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崇明方言核心词“黠诈”辩(原创)_小庐

 中枢生 2016-05-27
崇明方言核心词“黠诈”辩
2003年初春赴京开会之际,在西单新华书店购得一本《崇明方言词典》,如获至宝,爱不释手。很多已经差不多失传的方言,再度从儿时听觉记忆中浮现,那种亲切感、怀旧感油然而生。然而,词典里时不时地出现一个方块空格,表示这个语音没有对应的文字,稍觉遗憾。
还在第六师范学校读书的时候,有一老学究夸我们崇明班的学生聪明,我接过话茬,“谁让我们是聪明(崇明谐音)人呢?”,老学究一脸无奈,引得哄堂大笑。其实崇明方言里,“XiaZa”的使用频率远超“聪明”一词的。
翻开张惠英教授的《崇明方言词典》,想找出“Xia Za”一词,结果没有对应的文字出现,“【口齋】?iɑ┐tsɑ┐聪明:你丫頭?來你女兒很聰明”,且“齋”字下面画了一个小圈,表示该字是同音替代字。
我是在做日本研究的时候,偶然发现“黠诈”这个词的。明治日本知识界非常讨厌袁世凯,骂他为“逃跑将军”,并用“黠诈”来形容他。这里当然是贬义,不过让我突发联想,窃笑日本人这个词用的真好。没有袁世凯所谓的“养寇自重”谋略,能轻易扳倒大清吗?明治时代日本汉学家的学养非常了得。
“黠”在《说文解字》中作如下解释:“坚黑也。从黑,吉声。”然而,在甲骨文里,“黑”的本意并非火熏之色,而是独体象形字,像长有一个畸形头部的正面人形,天未亮而起来劳作的黔首黎民之象,引申为黑色。“吉”在甲骨文里一说是“锐利”或“锋利”的意思,一说是巫师用锋利的法器放在神龛祈祷时运顺利,如果法器交叉倒下那就是凶。由此可以了解,“黠”的本意并非含有贬义。
“诈”在《说文解字》里解释为:“欺也。从言,乍声。”可是“乍”在甲骨文里的本意是用耒耜起土,引申为耕作的意思。那么“诈”与“作”的区别,也便一目了然了。一个是嘴上说的好听,有号召力,领导力,指挥别人做事;一个是亲力亲为地劳作,也就是脑体分工。因此,站在不同立场,含义会有所变化,并非都是贬义。所以,自许慎《说文解字》以后的古语古音所引申出来的意义,多数穿凿附会,不足信。
诚然,在现代汉语里,“黠诈”一词便是“狡黠奸诈”之意,跟崇明方言的本意“聪明”大相径庭。但“黠诈”之人绝非“愚笨”之人,崇明人好说过头话,太过聪明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