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家庭农场发展调研报告

 乐山老杨 2016-05-27

关于家庭农场发展调研报告

20xx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家庭农场的概念首次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出现。家庭农场作为一种新型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社会各界对此都有不少期待,XX市发展家庭农场需要解决好哪些问题?应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为此,我们深入到XX县、XX县、XX县、XX县,对七户不同类型的家庭农场进行了调研,并同四县农业部门、统计部门的相关同志进行了座谈。

一、发展家庭农场的条件初步成熟

1、从生产力水平看:发展家庭农场条件初步成熟。从我们调研的粮食种植业家庭农场看,耕地、施肥、播种、收割现已全部机械化,农场主家庭劳动力2—4人能够经营较大规模的粮食生产,家庭农场发展的农业生产力水平已初步达到。XX县农民范××,全家五口人两个劳力,承包300亩耕地,种植小麦(旱田,没有水利条件,仅种植小麦),基本不雇工。XX县农民孟××,全家四个人,四个劳动力,承包270亩耕地,全部种植小麦和玉米(其中玉米100多亩销售青贮),除干旱浇地雇工外,不再雇工,农忙季节,还给附近农户收种,赚取收种费。XX县毛××,家庭七人,四个劳动力种植70亩蔬菜,不雇工。

2、从农业服务体系看:发展家庭农场的条件初步完善。调研中我们了解到,县区种植业、畜牧业的技术指导机构、技术人员、生产技术培训指导、病虫害防治,种子、肥料、饲料供应,农业机械的维护,粮食、蔬菜、水果、畜牧产品的销售、收购等农业生产服务体系初步完善,家庭农场主需要服务时,能很便捷地获得,甚至一个电话便可谈好。

3、从政策看:发展家庭农场各级政府很重视和支持。今年二月,农业部出台了《关于促进家庭农场发展的指导意见》,从政策、资金等方面对家庭农场都给以支持。在今年XX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上,市长钱引安在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今年要出台扶持政策,支持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发展,不断壮大经济合作组织,切实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和现代化水平”。XX市政府20xx年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快“菜篮子”工程建设的扶持意见》中提出,一次饲养3万只肉鸡标准化笼养场(户),一次性补贴基础设施建设费15万元;对一次饲养1万只规模肉鸡标准化平养场(户),给予一次性补贴基础设施建设费5万元。各县区农业扶贫发展资金对家庭农场的水利设施建设、规模化畜牧厂建设也给予支持。

4、从农户看:发展家庭农场积极性高。家庭农场生产的规模化、专业化特点,产生了农业生产的效益化。XX县家庭农场主孟××,家庭年纯收入 30万元。XX县家庭农场主毛××,家庭年纯收入13万多。XX县家庭农场主满××,既养肉牛又种植粮食,仅自繁自养100头肉牛,家庭年纯收入10万元。调研中我们了解到,家庭农场主对家庭农场的发展充满信心,普遍有扩大经营规模的积极性和要求;不够家庭农场规模的种粮大户,都积极寻求扩大规模,有发展家庭农场的愿望;一些长期在外从事二、三产业,积累了一定资金的青年,也有回乡创办家庭农场的意愿。我们调研的XX县农场主范××,就是在当地镇上经营药店多年,积累了资金,回乡创办了家庭农场,XX县农场主景××,前几年在西安经营饲料生产,积累了资金,回乡创办了家庭农场。

二、发展家庭农场对农业生产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1、发展家庭农场能提高农业产出率。家庭农场作为规模化、专业化农业经营体,从人才技术、资金投入、生产过程管理等方面都明显优于分散、少量、兼顾的普通农业家庭户,其农业生产产出率高于普通农业家庭户。我们调研的XX县家庭农场主孟××,他经营270亩耕地,种植小麦、玉米,每亩施50公斤尿素和50公斤复合肥,而普通农户每亩施50公斤碳氨和50公斤磷肥,在风调雨顺年份,他种植的农作物单产高出普通农户10%左右,若遇干旱年份,普通农户灌溉次数少,甚至不灌溉,而他浇灌及时充分,单产高出普通农户更多。他每年全部种植小麦并复种玉米,而在同一区域的普通农户,虽全部种植小麦,但复种玉米一般在耕地的一半以下。

2、发展家庭农场能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发展家庭农场,对农产品质量监管者而言,由于农业经营体数量大大减少,监管会更加容易和细致,监管效果会明显提高。对生产者而言,其规模化的生产特点,决定了生产过程的规范化,生产原料、资料采购量大,其倾向于选取符合产品质量标准,具有产品质量安全效果的正规渠道,产品销售渠道、对象相对稳定,生产者意愿上注重产品质量安全,产品质量安全更加可靠。XX县种养结合农场主景××,他养羊80只,肉羊销售对象固定,购买者有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并定期查看,他喂养用自己种植的苜蓿和玉米,羊奶由蒙牛集团给他建设的机械化挤奶站采集、化验和运输,其产品质量可靠。

3、发展家庭农场能促进农民增收。家庭农场相对普通农户,能提高土地产出效率和农业生产率,提高农业经营效益,促进农民增收。我们调研到的几户家庭农场,其家庭人均纯收入大大高于当地农户,甚至高于当地大部分城镇家庭户。

4、发展家庭农场可解决未来谁种地、谁养殖的问题。目前,农村务农的大部分是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员,年轻人嫌呆在农村生活枯燥,农业生产收入低等原因,绝大部分在城镇从事二、三产业,农业生产面临后继乏人的担忧。积极发展家庭农场,既能稳定农业生产者,又可造就一批懂技术、善管理的新型农民队伍,是解决未来谁种地、谁养殖的一个重要途径。

三、发展家庭农场需要解决的几个重要问题

2、土地流转需规范化。我市现家庭农场的土地经营基本是与国有农场、农村村组集体签订的五年、十年甚至更长时期的合同。农村村组主任、组长更换频繁,村民对租赁费是否合理意见不一,本村组未租赁到土地的部分强势村民也有租赁的诉求,长时期合同能否得到执行,家庭农场主有所担心。今后家庭农场的大量发展,农场主要与众多农户约定土地经营权,合同必须对哪些问题进行约定?签订的合同每条款是否合法有效?合同执行的保障等一系列土地流转涉及的问题,需更加规范且具有法律效力的农村土地流转制。

4、国家支持政策需进一步完善。家庭农场,将是我国今后相当长时期农业生产经营的一个重要组织形式,现正处发展起步阶段,因此,国家需要进一步完善支持家庭农场的政策,并保持长期稳定,以稳定农场主心里预期。

四、发展家庭农场需加强的几方面工作

家庭农场作为一种新兴的农业生产经营体,现阶段具有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的先进性,但其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联系,涉及到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牵扯到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是一个社会问题,其发展中问题的解决,应与社会经济发展和谐一致,遵照政策支持、政府搭台服务、农户家庭主体、市场发展、农民自愿原则。

1、土地集中难的解决。目前,我市农户不愿流转出土地的主要原因,首先由于粮食生产机械化的发展,农村青壮劳动力虽常年在外打工,但在耕种、收获季节,他们回乡雇佣机械,在短短3、5天可轻松完成耕种、收获,每亩地在常丰年,有600—800元的收入(与复种多少有关),收入虽少,但能够解决自家的吃粮问题,其次他们在城镇的就业、户籍、社保、住房等都还没有得到稳定和解决。土地流转若按每亩600—800元的标准(随农产品价格上升变动),粮食种植农场主无法接受,低于这一标准,农户又不愿意流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进城打工农民工作相对稳定,收入逐步提高,城镇化群体的增加,每年奔波农村,耕种收获3、5亩地,影响工作和生活,愿意降低流转费,与家庭农场主接受意愿一致的农户会渐进,土地自然也会逐步流转起来。这一过程,不是无为而治,政府的工作在城镇化发展和社会保障方面,看是不相干,实为最主要、最根本的作为。从这个角度看,加快非农就业、社会保障和城镇化是解决土地集中难的主要手段。

2、引导金融机构做好服务支持。家庭农场的发展需要银行信贷的支持,解决融资难的问题,涉及农场主的个人信用度、资产抵押与金融机构的放贷管理两方面,就目前现状而言,解决问题的关键是金融机构的放贷管理创新。发展粮食种植家庭农场,在承包耕地面积、土地租金已确定的前提下,农场主收入预期是可以大致确定的,金融机构可创新服务,依据土地承包经营权,核定数额,发放贷款,监管贷款使用于农机械购买,承包费支付,与农场主签订土地承包经营权、购买的农机械的抵押担保,这样既可解决起步阶段家庭农场主的资金需要,又可确保金融机构的风险可控。

3、政府搭建平台做好服务。发展家庭农场,政府需要提供全方位、多方面的服务。一是搭建土地流转平台。在做好土地经营确权登记的同时,建立土地流转需求双方信息登记平台,并向社会公众公布。对双方有意向者,镇、村、组干部应发挥作用,积极帮助撮合。二是提供法制保障。进一步规范土地流转合同,规范土地流转过程,审核土地流转合同,建立一套规范的土地流转机制,切实保护流转双方的权益。三是促进、提高、规范农业生产服务体系。四是提供农业生产的技术服务和产品质量安全管理。

4、继续完善政策支持。在保持现有政策支持下,应增加以下两方面的支持。一是家庭农场农田基础设施和水利设施建设的资金支持。农田基础设施和水利设施建设投入大,家庭农场难以承受,一般很少在这方面投入,但这方面正是家庭农场生产、农场主收入稳定发展的核心。二是建立家庭农场贷款的风险担保基金。农业经营风险大是金融机构不积极给家庭农场发展提供融资的主要障碍。设立对干旱、洪涝等大的自然灾害,畜牧养殖疫情发生的贷款担保,化解金融机构的贷款风险,以促进家庭农场贷款难问题的解决。

关于家庭农场发展调研报告关于家庭农场发展调研报告

关于家庭农场发展调研报告

20**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家庭农场”概念,家庭农场这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于激发农村发展活力,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创新农业发展模式,具有积极而又重要的现实意义。XX县第一家“XX县金山家庭农场”于20xx年6月21日正式登记注册成立,到20xx年12月底,全县家庭农场已发展近320家,其中县级示范家庭农场20家,市级示范家庭农场7家,省级示范家庭农场1家,主要生产经营茶叶、中药材、谷物种植、畜禽养殖等。目前我县家庭农场发展起点低、规模小,发展的速度较慢。

一、主要做法:

1、出台政策办法,明思路。今年我县出台了《关于培育发展家庭农场的实施意见》,从发展原则、发展目标、工作重点、扶持政策、保障措施五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家庭农场经营者领取营业执照后应向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同时,又制定了《XX县县级示范家庭农场认定办法(试行)》,对县级示范家庭农场的经营规模和面积以及土地流转年限进行了详细规定。

2、注重宣传培训,引发展。从发展现代农业、特色农业、推进美好乡村建设的高度,充分利用各种载体,采取多种形式,在政策法规、扶持政策、品牌创建等方面加强宣传引导。鼓励和激励种养大户、农技人员和农村经纪人创办家庭农场。依托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引导和培训一批懂经营、善管理的家庭农场带头人和业务骨干。

3、注重政策扶持,激活力。在县级财政较为困难的情况下,我县从20xx年开始,每年拿出100-200万元专项资金,对家庭农场示范社创建、产品认证、技术推广、土地流转等进行奖励。从20xx年开始,我县把家庭农场纳入小额担保贴息贷款范围。同时,县财政对家庭农场注册农业商标的每个奖补1000元;对获得国家、省、市、县级示范家庭农场称号的,分别给予5、2、1、0.5万元的奖励;对家庭农场开展土地流转的,享受与其它经营主体一样的奖补政策。

4、注重示范推广,树典型。紧紧围绕全县农业八大主导产业,鼓励各类家庭农场的组建和发展,不断扩大家庭农场的规模和范围。从20xx年开始,我县每年评选20家县级示范家庭农场并实行动态管理,鼓励家庭农场积极争创省、市、县级示范家庭农场。通过典型的示范带动,提升了全县家庭农场的发展水平。

5、强化督查考核,明责任。将培育发展家庭农场工作纳入各乡镇各有关单位的农业农村工作考评的内容,加强专项督查,对工作实绩突出的乡镇及部门给予表彰奖励。对工作开展不力的将给予通报批评。

二、家庭农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社会认知程度不高,思想认识不到位。家庭农场是一个新生事物,处在起步发展阶段,目前支持家庭农场发展的相关配套政策不完善、不明朗、不清晰,为家庭农场建设提供管理及业务指导服务的主体部门不明确。县直及部分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对发展家庭农场的必然性、重要性和紧迫性缺乏足够的认识,政策法规知之不多,思想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

3、业主素质偏低,适应能力不强。目前,我县从事家庭农场经营的主体是原来的种养大户和返乡创业人员。他们的共同点是热情高、能吃苦,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一是生产经营凭经验,缺乏科学的生产和管理能力;二是文化水平不高,对农产品市场信息反应不快,尤其是对现代经营管理缺乏深入了解,难以适应千变万化的市场;三是缺乏科学的中长期规划,发展方向不明确,无主导产业支撑,产业特色不明显,多数仅限于传统的种植和养殖方式。

4、抗灾能力弱,市场风险较大。一是生产配套设施滞后,靠天收的状况非常明显,遇上天干雨涝、气候变化、疫病袭击等自然灾害,直接影响家庭农场的健康发展。二是市场的变化、农产品的行情不稳定,市场交易平台狭窄。目前家庭农场出售农副产品仍靠传统自发的方式进行,难以降低市场风险,造成经营收益不稳定。

5、内部运作不规范,指导服务不到位。由于家庭农场刚刚起步,家庭农场内部管理制度及财务制度还没有具体规定,大部分家庭农场内部运作不规范。虽然省、市、县三级政府对服务、指导和扶持发展家庭农场的相关部门、乡镇的职责分工作了明确规定,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信息不对称,缺乏及时有效的沟通协调,无法形成整体合力,导致一些部门、单位对家庭农场的指导、服务和扶持难以落实到位,作用、效果大打折扣。

关于家庭农场发展调研报告文章关于家庭农场发展调研报告出自http://www.gkstk.com/article/wk-33103620886701.html,转载请保留此链接!

三、思路及对策

1、抓责任落实,强化领导促发展。各级政府要建立促进家庭农场发展的领导组织,农业、市场监管、财政、税务等相关部门(单位)应担负起组织、指导、协调的职能作用,形成“领导统筹协调、部门(单位)分工负责、上下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机制。一是建立联系会议制度。各级政府主要或分管领导应定期组织召开农业、市场监管、财政、林业、水利、国土、税务、交通、金融、保险、电力等涉农单位联系会议,及时研究解决家庭农场在发展、运行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对部分产业基础牢、运行质量高、带动作用大、发展后劲强的家庭农场实行结对帮扶,从项目上给予倾斜,从资金上给予扶持,从技术上给予支持,从业务上给予指导。二是切实强化责任落实。各级涉农单位应立足本职工作,制定并实施扶持、指导、服务家庭农场发展的具体办法和措施;乡镇、村要结合当地农业产业布局和发展现状,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地编制家庭农场发展规划,着力解决家庭农场发展中面临的具体困难和问题。

2、抓宣传培训,提高认识促发展。各级政府每年应召开一次家庭农场发展建设大会,进一步统一各级领导、基层干部及群众的思想,凝聚共识,努力营造支持、促进发展的良好氛围。要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广渠道、多形式、全方位、立体式的大力宣传家庭农场的意义和政策,不断增强农民群众创办家庭农场的意识。同时,各级应整合资源,建立培训机制,按照分类指导、注重实效的原则,制定实用人才培训计划,针对不同类型人员分层次、分批次组织培训,努力培养造就一支善经营、会管理、懂技术、讲奉献的经营管理人才队伍。

3、抓规范管理,健全机制促发展。各级政府应正确认识家庭农场发展与规范的关系,在发展中求规范,以规范促发展。一是在财务管理上。根据《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法律法规要求,指导家庭农场规范建账、加强核算。二是在经营管理#from 关于家庭农场发展调研报告来自学优网http://www./ end#上。大力倡导“三化”(生产标准化、管理规范化、经营品牌化),指导、协助家庭农场制定科学的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和产品质量标准,开发、创建一批叫得响、打得出、影响大、市场好的农产品品牌。

4、抓引导扶持,政策推动促发展。按照“引导不强制、扶持不包办、服务不干预”的原则,着力形成政府推动、龙头带动、合作联动发展家庭农场的格局。树立“扶持家庭农场就是扶持农民、服务农村”的工作理念。一是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各级财政每年应安排一定数额的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家庭农场开展宣传培训、信息交流、市场营销、品牌创建、示范奖励等工作。同时,各级要加大整合资金力度,积极争取上级扶持资金,支持家庭农场加强基地建设、仓储运输、销售网点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发展后劲。二是加强金融支持服务。加大与金融、保险机构的协调力度,组织开展家庭农场农超对接活动,对家庭农场降低贷款门槛,采取贷款额度授信、产品和销售合同抵押等多种形式,提供多渠道资金支持。加大财政担保贷款力度,在贴息贷款项目上向家庭农场倾斜,并根据家庭农场的规模发展需求、规范化管理程度,适当提高财政担保贷款比例。保险机构要为家庭农场开展农业保险服务,增强生存、发展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三是落实税收优惠政策。要结合实际,研究制定支持家庭农场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对已明确规定应当享受的生产、加工、流通、服务等税收优惠政策,要坚决落实到位。四是加大人才支持力度。鼓励引导农村大学生、外出务工农民、个体工商户、农村经纪人等返乡投资创办家庭农场,培养更多的具有现代经营理念的家庭农场经营人员。各乡镇要为辖区内家庭农场配备1-2名专职辅导员,具体指导规范化建设和产业化经营。五是大力优化发展环境。各级政府要把家庭农场发展纳入农民负担重点监管,严肃查处面向家庭农场的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三乱”行为,切实维护家庭农场的合法权益。鼓励农村土地向家庭农场流转,县乡农业部门积极为家庭农场提供土地流转供求信息、合同指导、价格协调及纠纷调处等服务。家庭农场农业生产设施用地和附属设施用地涉及占用农用地的,按照《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关于完善设施农用地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发〔20xx〕155号)精神办理。家庭农场从事蔬菜、茶叶、食用菌、果树、花卉、苗木、林竹等种植业用电以及各种畜禽产品养殖、水产养殖用电,执行农业生产用电价格。

关于家庭农场发展调研报告

一、XX县家庭农场发展的基本情况

XX县高度重视家庭农场发展工作,将其作为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商品化经营的重要载体来抓,全县家庭农场从无到有,逐步发展壮大。经县农业局调查统计,至2013年底,全县14个乡镇共拥有各类家庭农场77个,其中已在工商部门注册的有9个,具体情况为:

(一)产业结构情况。一是种植业家庭农场。主要生产经营涉及到粮食、油(油菜)、烟叶、蔬菜、果品、药材、苗木等产业。全县种植业家庭农场共20个,占总数的26%。二是养殖业家庭农场。主要生产经营范围为生猪、肉牛、山羊、家禽、水产等产业。全县养殖业家庭农场共44个,占总数的57%。三是种养结合型家庭农场。主要生产形式为粮食+畜禽,水果、苗木+畜禽,果木+水产等,实施种植与养殖相结合,既降低能耗,又减少排放。全县种养结合的家庭农场共4个,占总数的5%。四是其他类型家庭农场。以延伸发展休闲农业、观光农业等经营方向,实现一产与二、三产业联动发展、良性循环。其他类型家庭农场共计9个,占总数的12%。

(二)土地经营面积。全县各类家庭农场经营土地共计3910亩,家庭农场经营面积均在200亩以下,绝大部分经营面积在50亩左右。从经营的土地类型看:耕地1999亩,水面滩涂188亩,其他1723亩。

(三)生产经营情况。据统计,2013年全县77个家庭农场经营总收入5012.5万元,其中:10-50万元的60个,50-100万元的10个,100万元以上的7个。77个家庭农场购买农业生产投入品总和达到3951.88万元。

二、XX县家庭农场发展的特点

从总体看,全县家庭农场还处于起步阶段,不仅数量较小,而且从规模、品牌等方面看,全县家庭农场生产经营水平仍处于较低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扶持壮大。从统计数据分析,全县家庭农场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经营规模小。从经营收入看,全县家庭农场经营收入达到100万元以上的仅7家;从经营面积上看,全县家庭农产中经营面积超过200亩的为零;从用工情况上看,大部分家庭农场以家庭成员劳力为主,常年用工最多的仅十余人,带动能力较弱。

(二)产业层次低。家庭农场经营范围主要集中于种养殖方面,少部分扩展到与加工、流通、餐饮等二三产业,涉及农产品精深加工的不多,家庭农场无自有农产品品牌、也没有注册商标、无农产品产地认证农场,产品以初级农产品为主,处于发展的最低层次。

(三)发展能力弱。从内部因素看,大部分家庭农场主文化程度较低,懂经营、能管理、掌握农业前沿科技的人才严重匮乏,家庭农场普遍融资能力弱,自有资金不足,自我发展能力差。从外部因素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土地流转困难、政府扶持力度弱,导致家庭农场发展外部条件较差,不利于家庭农场进一步发展壮大。

三、XX县家庭农场发展中存在的制约因素

(一)思想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高。目前,全县农民群众对家庭农场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一些目光敏锐的农民已经积极行动起来,到工商部门登记注册。但由于政策及法律法规不明确,出现了不符合申报的经营餐饮业农户申报家庭农场等现象,为日后的管理埋下隐患。同时,各级各部门对家庭农场的重要性、发展优势认识不足,干部群众对发展家庭农场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各相关部门宣传动员滞后, “慢作为”、“不作为”现象客观存在,群众在家庭农场登记注册中观望情绪较为突出。

(二)发展政策不明,扶持分散无力。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虽然对家庭农场做出界定,提出要大力扶持发展家庭农场,但目前云南省内除了工商登记办法之外,相关政策及法律法规尚未制定出台,仍属于空白领域。可以说,有关家庭农场扶持标准、用地政策、税收政策都尚未明确,仍需政府及相关部门进一步制定明确。同时对家庭农场的管理、服务分散于农业局、工商局、畜牧局等部门,没有统一的管理部门和机构,各部门各自为政,形成家庭农场管理服务“九龙治水”的局面。各职能部门均有一定的扶持资金,但不相统属,导致实际工作中扶持资金难以整合、分散使用,形成“撒胡椒面”的现象,使原本就较为紧缺的扶持资金使用效益大打折扣。

(三)融资渠道不畅,资金筹措困难。全县家庭农场大多处于起步和资本的原始积累阶段,现有融资渠道不畅,发展资金严重不足。从调查情况看,现有融资渠道仅银行贷款和民间借贷两种。受制于银行借贷需工资、房产等抵押物品的政策,家庭农场大多数无固定资产,其生产的粮食、畜禽等鲜活农产品又无法抵押,在向银行融资筹资方面都存在授信担保困难、申请手续繁杂、隐性交易费用高等诸如此类的问题。而民间借贷虽然方式灵活多样,但由于利息较高、风险较大、筹集资金数额有限,对家庭农场主筹集发展资金的作用有限。

关于家庭农场发展调研报告各类报告

(四)土地流转困难。目前,全县尚未建立统一的土地流转平台,土地流转靠村级协调或农场主自行与农户协商,无形中浪费了农场主大量精力。其次,单家独户的农户流转意愿、要价不一致,导致土地流转难以实现集中连片,流转时间长短不一,流转后无法长期稳定地经营。另外,近年来农村土地流转价格逐年攀升,各级政府尚无针对家庭农场的土地流转扶持政策,导致家庭农场生产经营成本年年上升,农场主扩大经营规模的动力不足。

(五)生产经营风险加大。当前农业是投资回报期长、回报率低、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能力较弱的弱势产业,比较效益低、生产经营风险逐年加大。生产资料价格节节攀升、病虫害暴发、洪涝干旱灾害频发和农产品市场价格的异常波动等情况严重降低了农业生产效益。同时,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滞后,机耕、病虫害防治、农产品销售均需自己负责,增加了农业经营成本。另外,家庭农场参加农业保险覆盖率低、保险回报率不高,如遇大的灾难,家庭农场将成为最大的受害者,家庭农场生产经营风险仍然较大。

(六)农场主素质有待提高。全县家庭农场主绝大部分为农民出身,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小富即安思想严重,缺乏做大做强家庭农场的主观意愿和决心魄力。在经营方向上局限于初级农产品的生产,缺乏精深加工、优化品牌,向二、三产业拓展延伸的视野和能力。在农场经营上以家族式经营为主,普遍存在手段简单陈旧的现象,极少采用合作经营、合资入股等方式。家庭农场主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现代家庭农场经营者的素质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四、发展家庭农场的对策建议

(一)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各级党委政府要从解放生产力、促进农民增收、保障粮食安全的角度出发,把发展家庭农场作为激发农村经济发展活力、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点工作来抓。要将发展壮大家庭农场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并尽快细化家庭农场的认定标准、申报程序、登记开户等具体事宜,为家庭农场有序登记、科学管理奠定基础。要逐步建立起党委、政府领导负总责,各部门单位分工合作的管理机制,进一步明确农办、农业、林业、水利、发改、畜牧等部门职责,落实工作任务,形成工作合力,构建家庭农场发展工作有人管、有人抓、有落实的工作格局。要定期分析研究家庭农场在登记注册、政策扶持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及时化解发展难题,为发展壮大家庭农场保驾护航。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网络、短信、宣传册等多种形式开展广泛的宣传,提高家庭农场政策知晓率,动员有条件的农户积极申报注册家庭农场,积极营造政府重视家庭农场建设、发展现代农业的良好氛围,提升群众发展家庭农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制定优惠扶持政策。一是要尽快出台家庭农场准入条件及登记政策。目前各地均在探索,但缺乏权威性、具体可操作的注册登记条件,必须尽快制订统一全国性的准入条件、登记办法,以免已注册登记或备案登记的家庭农场不获认可而要重新登记,不符合条件的登记对象占用政策资源或因政策变动而遭受损失。二是要简化行政审批程序,减免注册成本。建议家庭农场等到工商部门注册,由乡镇农技中心实地核查并出具证明,工商部门凭相关证明材料及时注册登记。家庭农场到工商部门注册,只刻行政公章,不必像公司一样,行政公章、财务专用章、合同专用章三章齐全,以减少注册登记成本。三是要出台具体可操作的金融、科技、人才、税收、用地、用电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实现家庭农场同步享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县域经济发展等相关政策。对合作社、家庭农场注册商标、产地产品认证、质量体系认证等免收或减免费用。四是要加大对家庭农场发展的资金扶持力度。要参照县级农业龙头企业扶持奖励办法,及早出台具体、可操作的家庭农场扶持奖励政策,将家庭农场扶持奖励资金纳入县级财政预算,按照财政增长比例同步提高对家庭农场等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扶持额度。五是要按照中央和省级安排,实施农业生产按照播种面积或产量对生产者进行补贴政策,实现良种补贴、种粮补贴等农业补贴向家庭农场倾斜。

(三)强化金融支持力度。一是要创新农村金融服务。要逐步建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抵押、担保、信用体系,鼓励金融机构开设家庭农场申请贷款的绿色通道,放宽家庭农场担保、抵押贷款规定,允许家庭农场以自有产权、商标和农产品、畜禽等鲜活农产品和农业生产预期产值实施抵押,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增加对家庭农场生产、加工、流通的贷款规模和授信额度。近期,要按照中央和省级决策部署认真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积极探索以林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及农房为抵押的金融支农信贷产品,推动“三权三证”抵押贷款取得实质性进展。二是要完善农村金融体系。要继续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支持和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向基层延伸网点、拓宽涉农业务范围。要加快发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和组织,促进各金融机构之间的合理竞争,为家庭农场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选择。三是要强化农村信贷支持。要积极引进和推广小额信贷模式,推动小额贷款和各类贴息资金向家庭农场倾斜。要积极探索农业产业化融资担保机制、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和贷款保险机制,建议借鉴工业经济发展中搭建投融资平台的有益经验,由政府部门提供贷款贴息和担保资金,建立全县农业融资担保专业机构,缓解家庭农场主融资难的问题。

(四)加快土地流转进程。一是要加强农村土地流转平台建设,进一步赋予村级集体对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调配权,同时逐步建立健全各级土地流转中介机构,加强土地流转的规范化管理,在土地流转信息服务、价格指导、中介协调、法律服务等方面提供专业化服务。二是要强化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保护,加大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和颁证力度,消除群众担心流转后失去经营权的思想顾虑,为农民安心流转土地吃下定心丸。三是要继续加大中低产田地改造力度,整合涉农部门项目资源,配套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连片成方、旱涝保收的优质农田,使转让农户实现转让效益最大化,农场主经营管理实现成本最低化。四是要研究出台鼓励家庭农场转包土地的扶持政策,设立土地规模经营扶持专项资金,给予家庭农场土地流转资金补助,为家庭农场主大规模流转土地和节约集约经营提供基础条件。

(五)帮助化解经营风险。一是要整合各部门涉农项目资金,实现农业项目重点倾斜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把国家项目资金用活、用好、用在刀刃上,从水利、国土等方面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基础设施的支持力度,大力提高农村生产条件,化解自然灾害风险。二是各级政府要建立抵抗农业风险保险体系,提高农业各险种政府补助额度,鼓励保险机构增加农业保险品种,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以防范自然灾害带来的经营风险。三是要加大农业产业发展引导力度,调整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建立健全农产品供求信息平台,引导家庭农场经营范围向特色化、品牌化方向发展,避免生产经营盲目跟风和同质化竞争,出现“谷贱伤农”、“增产不增收”现象,促进家庭农场更多地向加工业、旅游业、服务业等二、三产业延伸,提升生产经营效益。四是要大力推动科技下乡,强化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打通农业技术推广“最后一公里”,以农业科技水平提升促进家庭农场农业经营提质增效。五是要大力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植保合作社等新型社会化服务组织,为家庭农场提供机耕、病虫害防治、市场信息、政策咨询、农业保险等全方面、便利化服务,降低家庭农场农业生产成本。六是要积极引导和推广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合作社+家庭农场、家庭合作式农场等模式,推行标准生产、质量追溯和品牌营销,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形成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之间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联结机制,共同抵御市场风险。

(六)着力提升农场主素质。一是要将家庭农场人才培养纳入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范围,建立家庭农场主培训制度,充分整合及利用农广校、阳光工程各类培训资源,围绕产前、产中和产后关键环节,帮助家庭农场开展好生产、经营、管理三个层次的职业技能培训,全方位提升家庭农场主素质。二是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邀请农村、科技、畜牧等专家“传经送宝”和组织到外地学习先进经验等方式,帮助家庭农场主开阔视野、提升眼界、增强能力。三是要制订出台扶持政策,引导和鼓励“返乡农民工”、“创业大学生”、外出创业回归者、个体工商户、农村经纪人等建家庭农场,尤其要鼓励大学生到农村创业,争做职业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四是要积极培树典型。要积极整合资源培养、壮大1-2户经济效益好、发展前景好的家庭农场,并加大宣传推介力度,使广大家庭农场主学有榜样、看有典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