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生儿频打嗝 学会拍拍很关键

 龙在天中 2016-05-30

点击关注,唯一“月嫂”认证公众号

妈妈更省心,家人更放心

妈妈们常为新生儿打嗝而感到苦恼,新生儿很容易打嗝,常见的原因有:太紧张、受凉、喝奶过多或者奶水过凉以及哭泣后进食等。那么,有什么方法可以治宝宝打嗝呢?宝宝拍嗝姿势怎么做?如何预防宝宝打嗝呢?小编一一为您解答。

新生儿打嗝原因

1.受凉

倘若没有其他疾病的干扰,孩子忽然不断地高声打嗝,此时需要格外留意,这多数是宝宝向你发出的受凉信号。

2.喝奶过多或者奶水过凉

宝宝饮食不当也是诱因,给宝宝喝太多的奶或者宝宝喝奶太快,便会吸入大量空气,打嗝不断。此外给宝宝喝的奶太凉,喂食了过多的寒性药物,继而干扰了脾胃功能的正常运转,胃气上逆,也会引发打嗝。

3.哭泣后进食

宝宝忽然大哭或者被惊醒,哭闹起来,妈咪通常会用喂奶来应对,而宝宝在不断地哽噎与喝奶中周旋,自然就会打嗝了。但这种打嗝一般为自发的,并不会产生过多不适,稍等片刻就会恢复,无需太过紧张。

新生儿打嗝怎么办

1.受凉打嗝

先把孩子抱起,轻轻拍拍他的背部,给他多喂点开水,再给他的小肚子铺上棉被,保证腹部的温暖,如果在秋冬季节,建议在被子外加一个暖手捂,效果更佳。

2.打嗝很频繁或持续时间较长

妈妈可以在沸腾的水中撒入桔片,等到水温变低后再喂食,孩子的嗝就会戛然而止。

3.喝奶后平躺下打嗝

这多半是因为腹部胀气,在喝奶的时候使劲过猛,吸入大量的空气,小肚子愈发涨得难受,只能通过打嗝来排气,奶瓶口开的太小也同样会诱发这种情况。慢慢可以小心按摩宝宝的肚子,来帮他把肚子中的气体排出。

4.喝奶过急打嗝

若是因为喝奶太过急躁引起,那么可以把宝宝抱起,抓抓小脚底,这样他便会哭出来,他的膈肌也就停止收缩,打嗝便自然而然地停止。

常用的宝宝拍嗝姿势

1.端坐式

动作要领:妈妈坐在板凳上,让宝宝面向自己坐在腿上,右手托住孩子的小脑袋,左手轻轻拍打他的上背。

注意事项:若拍击数次后,依然不断打嗝,可以先用手安抚片刻,再继续拍打。为防范宝宝吐出奶水,应该事先准备一个小毛巾或者小手帕。

2.侧趴式

动作要领:妈妈坐在板凳上,双腿合并,把孩子抱起,让其横着趴在大腿上,让他的小脑袋稍稍朝下。左手按住孩子上半身,右手轻拍上背部。

3.直立式

动作要领:妈妈站起或者坐下,把宝宝轻轻竖直抱起,使宝宝的脑袋搭在肩头上,左手扣住孩子的身体,右手用空掌小心拍打他的上背。

如何预防宝宝打嗝

1.注意喂奶姿势

奶瓶喂养:不管你是让孩子靠着沙发上喝奶,还是你抱着他喂,都要注意垫高孩子的小脑袋,放低身子,整体保持倾斜。

母乳喂养:如果是妈妈亲自喂奶,那么首先要多花点时间钻研各种姿势,调整好后再进行哺乳。需要提醒妈妈的是,不要让孩子斜着坐在大腿上,这个姿势容易诱发打嗝。

2.注意喂奶的环境

在给孩子喂奶时,环境也很是关键,尽量保持周围的安静,千万不能在孩子嘶声裂肺中,或者是孩子极度饥饿中给他塞入奶嘴。同时要给予多一点的耐心,不要让孩子吃得过猛,或者过急,还要留意奶水的温度。

3.少量多餐

妈妈完全可以采取增加喝奶次数,减少喝奶分量的方法来缓解这一现象。当宝宝喝到50%时,暂停下来,将抱起,轻拍背部,帮他排气,排完后再继续喂食,这样孩子就不会出现打嗝不止的现象了。

妈妈们对于宝宝的打嗝要分外注意,并及早发现采取方法,以阻止打嗝。因为打嗝可能会影响宝宝的呼吸,产生一些不必要的危险。最后,希望所有宝宝都快快乐乐、健健康康的成长。

-END -

本文转自网络,我们致力于推广权威、专业知识,如涉及原作者权益,请联系小编删除

精彩推荐(点击即看)

我是月嫂

月嫂的心声

月嫂,别奢望人人都懂你

月嫂的幸福,是什么模样?

尊重月嫂的幸苦,以心换心!

月嫂第一天到客户家如何自处?

高薪月嫂的共同特征您有几个?

月嫂,熬夜的你如何自我保健?

产后恢复

月子餐禁忌与特点

产后药膳调养有学问

月子餐食谱指导(1-4周)

又来!月子餐30天食谱

住院期间和月子期间详细食谱

第一周排除恶露月子餐17款

月嫂讲师总结的坐月子宝典

金牌月嫂祛除月子病的密招

月嫂必看:产后可能出现的全部状况

宝宝护理

宝宝呛奶急救口诀

小儿推拿真人图解版教程

婴儿抚触 必备技能,赶快学起

超实用的0-18个月宝宝辅食配餐

更多内容,请查看“往期精彩”~~

订 阅 月 嫂

长 按 二 维 码

识 别 图 中 二 维 码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月嫂论坛”互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