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眼前奇峰非海市深山爱情留老夫 ——记刘云泉先生心愉事素的生活艺术

 东方竹马 2016-05-27





▲刘云泉

巴蜀沃野,天府之国,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古蜀文明历史悠久,四川盆地俨然一颗坠入人间的星子,这里草木芃芃,山石森森,古刹鳞次,亭榭栉比,“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文人常客于此,聆听夜雨,一诉衷肠,所以此处历来不乏才子与佳人。唐代文人陈子昂,悲兴由心,真实不虚;唐代女才子薛涛,诗引情郎,文寄苍生;清末诗人文映江,才高气盛,不喜事功。时过境迁,蜀道不难,风貌易逝,但巴蜀的“文人气”却源远流长,自然而然,真实不惑,刘云泉先生就秉持着这么一股子执着的“文人气”。

▲锄园小景

刘云泉题画诗句

意与法并举,境与情相投。

意法皆备时,还要趣补之。

▲锄园小景

刘云泉题画诗句

放香气,稚文气。

隐骨气,留志气。

▲锄园小景

刘云泉题画诗句

昔日花争艳,如今菜根香。

宠辱皆丢下,唯一是健康。

艺术本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不谙生活何来升华?这从他的斋号也可晓知,鲶公、朵庐、龟居、锄园,一派“门外有田聊伏腊,望中无处不烟霞”的超然自得。他是外行人看起来的草率诙谐,他是业内高居不下人气挟持下的“我行我素、冥顽不灵”,又是时不我待、两袖清风的“浑浑噩噩”,他俨然把生活过成了艺术。



掸一掸趋之若鹜的尘嚣,抚一把安之若素的清琴。我不由得开始对这位素未谋面的先生心生向往。见面之后,我发现我先入为主地把先生的很多秉性都物化了。其实文如其人,结言端直,则文骨成焉;意气骏爽,则文风清焉。先生风骨清肃鲠正,则作品犹如一股沁人心脾的春风,触之温柔,拂面却有力。不待夏风恣意,初次造访先生时的四川就已经满城躁动。然而当与刘云泉先生共处一室时,仿佛整个世界都放慢了脚步。

在与云泉老师沟通当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不是被各种展览和宣传充斥着的时间表,而是真正心向自然的写生计划,这样一位对自然的艺术充满着无限敬意和执着的先生怎能不称之为艺术家呢?“名利是靠自己的实力而获得的水到渠成的自然认同,不用也不该刻意追求”,在云泉老师的艺术中,看不到现在社会中日益弥漫的浮躁心态,对于各种快餐文化的亦步亦趋,只能从他的笔墨中感受到风神舒朗、气定神闲,舒胸中之逸气,从心所欲不逾矩。


深谙世俗之道,才能开脱于俗世之外,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正是骨子里的自由灵秀又有一丝倔强,才成就了今天的鲶公,形成了独一无二的看似草率实则真心的作品。

早年云泉老师曾在四川美术学院专修版画专业,却在川美附中时候的书法课上醉心翰墨,川美的求学经历使先生书画兼修得其传统,于南朝北魏《爨宝子》《爨龙颜》《嵩高灵庙碑》等碑刻中得其古意又不失灵气,融会汉隶之精髓,练就传统之深厚。他摹古而不泥古,从传统之中攫取新意以求变法,自出机杼,形成了刘云泉式的独特又有丰富的艺术风格和理念。这种经历使他在意识深处对书法、国画的理念是经过了中西方文化艺术碰撞产生的,虽然门类略有差别,但在根源上却存在着艺术上的共性,从中汲取养料,从而展现出独特的艺术精神和气质。


▲刘云泉作品

“书者,如也。如其志,如其学,如其才,总之,如其人而已。”先生正是于自然娴静中使笔触随性流淌,于天真童趣中使章法变幻无穷,大小、开合、疏密、欹正诸多对立因素于一纸面且和谐安然。他以恣肆奔放的线条,变幻多端的结字,参差错落的布局,空灵奇逸的气象,不断颠覆着观者的味蕾,不断重塑着传统与现代的精华,释放着内心的力量。他既有出水芙蓉之美,又兼具错彩镂金之妙。他既能够深植传统,又能在现代中熔铸自我的追求。

刘云泉先生的画亦是具有文人情怀。他喜欢游览名山大川,钟爱山水写生,尤爱梅兰竹菊,并题自作诗,与郑板桥等文人在表现手法和思想上达到了高度的统一。他的画不是对物体的具体细化,而是借一种物体作为一种载体,赋予笔墨功夫,流露出书卷气,不是简单描摹,而是是写心、写意,用最简单的笔墨写出心中想要表达的物象,把心中所想自然流露出来。同时,文人画中应有优秀的文字功底,可以是诗、短句抑或短文,用寥寥数字对画高度概括,诗和文句是相当重要的。云泉先生喜欢用朱墨画竹,并抒发“世界皆美色,红竹灿野云”的愉悦心志,又逸笔草草写菊花,在“市中花繁似锦,环外菊淡如仙”,诉说如同陶渊明般的悠然自适。


▲刘云泉作品

云泉先生在精研书之妙道的同时,在绘画上亦是另辟蹊径。读到先生的《锄园杂什》已可猜测一二,继而可遐想先生世外桃源般的惬意生活,在心爱之物之境中凝神遐思,妙悟自然,物我两忘,离形去智,从先生的画中亦能体会先生的旷达和不争于世的淡泊胸襟。然而与其他画家不同,先生所绘多小情小景之时,亦赋予纸片以性灵,名字皆有趣,诗文有真理。比如在清透的一枝青提旁题写“诱馋”、于简笔写意的南瓜谓以“瓜说”并随写一篇小文来述世事;如今书画有了更多的媒介来展示,锄园中也见到了寄于瓷瓶的书法,将艺术与生活装置于一体,也有风情。先生是将书法、绘画、诗文融于一体的人,书中有真意,画中有诗情,活于自然,寄以情怀。近代美学家朱光潜认为艺术的活动是“无所为而为”的,无论是讲学问或是做事业的人都要有一副“无所为而为”的精神,把自己所作的学问事业当作一件艺术品看待,只求满足理想与情趣,不斤斤计较于厉害得失,才可以有一番真正的成就。在我看来,刘云泉先生就是这样的一位艺术家,为生活而活,为艺术而活。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刘云泉先生对于艺术的追求有着清醒的认识,他认为“艺术家要一专多能,做一个杂家。除了在绘画上下功夫,还要练字,让书法与绘画平行推进。再者,就是要学些文章。为什么呢?因为上乘的艺术作品,要旨是闪烁着一种文心”。


▲刘云泉作品

由云泉先生的精神面貌到他的艺术呈现,总体展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在他的世界里,任何东西都是有趣的、自在的、烂漫的,身边一些具象的、孤立的、平淡无奇的物体都可以是他的创作源泉,一个眼镜、一个枝桠、一部电话、加减乘除符号,都可以作为他作画的灵感来源,并在后面赋诗一首,这样的蜀味小品,自得其乐,顿生奇趣,亦闪烁着文人哲思的光芒:“友人雅赠鸡毫笔,龟居又添一奇葩”“不是高山流水,就成泡沫文章”“减去负担,腾出蹲位;离开厕所,不闻臭味”“运笔不抖,数钱不抖;幸甚至哉,自豪富有”“闹市多是过客,山中才养神仙;长短高低莫论,明天裁判今天”……


走进锄园,刘云泉先生告诉我们园中的一草一花、一树一木皆是由他和夫人共同栽培,而园里的怪石,竟然是他从街道旁选取不能用的“废料”安放在园中的各处,艺术家的眼中处处存在着艺术,真是化腐朽为神奇!想象着刘云泉先生站在一片草地上,手握锄头,俨然一副老农的样子,更像是现代版的陶潜,归隐田园,不问世事,享受阳光,体味生活,这是一种对于生命、对于自然、对于美好事物本身的眷恋。在这片自由园地里有淡雅清香的雏菊,有气质明艳动人的绣球,好似乌托邦中才有的风花雪月,耕自然之土、艺术之壤、文学之境,这片锄园,开花结果,年复一年。

转眼间,夏日来临,锄园的繁花梦庭生发得更加明媚了,根在地下蔓延伸张,花在开放中慢慢变红,心绪渐渐酝酿,笔尖肆意流淌,自得其乐,行止由心……



▲刘云泉作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