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海外医药电商深度分析(上)

 toy_yang 2016-05-29


本文来自国信医药

作者:邓周宇,林小伟


报告导读


网售处方药放开日益临近,医药分开大势所趋

网售处方药政策放开的时点日益临近,吸引了业界巨头(从BAT等互联网巨头到医药流通巨头)纷纷加大对医药电商的布局,同时也成为资本市场的催化剂,推动医药电商行情水涨船高。我们认为网售处方药政策的放开不仅将推动中国医药电商的扩容(理论空间从600亿扩大到1080亿),而且更预示着医药分开政策将进一步出台,而医药分开将成为行业未来的重要变革力量。

医药分开、控费趋势、药价改革和商业健康险催熟PBM的兴起

药价改革正稳步推进,未来趋势是逐步取消药品政府定价、弱化甚至取消药品招标(远期),改为医保支付价;放开医疗机构二次议价。医保管理部门实现药品定价权的接管在中期(3-5年)可以预见。此外国家政策引导商业保险进一步发展也为医保控费带来重要的行业机遇。控费形势、药价改革和商业医保将成为中国PBM行业从起步到兴起繁荣的最大动力。

“医药零售+PBM整合”的海外经验对中国医药商业有着重要参考意义

国信医药团队历时一年,通过对大量的资料、数据、观点的分析整理和比较,形成了本篇报告的观点。在去年年底我们发布海虹控股深度报告,详细阐述PBM业务的发展趋势,而本报告在行业内首次从“医药零售+PBM整合”的角度去挖掘海外,尤其是美国的医药流通领域的整合发展经验。其中美国医药电商和PBM的发展经验尤其值得我们关注并启示我们思考并判断中国医药电商和PBM未来的走向。

本文通过对美国医药零售行业发展历程、发展现状、竞争格局和行业推动力等因素的深入分析,并在案例分析中详细分析比较了美国沃尔格林博姿联合和CVS健康有关药店和PBM经营以及资源整合方面的经验。其中沃尔格林博姿联合是“药店+服务”综合性健康服务提供商的典型代表,而CVS则是独特的“药店+PBM”的综合性医药流通商的典型代表。两者各有特色,但目前来看CVS的“药店+PBM”模式在药店经营方面暂时占据优势,反应到股价表现上同样如此。

行业启示:医药电商“O2O+平台型”并行,PBM未来将对接药店

结合海外经验和中国医药流通行业现状,我们认为中国的医药电商“O2O和B2C平台”将并行发展,其中医药O2O由药店龙头如一心堂、国药等主导,沿美国沃尔格林和CVS等巨头的发展路径逐步成熟;医药B2C平台则在比价平台方面起到美国PBM议价控费的作用,同样拥有很好发展的空间。由于中美医药分开程度不同,中国PBM更偏向在医院端进行布局,但随医药分开的持续推进,中国PBM未来将更多对接药店,因此未来也可能出现类似CVS“药店+PBM”模式的连锁药店,建议关注一心堂、海虹控股等企业的布局和动向。



报告摘要



零售药房和PBM在美国医药供应链处于核心终端

美国实行较为彻底的医药分开政策,药品零售几乎全部来自于社会化药房。零售药店下游连接医药消费者与PBM公司,上游连接医药分销商或医药制药商,是传统的药品销售渠道。而药品福利管理(PBM)公司则充当医保支付方与药店以及制药商协商的中介服务商,目的是通过审核处方行为,以节省医药花费,以此为延伸建立了大量的邮购药房。零售药店和PBM设立的邮购药房成为美国医药供应链的核心。

控费需求成为行业变革关键,CVS成为“药店+PBM”模式典范

美国连锁药店的运营主要面临两方面的挑战:(1)邮购药店和超市等廉价便捷渠道的竞争;(2)国家医保控费以及PBM企业的议价压力。CVS在2007年收购Caremark(PBM第二巨头)之后进入PBM领域,实行“药店+PBM”并重的发展策略,这和沃尔格林倾向于专注连锁药店业务的经营战略产生了较大的分歧。但无论从股价反应还是药店经营的表现来看,CVS的“双线作战”取得了明显的优势:(1)CVS收购Caremark后股价快速赶上沃尔格林,并在沃尔格林和ESI谈判破裂后,股价迅速大幅反超。(2)CVS的单店营收和单店营业利润在收购07年收购Caremark之后均迅速赶上并反超。

与PBM公司联合,成为连锁药店由守反攻的利器。

PBM业务在新的药店经营环境下,对药店业绩增长的贡献越来越明显。医药控费的长期需求、电子处方的普及、医药邮购的兴起和健康大数据的应用均推动PBM成为医药零售的关键环节。尤其在在药店服务化的大趋势下,PBM产生的客户粘性和附带的天然服务接口,已成为药店服务延伸的重要平台。以CVS的“Maintenance Choice”计划为例,该计划实现了邮购配送和药店自取服务的整合,利用其便捷性优势,CVS/caremark(PBM)的客户逐步往CVS/pharmacy(医药零售)转移。

PBM在电商发展中有着天然优势,电商服务化是未来重要趋势

PBM的邮购药房服务是美国医药电商的雏形。在此基础上,ESI(快捷药方)等独立PBM和沃尔格林、CVS等连锁药店巨头均为自家的网站和APP等线上渠道置入了有关慢病管理的模块,结合未来医疗健康大数据和药店服务化的发展方向,服务型电商或电商服务化也将是各大医疗行业巨头发展布局的重点。在延伸至慢性病管理领域,PBM依靠其大数据基础,有着天然的优势。

对中国医药零售业的启示:医药分开将逐步实现中国PBM和连锁药店的相互渗透

尽管在以药养医的背景下,中国的零售药店在产业链的地位并不突出,而PBM公司合作的对象也只是医院终端,更谈不上PBM公司代表医保支付方向上游采购,但从长期来看,中国医药分开改革将是大势所趋,零售渠道的处方药份额持续提升,这将导致中国PBM布局重点逐步往零售渠道偏移。此外,我们认为随国内PBM和连锁药店行业成熟度的提高和双方协同效应的显现,如CVS和Caremark合并组成“药店+PBM”巨头一样,PBM和连锁药店相互渗透,并通过股权合作实行业务整合的可能性也在不断提升。


美国医药零售行业分析


产业链地位:医药供应链核心终端

美国实行较为彻底的医药分开政策,零售药店是美国最重要的处方药销售终端。其下游连接医药消费者和PBM,上游连接医药分销商或医药制药商,而药品福利管理(PBM,即:Pharmacy Benefit Management)公司则充当医保支付方方与药店以及制药商协商的中介服务商,目的是通过审核处方行为,以节省医药花费。同时零售药店的支付方还包括联邦政府/州政府以及病患。在美国的医药产业链中,零售药店拥有贴近消费者,掌握患者消费、健康信息和构建消费者品牌印象的优势,这些优势构成了美国连锁药店未来围绕患者需求转型升级的基础。


发展历程:多元化→连锁化→服务化

美国药店最早可追溯到18世纪下半叶的殖民地时期,当时的药店以草药为主,药剂师即医师,同时也是药材商。当时每个药师的药品配方是独家专利的,既无医学标准也无药学标准。至19世纪末,开始进入现代药店阶段,标志性事件包括立法明确医学和药学边界和化学制药技术的高速发展。前者实现医药分开,促进医师和药师分工专业化;后者导致新药制造专业化,药剂师不再遵循传统的保密配方而接受现代化药学洗礼。药师身份的转变同时推动药店布置和业务向多元化零售经营格局转型。到20世纪初,受规模经济和物流技术的发展,美国药店迎来连锁化大潮,同时药店多元化经营程度加深,非药业务(即前端销售)受超市、大卖场等零售新业态影响,越来越趋向自助式购物的服务模式。从20世纪末开始到现在,药品供应链寡头竞争格局的建立、PBM新业态兴起、信息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慢病疾病谱转变和医疗控费的需求均推动零售药店开始往服务化的方向转型,其中零售诊所、专业药房、医药电商、慢病管理等均成为美国医药零售业未来的新增长点。


行业竞争格局:连锁药店仍是最具竞争力的渠道

从渠道竞争格局来看,连锁药店是美国药品零售市场最重要的渠道,占药品零售市场销售额的40%和处方量的43%,均排名第一。在各类渠道中,邮购渠道(类电商)是增长最快的渠道,2001-2011年CAGR高达10.2%,是增长最快的零售渠道,目前已成为第二大消费渠道,但近年来市场份额保持稳定中微降的趋势,未来继续侵蚀传统连锁药店份额的可能性不大。在传统药店渠道力行创新的背景下,连锁药店渠道的统治地位仍可继续维持,并与其他渠道形成相对稳态的竞争格局。

从公司竞争格局来看,行业集中度高,连锁药店占据绝对优势。前5销售额市场集中度为51%,其中连锁药店沃尔格林、CVS和来爱德分别排名第1、2、4,第3名为沃尔玛,属大卖场。除此之外,前20名并无其他连锁药店,主要是大卖场、单体加盟药店或超市,市场份额均不超过3%。


行业发展驱动力:老龄化+医保覆盖扩容+控费需求+专业药物爆发

1. 人口老龄化带来医药需求的稳步增长。美国婴儿潮一代的逐步老去使得美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根据美国人口普查局的数据,美国55岁以上人口将在2020年相比2000年增长约67%,而同期总人口仅增长约19%。人口老龄化带来了处方药的巨大需求。据NACDS调查显示,2012年65-74岁和75岁以上年龄组平均每年处方量分别是25-34岁年龄组6.75倍和8倍。

2. 平价医疗法案的推行带来巨大的处方药消费增量。奥巴马推行的平价医疗法案在2010年获得通过并实施。从2014年起,医保覆盖范围扩张和强制医保实施将新增3000万医保人群。根据CMS估计,平价医疗法案将给2014年零售处方药的健康支出带来151亿美元的增量,至2020年该增量将达到238亿美元。连锁药店作为医药零售最具竞争力的渠道将极大受益于美国医疗改革带来的医药零售市场的扩容。


3. 控费需求带来仿制药需求激增。在保证基本疗效的基础上提供更廉价实惠的治疗方案是平价医疗法案实施的核心举措之一,廉价优质的仿制药未来将得到更大的市场空间。根据IMS数据,美国仿制药的处方量比例逐年提升,处方药的销售额增速也高于美国医药市场增速。此外2014-2016年将有总年销售额高达463亿美元专利品牌药到期,这同样促使仿制药市场在未来几年继续大幅扩容。由于连锁药店掌握美国医药市场的最核心的渠道资源并且采购量巨大,连锁药店一般直接从仿制药厂进货。虽然药店配药时多用仿制药将降低销售额,但仿制药的高毛利使得利润水平反而提升的,因此仿制药市场的大幅扩容连锁药店将是医药零售市场受益最大的一方。


4. 控费需求+医师紧缺催生零售诊所需求。零售诊所(In-store clinics、retail clinics、convenient clinics)又称零售诊所或便捷诊所,是指开设在药店和零售商店的店内诊所。零售诊所是近年来美国医疗服务行业的新兴业态,其主要优势是营业时段长且方便(一周七天均营业,周末服务时间稍短);在保证服务质量的基础上价格低廉(比社区诊所低30%,比医院急诊低80%);专业服务人员一般是执业护理师和执业药师(可处理大部分常见病症)。在美国平价医疗法案推行的大背景下,零售诊所的优质廉价服务将迎来更大的需求。根据普华永道2013年在美国的一项调查,已尝试或有家人尝试零售诊所服务的被访者已达到23%,而愿意再次尝试零售诊所服务的比例达到73%,说明零售诊所基本迎合了美国人的真实需求。此外,根据美国医学院协会(AAMC)估计,2015年美国医师缺口达到6.3万名,到2025年缺口将扩大到13万名,这给也零售诊所提供额外的市场机会。


5. 专业药物的广阔前景吸引药店大力布局。大病慢病高昂的药物支出、随疾病谱变化和收入增长而快速增长的重症和慢病治疗需求、生物制药技术的快速发展都推动新药研发越来越集中于生物制药方向,这使得专业药物市场增速远高于传统药物市场。CVS Insights 2014数据显示,2014年美国专业药物市场规模已达1270亿美元,占总医药消费的38%,预计到2018年将达到2350亿美元,占比提升到50%。其中约50%的专业药物花费来自药房渠道。2014年FDA批准的39个新药中有19个属于专业药物,而在目前全球研发管线后期(临床II期到预注册阶段)的药物有36%属于生物药(资料来源:IMS Health)。连锁药店在专业药物市场的大力布局将明显受益于专业药物的爆发式增长。


未来趋势:全球化、服务化

全球化:本土市场饱和驱动

美国的药店行业高度成熟,其发展动向往往是全球药店行业发展的最新动向。经过多年的同业竞争和行业整合,目前美国零售药店行业集中度较高,国内竞争格局已呈现明显的饱和趋势,因此有向外扩张的动力。

由于医疗保健行业在各个国家都被严格监管,跨国运营的壁垒较高,且全球各大药店巨头的本国市场容量一般都很大,因此药店行业的全球化程度很低。整个行业唯一称得上是全球化的药店是欧洲的联合博姿(Alliance Boots),其药店网络遍布欧洲,已进军沙特、泰国和南美市场。2014年12月31日,联合博姿宣布和沃尔格林(Walgreens)完成合并,组成新公司沃尔格林博姿联合(Walgreens Boots Alliance, Nasdaq: WBA)——全球最大的药店集团。该合并成为美国药店国际化的标志性事件(2012年沃尔格林和联合博姿曾有股权合作)。CVS 保健(CVS Health)也跟随沃尔格林国际化的步伐,在2013年2月收购了巴西第8大连锁药店Drogaria Onofre,开启全球化征程。预计未来WBA和CVS均会继续加大海外并购的力度。

国内相关:广州医药和南京医药。广州医药为广药集团和联合博姿合资的联营企业,是广药旗下的医药商业业务的核心载体。联合博姿为广药带来了国际药品供应链业务整合,也为批发和零售(健民药店)带来了先进的管理运营经验。南京医药通过定增引进联合博姿为战略投资者,将重点培养医药配送和医药电商等业务。建议关注国际药店全球化趋势中的中国机会。


服务化:从传统药店到健康综合服务提供商的转型

美国连锁药店的运营主要面临两方面的挑战:(1)邮购药店和超市等廉价便捷渠道的竞争;(2)国家医保控费以及PBM企业的议价压力。价格竞争压力使传统处方药业务的一直处于微利状态。与超市相比,连锁药店的药师资源和品牌印象显得更为专业;与邮购药店相比,连锁药店的优势在于便捷和可提供面对面的药事服务。微利的营运现状和比较优势推动连锁药店向“围绕患者打造健康综合服务提供商”转型,并不断向高附加值延伸其服务链。


转型“健康综合服务提供商”的思路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零售诊所:开拓医疗服务疆土

1. 药店开诊所是药店提供健康服务的自然延伸。零售诊所在不增加医师数量和保证医疗质量的基础上,利用执业药师和执业护士提供专业服务去满足消费者常见病、常规慢性病的廉价和便捷性医疗服务需求。一方面药店通过提供看诊、治疗、购药等一站式服务以提升消费者忠诚度,另一方面零售诊所的相对高附加值也提升药店的利润水平(美国护理师和药剂师的年收入仅为初级保健医生的37%和64%)。


2. 零售诊所服务范围覆盖“预防→诊疗→疾病管理”全流程。美国零售诊所从自身专业水平和竞争优势出发,提供的服务与医院有明显的区别。其特点是更接近“大健康管理”的目标,因此预防保养、小病诊疗和疾病管理是零售诊所的重心所在我们认为体检、健身和慢病信息管理等可能具备大数据特性的业务将成为药店在医疗健康大数据时代的竞争优势。


3. 政策转暖和机构合作驱动零售诊所规模快速增长。从诊所规模上看,08年以前零售诊所的数量处于高速增长阶段,03-08年CAGR高达14.2%。由于遭到传统医院和诊所的抵制和竞争威胁,以及医疗改革前景不明朗,2008-2012年零售诊所数量的CAGR放缓至5%。随ACA的通过和实施,政府和患者的廉价医疗服务需求放量增长,并且同医院和传统诊所的关系也从竞争方转为合作方(病种分工和医师紧缺是合作基础),同时零售诊所和医保支付方在产品设计上也加强了合作,零售诊所的未来持续向好。据埃森哲估计,15年零售诊所数量相比12年将实现翻番。我们预计各大零售诊所巨头也将通过内生增长和外延并购的方式继续扩张。


4. CVS和沃尔格林已迅速抢占行业绝对领先地位。从竞争格局上看,CVS的MinuteClinics和沃尔格林的Healthcare Clinics是排名前二的两大巨头,合计数量占比超过70%。两者均是通过收购快捷诊所机构快速占领市场,并通过对专业药房服务和健康数据处理公司的延伸并购拓展其零售诊所的服务供给。由于市场集中度高且前景看好,内生增长、同业及延伸服务并购仍是CVS和沃尔格林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

专业药房:异军突起

1. 药店涉足专业药房属高附加值服务延伸。专业药房(Specialty Pharmacy)提供专业药物的分销零售及其相应的增值服务机构。由于有极高的客单价、需长期服用和专业治疗指导、需严格运输储存和操作等特性,专业药物的销售具有较高的服务附加值和专业壁垒,这也是连锁药店涉足专业药房的机会和动力所在。

2. PBM和药店巨头占据半壁江山。快速增长的专业药物市场使得专业药房成为医药流通产业链各大巨头的新战场。经过近30年的发展,目前PBM和药店巨头已经成为专业药房市场的领先者,ESI、CVS和沃尔格林合计市场份额达到54%,但相比医药零售和批发市场,整体市场仍较为分散,这主要是专业药房市场仍处于快速增长期,尚未进入大规模的市场整合时期。我们认为随医疗控费需求的增长,未来拥有强大资本实力和广泛客户关系网的企业将通过并购逐步扩张,提升市场集中度。


3. PBM和药店巨头各具优势,CVS两者兼具潜力最大。PBM是目前领先的竞争者,其进入专业药房的优势在强客户关系网络、医保控费、议价和下单能力等。而药店巨头的优势则在于线上线下多渠道、面对面专业指导和零售诊所相关服务供给等。目前来看,ESI凭借其PBM业务优势占据专业药房龙头的地位,但同时运营连锁药店和PBM的CVS保健兼具两者优势,未来潜力更大。


PBM:由守转攻

1. PBM控费兴起压缩药店利润空间。PBM最重要的目的是帮助医保支付方和参保患者争取不降低疗效的前提下实现更低的药费支出,因此PBM的出现对连锁药店产生了较大的经营压力。由于PBM在消费者资源上的巨大优势,前期大型连锁药店也被迫与之签订合作协议以保障客户和处方量的规模,并且通过新设或收购PBM部门来进行战略性防御。由于担忧毛利率进一步下滑危及整体盈利水平,多数连锁药店的PBM部门并未得到重视而成为鸡肋,如沃尔格林最终在11年将其PBM部门WHI卖给了Catalyst Health。

2. CVS成“药店+PBM”合营的典范。CVS在2007年收购Caremark(PBM第二巨头)之后进入PBM领域,实行“药店+PBM”并重的发展策略,这和沃尔格林倾向于专注连锁药店业务的经营战略产生了较大的分歧。但无论从股价反应还是药店经营的表现来看,CVS的“双线作战”取得了明显的优势:(1)CVS收购Caremark后股价快速赶上沃尔格林,并在沃尔格林和ESI谈判破裂后,股价迅速大幅反超。(2)CVS的单店营收和单店营业利润在收购07年收购Caremark之后均迅速赶上并反超。


3. PBM成连锁药店由守反攻的利器。PBM业务在新的药店经营环境下,对药店业绩增长的贡献越来越明显。CVS是美国药店行业首先意识到PBM和医药零售协同效应的行业巨头。医药控费的长期需求、电子处方的普及、医药邮购的兴起和健康大数据的应用均推动PBM成为医药零售的关键环节。尤其在在药店服务化的大趋势下,PBM产生的客户粘性和附带的天然服务接口,已成为药店服务延伸的重要平台。以CVS的“Maintenance Choice”计划为例,该计划实现了邮购配送和药店自取服务的整合,利用其便捷性优势,CVS/caremark(PBM)的客户逐步往CVS/pharmacy(医药零售)转移。我们预计未来PBM业务对药店业绩的增长的贡献将继续加大,CVS在药店方面的经营优势将持续扩大。


医药电商:全渠道O2O和邮购药房成主流,正逐步整合健康服务

1.医药网购快速增长,渗透率也不断提升。美国是较早尝试药品网络销售的国家,雏形是1980s兴起的药品邮购市场,到1990s末出现第一批网上药店,宣布美国医药电商时代的正式到来。2013年美国医药网购零售额达到743亿美元,网购渗透率基本稳定在30%左右,进入相对成熟期。


2. 慢病处方药为主要消费类别,医药制度和市场业态是关键。美国药品网购市场规模快速膨胀除电商行业快速发展的行业共性外,其具有高网购渗透率的原因主要在于美国有庞大的慢病处方药市场、完善的医药分开制度、健全的网售药品安全监管和发达的药品福利管理(PBM)业态。

(1)慢病药市场:两千亿规模,占比超七成。2013年美国用药规模前20大治疗领域中,属于慢性病或需长期服用的占了13个,销售规模合计高达1958亿美元,约占75.9%,存在巨大的市场空间。慢病药的非急症、标准化和长期服用特性非常适合网上销售并通过邮递配送,我们看到美国药品网购的主要类别是慢病药,而且主要是处方药再配(Prescristion Refill)。美国慢病病人根据自身医保情况,首次配药一般到实体药店登记详细的身份、地址、医保和处方等信息,而后续的处方药再配则病人就会倾向于选择更为方便快捷的网购途径(最早是PBM公司提供的处方药邮购服务)。


(2)医药分开:处方自由流动。 美国完善的医药分开指导让处方可以从医院自由流出,连锁药店、大卖场、超市、邮购中心和网上药店等零售渠道只要配备药剂师人工审方或自动审方系统就可以参与处方药零售的竞争。医药分开成为了美国医药电商得以快速发展的制度前提。

(3)网上药店监管:立法、政府和行业协会协作。在美国网上药店发展的早期,由于缺乏相应的行业规范和监管措施,网上药店也曾出现不凭处方售药、非法售卖进口药、销售假药等非法行为。美国主要通过联邦和州两级的立法和政府监管,以及行业协会监管(国内合作)、同各国政府协作监管(国际合作)等手段,打造了全方位的网售药物安全监管体系,为美国医药电商的长期健康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4)发达的药品福利管理业态。美国药品福利管理(PBM)业态的出现使得参保人享有专业的第三方服务为自己节省医药支出,也提升了医保资金的利用效率。其中PBM的邮购药房服务就是美国医药电商的雏形。邮购药房在PBM的控费体系下相比实体药店可以节省更多的医药支出。据Express Scripts统计,美国的药品邮购渠道通过提升患者服药依从性每年可节省497亿美元;通过仿制药替代,每年可节省310亿美元;通过与制药商谈判获取折扣并邮购配送,每年可节省76亿美元。另据美国审计局统计,邮购药房相对药店零售可在专利药上平均节省27%,在仿制药上平均节省53%(资料来源:美国审计局,“Federal Employees’ Health Benefits: Effects of Using Pharmacy Benefit Managers on Health Plans, Enrollees, and Pharmacies”,2003)。尽管药品邮购相对药店零售而言所需配送时间较长,并没有显著的便捷性,但对于慢病患者而言,能节约高昂的药物支出显然比便捷性更为重要。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电子商务的兴起使得邮购药房逐步网络化并成为了目前美国网上药店的重要组成部分,同其他同时销售日用品、健康用品和美妆品的网上药店(如drugstore.com)不同,邮购药房演化而来的网上药店没有琳琅满目的商品展示页面,而是以处方管理系统为核心,按处方信息进行药物网购。零售药店或是独立电商起源的网上药店则是以商品折扣促销信息和商品图片和价格展示为主,但处方药网上销售部分布局与邮购药房式的网上药店相似(如Walgreens.com的Pharmacy部分)。

3. O2O模式的便捷性优势明显。由于美国商品邮购配送时间较长(标准配送5-7天;1-2天到达需加收运费$3.99-7.99;当日达运费$20左右。资料来源:中国智慧物流网),而连锁药店基本密布于各大社区,以沃尔格林为例,全美超过75%的人口居住于沃尔格林药店方圆5英里以内,开车15分钟以内即可到达,非常便捷。因此拥有线下密集的门店网络和丰富的药师资源优势的连锁药店自然从传统电商的商业模式过渡到“线上下单,线下取货”的O2O电商模式,以对抗邮购药房和独立网上药店的竞争。目前传统连锁药店(如沃尔格林、CVS和来爱德等)的医药电商模式均采用线上线下联通的O2O模式。随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的兴起,手机APP凭借其“SoLoMo”特性逐渐成为O2O模式的核心载体,多渠道/全渠道策略(完全打通门店、网站、APP、呼叫中心和短信等各个渠道,提供最为便捷的消费体验)逐渐成为各大药店巨头青睐的新战略。而融合O2O模式便捷性和PBM邮购药房经济性优势的CVS无疑具有更好的发展前景,上文提到的CVS“Maintenance Choice”计划就是具备“便捷性+经济性”双重优势的典型。

4. 医药电商服务化。移动医疗和健康大数据的兴起令医药电商开始涉足健康管理。由于移动医疗和医药电商可形成“就诊流程链”上的前后向联系,形成导流效应(详情请关注国信医药团队今年1月份发布的智慧医疗报告),加上美国各大连锁药店所倡导的“大健康”战略的大背景,美国药店借助庞大的客户群体资源来整合移动医疗已成为明显的趋势(详见以下案例分析)。

我们认为,未来美国医药电商发展将呈现以下趋势:

①全渠道化:搭建可统一网页、APP和实体店的电商底层系统架构,保证各渠道的消费体验和数据采集的统一性;

②会员至上:各大电商将继续不断推出新的优惠和服务来提升会员的客户粘性;

③营销社交化:借助社交网络进行病毒式传播和提升营销效率;

④整合移动医疗:借助自身积累的会员资源和专业性优势,通过并购或合作提升大数据处理能力、精准营销能力,拓展医疗服务入口,实现从“卖药”到“卖健康”的转变。

小结

根据美国医药电商的发展经验,原先没有线下门店的独立网上药店由于资本实力不足支撑扩张,且无线下门店带来的便捷性优势,其发展势头受到连锁药店巨头的遏制。11年最大的独立网上药店drugstore.com被沃尔格林收购可谓宣告独立网上药店时代的终结。而传统药店的O2O模式和PBM的邮购药房模式将成为两种主流业态瓜分医药电商的份额。借鉴美国医药电商的发展经验,我们建议关注国内可能复制以上两种模式的公司,包括实行O2O模式的一心堂、国药控股、以及国内最成熟的PBM公司海虹控股。

行业启示:重点关注国内的PBM和医药电商



通过分析美国医药流通产业链的现状和趋势,并对比目前国内的现状,我们认为PBM和医药电商是最值得关注的两大热点,并且这两点相互融合,协同发展,美国的发展经验对于国内刚刚起步的PBM和医药电商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

PBM:医药分开程度决定PBM下游的布局重心

医药分开程度不同导致中美PBM下游布局重心的差异

医疗保险的市场化和美国医药控费压力推动了美国的PBM行业的快速发展。从控费需求上讲, 国内同样对专业的第三方控费机构有强烈的需求。由于美国医药分开较为成熟,处方药销售渠道中药店、超市、邮购等零售渠道占比超过80%,医疗机构仅占20%;中国恰恰相反,医院渠道占比近80%,零售渠道仅20%。医药分开程度的不同导致处方药销售渠道分布的差异,进而导致中美PBM的布局重心不同。美国PBM如快捷药方重视和连锁药店巨头的合作,而中国PBM如海虹控股则偏向于布局医院。

医药分开改革进程较长,中美PBM短期难以趋同

目前中国医药分开改革正持续推进中,由于触动卫生体制下庞大的利益链条,改革阻力大,我们认为目前医药分开的改革是一个较长的进程,医院和零售渠道的处方药销售比例短期难以改变,因此中国PBM短期内的布局重点仍是医院渠道。以海虹控股为例,海虹控股目前在绝大多数地区仅实现了将PBM数据系统引入医院,从而让医保局和医院能够明晰自身的医疗开支,但并没有获得代表医保客户向上游药企和批零商进行集中采购的权利。

医药分开的逐步实现将推动中国PBM布局连锁药店,并出现相互渗透

但从长期来看,医药分开改革的持续推进,零售渠道的处方药份额持续提升,这将导致中国PBM布局重点逐步往零售渠道偏移。此外,我们认为随国内PBM和连锁药店行业成熟度的提高和双方协同效应的显现,如CVS和Caremark合并组成“药店+PBM”巨头一样,PBM和连锁药店相互渗透,并通过股权合作实行业务整合的可能性也在不断提升。

医药电商:医药电商天生O2O,但控费机制决定处方药电商具体模式

从中美医药电商的发展来看,目前中国医药电商最大的限制还是在于处方药尚未放开互联网销售,因此目前以OTC、保健品、医疗器械和两性用品等前端销售(Front-end)为主的医药电商实际上和一般的电商并没有本质的区别,这一块医药电商的经验更多是借鉴沃尔格林和CVS等在前端销售方面的O2O零售形态经验,在此不作为重点展开讨论。

处方药电商:天生O2O

根据美国处方药电商的发展经验,我们发现美国的处方药电商最终形成两种模式:(1)以快捷药方等独立PBM为代表的邮购药房模式:使用PBM服务的消费者在PBM的邮购药房网页上输入处方信息并审核通过即可选择通过邮购方式购买处方药。(2)以沃尔格林和CVS等连锁药店巨头为代表的全渠道O2O模式:消费者均可通过药店的网站、APP、电话和门店等渠道下单,并选择邮购或门店取货的配送方式。其中整合了PBM部门的CVS电商还可以做到门店取货和邮购实现同价(案例中有详细分析),兼具便捷性和经济性两大优势,无疑更具吸引力。我们认为,后者O2O模式更具优势,尤其是能实现“门店/邮购”药品同价的CVS的优势更为明显。而前者邮购药房模式主要品类应在慢病药(非急症,但金额高),其优势是更低的价格折扣上,在其他药品领域O2O将占主导地位。

控费机制决定处方药电商模式的选择

对比目前中美医药电商的现状,我们发现美国并无平台式的医药电商,而中国却是平台式医药电商占据过半江山。我们认为控费机制的差别是中美医药电商模式区别的关键。美国医药消费链条中,专业的第三方机构-PBM负责了处方药的议价环节,从而是患者在买药的时候无需自己比价,只需提供合法的处方即可;中国医药消费链条中,PBM业态不发达,控费靠政府行政力量但效果很差,因此患者在买药时还需要自己再次比价再进行消费,而平台式电商是重要的比价工具,因此我们认为网售处方药放开后,中国平台式电商如天猫医药馆、京东医药城等仍能在初期仍是不可取代的。但中国的连锁药店经营的O2O电商则拥有O2O、安全性、药师服务和医保资格等优势,因此我们认为B2C平台式和O2O医药电商在中国各具优势,应会长期共存。但从长远来看,中国PBM模式的兴起和走势,将极大的影响中国医药电商发展的走势,PBM控费模式偏向于和药厂、批零商等供方议价时,B2C平台式医药电商的作用将会被大幅削弱,而连锁药店则会倾向于和PBM合作继续维持O2O模式的优势。

服务型电商/电商服务化是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

快捷药方等独立PBM和沃尔格林、CVS等连锁药店巨头均为自家的网站和APP等线上渠道置入了有关慢病管理的模块,结合未来医疗健康大数据和药店服务化的发展方向,服务型电商或电商服务化也将是各大医疗行业巨头发展布局的重点。目前国内服务型电商也已开始探索,如“好药师”电商和“春雨医生”轻问诊的合作,但目前仍处于非常初始的探索阶段,盈利模式也需要继续探索。


求人才,找工作,寻合作,关注谭伟峰公众号,这里是你达成需求的一个有效途径!


扫描下面二维码或者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进入国内首家互联网医疗微社区发布你的需求,成功对接几率99%以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