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记忆】酒泉老照片里的那些街街巷巷……

 闲云野鹤1128 2016-05-25


很多时候,乡愁于我们更像一种奢望,那些久远的建筑、古老的民俗、神奇的传说……在历史变迁中渐渐模糊。


城市在快车道上迅疾飞奔,甩在身后的是不变的乡愁。高楼林立中,古老的建筑愈发矮小,有的几经修葺、风貌依旧,有的濒于凋敝、依稀尚存,有的早已消失,成为口口相传的记忆。它们承载了我们太多的乡愁,是无法重现的精神家园。如今,我们追寻过去,只为还原和呈现更多的过往与真实。


酒泉退休教师张万生热衷酒泉古建筑与民俗的研究,多年来,他通过查阅地方史志资料和走访当地高龄老人,结合当地民间传说,撰写了关于酒泉古建筑、古街巷、古民俗由来的多篇稿件,《飞天周刊》在《探古访今》栏目中选取刊登以飨读者,让更多的读者跟随张万生探访的足迹,了解酒泉城里我们熟知的古建筑、老街巷的前世今生。


“肃州古城四四方,一座鼓楼立中央。太极八卦锁阴阳,东西南北分四向。”这是一首在民间流传的顺口溜,它既高度概括了肃州古城的基本形状和钟鼓楼的位置,又指出了古城是按八卦原理布局的。


东大街


(1910年莫理循拍摄的鼓楼东侧)


        鼓楼以东的东大街,明朝时叫长巷子街,以后才叫东大街。


       鼓楼以东的第一个大十字,明朝时叫发放十字。明清时期发放罪犯,释放刑满人员,大都在这个十字执行,因此得名叫发放十字。这个十字往北的街道,明朝时开有几家烧酒作坊,因此叫北烧酒巷,这个名称一直沿用到清朝。北烧酒巷的北端有一个小十字,叫文昌小十字,小十字直通北面的文昌庙,这个巷子就叫文昌巷子。1949年酒泉和平解放,政府在北烧酒巷修建了第一所卫生院,以后就把北烧酒巷改叫为卫生街,一直沿用到现在。


       发放十字以南,明朝时也开着几家烧酒作坊,因此叫南烧酒巷,这个名称一直沿用到清朝。南烧酒巷的南端有一个十字,叫酒馆小十字。小十字以南直通陕西会馆,这个巷子就叫会馆巷。1945年,在南烧酒巷的西侧修建了酒泉县参议会“议庭”,“议庭”是代表“民意”的机关,因此就把南烧酒巷改名为民意街,沿用到了现在。


       鼓楼以东的第二个大十字,原名叫麻绳街十字,因为十字南北开有几家制作麻绳的手工作坊,因此而得名。十字向南为南麻绳街,明朝末年在这个街道修建了镇台衙门,1938年,河西警备总司令部驻扎在镇台衙门,依据“崇尚武德”之意,改名为尚武街。麻绳街向南有个小十字,叫镇台小十字,小十字以南叫府衙巷,直通火神庙街。


       麻绳十字北面为北麻绳街,清朝时建有驻军的物资仓库,故又叫营仓街。它的北端有一个小十字,叫营仓十字,小十字北面直通三道巷,三道巷又直通北水池沿子。民国时期,在北麻绳街设置了邮政、电信局,就改名为邮电街,沿用到现在。


       鼓楼以东第三个大十字,原名叫娘娘庙十字,因十字南面有娘娘庙而得名。十字向南明清时期叫娘娘庙街,娘娘庙街南端有一个小十字叫贡院小十字,因建有贡院而得名。小十字以南叫贡院街,直通直东会馆。1946年,在娘娘庙街西侧的“肃园”修建了青年馆,到后来娘娘庙街改为了青年街,沿用到现在。


       娘娘庙十字以北原名叫“郭府巷”,因肃州举人郭维城府第在此巷内,就叫为郭府巷。郭府巷北端有一个小十字叫头道巷小十字,小十字往北直通北水池沿子。


       东大街第三个十字往东直到东城门这一段内,南面有雷祖庙巷,雷祖庙以南的半截巷子直通直东会馆的东侧,新中国成立后改名为大众巷。第三个大十字往东的北面是王爷庙巷,新中国成立后改为人民街。王爷庙巷的北面连着头道半截巷,头道半截巷的东北角是北斗宫。紧挨东城门的南面是顺城巷,北面是教场巷,直通大教场。东大街街道两旁古建筑和民居房屋最多也最集中,是明清时期最繁华的一条街道。

南大街


(1910年莫理循拍摄的鼓楼南侧)


鼓楼以南为南大街,明朝初年叫修文街。


      鼓楼以南的第一个大十字,明清时期因兵备道常在这里列队阅兵,故叫阅武十字。大十字往东叫阅武街,阅武街的东端小十字叫吉祥小十字。小十字往东穿过弥陀寺直达三官楼街。因街内北侧有一座花园,清朝初期改为肃园,以后就把整个东西贯通的街道叫做肃园街,沿用到现在。


       大十字往西因明朝时设有肃州卫指挥使的府衙,这个巷子叫卫门街。卫门街的西端叫洪家小十字,小十字往西叫城隍庙街,城隍庙街的西端叫城隍小十字,小十字往西直达城隍庙。大十字以西因1936年设有甘肃省第七区督察专员公署,就把整条街统称为专署街,沿用到现在。


      鼓楼以南的第二个大十字,称为南门小十字。十字以东为火神庙街,火神庙街的东端是会馆十字,因南侧有陕西会馆而得名。小十字往东直达武庙丁字路,丁字路往东直达酒泉书院,故又叫书院丁字路,丁字路往东就是直东会馆。这一片区内有孔庙、酒泉书院及以后建立的酒泉师范学校,民国初年就把这条街道叫做东文化街。南门小十字往西明清时期叫南湾石佛寺街,街西端第一个半截巷叫沙井巷,往西的第一个丁字路向北明清时期叫木梳街;再往西第二个丁字路向北明清时期叫洪家十字巷;再往西的一片空地叫石佛寺湾子。后来因为在巷子西端修建了河西中学,毁掉了石佛寺,就把石佛寺街改为西文化街,沿用到了现在。

西大街


(1986年的酒泉城西大街 田卫摄)


鼓楼以西是西大街,明朝时叫无门大街,因肃州古城没有正规的西城门而得名。


        沿大街向西,街北100米处是一个半截巷子,叫老人巷。西大街的第一个大十字,叫头道十字,十字以北直通县城储粮大仓的南门,这个巷子就叫仓门街。仓门街实际是一个半截巷子,它北端的丁字路叫仓门丁字路,向东直达北大街。


      头道大十字以南叫卫门街,因明朝时肃州卫指挥司的大门面对街面,设有门卫,故叫做卫门街。卫门街向南的小十字叫洪家小十字,小十字以南是木梳街,木梳街直通石佛寺街。民国时期把这条南北贯通的巷子改为小西街,沿用到现在。


      西大街向西的第二个大十字叫哨墙大十字,大十字以南称南哨墙街,南端有一个小十字叫城隍庙小十字,小十字以南叫城隍庙小街,小街直通石佛寺街。哨墙大十字往北叫哨墙街,街的西侧建有昭忠祠和张爷庙。北哨墙街北端清朝时建有天主教堂,又称为天主堂巷。后因这个地段在县大仓的背后,新中国成立后,把这个巷子改称为仓后街,沿用到现在。


     西大街向西的一段叫药王庙街,向西直达西城墙,城隍阁坐北向南。药王庙门前的丁字路,向南直通城隍庙街,再向南直通南城墙的石佛寺湾子,这一地段内是古建筑最多的地方。


      无门大街的仓门街和仓后街中间地段,因清朝时设有道台府衙,故又把无门大街称为道门街(即现在肃州区政府所在地)。清朝末年开辟了西城门,才正式称为西大街。

北大街


(1910年莫理循拍摄的肃州北城门)


鼓楼以北称北大街,明朝时称为北修文街。因清朝初年在北门内修建了关帝庙,故又把北大街称为关帝庙街。民国时期正式称为北大街,沿用到现在。


       北大街向北的第一个大十字叫文庙大十字,因十字以东建有文庙而得名。十字以东第一个丁字路,叫三官庙巷。向东第二个丁字路,是一个半截巷,叫文庙半截巷。向东到文昌小十字,穿过小十字直达郭府巷。明清时期这条东西贯通的街叫文庙长街,民国时期提倡实行共和制,故改名为共和街,沿用到现在。文庙大十字以西直通县大仓,是一个半截巷,叫仓门东巷。


       北大街向北第二个十字叫北门小十字,也叫关帝庙十字,因关帝庙门直对大街,故得名。关帝庙十字以东叫北市街,因建有三官庙,也叫三官庙巷子。三官庙巷东面是官井巷,因乡下人常到这里卖农副产品,故又叫北市街。北市街东端直达北水池沿子。关帝庙十字以西,直通哨墙街北端,即现在的仓后街北端,当时叫仓北巷子,现在叫北门小十字西街。



 酒泉热线  

酒嘉地区新媒体知名品牌
生活.新闻.活动.美食.玩乐.公益.推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