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牛皮癣春季复发或加重

 qgd360 2016-05-28


 

P友一:一年之计在于春,百草回芽,旧病萌发!有加重或者复发迹象的么?求反馈。

P友二:我本来都好得基本只剩白印了,因为春天来了,浑身又起了好多好多的小红点,好痒啊,伤心死了;仅剩的背后一小块本来都没有什么颜色的P 又有点厚了,泛红了。

P友三:这段时间不知哪里出了问题还是季节的原因,本来好得差不多了,又复发了,很烦燥,今天是2月17号。

另外还有一哈尔滨的P友也表示,每年立春后P都有加重。

 

以上都是关于牛皮癣春季复发或加重的问题,起初我们的回答是这样的:正常情况下,P的变化总关系到身体内环境的变化,即阴阳偏盛,也就是阴阳失衡。或是由于外界环境,或是生活习惯,或是七情(喜怒哀乐等)主要三方面的变化引起的。因此P友们需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用心去寻找与之对应的原因,特别是要注意保持春节期间的生活作息规律,尽量避免纵情享乐过度。这样的回答并未有错,但不免过于笼统,总有针尖不对麦芒、避重就轻之嫌。后来读郑钦安(1824-1911年,清著名中医学家,著有著有《医理真传》、《医法圆通》、《伤寒恒论》)的书知道有“冬伤于寒,春必病温”一说,才恍然大悟。


“冬伤于寒,春必病温”出自《黄帝内经》,历来的讨论也颇多,郑钦安的解读如下:夫冬月寒令,天地之气寒,人身之气亦寒,潜藏是天地自然之机,人身同然,此正气也。客寒乃外之贼邪,邪正原不两立,无论一丝一毫客邪,着于人身,未有不即病者。感之即轻,不能闭塞气机,遇经气旺时,邪亦可以默化,感之若重,邪气即能蔽束气机,未有不即病者。况冬月伤寒而死者亦多,以此推之,此说殊不尽然。余再三追索,疑是内伤于生冷之寒湿,不能闭其卫外气机,故不即病,伏于其中,感天地闭塞,潜藏之气机裹束,不能发泄,延至春月,寒气化为热邪,随气机发泄而外出,春月温和,故名之曰温病。以上是基于客寒(外感,外部刺激)和内伤(内部刺激)两方面的辩证分析,最具说服力,用于解释牛皮癣的冬季加重和春季突变也最为贴切。

 

冬季阳主潜藏,故天寒地冻(天之寒是由于阳藏,而非天寒以致阳藏或避之,这是阳主阴从的关系),这是自然之道(正气使然),人体顺应自然而为之,亦是人体之道(正气使然)。外感寒邪(侵入为邪,此乃邪气,非正气,正邪不两立),必先犯皮肤,外感诸症立现,或轻或重。而后,元阴素弱者,阳盛阴虚,寒邪从阳而再入内,不论寒邪轻重,寒邪亦化为阳邪,阳邪更盛。但是由于元阳素强者,抵御外邪入侵的能力强,故此等情形必然少见,元阳素弱者则与之相反。元阳素弱者,阳虚阴盛,寒邪从阴而再入内,不论寒邪轻重,阴寒混为一家,阴邪更盛。加上气候干燥,故阳虚(虚火)型牛皮癣在冬季容易加重。以上是寒邪外入,不论四季都如是,只是冬季更易感寒邪而已。


至于内生寒邪,指因一切耗神耗气之事而伤阳,气不足便是寒。元阳耗散,欲发越于外,但感天地闭塞潜藏之正气(元阳本是正气,只有正气方能感召正气,外感寒邪乃入侵之贼邪,岂能感召正气而潜藏呢?王叔和的疏忽就在这里,正邪不明,遗错千年),亦伏而不发(刺激重者,亦即发)。直至冬去春来,气候由寒转暖,自然气机由潜藏转为萌发之际,人体亦调整自身而顺应之(此时人体处在一个相对虚弱的调整期,阳气升发,阳根动摇,阳虚者易患病),冬季欲外越之阳和春季升发之阳一同外越以致身热(实乃阳虚而不能化生真阴以牵制之,非邪热灼尽真阴),故立春之际牛皮癣容易复发或加重,出现皮损变厚、瘙痒等情况。

 

至于春季容易“病温”,是因为天气回暖,身体调阴以对之(所以春之前的冬令为天一生水之际,即要备阴),倘若阴不调,升发外越之阳太过而无所依便易发热病,出现发热发烧等。而阴不调,有阳虚而不能化生真阴所致,即虚热,有邪热灼尽真阴所致,即实热。所以,“冬伤于寒,春必病温”还有另一说法,即“冬不藏精,春必病温”。精者,阴精也。流传的冬令进补之说,补什么、该如何补就值得好好思考了。所谓的冬季温补,“温”物更多出发点是温以御寒,温血兼补血,从阳引阴,而非重在补阳。冬季更需补阴也更容易补阴,这才是天人合一之道。冬吃萝卜夏吃姜的说法就最为直观。只是补阴的方法倒有讲究,善补阴者,于阳中求阴,所以温补。总之,养精方能蓄锐,锐者,锐气也,而成“春可打虎”之功。因此冬令进补,应充分体现阴为阳体、阳为阴用的关系。清心寡欲、养精蓄锐可以视为秋冬养生要诀,也是牛皮癣等诸多慢性病的治疗要诀。

 

牛皮癣的春季复发或加重,其实也已经道出了内伤虚火型牛皮癣也就是一温病,阴阳两虚。春之“病温”,也能更好地让我们了解和处理脓包型等重症型牛皮癣所伴随的发烧发热现象。关于王叔和对于“冬伤于寒,春必病温”的错误理解,读者还可参阅彭子益(1871-1949年,著名白族医学家)的《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一般认为《圆运动的古中医学》是源自黄元御(1705-1758年,清著名医学家,著有《四圣心源》)的学术思想。

 

对于季节性疾病(中医称时令病),西医多从当季的特点去分析,这自然也是正确的,但是中医除此之外,还能瞻前顾后,着眼于更长远的前因后果(坐月子和疾病的关系也属于此种),这是西医所不及的。用现代的观念来理解,大体是人体在不够强壮又不够虚弱的情况下(可视为亚健康状态),某些对身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的因素并未立即表现出来,潜伏于体内使身体渐弱。在季节交替的时候,人体由于要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处于一个相对虚弱的调整期,那么之前或潜藏或积蓄的负面因素就趁虚爆发出来。至于爆发出来是什么病居多,就得结合当季的特点。有点量变引起质变的感觉,只是这个质变还要讲究“天时地利邪和”。事实上,疾病多是趁虚而发,牛皮癣也如此,如感冒、手术、分娩后容易出现牛皮癣或牛皮癣加重。

 

了解了“冬伤于寒,春必病温”,推而广之,也便能明了“春伤于风,夏生飧泄,夏伤于暑,秋必痎疟,秋伤于湿,冬必咳嗽”这些说的都是内伤而非外邪(即D=B+soriasis+X中soriasis的部分),据此便也能悟出“中医治未病”的缘由以及“天人合一”之道。中医治未病,深刻把握因缘变化性而防范于未然,更见中医之高屋建瓴整体思想的前瞻性和科学性所在。天人合一,即万物一气,阴阳周旋。天之大,人之小,大寓于小,小可见大;天道即人道,人道须顺应天道,顺则昌逆则亡。人身就是一小宇宙,佛曰,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故彭子益言“中医之学,乃人身一小宇宙之学”。


立宇宙之高,方知地球苍生之疾苦;处人身之矮,可窥星球宇宙之玄机。《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难经》、《神农本草经》是中医的四大典籍,而《易经》更是中医哲学思想起源的典籍,是经典中的经典,实乃一大宇宙之学。这些著作,经纬纵横,包罗万象,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全世界的瑰宝,值得我们用心用时来阅读和体悟。这也再次证明,中医之发展,需强调承前方能启后,倘若无视老祖宗用智慧和心血凝聚而成的岿然堡垒,一切又从零开始、点滴构建,岂不冤大头?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始能高瞻远瞩、大步前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