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华道学百问】(83)—中华“道”文化为什么在清朝衰败?

 吾行的天涯 2016-05-27


中华“道”文化为什么在清朝衰败?


作者:李信军道长


大清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他是以少数民族为统治的中央政权。纵观大清两百多年的历程,从它的昌盛到没落、从建国到结束,虽然是历史发展性的必然,但也从中可以看出,多有人为决策上的重大失误。如我们能直剖深层,以此去探讨这一问题则会发现,有很多令我们值得去深思、去吸取的经验和教训。


随着西方文艺复兴和工业文明的冲击,大清王朝在梦想以外来文化、外来文明巩固和加强他的统治政权的时候,曾采取了一系列相关的方针和政策。这些措施的实施,最终历史证明它是错误的、极左的,也是自我走向灭亡的选择。下面几项为清末亡国的政治策略:


一、亲满抑汉。大清是以满人建立的统治政权,其唯恐汉人不服、处处设防。在政治上满人(八旗子弟)独霸朝纲、飞扬拔扈,欺辱、排斥汉臣。致使许多饱学之士,宁愿归隐乡野也不愿与其效力。


二、精神丧失。为了大清江山稳固,统治者不去提倡大汉文化,却鼓励和推行自己的满族文化,甚至在全国强行推动他的“剃发令”。同时为了泯灭汉文化和民族凝聚力,极力贬低、压制、排斥本位文化,致使国学衰败、传统丢失,民族精神荡然无存!


三、丧权辱国。当西方借用强势“外用武力、内用文化侵略”之际。统治者不敢把枪口对准西方列强,却瞄向了自己的同胞。如大清末期签订的一条条“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基本上多和西方洋人的传教士强行传教,而老百姓奋起反抗、抵御,或杀教士、起义有关。


统治者对外卑躬屈膝,除了赔送黄金、白银外,还要割地求和以自保;对内(老百姓)则手段强硬,毫不留情,动辄抄家、充军、杀头,甚至还要诛连九族。


四、自酿苦果。当大清江山摇摇欲坠之际,皇帝依旧不忘淫靡享乐,而大臣们则贪污腐败、相互倾轧。


中华文化、民族精神的丧失;对忠良、有志之士的排斥和压制。最终导致了大清王朝只能在东躲西藏如同丧家之犬一样的生活中结束。


大清王朝的结束,中国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由于统治者对外来文化的屈从和重视,而中华“道”文化又长期的被压制和排斥,最终导致了极度低迷和衰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