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博古斋 古代考场

 wps0321 2016-05-25

博古斋

古代考场

张 迪

在古代,考生考前也要看考场。与现代不同的是,古代考生看了考场后,便不能再出来,一直要到考试结束,饭食由官府安排的“号军”统一负责。

乡试在考试前一天的子时(相当于23~24时)考生即可进场,随身允许带一只装有考试必备用品的考篮。此时正值半夜时分,进场考生可以领到三支蜡烛。因为半夜进场,考生在当天下午大多待在房间休息“补觉”,以保证夜里有精气神。

乡试的考场设在各省贡院内。贡院看上去就像一个超级大院子,里面又分割出许多小院子,小院子里每排再隔出进深4尺、宽3尺的考室,称为“号舍”,每舍一名考生。南京的江南贡院是中国古代最大的科举考场,创建于南宋时期的这座考场号舍多达20644间,可接纳20644名考生同时考试。

每排号舍有门,门额上悬挂粉牌,上书字号。字号用字来源于《千字文》中的字,但“天”“玄”“帝”“皇”这类圣人名讳不用,数目字及“荒”、“吊”这类凶煞字也不用。

号舍既是考试答题的地方,也是考生夜里住宿的地方。每舍有长4尺的两块木板,号舍两边墙体有砖托槽,上下两道。白天考试时,两块木板分置上下托槽上,搭出一副简易桌、凳;晚上则将上层的板拆下,与下层平拼成一张简易床铺。由于空间太小,民间戏称之为“鸽笼子”。

考试期间,考生就在这样的鸽笼中度过,吃喝拉撒俱在其间。

在号舍巷道最后面,放置一只粪桶,供考生大小便。靠近粪桶的号舍叫“臭号”,靠近做饭地方的号舍叫“火号”,均不受考生欢迎。

所以,考生都希望选到靠中间的号舍,生怕选在粪桶附近。因此看考场时要“抢号”,抢到一个好的号舍,考试心情也舒畅。考场龙门一开,早准备好的考生便会快速往里面跑,将占位置用的空考篮放在号舍的桌上,此号舍就属于自己的考间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