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经》第十八篇《羔羊》

 爱雅阁 2016-05-29
《诗经》第十八篇《羔羊》


【篇目】

  [作品介绍]

  [注释]

  [译文]

  [赏析一]

  [赏析二]

  [赏析三]

  [赏析四]

  [赏析五]

【古风泊客一席谈】


羔羊


  
  [·国风·召南]


羔羊之皮,素丝五紽;退食自公,委蛇委蛇。

羔羊之革,素丝五緎;委蛇委蛇,自公退食。

羔羊之缝,素丝五总;委蛇委蛇,退食自公。



 

   [作品介绍]

《国风·召南·羔羊》为先秦时代汉族民歌,语言优美自然,采用了白描的手法。清代以前学者皆以为是赞美在位者的纯正之德,后来又有讽刺尸位素餐的官员的说法。

周代由文、武奠基,成、康繁盛,史称刑措不用者四十年,这时可称为周代的黄金时期。昭、穆以后,国势渐衰。后来,厉王被逐,幽王被杀,平王东迁,进入春秋时期。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兼并,夷狄交侵,社会处于动荡不安之中。相传中国周代设有采诗之官,每年春天,摇着木铎深入民间收集民间歌谣,把能够反映人民欢乐疾苦的作品,整理后交给太师(负责音乐之官)谱曲,演唱给天子听,作为施政的参考。反映周初至春秋中叶社会生活面貌的《诗经》,就整体而言,正是这五百年间中国社会生活面貌的形象反映,其中有先祖创业的颂歌,祭祀神鬼的乐章;也有贵族之间的宴饮交往,劳逸不均的怨愤;更有反映劳动、打猎、以及大量恋爱、婚姻、社会习俗方面的动人篇章。而这首《羔羊》就是一首反映当时在位官员与老百姓和谐相处的篇章。




[注释]

 

①五紽:指缝制细密。五,通“午”,岐出、交错的意思;紽(tuó驼),丝结、丝钮,毛传释为数(cù促),即细密。

②食(sì四):公家供卿大夫之常膳。

③委蛇(wěi yí尾移):音义并同“逶迤”,悠闲自得的样子。

④革:裘里。

⑤緎(yù玉):缝也。

⑥缝:皮裘;一说缝合之处。

⑦总(zǒng):纽结。一说毛诗传释为“数”,与紽同。

  [译文]


身穿一件羔皮裘,素丝合缝真考究。退朝公餐享佳肴,逍遥踱步慢悠悠。

身穿一件羔皮袄,素丝密缝做工巧。逍遥踱步慢悠悠,公餐饱腹已退朝。

身穿一件羔皮袍,素丝纳缝质量高。逍遥踱步慢悠悠,退朝公餐享佳肴。



    

[赏析一]

1、赞美说

汉儒对《羔羊》篇的解释主要有毛齐鲁韩四家,其中毛诗的解释来自《毛诗正义》,而齐鲁韩三家诗几乎都已亡佚。 现依据王先谦之说,取其书《诗三家义集疏》中认定的齐鲁韩三家诗说观点。在《羔羊》篇中,“羔羊”、“素丝”、“退食”、“委蛇”四词是该诗的关键词,其中“羔羊”是主旨的代表,故理解汉儒对《羔羊》篇的解释,应先从后三词开始,再分析“羔羊”所代表的主旨。

“素丝”。在《诗三家义集疏》的资料中,齐氏认为“素丝”指“君子朝服”;韩氏则认为素喻絜白,丝喻屈柔;注鲁诗的谷永注“素”为“行絜”,王逸注为“皎洁之行”;毛氏注为“白也”。《诗三家义集疏》总结为:“薛以性言,谓其心之精白,谷王以行言, 美其行之洁清也。'丝喻屈柔’者,屈柔以行言,立德尚刚而处事贵忍,故屈柔亦为美德。 ”可见,齐氏是从“素丝”作为社会服装的角度进行分析以确定身份地位为大臣,而其余诸家则抓住其本身“白”与“柔”之特性,认为“素丝”是用来赞美大臣之高洁、谦忍。

“退食”。 王先谦先生梳理齐鲁韩三家诗注,认为“'退食自公’者,自公朝退而就食,非谓退归私家。 永疏'私门不开’,正释'公’之义。卿大夫入朝治事,公膳于朝,不遑家食,故私门为之不开也。 ”而《毛诗正义》中先列郑玄笺,云退食意谓减膳。再引孔颖达正义释“减膳”之意:“减膳食者,大夫常膳日特豚,朔月少牢,今为节俭减之也。 ”后引王肃、孙毓“减膳”论“减膳”为合理合制之举。故从身份属性上来讲,两种解释都将对象定义为朝堂之臣,非宦官等类属。 从特征属性来看,则知此人尊制守法,依朝廷之律,依传统之令,非标新立异或先斩后奏之人,可谓是遵从、执行制度法令的模范,是朝廷形象的代言。

“委蛇”。 毛氏注曰:“委蛇,行可从迹也。 ”又言:“既外服羔羊之裘,内有羔羊之德,故退朝而食,从公门入私门,布德施行,皆委蛇然,动而有法,可使人踪迹而效之。 言其行服相称,内外得宜。 ”郑玄笺云:“从于公,谓正直顺于事也。委蛇,委曲自得之貌,节俭而顺,心志定,故可自得也。 ”韩氏注为:“逶迤,公正貌。 ”二者看似不同,实则互补。 恰如陈启源所云:“毛'委蛇’传以为'行可迹踪’,韩'逶迤’训作'公正貌’,两意义正相成,为其公正无私,故举动光明,始终如一,可从迹仿效,即毛序所谓正直也。 ”可知所美大臣之言行,首先是公正无私的,非弄权之人。 其次,该人言行有迹可循,则可使人仿迹模仿,谓其人有影响力,是值得他人对其进行赞美乃至宣扬的。

“羔羊”为此诗篇之题,也是该诗主旨的代表,因而应以“羔羊”为核心来分析该诗主旨。 《毛诗正义》:“《羔羊》,《鹊巢》之功致也。召南之国,化文王之政,在位皆节俭正直,德如羔羊也。 ”后注:“《鹊巢》之君,积行累功,以致此《羔羊》之化,在位卿大夫竞相切化,皆如此《羔羊》之人。 ”[3]  《诗三家义集疏》:齐说曰:“羔羊皮革,君子朝服。辅政扶德,以合万国。 ”韩说曰:“诗人贤仕为大夫者,言其德能称,有絜白之性,屈柔之行,进退有度数也。”据此可知,该诗的主旨是赞美有德行之君子, 不同在与有的学者认为是在赞美召南大夫,而当时其他的学者认为是美召公, 毛氏则只说 “在位卿大夫”。实际上,召公于周朝亦是在朝之臣,故综合来看,可将《羔羊》一诗的主旨定为赞美有德之大臣。

2、讽刺说

对这首诗表现特点的理解,要反美为刺。即是说,全诗不用一个讥刺的词,更没有斥责之语,诗人只是冷静而客观地抉取大夫日常生活中习见的一个小片断,不动声色用粗线条写真。先映入诗人眼帘的是那官员的服饰——用白丝线镶边的羔裘。毛传说“大夫羔裘以居”,故依其穿戴是位大夫。头两句从视觉来写,暗示其人的身份,第三句是所见也是所想,按常规大夫退朝用公膳,故诗人见其人吃饱喝足由公门出来,便猜想其是“退食自公”。《左传·襄公二十八年》:“公膳,日双鸡。”杜预注:“谓公家供卿大夫之常膳。”这与当时民众的生活水准相对照,有天上地下之别,《孟子·梁惠王上》中孟子阐述的符合王道的理想社会,在丰收年成,也才是“七十者可以食肉矣”,而大夫公膳常例竟是“日双鸡”,非常奢侈。诗人虽然没有明言“食”是什么,以春秋襄公时代的公膳例之,大约相差无几。诗人生活在同时代,一见其人“退食自公”必然有所触动,想得很多,也许路有饿殍的惨象浮现在他眼前。正因为如此,所以厌恶之情不觉油然而生,“委蛇委蛇”诗句涌出笔端。这第四句“美中寓刺”,可谓点睛之笔,使其人仿佛活动起来:你看他,慢条斯理,摇摇摆摆,多么逍遥惬意。把这幅貌似悠闲的神态,放在“退食自公”这个特定的场合下,便不免显出滑稽可笑又丑陋可憎了,言外诗人的挖苦嘲弄可以想见:这个自命不凡的家伙,实则是个白吃饭的寄生虫!三章诗重复这个意思,回环咏叹,加深了讥刺意味。各章三、四两句,上下前后颠倒往复。



   [赏析二]

这首清代以前学者皆以为是赞美在位者的,所赞美的内容,或说是纯正之德,如薛汉《韩诗薛君章句》:“诗人贤仕为大夫者,言其德能称,有洁白之性,屈柔之行,进退有度数也。”或说是节俭正直,朱熹《诗集传》:“南国化文王之政,在位皆节俭正直,故诗人美衣服有常,而从容自得如此也。”其说大多牵强不可信。确如方玉润所批评的“固大可笑”、“附会无理”(《诗经原始》)。纵观以“美”立说者,唯有姚际恒之说稍可通,其说谓“诗人适见其服羔裘而退食,即其服饰步履之间以叹美之。而大夫之贤不益一字,自可于言外想见。此风人之妙致也”(《诗经通论》)。“于言外想见”是本诗的主要表现特点,故录以参考。首倡剌诗说的,我所见之《诗经》著作,以清人牟庭《诗切》最早,他说:“《羔羊》,刺饩廪(膳食待遇)俭薄也。”今人诗说仍是美、刺并存,比较而言,笔者以为“刺”稍近诗意,但与牟氏所言“刺”的内容恰相反,诗人所刺者乃大夫无所事事、无所作为,与《魏风·伐檀》所刺之“素餐”(白吃饭)相似。

对这首诗表现特点的理解,姚际恒之说是可取的,不过要反美为剌,即是说,全诗不用一个讥刺的词,更没有斥责之语,诗人只是冷静而客观地抉取大夫日常生活中习见的一个小片断,不动声色用粗线条写真。先映入诗人眼帘的是那官员的服饰——用白丝线镶边的羔裘。毛传说“大夫羔裘以居”,故依其穿戴无疑是位大夫。头两句从视觉来写,暗示其人的身份,第三句是所见也是所想,按常规大夫退朝用公膳,故诗人见其人吃饱喝足由公门出来,便猜想其是“退食自公”。《左传·襄公二十八年》:“公膳,日双鸡。”杜预注:“谓公家供卿大夫之常膳。”这与当时民众的生活水准相对照,无疑天上地下之别,《孟子·梁惠王上》中孟子阐述的符合王道的理想社会,在丰收年成,也才是“七十者可以食肉矣”,而大夫公膳常例竟是“日双鸡”,何等奢侈!诗人虽然没有明言“食”是什么,以春秋襄公时代的公膳例之,大约相差无几。诗人生活在同时代,一见其人“退食自公”必然有所触动,想得很多,也许路有饿殍的惨象浮现在他眼前。正因为如此,所以厌恶之情不觉油然而生,“委蛇委蛇”诗句涌出笔端。这第四句“美中寓刺”,可谓点睛之笔,使其人仿佛活动起来:你看他,慢条斯理,摇摇摆摆,多么逍遥惬意。把这幅貌似悠闲的神态,放在“退食自公”这个特定的场合下,便不免显出滑稽可笑又丑陋可憎了,言外诗人的挖苦嘲弄可以想见:这个自命不凡的家伙,实则是个白吃饭的寄生虫!三章诗重复这个意思,回环咏叹,加深了讥刺意味。各章三、四两句,上下前后颠倒往复,清陈继揆《读诗臆补》曾评为:“随意变化,妙绝奇绝。”妙绝奇绝。”


 [赏析三]

      

一、《诗序》讲解:

诗序:《羔羊》,《鹊巢》之功致也。召南之国化文王之政,在位皆节俭正直,德如《羔羊》也。

1.从“羊羔”到“大羊”:

小羊叫做羔,大羊叫做羊,羊大叫做美。从“羔”到“羊”,直接说的是小羊羔长成大羊的过程,在这里,是用来象征人的品德从小到大而逐渐修成的过程。

牧羊人在这个过程中起什么作用呢?牧羊人要保证羊能得到足够的水草食物,要保证羊能健康无病,要保证羊不会走失被盗,要保证羊能不受伤害。

如果牧羊人不负责任,导致羊没有食物,疾病危害,走失被盗,狗狼伤害,任何一种情况发生,都会给羊造成灾难,牧羊人容不得半点疏忽粗心。

牧羊人对羊的爱惜和爱护,是“爱物”之情。孟子说:“君子之于物也,爱之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孟子所说的意思很清楚。首先,君子对万物,要爱惜和爱护,这不能说是“仁”。这就好比说牧羊人对他的羊,要爱惜和爱护,却不能只是蓄养它,却不吃羊肉、不用羊皮。吃羊肉、用羊皮,这是“求回报”,“仁”是不求回报的。

这种爱惜和爱护,要顺应万物的本性和本能,而不能为了人的私利。采用改变万物本性和本能的方式,加速万物的生长速度,缩短万物的生长周期而使之早点儿成为人们餐桌上的美食,这与“揠苗助长”没什么不同。

孟子说:“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其次,君子对庶民,不仅要爱惜和爱护,而且要用不求回报的“仁心”去对待。君子不是为了从庶民身上得到私利,更不是欺负庶民的,恰恰相反,是要尽心尽力调节庶民纠纷,解决庶民疑难,教化庶民向善,从而使庶民身心安宁。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种说法,是把天下所有人都当做小人看待,无视圣贤君子的存在,会伤透天下贤人君子之心。

天下不是没有贤人君子,只要君主自己所存的是“利心”,那么,必然会视贤人君子为迂腐无能的废物。

2.“羔羊”所表现出来的是卿大夫之德。

为什么说是“卿大夫”之德呢?因为此诗所写的服装,是卿大夫的官服,是从这些官服来说明卿大夫的品德修养的。

人,生来就具备人的本性和本能,在正常情况下,因为能修养本性,所以,品德提高。从本性之善到修养称为君子,因此而成就“美德”。

这个过程就像羊羔成长为大羊一样,所不同的是,君子修养成美德,是自我的完善,是为了行其志,而不是为了功名利禄,因此也就不会成为被功名利禄钓上钩的鱼。

卿大夫的品德修养从何而来?当然先要由自身的修养。儒学讲究“选贤任能”,因此,如果品德修养不高,本来就不应该身居卿大夫之位。当无德之人身居高位之时,必是国家混乱、百姓遭殃之日。

孔子说:“'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矣。’诚哉是言也!”善人是什么人?是那种虽然没有君子的那种修养,但没有失去“本性之善”的人。

这样的善人,在君主之位上治理国家,能达到百年之久,也不是容易的事情。毕竟人生大多不满百,更不可能一出生就能在君主之位上去治理国家。

《四书章句集注》引尹氏的话说:“胜残去杀,不为恶而已,善人之功如是。若夫圣人,则不待百年,其化亦不止此。”

如果是“圣人为政”会怎么样呢?孔子说:“苟有用我者,期(机)月【满一个月的时间】而已可也,三年有成。”孔子用三年时间就可以达到“有成”,怎么达到呢?不过是凭借自身之德、遵循先王之道、施行王道仁政而已。

如果你我没有“仁义为己任”之志,不修养自己的品德,恐怕连一个“善人”的资格都不够,如果登上了领导之位,难免自以为是,恐怕也难免自误误人。

3.《羔羊》和《鹊巢》有什么关系?

《诗序》中说:“《羔羊》,《鹊巢》之功致也。”有的版本,在“致”字前面有“所”字。《鹊巢》是《召南》的第一篇,与《羔羊》这首诗隔着五篇,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鹊巢》所讲的是“夫人之德”,但是,有德的男子自然会选择有德的女子为妻,有德的女子才可以配得上“夫人”之名。

汉高祖德行不够,选择了吕雉为妻,而后有残害如意之举,有谋夺权力之事;唐太宗德行有欠,选择了武则天为妃,而后有杀子之举,有谋夺权力之事;唐玄宗贪求情色玩乐,选择了杨玉环为贵妃,而后有安史之乱,造成生灵涂炭。

《鹊巢》之中的君主,应该指的就是召伯,是“积行累功”而得到了爵位,意味着有德有功。因为有德,所以能有感召力,教化易于发生作用;因为有功,所以能使人钦佩敬重,治国易于得到百姓爱戴。

因为召伯有德,所以所选择的夫人必是有德的女子。“妻贤夫祸少”,夫人有德,不仅可以使召伯后宫安宁,然后放手去做好治理国家之事,而且可以作为国内妇女的表率。

召伯与夫人之德,当然是自身修养而来,然而,召伯所行的教化,却是先王之道、文王之政。因为召伯有德,所以,在他的感召与教化之下,君子和淑女会越来越多,民风会越来越淳朴;因为召伯有德而且遵奉文王之道,所以,必然会选拔贤德君子来治国安民。

《羔羊》之中的卿大夫,是召伯选拔任命的卿大夫,也在召伯的教化和感召之下,所以说,卿大夫的品德修养,离不开召伯的教化和感召。换句话说,卿大夫的品德修养,是《鹊巢》之中召伯的教化和感召而形成的。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是上行下效的道理。但是,身在下位的君子,既然还在其位,就不应该因此而怨恨上级。因为君子有“絜矩之道”,遇到事情需要反躬自问,而不能怨天尤人。

4.羔羊所显示出来的是什么品德修养?

《诗序》中说:“在位皆节俭正直,德如《羔羊》”,在这里直接说明的师“节俭”和“正直”两个方面。这里所说的“德如《羔羊》”,是指品德像《羔羊》这首诗中的卿大夫,而不是指像动物之中的“羔羊”一样。

不过,也不能说跟动物之中的“羔羊”毫无关系。因为此诗里所写的卿大夫,身上穿的是羔羊皮的裘皮衣服。羔羊裘皮衣服只是官服之中的一种,卿大夫的官服有多种,这里专门写这一种,当然不是随意而写的。

“节俭”和“正直”,都是直接说诗歌中的卿大夫,这要从诗文加以理解,这里我们先不说。只根据《毛诗正义》的说法简单说一说“羔羊”之“德”。

首先,《正义》引用《宗伯》注:“羔,取其群而不失其类。”意思是说,羔羊是成群活动的,不离开其同类。

君子不像一般的和尚、道士那样,去找寻一个僻静无人的地方去修炼,也不像隐士那样置身于官场之外,而是在人世之中修养完善自己,在人世之中做事。

夫妇之道、父子之亲、兄弟之情,朋友之义、君臣之礼,都是人间之事,君子就是在家庭、朝廷、人群之中完成并践履自身的修养。

其次,引《士相见》注:“羔,取其群而不党。”这一句,我们可以直接从孔子所说的“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来理解。

朱子解释说:“庄以持己曰矜。然无乖戾之心,故不争。和以处众曰群。然无阿比之意,故不党。”

所谓“不争”,是自身行为端庄、做事尽心尽力,没有与别人争胜之心,更不会想方设法把别人战胜或者夺取别人的东西,而不是刻意放弃什么。

所谓“不党”,是能够理解他人,能够推己及人,能够厚德载物,从而与人和谐相处,没有阿谀奉承之意,更不去为利益而结党营私。

总而言之,君子不会凭借人多势众去以强凌弱、以多胜寡,而是遇到符合道义的事情就尽心尽力去做好,表现为“自强不息”和“忠”,表现为“厚德载物”和“恕”。

再次,引《公羊传》何休说:“羔,取其贽之不鸣,杀之不号,乳必跪而受之。死义生礼者,此羔羊之德也。”这个说法,容易被误解,我们需要说明一下。

所谓“贽之不鸣”,是说羊被抓住的时候不叫唤;所谓“杀之不号”,是说羊被杀的时候不嚎叫;所谓“乳必跪而受之”,是说羊在吃奶的时候一定是跪下去吃。

这是不是说君子任人宰割、逆来顺受呢?如果是这样,那么,绝对不是君子。想想那些大义凛然、慷慨就义的仁人志士,就可以知道,这意味着“士可杀不可辱”的浩然正气,意味着绝不向邪恶低头的高尚情操。

所谓“死义生礼”,是说君子可以“杀身成仁”、“舍生取义”,是说君子在人生的各个方面都始终守持礼义,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二、全诗讲解:

1.第一章讲解:

原文:羔羊之皮,素丝五紽(陀)。退食自公,委(威)蛇(宜)委蛇。

这里所说的“羔羊之皮”,是指羊皮有毛的那一面,是制作官服的原材料。当时,羊皮并非什么名贵罕见的东西,而是很常见的原材料。其中含有节俭之意。

所谓“节”,是指能够节制欲望。既能实用,又不追求奢侈华贵,还能符合礼的要求,这就是“节”。所谓“俭”,是可用可不用的就不用,能少用的就少用。

《周易·节·彖传(tuan4 zhuan4)》中说:“天地节,而四时成。节以制度,不伤财,不害民。”

天地之气,有寒有暑,在春夏之时则万物发展,在秋冬之时则万物休歇,四季转换自然而然,这就是“天地节”。

人有各种欲望,为了满足自身的欲望,尝尝不知节制,而且还给自己寻找各种各样的借口,为自己的奢侈享乐辩解,所以,需要用制度加以节制。

如果人们不知自我节制,又没有制度加以节制,结果就会伤财、害民。比如说,肉、蛋、奶,并非人类之所必需,当然也不是不吃。

“羔羊之皮”是用来制作卿大夫的官服的,用什么来缝制呢?用“素丝五紽”。所谓“素丝”,是白色的丝线。所谓“五紽”,是指用五条素丝连接皮革的缝隙。

用五条素丝连接缝隙,未必是确指,而是表示缝制得符合礼义,符合制度。这就像《礼记·深衣》中记载的深衣裁制也有规矩一样。意味着卿大夫外穿羔羊之皮做成的官服,内有羔羊的品德。

羔裘是大夫在上朝的时候所穿的朝服,而不是在家里所穿的便服。“衣冠制度”是礼仪之中非常重要的部分,朝服又是衣冠制度中非常重要的部分。

《周易·系辞传》中说,黄帝“垂衣裳而天下治”。朝服的关键在于符合礼制,大夫上朝而穿羔裘,正是遵守礼制的体现。

大夫不仅在衣冠上必须遵守礼制,而且在言行上更要遵守礼制,这是治国、平天下的基础,所以,“华夏衣冠”绝不仅仅是裹体御寒的实用衣服。因为中国本来有完美的服饰,所以才有“衣冠上国”之誉,可是,如今我们没有资格享有这种称誉了。

所谓“退食自公”,有两种解说。一是指从公堂之上办完公事,回到自己家终去吃饭,绝不花费公款。二是指减少膳食而不浪费,更不求奢侈享受;为人正直而顺从事理,绝不随意草率、无知妄作。

这两种解说,都有可取的道理,所以,可以兼采。但我们这里主张以第一种解说为主。官员做事,是职责之所在,犹如工人做工、农民种地、商人行商,没有花费公款吃喝的道理。这既是“正直”的体现,也是“节俭”的体现。

所谓“委蛇委蛇”,也有两种解释。一是指悠然自得的样子,因为节俭而顺从礼义,内心正直而志向坚定,问心无愧,所以才悠然自得。二是指公正的样子。这里我们主张采用第一种解释。

与其说此诗是赞美大夫的节俭正直,不如说是诗中大夫的节俭正直是后世官员的典范。官员是否引以为典范而学习效法,不仅是官员个人之事,而且关系到百姓和国家的安宁。

2.第二、三章讲解:

原文:羔羊之革(格),素丝五緎(玉)。委蛇委蛇,自公退食。羔羊之缝(逢),素丝五緫(宗)。委蛇委蛇,退食自公。

第一章说“羔羊之皮”,是指有毛的一面;第二章说“羔羊之革”,是指无毛的一面;第三章说“羔羊之缝”,是指把羔羊的皮革连接在一起。

《毛诗正义》对“皮革”的解释是,有毛叫做皮,去毛叫做革,因为这里所说的是“羔裘”,就表示是有毛的,所以,对“皮”和“革”不加区分。这里我们没有采用。

从“皮”到“革”,是从外到内,意味着内外一致、言行一致,毫无虚伪;把皮革连接在一起,意味着缝制符合礼制,而且贯穿于内外。

三章之中,用来缝纫的线都是“素丝”,但是,第一章叫做“紽(陀)”,第二章讲座“緎(玉)”,第三章叫做“緫(宗)”,其中有什么不同呢?

对此,朱子《诗集传》未注,后世一般解释为纽带、纽扣之类,这里仅按《十三经注疏》之说,均解释为皮革之间的缝隙。

或许它们之间所不同的是,紽,侧重指连接皮革缝隙的线;緎,侧重指被连接起来的皮革之间的缝隙;緫,侧重指皮革之间的连接。

这种解释的依据是,“紽”字有“它”,意味着皮革之外的线;“緎”有“或”,可以与“域”相通,所以从皮革的缝隙来解释;“緫”字有“总”的意思,也就是把皮革连接起来。

第一章说“退食自公”,是先说回家吃饭,而后说从公堂出来;第二章说“自公退食”,是先说从公堂出来,而后说回家吃饭;第三章与第一章的顺序相同。

第一章和第三章强调的是,官员回家吃饭,而不用公款吃喝;第二章强调的是以公正之心办完公事,然后才能回家吃饭,是以公事为主。

第一章,“退食自公”在前,“委蛇委蛇”在后,意味着公事已经遵循公正的原则办理完毕,然后有回家与家人团聚的快乐与从容;第二章和第三章,“委蛇委蛇”在前,意味着无论是处理公事,还是回家吃饭,都能从容不迫,只有德能兼备的人才能做到。

每一章的前八个字,侧重体现卿大夫“节俭”而“合礼”;后八个字,侧重体现卿大夫“正直”而“公正”。

“节俭”和“正直”是什么关系呢?人生本来就具备“正直”之心,能“节俭”然后能保持住“正直”之心;能够保持“正直”之心,然后能保持住“节俭”。

人一旦追求欲望满足,“正直”之心也就会被欲望所遮蔽。好比一棵树,自然生长的时候,必然会直着向上生长,但是,遇到外物阻碍的时候,就会弯曲。

一个“正直”之心被欲望所遮蔽的人,很容易称为行贿或受贿的人。行贿之人,是在用欲望遮蔽良心,是在受欲望驱使而去败坏社会风气,也是在受欲望驱使而去伤害受贿的人。

同样,受贿之人,也是在用欲望遮蔽良心,是在受欲望驱使而去败坏社会风气,也是在受欲望驱使而去伤害行贿的人。

我们在平时,对行贿、受贿之人,对贪官污吏都很痛恨,但是,我们自己是否需要想一想,如果自己在那个位置上,是否会称为行贿、受贿之人?是否会成为当初自己也痛恨的贪官污吏呢?

古人说:“无欲则刚。”孔子说:“有欲,焉得刚?”所说的都是一个意思。我们学习经典,需要节制自身的欲望,保持节俭的生活,这样才能保持“正直”之心。怨天尤人,无济于事;从我做起,才是希望所在。

三、参考性译文:

羊裘使用白丝线,皮革相连有五缝。

退朝归家就餐饭,悠然自得态从容。

白丝作线缝羔裘,革皮之间五线连。

从容自得且悠然,退朝回家以就餐。

羊皮相连成裘衣,白丝连接五缝隙。

心正自然貌从容,退朝回家就餐去。



[赏析四]

《诗经·国风·召南》有《羔羊》诗一首,究竟是赞诗还是讽刺诗,已经聚讼千年。觉得此诗是“赞美官吏燕居生活”(官员退朝后回到家里闲处叫“燕居”)的,理由是,羔裘是贫者穿的衣料,士大夫身穿羔裘,生活实在是简朴得很。

可羔裘是不是贫者的衣着呢?羔裘其实是比较贵重的“衣料”,那时是“上等人”才能穿的,而羊裘,就是粗糙的、连毛都掉得差不多了的老羊皮,才是贫者穿的。《淮南子·齐俗训》记载,“贫人则夏披葛带索”,“冬则羊裘解札”,也就是一块老羊皮把身体裹住,用绳子捆扎,以挡风寒。《后汉书·马援传》说马援富时有牛马羊数千头、谷数万斛,后来“尽散以班(颁)昆弟故旧”,自己“身衣羊裘皮绔”,生活十分节俭。

应该说,《羔羊》诗里的确是赞颂“羔羊”,说羔羊的皮毛洁白(素)、柔屈(丝),令人喜爱。但单纯的赞美,不是诗的宗旨,必有其内涵。诗写道:

  “羔羊之皮,素丝五紽。退食自公,委蛇委蛇。

  “羔羊之革,素丝五緎。委蛇委蛇,自公退食。

  “羔羊之缝,素丝五总。委蛇委蛇,退食自公。”

除赞美羔毛之外,还写了“委蛇委蛇”“自公退食”“退食自公”,我觉得全诗的重点就在这十二个字里。用今天的语言解释,这就是官员吃完官府“公食”下班了,穿着一身洁白柔软的羔裘,舒舒服服,剔着牙缝,缓步回家。身披老羊皮的诗人在一旁见了,发了诗兴,赞叹羔毛的洁白柔软,甚是羡慕……全诗只是点到为止,没有一个批评的字眼儿,不过是赞还是讽,自可琢磨。

诗经里写羔裘的诗有好几处,如《郑风》《唐风》《桧风》里都有写羔裘的。而在《魏风》的《伐檀》里,诗人提出诘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意即你这个不稼不穑、不狩不猎却拥有大量财富的大夫,难道不是白吃白喝?!

看来,召南的《羔羊》一诗,显然不是对士大夫的点赞。诗里的“委蛇委蛇”,即指官员吃完免费公餐,步履舒缓而摇摇摆摆回家的样子。从《羔羊》可以看出,那时已经有了“公膳”制度。大夫退朝,按常规要用公膳。今人蒋立甫先生称:“《左传·襄公二十八年》:'公膳,日双鸡。’杜预注:'谓公家供卿大夫之常膳。’这与当时民众的生活水平相对照,无疑天上地下之别。《孟子·梁惠王上》中孟子阐述的符合王道的理想社会,在丰收年成,也才是'七十者可以食肉矣’,而大夫公膳常例竟是'日双鸡’,何等奢侈!诗人虽然没有明言'食’是什么,以春秋襄公时代的公膳例之,大约相差无几。”

说起来,“公膳”是中国官制的产物,只是各个历史朝代的做法不同而已。“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这还是“清”的,不清的,就更多了。所谓“燕居”,即现在的“八小时以外”,这个时段也是观察一个官员的人品和官德的最佳角度。八小时之内,众目睽睽,又有“规则”约束,不能不“夹起尾巴做人”。只有八小时以外,属于自己的空间,天高皇帝远,真实的人品和道德,才表露无遗。行贿受贿,买官卖官跑官,大都发生在“燕居”时段。暮夜怀金,不也是八小时之外?这都是众人皆知的。

《论语·乡党》则记载,那时候很讲究衣裳的色彩、质地的搭配,在士大夫中形成风气。清人刘宝楠《论语正义》里记载:“郑注云:'緇衣羔裘,诸侯视朝之服,亦卿大夫祭于君之服。’……经传凡言羔裘,皆谓黑裘,若今称紫羔矣。”

对此,《毛诗》序曰:“国小而迫,君不用道,好絜其衣服,逍遥游宴,而不能自强于政治。”批评当时桧这样的小国,国君只注重服饰,不理朝政,哪能不叫人担忧呢!在《郑风》《唐风》里,同样以羔裘为题,表达诗人对自己国家的忧虑。

孔子定诗三百篇时,是把这些诗篇编在《风》部,而不是编在《雅》《颂》,说明是劳动者的讽刺诗,作者应是社会底层的平民百姓、知识分子。对那些大官人养尊处优、衣着考究,退食委蛇、优哉游哉的精神状态,目笑存之,在着笔上很巧妙,把他们的羔裘赞美一通,不尽之意,都在言外。




 [赏析五]

   

1、第一种理解 :羔羊,鹊巢之功致也。召南之国化文王之政,在位皆节俭正直,德如羔羊也。

解:

羔羊皮袄蓬松松,白色丝带作钮扣。退出公府吃饭去,摇摇摆摆好自得。

羔羊皮袄毛绒绒,白色丝带作钮扣。洋洋自得出公府,回到家里吃饭去。

羔羊皮袄热烘烘,白色丝带作钮扣。洋洋自得出公府,回到家里吃饭去。

2、第二种理解:

羔羊之皮(1),素丝五紽(2);
        退食自公(3),委蛇委蛇(4)。
        羔羊之革,素丝五緎(5);
        委蛇委蛇,自公退食(6)。
        羔羊之缝,素丝五总(7);
        委蛇委蛇,退食自公(8)。

 解:

宰杀羔羊取其皮,下刀适度才合宜;

政府健康要常治,无能官员常清离。

皮子去毛鞣成革,方法要正料才可;

贪腐官员常清除,政府身强有良血。

适当裁剪合成衣,美服制作守规矩;

不良官员常清理,政府社会两相期。

 (1)羔羊之皮———在召南里,羔羊这一篇的诗意是最浅显明白的,也许正因如此,才制造了一个几千年的不解难题?这首诗可以说浅显的就象一首今天的白话诗,平铺直述,就是以治衣道正比治国道。幼羊为羔,羔大为羊。这个没问题,公识。但是读这篇诗的人,却很少注意“之”字,却是一个千古之怪。因为这个之字,在古字典里讲的很清楚,是一种幼小事物向壮大的发展态,表示一种趋正的运动状态的词(这个看它的金文,甲骨文的字形,是很形象的),所以联系前言后语,我们可以认定这个之字,在这里应该就是讲杀羊取皮的过程:和取食者去皮去骨目的在肉不同之处,制衣者是去羊骨肉,而主用在皮,所以就是去骨肉而保全其皮。取肉和取皮的目的不同,决定了动刀的时候的方法不同,取肉者可以连皮带肉的切割,而取皮者就只能按制衣市场对皮子的要求,来下刀取皮,要注意,这个取皮的过程,是个去,退,是个除掉制衣所不需要的羔羊的骨肉的过程。

(2)素丝五紽———素,就是纯白色的,象征光明。丝,就是线,在此它是被用来喻指一种道路、制度的,比如线路一词的用法,思想路线(一种关于思想制度)的用法等等。所以素丝在此,就是光明道路,合理制度,取皮子适宜的动刀方法的意思。五:前面我已经多次讲过,它不是数,而是“中正”的意思。紽,和后面的緎,总,都是纲领数量的制度、方法,就如斤两,尺寸,规矩一样的,不是自然的东西,是人为了明数而制的度和法。这样我们在计算大量的,或者体积太小太细的东西的时候,就不必一一而计数,如果东西多,例如交易芝麻,我们就可以不数个,而以法度来论两,论斤。所以本句的意思,就是光明线路,是立中定正,制度、方法而行。怎么立中定正?就治革制衣对皮了的要求来讲,就是要整张,而不能是乱七八糟的碎皮子,而且就是这个整张,也有从什么地方走刀才能使得皮面最佳的技术要求,这是每个制衣师付都明白的事情。所以“素丝五紽”在这里,就是指这个取皮子的刀法要按制衣的制度来操作才算这个取皮的过程是合于中正合度的“路线”的。

(3)退食自公———退:却也,剔除也,它有力不能敌的退的用法,也有因我有力而使来犯之敌退的用法,比如说“打退了敌人多少次疯狂的进攻”之类,就是以我之力,而使敌退,敌却的意思。食:一般来讲就是指食物,或者进食的动词古用法,但是在此是指官员以之为生的奉禄和政府支付的工资。自:始于。起点。公,在此是指社会交给政府的财物。所以这句话,用今天的白话之顺序就是“自公食而退之”,是讲政府为了保证自己的政治质量,就要象治皮子去其制衣无用的羊之骨肉一样,把无能的官吏,从为社会制造安宁之服的政府中,清理出去。另外要注意的是,自在这里除了有“从政府中,公食者中”退之的界定意之外,还是一个退之的原则的界定,这个界定在后面一句中。

 (4)委蛇委蛇———自于何处为始,以何为正之度而为官吏之治?不行人道者,象蛇一样不道而行的官。法是直的,优秀的官员做为社会利益矛盾的强力分配方,不论对什么人,都要公平而正直地处事。可是有的官吏,或者因为腐败,或者因为无能,他做事,却象蛇行一样,曲曲弯弯,想办法来乱法律正直之规矩以适私情。所以这样的官,要从我们的国家干部的队伍中清除出去,要使之“自公务因而公食”之列中退出。

  (5)羔羊之革,素丝五緎———羔羊之革,还是讲制衣之前的工作:治皮子,去皮之毛而使之成革,使其由生入熟,以便取用制衣以成裁缝师付的治衣之功。素丝还是净色的丝线,光明路线。五还是正中,緎还是一种由人制定的尺度、规矩,一种关于数量的整计制度,在此还是指一种特定方法。所以重复而论,只是为了让读诗的人,一步一步地明白,由去骨肉之治皮,到去毛鞣制之治革,这是个去之而使其“退”的制度秩序,不能乱的,象天命之序,应法律之规,顺人事之动,成政府之正。“素丝五緎”在这个复句中,是指制革也不是乱来的,也是有技术要求规矩的,喻要成一件事,也要依法而治。

(6)委蛇委蛇,自公退食———委,曲折的,弯弯绕绕的行迹。什么东西是这样的行迹的最佳象征物?当然是曾经遍地可见的蛇了。它们以鼠雀为食,正象贪官污吏,与社会黑恶势力、政治性不公平事件伴生的社会之象。也正是因为这样,所以他们执法,就必然曲曲折折,不行法制度之直道。所以对这样的东西,只能让他们把从政府得到的人民交来的税之报酬再吐出来,让他们从公食者的队伍中退出去!这个退,不是他主动的,而是政府以强退之!
        (7)羔羊之缝,素丝五紽———诗写到这里,由皮之治,过革之治,终于到了成衣之治了。缝革之前,就是把革依客人身体胖瘦长短,把革分块裁剪,把多余无用的部分去除,这也象征着政府保健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去无用,去庸员,除贪腐部分的过程。而其后的缝革之时,就是治衣师付得到了生意,正在为人做衣服的时候,离着合理收取治衣之劳动报酬不远了的时候。喻意着政治成功离着不远,可以想象着社会民众,快快乐乐心甘情愿把政府为社会提供公平服务的报酬送过来。“素丝五紽”在这个复句中,就是裁缝也有裁缝技术,制度,要依法而做,才能最终成服。

 (8)委蛇委蛇,退食自公———这句就是个大结,而不是简单的重复了。不断地政治政府,净化公务员队伍,正是政府欲政治社会,先政治自身的内在要求。同时或者也在说明,象蛇一样不行正道的腐败官吏,是一个政府权力运动必然的产物,所以要不断地政治自己,干净自身,去除自已内部必然滋生的腐败,把权力腐败分子不断以强退之的工作,是一个健康政府必需下大力气,坚持不断地与自身不健康做斗争的永恒工作。我想这就是本诗再三而复的用意吧?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是否可以这样想:就是用羊皮制成衣服的全部过程,几乎就是一个不断的“去”的正治,度治过程-----从取皮而“去”制衣无用的骨肉始,到治革“去”原皮之制衣不用之毛、“去”生至熟的治革工序,再到合体裁减“去”其多余,最后按缝连之法治成美服(品德的修炼过程)。而上述普通的平民生技,在本诗中的比用,并没有象其它的诗一样,要到喻中理解,而就是直着就在文面表述了出来:对于执法行为如蛇一般的曲行枉直者,要退之,要把这样的政府构成,公食不公务,吃着公食的执直机关之政府却做曲折务私的蛇官,从公务员队伍中清理出去,退之,辞退之。

本来只用一小节,就可以讲完的一个事理,为什么重复了再三?除了说明这是一个进程而不是一个独立的动作,就不能再有别的理解。这个重复,说明的是,这个自我清理保健的政府工作,应该是一个政府的执之以恒坚持不断的自我管理、自我正治的制度内容,是应该把它放在政府政治天下之先的先正自身的必务之急。只有一个健康的政府,才有资格来指正社会的不健康,才有可能在它的正治下建设一个安宁的健康社会。所以保证政府健康,就是政府工作的重心之重,要坚持锻炼政府的身体,加强自身亲陈代谢的生命力,要从自身防病、制度性地检查政府身体,及时发现自身的不健康可能性入手,以去不宜而养其宜的理性方法,实现自身的保健养生,进而才能指导社会,实现社会政治的健康。

最后提请朋友注意地看一下,《甘棠》是不是一个中点?之前的诗,都是加法,是讲法律制度之加的合理性,政府之加的社会合理性,官员人事选贤用能的合理性。而其后的诗,到目前就都是减法,行露讲的是法律制度的理性不足、社会和谐功能缺失的问题。羔羊讲的是官员队伍的败类问题,政府自身运动必然伴随着权力产生腐败、而必需把“自正之治”当做政府工作的重心的问题。

所以这样提请,目的还是一个,就是向朋友们说明孔子思想文章方法论意义上的一个总原则:用中执两。如果大家懂了孔子的方法,就会更方便地理解他的系列思想的源流而不乱,就会取其古法,而用于今,用古人的智慧,成今人的功德。

3、第三种理解:

羔羊,正值壮年的公羊,羔字甲骨文结构'上羊下火’,'火羊’阳气正旺之公羊。鲁羊公羊体大,有粗壮的角,性悍威,善顶斗。野羊群或者野牛群在食草时,要放一道警戒线,壮年公牛或公羊把母羊(牛)和小羊(牛)围绕在中间,这就是羊(牛)等群居性草食动物的基本防御队形。《诗经·羔羊》就是赞扬公羊为保护老弱幼小而布的“仁义”之阵,那是“温、良、恭、俭、让”的五行之阵:儒家之战阵如“羔羊之皮”,文质彬彬;如“羔羊之革”,软中有硬;如“羔羊之缝”,密不透风。支持儒家战略思想之阵的是“退食(sì四)自公,委蛇(wěi yí通假'逶迤’)委蛇”的天下为公的仁义思想。这篇诗歌代表了孔子仁义之师的基本战略思想,极有现代“和平崛起”的强国之道。

3、第四种理解:

朱熹解:【概要】写官吏退朝后回家吃饭。

朱子:赋也。小曰羔,大曰羊。皮,所以为裘。大夫燕居之服。素,白也。盖以丝饰裘之名也。退食,退朝而食于家也。自公,从公门而出也。委蛇,自得之貌。南国化文王之道在位皆节俭正直。故诗人美其衣服有常,而从容自得如此也。二章:赋也。革犹皮也。緎(yù,裘之缝界也。 缝,缝皮合之以为裘也。张居正解大致与朱同。张:此美大夫作也。曰:常人于公朝之服,或勉从乎常制,而私服则不免流于奢侈,于立朝之顷,或谨饰乎仪容,而燕居则不免流于肆矣,我大夫不然。




        《羔羊》描写了穿着羔羊皮袍自公退食回家的官员的悠闲自得的神态,而其诗主旨,《诗序》说是美在位者“节俭正值,德如羔羊,”今人则认为是讽刺在吸食百姓血汗的奢侈。

似乎,这两种正反解释都有道理。

先来找出这两种说法的同处:

首先可以确定的是这是一首描写大夫们办公生活的诗歌。其次,诗直接描写了穿着羔羊皮袍自公退食回家的官员的悠闲自得的神态。

正方说,这是彰士大夫们守礼、节俭、正值,乃颂德之歌;

反方说,这是刺士大夫们懒政、奢侈、贪婪,乃讽刺之诗。

泊客仔细研读《羔羊》,倾向于反方也即本诗具讽刺之意。

一是全诗都只描绘了大夫的穿着,办事后吃饭的场景。很难让人认为是节俭、守礼、正值。二是古代一直以来就有“公膳”,也即是官员的福利食堂(士大夫公膳,可日食双鸡)。在公家食堂吃完饭,似乎不大可能与“节俭正值,德如羔羊”联系起来。因为,三是从士大夫办完公事退朝到公家食堂吃饭的步态来看,“委蛇委蛇”,洋洋得意、悠闲自得的样子。这似乎谈不上勤政吧?有点坐机关的味道,机关作风有待改进。四是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百姓生活水平还相当贫苦,而本诗实描了士大夫贪图享乐、悠闲自得。这就更脱离人民群众,坐实了贪婪、懒政、奢侈指责了。焉能说士大夫们与百姓和谐呢?五是泊客一直以为,《诗经》基本是贵族士大夫所作,其意在教化。本诗也同样。《羔羊》是在告诫贵族士大夫们,要体察民间疾苦,倡导勤政、清正、廉洁,克己守礼,才能够使百姓安居乐业。

因此,泊客认为,《羔羊》实乃中国诗歌史上第一首倡导勤政、廉政之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