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板在员工争辩中决策

 Purefact 2016-05-25

       枫茗公司是一家大型涂料企业,提供工装、家装涂料产品,为此,公司组建了两大事业部,即家装事业部与工装事业部。事业部成立之初,公司将全国各地的销售代表处一分为二,分别置于两个事业部直管之下,从而在每个区域都形成了两个事业部销售前端并存的局面。刚开始,两个事业部都是新的领导班子上任,工作起步速度偏慢,加上全国各地两组大区机构人员急剧膨胀,管控不利,公司成本急剧增加。此时,公司重新出现了一种呼声,那就是呼吁整合大区机构,以节约成本,即两个事业部共享一个大区平台,并为此可以成立一个销售事业部,以下辖全国各地的大区机构。面对管理层的频繁提议,公司赵总灵机一动,说道:”这样吧,我们召开一次辩论会,赞同整合和反对整合的PK一下,我们听听到底哪一边更有道理。”


       辩论会那天,甚是热闹,赞同整合的管理干部派出了以孙俊为核心的代表团,坚持分立的则派出了以周康为代表的团队。为加强气势,孙俊还头缠白布条,前面写着两个字:整合,后面写着一个有别常理但意味深长的算式:1>2。周康也不含糊,经组委会同意,桌上摆了5听啤酒——公司的人都知道,周康一着急就缺氧,但喝上啤酒就如有神助,思路会如泉涌一般。


       辩论正式开始,孙俊首先发问:“请问对方,一个大区机构卖两个事业部产品,不是很好吗?为什么要重复建设两个大区机构呢?”


       周康是公司事业部体制的设计参与人之一,在其原来的企业中也是事业部体制建设的亲历者,这个问题对他而言,还不需要借助啤酒的威力,于是他马上回答道:“原因很简单,是为了把我们的家装、工装两大产品卖得更专业,市场做得更有针对性,也更深入!”


       “那事实怎样呢?”孙俊锐利地问道,还不等对方作答,孙俊接着自问自答“事实是人多了,但产品却没卖好。”


       看着对方团队得意地鼓起掌,周康沉静地说道:“的确,这是事实,不过只是现阶段的事实,逐步就会改变,等到明年,我们就会有所收获。”


       “什么收获?”孙俊反问道。


       “因专门设置大区机构而获得比成本高得多的收获?”周康回答道。


       “你这只是预测,我只说事实。”孙俊两手一摊。


       “事业部收获的就是我们的希望,我们要的不是眼前,而是未来,一个可预期的未来。”没等周康继续讲下去,周康团队里的韩清开始插话了。周康趁机开了一瓶啤酒,砰的一声响逗笑了众人,赵总也跟着哈哈大笑起来,他笑的不是周康的举动,而是对眼前的景象倍感高兴和欣赏——企业就需要这些有理想、重现实的人才啊。


       “我们两个事业部的产品不是没有关联,最起码还是一大类产品,大区在同一个地域可以一手托两家,拜访所有客户,没必要分成两个销售机构分别去做,这是浪费啊。”孙俊又开始进一步摆明观点。


       喝了啤酒的周康向前伸了伸脖子,眼神坚定地看着孙俊说:“孙老弟,你知道,家装市场有多大?无边无际啊。工装市场呢,一望无垠啊,我们公司的确做得不错,可是市场份额才吃到嘴儿多少?我们大区机构不分开能做得深入,能做得透吗?


       “别总盯着成本,要看我们的意图。成本我们可以控制,但大思路不能改变。”韩清又开始补充道。


       再者说了,大区整合也会增加成本,你想想,两个事业部又要面对独立的大区平台了,这其中要协调多少事儿啊。”周康团队的刘璃也开始发言了。


       所谓的大区平台肯定不能孤立存在,为此要成立销售事业部,大家思考一下,产品线事业部与销售事业部之间的摩擦得有多少啊!”“没有了直属的销售大区,产品线事业部的市场嗅觉还能那么灵敏吗?新品推出速度也会受到影响的。”周康的队员连珠炮般开始发威了。


       ......


       辩论会结束的时候,已经是午夜,可是赵总没有一点睡意。他因找到了答案而兴奋,那就是加强管理,坚持现在的分设大区的思路——只有这样,才能构建起完整的事业部组织,将事业部承载的事业专向做强做大。


(注:本书中的公司、人物均为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来源:本文摘自《事业部制——大船变舰队的企业发展模式》,购书请点击“阅读原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