流量入口,同时,在其中嵌入支付功能,完成电商闭环。


譬如,在软件技术上,腾讯通过并购刷机精灵、刷机大师等系统软件,占领移动终端流量入口。在这个领域,还有阿里云系统,百度云系统,并购的卓大师、点心移动等,与前几种入口方式有所不同,这些属于系统性的入口级别。


鉴于以上分析,腾讯在移动端入口布局上,涵盖了社交、电商、搜索、移动分发、浏览器、在线视频、软件系统等多个领域,而最大的发力点还是源于其核心优势——社交。在寻找并打通流量入口的方式上,在优势领域主要以自有布局为主;在其他领域,自有、并购兼而有之。


以电商起家的阿里,和腾讯一样,也是借力于优势领域,将电商作为其主要移动入口之一,例如自有产品中,推出了手机淘宝、移动支付宝;而在其他领域主要以投资并购扩展,且“大手笔”的交易居多。


虽然阿里在电商市场占据绝对地位,但用户在阿里平台上逗留的时间并不会太长,用户黏度相对较弱。因此,对阿里来说,寻找黏性大、流量大的入口愿望迫切。另外,某些入口级产品,例如社交、搜索等,有助于为电商平台导流,也驱使阿里“不遗余力”地布局相关领域。


在社交方面,阿里除来往外,还与新浪、陌陌等SNS联姻,借以形成一个“电商社交”的闭环。一是通过社交为阿里电商、支付宝等导入流量;二是充当移动入口卡位,与社交领域的其他入口级产品抗衡。


在搜索方面,阿里全资收购高德地图。其最大的战略意义在于为未来大数据、O2O搭建平台基础,这也是三家企业在地图导航领域皆有布局的重要原因之一。但自收购至今,从CNIT-Research的数据来看,高德地图市场份额一路下滑,2013年第一季度占比31.3%,同期百度地图为24.4%,而2014年第一季度,高德占比下降至20.7%,百度地图为55.2%。


除社交、搜索外,浏览器、在线视频等大流量入口级市场,阿里皆有布局,如全资收购UC。根据易观智库数据,截至2013年12月,QQ浏览器、UC浏览器及百度手机浏览器分别以38.9%、27.5%及12.4%的比例占据中国第三方手机浏览器市场份额前三名的位置;入股优酷土豆,斩获流量,为未来智能终端储备内容资源。


综上分析,阿里在移动入口布局中,主要围绕电商业务,将PC优势向移动端延续,再通过并购,弥补电商流量黏性不足等“先天缺憾”,同时为未来大数据、O2O闭环打下基础。从其布局的方式看,除了电商移动化外,主要以投资并购为主。


百度通过“百度移动搜索”,将PC优势在移动端延续。市场份额占比高达72.1%,远远高于第二名宜搜17.1%、第三名腾讯搜搜7.3%,占据移动搜索入口的主要地位。凭借多年积累的搜索优势,百度地图也一路发力,摘得手机地图搜索市场“皇冠”。


但与腾讯和阿里不同,百度将重点放在移动分发和视频入口的投入上。2013年国内互联网并购最大宗案即是百度以18.5亿美元的高价收购91无线,不仅将百度搜索流量导入91无线,同时将旗下众多应用产品并入该平台,全面布局基于搜索和应用商店的复合入口。


另外,百度又以3.7亿美元收购了PPS视频业务,并与旗下爱奇艺进行合并,结合百度搜索,进一步将流量导入视频当中。自有的百度视频,更像是视频搜索平台,目前已成为国内正版视频网站的最大流量入口,为全视频行业贡献了75%的搜索流量,每日为视频网站的正版内容带来1亿次以上的用户访问。


可见,百度对移动入口的布局相对集中在搜索相关领域,自有和并购相辅相成,但从布局范围上来讲,较腾讯和阿里,略显保守。


BAT三家的移动入口布局:


共性

  • 在相似性上,三者布局的最大特征之一皆为借力PC端的核心优势,扎稳各自领域入口的优势位置。

  • 三家企业在移动搜索,尤其是地图导航及在线视频等重要入口都有投入。前者主要为O2O商业闭环搭建LBS平台、积累数据等,而后者除斩获流量外,还影响到未来智能终端的内容补给。

  • 从投资形式看,主要入口级产品除自有业务外,几乎都是以控股形式收购旗下,或是投入金额均超过上亿美元。(见表1)


差异

  • 在搜索、社交、电商三大领域,无论是自有、还是投资并购,阿里和腾讯均有较重的布局

  • 百度则将重点放在搜索领域。


2、搭建O2O商业闭环


如果电商针对的是线下实物交易,那么O2O即是面向线下服务市场。与仅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8%的电商交易相比,O2O是那90%以上“无法通过装到箱子里快递到用户手中”的本地生活服务消费。面对万亿级线下服务这块“蛋糕”,互联网行业开始“下沉”,寻找线上、线下融合机会。


O2O闭环主要涉及的环节,包含线上入口、定位服务、线下商户、用户消费、移动支付,以及社交或评价。移动入口布局,主要即是为了完成第一步,而接下来需要考虑的便是如何将其他各个环节组合闭环,撬动线下存量市场。


腾讯线上入口最大的优势之一即是微信的社交功能和商业化潜力,通过在地图导航搜索领域的布局——腾讯地图,以及移动支付工具——财付通,腾讯已经具备O2O商业闭环所有的线上元素,接下来只剩下两件事情:一是寻找与之链接的线下资源,二是培养用户的消费习惯。


对于线下商户来说,选择接入哪家线上平台,关键在于入口端用户的流量和黏度,是否能带来价值的提升,以及用户是否形成使用该平台支付工具的消费习惯,只有满足这两点,才能吸引线下资源进一步集中。对于入口流量条件,BAT在移动入口布局中已经将其作为一个必要考量,而对于用户的支付习惯,需要在O2O闭环的实践中慢慢培养。


首先,腾讯所涉及的线下资源,主要与老百姓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包括生活消费类的大众点评、滴滴打车、e家洁、荣昌e袋洗等;团购类的F团;旅游类的同程网、艺龙网;地产类的乐居控股等。它们的共性在于:其一,这些领域在PC时代或更早时,皆属纯线下的传统行业,即使兼具线上性质,也不能完全构成O2O闭环的五大要素;其二,相较其他领域,它们已具备“海量用户基础,长尾价值,市场空间巨大以及用户痛点较深”等特性,较容易实现线上转型;其三,欧美市场已有成功案例示范,如在线旅游在美国的渗透率已达40%以上,市场较为成熟。


腾讯对线下资源的布局方式主要为参股投资。腾讯之所以选择参股,与其社交性质有很大关系:第一,腾讯的用户基础,无论是规模还是黏度上,都十分具有竞争力;第二,腾讯的社交功能又会进一步影响产品和品牌的“口碑”推广,因此,即使腾讯是以参股方式布局,也依然可享有一定话语权。


其次,腾讯如何培养用户的消费习惯。完成O2O闭环,除制造消费场景外,还需用户习惯用平台所提供的支付工具消费,且该支付工具需先与银行卡绑定。微信春节的“红包”活动以及类滴滴打车的补贴策略等,均意在完成以上两步。


2014年春节,腾讯发起的“微信抢红包”活动,在并无消费场景的支撑下,短时内实现微信支付与银行卡绑定。据腾讯财付通数据披露,仅除夕夜参与“抢红包”的总人数就达到482万人次,到大年初一16时,参与用户超过500万人,总计抢红包7500万次以上。用户只需绑定银行卡,在一个工作日后即可提现红包中现金。


腾讯借力“红包”,对支付宝形成了强势冲击,连马云都形容“抢红包”是微信对支付宝发起的“珍珠港偷袭”。艾瑞咨询统计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规模市场份额,2013年第四季度,腾讯财付通占比3.3%,支付宝为84.3%,而2014年第一季度,经过“红包”活动后,财付通份额大幅上涨至13.8%,而支付宝份额缩减至80.7%。


完成银行卡绑定后,在消费场景中,通过补贴策略等,可培养用户使用支付工具的消费习惯。腾讯和阿里的“打车补贴”之争,即是意在于此。


腾讯入股滴滴打车,与阿里投资的快的,开启了一场“打车补贴”之战。这场战争使两家企业在打车市场形成双寡头局面。据易观产业数据库发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第四季度,快的打车、滴滴打车分别以46.7%、43.6%的比例占据中国打车APP市场累计用户份额前两名的位置,合计超过90%的市场份额。这种打车消费场景,与移动支付、社交推广相结合的方式,有助于用户扩张,以及使用移动支付消费习惯的培养。


通过以上分析可得,实现O2O,支付是关键。腾讯接入线下资源,再与线上入口、地理定位、社交推广等环节,组合形成O2O商业闭环。其中,得天独厚的社交优势,在腾讯的O2O布局中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阿里的移动入口布局广泛,如:搜索、LBS、社交、自有电商、支付等。与腾讯相同,阿里的O2O闭环也只差线下资源。但将两者进一步比较发现,两家企业在搭建O2O闭环的布局上有着本质区别:一是发力点不同;二是布局的偏向性不同。


首先,两家企业在移动入口布局上优势不同,阿里是基于电商优势下的支付宝,腾讯是基于社交优势下的微信。


其次,发力点不同,使得两家企业在布局的偏向性上有本质区别。O2O的线下资源布局主要分成两类:一是投资“泛互联网化”的产业类型,或带有“中间人”性质的企业,如打车应用,或是大众点评、团购等“应用类”企业;二是直接入股传统产业,例如传统百货、教育、医疗等。比较腾讯和阿里,虽然两种类型各自都有所涉及,但阿里显然在第二种类型上“下笔”更重,“下沉”更深。譬如,53.7亿美元入股银泰百货,参与传统百货行业;12亿美元投资恒大足球;联合云锋基金投资1.7亿美元收购中信21世纪54.3%的股份,涉足医疗行业等。


此外,阿里的布局方式,除了参与AB轮融资外,主要以控股为主。由于社交优势不强,以及“不再生”流量的电商平台,在早期入股和后期控股对话语权控制有益,以便未来整合。


搭建O2O闭环的关键一步,除了入口流量外,还需要依托支付以完成消费。但反观百度,它与支付并没有天然的依附或是推进关系。


百度搜索,一是和电商一样,用户流量大,但只作为“中间跳转”,黏度不高;二是没有统一账号,支付功能难以普及。这些因素对百度的O2O布局会施与阻力。2014年4月,百度才推出支付工具——百度钱包,至此,百度组成O2O闭环所需线上所有环节基本具备。但由于时间上的落差,百度钱包要想扭转用户消费习惯,难度较大。


正是由于移动布局上的缓慢以及移动支付的滞后,当腾讯和阿里在为争夺线下资源打得不可开交时,百度却“风平浪静”。百度近两年在O2O领域最大的并购,即是1.6亿美元收购了团购类的糯米网。


在O2O布局上,百度是否有“追赶”的可能?首先,百度最大的发力点应是百度地图和移动搜索,可充分利用其强大的搜索技术优势予以修缮布局;其次,团购作为本地生活O2O最典型的应用场景之一,在百度O2O线下布局占据较大份量,且统一账号体系和支付环节也相对较易形成。因此,百度或许可以借力于此来培养用户消费习惯,增进支付在闭环中的力度,进而深入布局O2O。


BAT三家的O2O布局(见表2):


共性

  • O2O布局继续延续移动入口优势,成为各自在闭环中的重要发力点

  • 到目前为止,三家企业已经初步形成O2O闭环的五个关键环节


差异

  • 在O2O布局节奏上,腾讯和阿里竞争激烈,而百度稍微落后,且线下布局主在团购领域

  • 在布局方式上,腾讯以参股为主,而百度和阿里以收购或是前期投资居多


3、互联网金融布局


由于金融服务于实体的重要作用,以及整个互联网的“下沉”趋势,使金融布局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可以看到,当前三家企业在允许的范围内全面介入金融,其中涵盖了支付、小贷、基金、保险、理财以及网络银行等各个领域。


在BAT中,阿里的互联网金融思路起源最早,也较为清晰。2012年,马云即提出“平台、金融、数据”战略。从金融的历史逻辑看,阿里做金融具有天然优势——在电商平台上,买方和卖方构成双边市场,实现产品交换和货币往来——即贸易是产生金融需求的前提条件。


在电商平台上,阿里自然衍生出相应的金融产品。如由于支付、结算需要,以及双边市场对信用风险的担忧,阿里推出支付宝;由于退换货服务需要,运费保险应运而生;为解决淘宝商家融资难问题,推出阿里小贷;余额宝也是为应对支付宝中沉淀资金的管理需求而生。可见,阿里与金融的交合,缘起于其作为电商贸易的本质。


而这些电商“衍生品”的出现,同时推进了阿里的电商繁荣。淘宝和天猫的交易量由 2003 年的两千多万元增至 2012年的 10007 亿元,支付宝的担保功能“功不可没”;阿里小贷,解决了众多小微电商融资困局问题;余额宝,在管理沉淀资金的同时,也为普通大众提供了优于银行存款的理财渠道。


正是因为电商贸易与金融的强交互性质,阿里几乎形成金融全产业链式布局:包括基础的支付和结算业务——支付宝;收购天弘基金,并推出与银行存款业务竞争性的颠覆产品——余额宝,此外还有基金、阿里理财、保险、小额贷款、担保、众筹等,以及阿里云的金融云服务。同时,阿里也是拥有金融牌照最多的互联网公司,包括第三方支付牌照、基金牌照、担保牌照和小贷牌照等。


阿里之所以能够在金融领域广度布局,除电商需求外,得益于电商交易模式形成的交易数据。这些数据应用,一是可以优化金融服务精准度或是创新金融产品;二是通过对数据分析、监控,有助于缓解信用违约等诸多风险问题。


腾讯以社交起家,收入源于游戏业务和其他增值服务,且以线上为主,双边市场交易较少,无法自然衍生出金融服务需求。因此在PC时代,尽管腾讯也拥有支付结算业务,但因电商业务的薄弱,使得腾讯无法在金融领域进行广泛、深度布局。


当然,腾讯也曾“大刀阔斧”地耕耘电商,但旗下的拍拍网、QQ 网购,收购的易迅网,无论是市场份额还是盈利状况,相比阿里仍是望其项背。比如在B2C领域,截止2012年6月,腾讯市场份额排名第三,仅为3.8%,排名第一的天猫商城份额为47.6%,同期电商收入占腾讯收入仅10%左右。


直到微信的出现,以及支付功能的嵌入,腾讯在金融领域的布局才慢慢拥有主动权。微信的公众账号、平台入口的接入,线下扫描等,为移动电商的逆袭带来转机。腾讯电商也由原先的自营,转而采取参股的方式与京东、华南城一起合作;而支付功能引入后,电商以及O2O的场景支付可以借力微信,为腾讯布局互联网金融打下基础——即与贸易或商业场景结合,以形成、加筑双边市场。


腾讯通过微信支付切入金融,借力社交优势,顺理成章地做起渠道分发;2014年年初推出了理财通,与余额宝形成竞争。但与阿里直接入股天弘基金不同,腾讯与基金公司保持合作与分销关系,包括华夏、汇添富、广发、易方达等基金理财产品。即使入股好买财富管理,也是谋求其基金分销超市功能。其类基金产品形成起因与阿里余额宝本质不同,阿里是现金在支付宝上沉淀,需要余额宝作为资金管理渠道,是政策管制的结果,而微信理财通所有的类余额宝产品,是依附其庞大的用户流量。


从目前来看,以支付切入,腾讯在金融方面更多的还是取势于其本身的2C性质,至于如何像阿里一样,从深度交易数据中挖掘价值,腾讯仍处于初期的探索阶段。到目前为止,腾讯的金融牌照包括第三方支付、民营银行、小额贷款等。


百度的金融布局较为保守。作为金融的基础功能——支付,百度虽早在2008年9月推出C2C支付平台——百付宝,但多年的发展却不温不火,直到2013年7月,才获得央行颁发的第三方支付牌照,这也是国内互联网公司中最晚一批拿到牌照的“巨头”企业。


百度在金融领域节奏较慢,与百度缺少电商基因有关。搜索,作为中转页,离B(Business)或是C(Consumer)看似很近,实则较远:用户流量虽大,但黏度不够,且百度并不参与最终交易,即用户消费并不通过百度渠道;百度统一账号功能也做得不够好,这些都是百度进入金融市场的主要阻力。


百度要想发力互联网金融,应充分利用其用户流量和搜索能力。百度对数据处理并不比阿里和腾讯逊色,而这正是互联网金融最基础的部分。


在找准以“搜索和数据”优势连接金融入口后,百度的布局清晰起来。例如,运用关键字广告客户积累的数据资源,2013年10月成立了百度小贷公司;2013年11月,正式推出在线金融产品导购销售平台——“百度金融”;2014年4月,百度正式启动“金融财富平台”,定位于金融垂直搜索。


百度以搜索切入金融,虽然不如电商或O2O直接,但随着O2O和百度支付闭环的成熟,通过积累和深度挖掘交易数据,百度的互联网金融还是会有更长远的发展前途。


但这个闭环是否能够成熟,还在于用户能否养成运用百付宝的消费习惯。百度通过推出类余额宝产品——百度百发,其用意还是在支付,即鼓励用户绑定银行卡,然后习惯用百付宝支付。在牌照方面,目前百度确定的有第三方支付和小贷牌照,其他仍在申请中。


BAT三家的互联网金融布局:


共性

  • 都是以各自的核心优势作为入局切口,但要对互联网金融做广度和深度布局

  • 首先还需形成“双边市场、贸易产品和交易数据”这三大要素,即在电商布局、O2O场景融合的基础上,金融服务和产品才会自然衍生。


差异

  • 在节奏和广度上,阿里以电商切入,其金融布局最早也是最广

  • 而腾讯由于社交和2C性质,布局稍微落后,但微信支付对电商和O2O的逆袭可能,以及用户的数据优势,对腾讯未来金融布局有利

  • 百度,搜索特性的2B和2C性质都相对较弱,造成百度在金融布局上最晚,但随着支付和O2O闭环成熟,以及对广告客户的数据挖掘,在金融领域也会值得期待


4、核心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布局


总观BAT三家布局,好像在编织一张大网,将未来移动端的一切机会全部网罗其中。寻找流量入口、O2O布局以及互联网金融,是在横向织网,而一张网要有韧性,还需要纵向加强,即对原有核心优势领域进行产业链上下游的延伸和整合。


腾讯对产业链上下游的布局,主要集中在内容补充,尤指文化娱乐相关的游戏产业。


2014年中国移动游戏市场规模达293.5亿元,同比增长111%,据方正证券研究所估计,2017年将达到700亿元。依托腾讯的社交娱乐基因,以及成熟的流量变现模式,游戏业务是腾讯收入的重要“砝码”之一(收入占比50%以上)。


因此,腾讯在游戏产业链上一直都在积极布局:从上游的开发商——研发环节,到中游整合运营和分发渠道——移动分发应用宝,再到下游的支付,利用其先发和产业链龙头地位,将PC优势进一步转向移动端。据易观智库数据,2014年第二季度腾讯客户端游戏市场份额为49.85%,排名第一,排名第二的网易游戏仅16.02%。


腾讯产业链布局另一个重要特色即是向海外市场扩张。2014年中国互联网行业并购专题研究显示,目前其对海外市场的投资额已超过20亿美元,且多集中在社交相关领域,以游戏公司居多。据不完全统计,在技术底层、开发商、发行商、社区、周边工具等领域,腾讯已投资近20多家公司。


对阿里来说,产业链的布局有两块:一是物流;二是数据。阿里将其比作“天罗(数据)”和“地网(物流)”,配合提高整条电商产业链上下游的运营效率。


首先是阿里对物流产业的布局。阿里虽然一直霸占着电商行业的头把交椅,但要想长久保持Top1的电商地位,需要整合产业链上下游的各个环节,这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环即是物流。“不去做物流解决不了问题。


中国的物流业及保护建设薄弱,直接制约了电子商务市场的发展速度和质量”,这是马云对进入物流行业做出的解释。据物流业界人士分析,这种决定来自于两方面的压力,一是阿里自身,淘宝系去年的年交易额突破了1万亿元。


未来,这个盘子会越来越大,上半身过大,下半身就需要足够的支撑力。然而,目前淘宝平台上固有的第三方快递公司发展虽快,但还是不足以支撑淘宝过于庞大的“上半身”。


外部竞争也是阿里做起物流的原因之一。比如:京东商城已通过自建物流在行业内树立了标准和品牌;腾讯通过收购易讯,在各地大规模建立仓配系统;苏宁易购、1号店,亚马逊等电商,虽然在规模上无法与淘宝天猫相抗衡,但其物流优势及发展增速显而易见,如在电商成交额上,京东2014年平均增幅高达100%以上,而天猫为82%左右。


所以,对于电商“下半身”的物流产业,阿里首期投资近千亿元,整体投资3000亿元,联手银泰集团、复星集团、富春集团、顺丰集团、三通一达等,组建“菜鸟”物流体系;牵手“国家队”的中国邮政集团,以及22亿元参股海尔的物流体系。可见,阿里对物流布局十分重视,不仅在各大省份、三四线城市和地区撒下“地网”,还深耕垂直领域,如家电物流等,谋求电商平台和O2O布局的长远发展。


但马云对物流的设想,并不是简单的仓储配送,而是一个集数据服务的整体。快件的仓位和物流选择,都是由阿里的数据计算,商户只需“按图索骥”入仓即可。而国内的物流公司、第三方服务商可以根据需要,将“生意”搭建在这个体系之上。这些设想目前正在构建当中。


阿里除布局“地网”,还在布局“天罗”——大数据和云计算。这些数据除了电商交易外,物流仓储运输等服务也可以集中到阿里内部,以及未来O2O平台、金融等所形成的大数据,服务于马云对物流的“最终幻想”。


百度针对搜索产业链布局,最重要的还是要巩固自身的优势地位。在互联网发展之初,网络信息较为初级,那个时代是属于通用搜索百度的。但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普及,网民越来越资深,信息越来越丰富,网民需要更专业、有效的搜索信息,百度深耕搜索领域,及时发现这个问题,并在PC端推出了“中间页”战略。基于该战略的提出,再通过投资并购、自建、合作等多种方式进入旅行、电商、视频、招聘、教育、生活、房产、家居等各细分市场,深化垂直搜索领域的布局,缓解百度作为“通用搜索”的尴尬。


但到了移动端,受用户习惯和屏幕大小制约,PC上“中间页”繁琐的网页跳转,会影响用户的搜索体验。因此,在2014年8月的百度世界大会上,李彦宏提出百度“轻应用”的移动互联网发展战略。


百度在搜索产业链的布局,与前三大布局相同,都是以搜索为核心,布局其他细分市场,以深入垂直搜索领域,巩固百度在搜索业务上的优势地位。


从行业如火如荼的并购中,以百度、腾讯和阿里组成的“铁三角”绝对是这股并购大潮的始作俑者。虽然表面上彼此的业务界限越来越不明晰,但三家布局风格却截然不同。


  • 论激进程度和布局广度,阿里居首位,百度较为保守

  • 三家企业虽在对方核心领域“安营扎寨”,但并无绝对优势,更多是“相互卡位”作用

  • 三家企业投资并购风格各异,腾讯主打参股,而阿里和百度主打收购


这些风格上的迥异,说到底还是源自三家企业基因的根本差异。 


除与业务基因有关外,创始人的性格背景也在“不觉中”影响了各家的布局节奏。


三位企业家中马云的经历较为波折,早年高考三次终进榜,毕业之后,除英语教师身份外,还创办翻译社,但因亏损,在义乌摆起地摊以支付员工薪酬;创办过中国黄页,到后来成立阿里巴巴等。


这些经历中,不难看出马云具有敢做敢为的“革命家”精神。所以在之后的布局中,阿里也表现得较为激进和大胆,而过往对传统零售的颠覆经历,使阿里在涉入其他传统领域时,怀揣着“重塑”和“颠覆”的雄心。


腾讯创始人马化腾,从小家境殷实,在商业最活跃的深圳长大,商人气质较浓,利益重于情怀。腾讯在PC领域,“一直在模仿,从未被超越”,在“微创新”过程中成长壮大。当下的布局要比阿里谨慎,与传统行业的合作,也是浅尝辄止,并非直接介入或期望“颠覆”,而是要实现“线上线下连接”的目标。


李彦宏留美学习计算机,还曾经获得网页排序相关的美国技术专利,属于典型的“技术人员”。因此,无论在电商还是O2O、金融这些与生活关联的布局中,百度都相对保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