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书架| 评李宗江教授 《汉语常用词演变研究》(第二版)

 岭下苏村 2016-05-26

李宗江教授的《汉语常用词演变研究》,初版于1999年,被认为是汉语常用词演变研究领域最早出版的两部专著之一(另一部是汪维辉先生的《东汉-隋常用词演变研究》),以构建汉语常用词演变研究的理论和方法见长,在学术界具有广泛的影响,几乎是所有汉语史专业的必读书目,对推动汉语常用词演变和汉语历史语法的研究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李宗江先生的这本书已经脱销多年,可喜的是最近此书第二版已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第一版我早就拜读过,研究和教学中也经常用到。对比第一版,新版的《汉语常用词演变研究》正如作者所说,内容保留了第一版的面貌,但增加了一些新的内容。


作者对新旧内容关系的处理方法也很独特,给我留下突出印象的有以下几点:



《汉语常用词演变研究》(第二版)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16年3月第1版


1
在出版了近二十年后,作者在再版前言中对自己的著作进行了“回头看”,对其主要长处、价值和不足做了自我评估,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对其中存在的不足也毫不讳言,给以了客观冷静的分析,实际上这种自我评估给读者指示了阅读路径,让读者一开始就了解了其中的要点,以及在研究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2
作者借再版前言对新世纪以来的汉语常用词演变研究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历数了研究的主要成果,指出了本书在方法上形成的与传统词汇研究所不同的主要特点,包括:描写和解释相结合、纵横(历时演变与方言分布)结合,点线结合(把研究的问题放到词汇史长河中考察),传统语文学方法与现代语言学方法相结合等。这种对研究方法的总结和概括对研究者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3
作者具有很强的发展理念,在书中的很多地方,通过加脚注的方式,对某一问题在第一版之后出现的新理论、新观点和新材料进行了提示或介绍,提供了参考文献,既让读者知道作者当时的看法,又能了解后来学界的新发展。比如与书内某一内容相关而当时还没有提到的“词汇化、跨层结构、话语标记、语义地图、主观性、主观化、去语法化”等概念,都以加注的方式明确提出。对某一具体问题的研究结论,作者也没有固守自己的看法,对于后来别人提出的新观点,也通过加注的方式予以介绍。如关于动词“即、就”向副词的演变,书中按照一般实词虚化由空间域到时间域再到逻辑域的演变路径,认为是“动词→立即义副词→承接副词”,同时在此处加注,指出:“近年来关于‘即’‘就’表示时间关系和逻辑关系两个意义间的演变顺序,有新的看法,如台湾大学张丽丽教授与我们这里的看法相反,认为是先有逻辑关系,然后才有时间关系,并作了详细论证,详见张丽丽《从回指到承接——试论‘即’‘就’承接功能的来源》,《台大中文学报》第三十八期。”将不同的观点和文献客观地摆出来,将评判权交给读者,扩展了读者的视野,有利于研究的深入。

“上海教育出版社2016年出版的《汉语常用词演变研究》(第二版)是在第一版基础上的拓展和深化,经典有新意,非常值得研读。”——刘红妮


刘红妮,上海师范大学青年教师,博士论文《汉语非句法结构的词汇化》,2014年获上海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上教社官方

微信小店有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