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驿道绎迹|桑洲驿变迁

 RK588 2016-05-26
2016-05-21 文、图/周林云 行驿桑洲

桑洲驿变迁

宁台古驿道自宁波、奉化而来,入台州境,进宁海城内,出西门(登台门),经小溪铺、黄坛街、岵岫岭、梁王铺、西堂铺、桐州铺、桑洲岭、桑洲驿、麻岙铺、麻岙岭、娄坑铺、朱岙铺、双娄铺、小桐岩岭铺、桐岩岭分界处,入临海境。古驿道上有个民谣:桐岩岭长山贼生,麻岙岭长哭爹娘,桑洲岭到得安生。古驿道桑洲段,桐州铺入桐州坑外路廊(无迹可寻),经里路廊(废墟还有,在过坑处)上桑洲北岭(现在通讯光缆随岭铺设),岭路在柴草之中,弯曲数折而上至桑洲岭头。岭头有栖云庵、岭头路廊,由桑洲岭南侧曲折而下,完整的石子路面自古而今不知有多少达官贵人、农工商旅踏出沧桑。古驿道经岭脚路廊、塘房路廊而入桑洲市,经老街向西而南至麻岙岭。桑洲岭自北岭到南岭短短的三公里有五处路廊,显示着桑洲岭驿道地处要隘。


桑洲岭脚塘房路廊边有桑洲驿丞厅,即在桑洲屿山脚路北五十米许。明洪武二十年丁卯添设,万历年间改隶天台,二十年壬辰移白峤驿于此,三十九年辛亥(查四十年是辛亥,三十九年是庚辰)驿丞裁此,改为白峤公馆,后亦废。明朝桑洲驿人员配备:驿丞一员,轿夫五十六人,馆夫十人。

古代文人墨客曾为桑洲驿留下许多诗句。方正学《夜度桑洲驿》:山路弯弯石甃平,碧天凉路下三更。无端一夜西风恶,吹着新愁上紫荆。赖世隆《宿桑洲驿》:皇华西牡日騑騑,古驿清幽坐翠微。半榻松风醒宿酒,一帘花雨湿征衣。畏途漫叹王程迫,远宦恒忧壮士违。回首故乡亲舍隔,万山高处望云飞。谢铎《桑洲驿次韵》:一天风雨送征騑,执法深渐象太微。错眼近来愁看字,新躯瘦觉不胜衣。时和岁念民从化,主圣臣忠汝弼达。楚水郧山何处是,望中断肠白云飞。


   明末倭寇入扰,占据桑洲岭,终被戚家军消灭,设墩台(栖云庵南面最高的塘房山顶有墩台废墟)、塘铺(岭脚老街入口路廊后背有塘房屋,此路廊叫塘房路廊,塘房屋后有条坑叫塘房坑随老街而走与清溪成逆生之水)、重兵以资捍御。清光绪宁海县志载:旗门港有老鼠山台,火焰山台,桑洲台。墩台建筑就地取材,用岩块岩片砌成正四棱或圆柱台体,以四棱台体为多,边长5~8米,下底边比上底边长,高度3~5米,中间填上土石夯实,一边有台阶直达台顶。顶上有贮放柴草小屋,竖有旗杆。墩台下面建有供守台军士值班居住的房屋,安放发布警报时必备的器具,如白布大旗、火箭、碗口铳和手铳、火刀火石等,个别台还备有土炮。还要贮存至少一个月的粮食和衣被雨具等生活用品,屋旁还有水井一口。清初桑洲设立水师汛地,桑洲驿站失去效能。记载显示:清初添设桑洲汛地距桑洲驿半里许后移桑洲驿,外委把总一弁额兵十三名。清初县配备驿丞仅二名,之后没有驿丞记载。县志陆路道里表充分显示,清中、晚期没有桑洲驿的出现,说明桑洲驿在清初就改桑洲汛地,至清末桑洲驿站已成废墟。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八月二十五日,因为白岩寺参与王锡桐起义,清军围攻桑洲白岩寺,把白岩寺焚烧殆尽。光绪三十二年(1906),清末翰林章梫会同桑洲下洋周村秀才周金山将白岩寺的资产作为办学经费,在桑洲田孔周的周氏宗祠创办学校,称公立白岩二等小学堂,校长王德山,即为桑洲小学的前身。光绪三十四年(1908)各地前来求学者甚多,将学校迁至桑洲霞楼庙(俗称土地庙),改名为公立白岩小学。解放后,改名为宁海县桑洲县立小学。1953年改名桑洲中心小学,在桑洲的废墟上建一幢430平方米11间平房。2003年,桑洲中心小学整体搬迁到占65亩建造新校舍。之后,桑洲中心小学原址,即原桑洲驿站废墟建成桑洲敬老院。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