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秀山乡村旅游发展正当其时

 秀山老杨 2016-05-27
我县乡村旅游发展正当其时
重庆市秀山自治县人民政府公众信息网 xs.cq.gov.cn 2014年9月10日 来源:县政府办
 

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495

  

我县乡村旅游发展正当其时

县政府办课题二组

 

随着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战略的深入实施,我县提出了“十旅”融合的发展路子,乡村旅游迎来了新的春天。本文针对我县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通过实地调研,对乡村旅游发展如何避免“昙花一现”,提出一些建议,以推动全县乡村旅游持续健康发展。

一、需要把握的几个机遇

(一)城市化与“逆城市化”并存的时代已经到来。2013年,全国城镇化率为53.37%(重庆市为58.34%),正处于城市化发展的加速阶段。据研究表明,当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城镇化率达到50%以上),“逆城市化”开始显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优质资源、人口聚集、产业发展等传统功能开始分解,将对农村发展带来重大机遇。当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化与“逆城市化”并存的时代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居民参与旅游活动的愿望及支付能力不断增强,“带薪休假”、“黄金周”等又为居民提供了闲暇时间,加之当前城市环境污染大、居民工作节奏快,到乡村放松身心成为调整状态的有效方式,乡村旅游市场大有可为。据国家旅游局测算,目前我国乡村旅游年接待游客人数达3亿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超过400亿元,乡村旅游已成为旅游业新的增长点。

(二)大通道与乡村道路互联的网络已经建立。随着渝怀铁路、渝湘高速公路的通车,黔江武陵山机场、贵州铜仁凤凰机场的通航,以及在建的秀松高速公路和渝怀铁路二线,将大幅缩短我县与其它省市的时空距离。同时我县乡镇通畅率100%,行政村通畅率达87.6%,县内交通出行条件十分便捷。目前,我县交通已形成对外通畅、县内干支相连的区域一体化格局,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

(三)景区游与乡村旅游共进的氛围已经形成。旅游景区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和核心要素,在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国内大部分景区在强化自身建设的同时,都着力挖掘当地独特的乡村旅游资源,将乡村旅游要素与大景区建设相融合,游客对景区流连忘返之时,也对乡村旅游的独特魅力产生强烈欲望。就我县而言,在重视景区建设的同时,也在景区游与乡村旅游协同发展方面作出了一些有益尝试。比如洪安镇在全力推进边城景区建设的同时,适应不同游客的需求,积极打造平马茶园、贵亚、两岔河等乡村旅游点,乡村旅游逐渐兴起。

二、需要思考的几个关系

当前,我县乡村旅游发展总体势头良好,但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在发展认识上有以下几大关系亟待理清:

(一)遍地开花与重点打造的关系。我县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县级层面缺乏整体规划,重点支持方向不明确,乡镇一拥而上,千篇一律,同质化问题严重。目前,我县现有的农家乐和乡村旅游接待户,绝大部分是为城市居民提供消暑纳凉服务,仅限于简单的“住农家、吃农菜、干农活”的层次,季节性特征明显,重点不突出,缺乏竞争优势。在规划指导上,如何处理好重点打造与遍地开花的关系,必须高度重视。

(二)短期活动与持续发展的关系。乡村旅游的主体在乡镇,发展在农村,受益是农民。处理好乡村旅游发展的持续性问题事关农业现代化,事关新农村建设,事关农民增收致富,必须长远谋划,减少短期行为。近两年我县某些乡镇在举办乡村旅游活动时,未能将活动与持续发展有机结合,导致活动期间人头攒动,车水马龙,轰动一时,活动一结束,冷冷清清,立即恢复原状,农民受益不多,对当地乡村旅游长远发展的促进作用不大。而大溪乡则瞄准养老度假、垂钓观光等客源市场,深度挖掘农作体验形式,群众主动求出资修建停车场等配套设施,农民收入明显增加,既解决了移民致富的问题,又促进了当地乡村旅游长足发展。为此,乡镇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必须正确处理短期行为与持续发展的关系。

(三)政府推动与市场主体的关系。目前,我县乡村旅游发展方式主要是整合农业、水务、村镇建设、扶贫等方面的资金,进行集中打造,社会资本投入有限,农民积极性不高,建设活力不足,龙头带动不强,建设档次不高。比如我县重点打造的某乡村旅游项目,在建设中主要靠政府投入改房、改路、改水、改厕,提升居住环境,而市场主体缺位,农民主动性不强,要真正实现乡村旅游功能,仍有很长的路要走。所以,如何权衡政府推动与市场主体在乡村旅游建设发展中的地位,值得深思。

三、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当前,我县正处于乡村旅游发展的关键时期,要坚持“政府推动、部门支持,农民主体、市场运作,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原则,紧贴消费市场,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深入挖掘文化内涵,突出地方特色,助推我县乡村旅游又好又快发展。

(一)规划问题。规划是蓝图,为之关键。一方面,旅游主管部门要结合自然资源、民俗文化、农业产业、季节交替等因素,坚持全县一盘棋,高质量编制乡村旅游发展规划,从发展思路、项目建设、品牌打造、机制创新等方面,指导全县乡村旅游发展,尽快扭转乡镇(街道)各自为政的局面,避免同一辖区内搞相似项目,切忌遍地开花,恶性竞争。另一方面,各乡镇(街道)要结合构建“一心两环(县城旅游发展中心和北部度假环线、南部休闲环线)”旅游发展布局,综合交通、产业等方面优势,坚持不脱离农民、不脱离乡土、不脱离当地资源的原则,实施“一镇一品”,杜绝“大杂烩”,主攻“特色菜”,找准各自“卖点”,形成错落有致,相互补充,共同发展的乡村旅游格局。比如,梅江镇结合民族文化和现代农业园区优势,做优民俗观光、采摘体验、垂钓食鲜等项目;清溪场镇发挥好金银花、草莓等产业优势,发展观光体验游项目;洪安镇将边城景区与平马茶叶产业发展相融合,开发好茶文化项目;川河盖片区做好中药材产业文章,开发养生型项目等等;里仁镇利用荷花产业优势,做好“荷塘月色”、“全荷宴”相关文章;孝溪乡延长蓝莓产业链条,开发好相关项目;溪口镇借助玫瑰产业发展,开发体验、观光等项目。

(二)打造问题。要坚持用旅游的理念经营农业,用景观的理念建设农村,用品牌的理念武装农民,用旅游的理念指导基础设施投入,实现乡村旅游富民增收的目的。一是突出乡土特色。在乡村旅游开发建设中,要坚持乡土特色,将喂猪养鸭放牛等乡村传统劳作与自然风光、民俗风情等相融合,增强吸引游客的魅力点。二是突出示范带动。要整合人、财、物,精心包装项目,强化招商引资,集中打造1-2个知名景区,发挥好大项目带动大产业的作用,尽快塑造我县乡村旅游品牌。要加大特色商品研制包装开发力度,重点开发独特的旅游商品和纪念品,形成“一景一品”。同时要结合自驾游的要求,建设好停车、加油、维修等配套服务设施,方便游客出行。三是突出机制创新。要建立政府扶持、市场投资、金融支持、农民投入等多元化投入体系,明确主管部门、乡镇、村(居)、企业、农民在乡村旅游发展中的职责。旅游部门负责做好整体规划、协调、服务等工作,乡镇负责搞好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企业(城市工商资本)要开发好项目的吸引点,村居负责搞好村民自治,农民负责尽快适应产业工人角色转变。要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和“放水养鱼”的理念,制定乡村旅游市场投资、土地使用、产品开发、宣传营销、活动举办等方面的奖励政策,激发内在潜力。要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发挥农民积极性,使乡村旅游发展具有无限活力。要健全乡村旅游发展问题解决机制,提高考核权重,注重考核结果运行。四是突出服务水平。要健全服务标准体系,制定相关的技术和服务标准,加强服务设施、服务流程、服务质量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形成规范有序的发展格局。

(三)营销问题。旅游是典型的形象产业和眼球经济、创意经济,“酒香也怕巷子深”,要综合施策,切实提升宣传营销水平,打响乡村旅游品牌。一是提升实效性。要“看客下菜”,根据不同的客源市场,有重点、分层次地对市内外客源市场进行宣传,提高宣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抢占客源市场。比如,以垂钓型为主的乡村旅游项目要瞄准钓鱼爱好群体,以避暑劳作体验型的要针对中老年群体等等。二是实施重点突破。要善于抓住“牛鼻子”,发挥关键作用,对县内乡村旅游资源进行综合分析,突出比较优势,精心包装1-2个重点品牌,选好宣传口号,尽快提升我县乡村旅游知名度。三是创新营销方式。要利用好微信、微博、论坛、陌陌等新型交流平台,使其与乡村旅游的订票、住宿、餐饮、购物等活动的促销方式相结合,既方便游客出行,又提高我县乡村旅游的知名度。比如,铜仁大峡谷推出的微信转载门票打折、武隆争取成为《爸爸去哪儿》外景拍摄地等方式就值得借鉴。四是构建宣传大格局。要充分选择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线上”、“线下”媒体,主动参加各类以“节”传“媒”旅游展会,有计划、有重点、分层次、多渠道宣传我县乡村旅游,形成轰动效应,营造浓厚的发展氛围。

(本文来自六楼微论坛第3  

指导:张薇,

组长:刘二喜,

执笔:李俊) 

主送:各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有关部门

抄送:县委办,人大办,政协办,纪委,法院,检察院,人武部。

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495印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