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今晚报

 汇文聚智 2016-05-30

  “忠孝节义”是儒家对士人最具约束性的思想之一,“忠孝不能两全”在贰臣诗人吴伟业身上体现得最为明显。“牵恋骨肉,逡巡失身,此吾万古惭愧”,故君的知遇之恩和出仕新朝的人生污点形成的心理反差,让他备受煎熬。

  吴伟业,号梅村,与钱谦益、龚鼎孳并称“江左三大家”,是复社的中坚人物。吴伟业成名较早,14岁时被《五人墓碑记》作者张溥收为弟子,开始研习古文辞,23岁中进士。也是这次考试,让他初尝党争的残酷。时任内阁首辅的周延儒和次辅温体仁相互挤压,按惯例次辅应为会试总裁(座师),但周延儒为拉拢人才,破例担任总裁。温体仁对此极为不满,便参劾此次会试有舞弊情形。恰巧第一名是吴伟业,其父为周延儒的好友。周延儒只好把吴伟业的试卷呈崇祯帝裁定,崇祯帝御批“正大博雅,足式诡糜”,肯定了吴伟业的成绩,并赐归里第完姻。吴伟业成为继明朝开科状元后第二位受此恩宠的人。虽然崇祯帝刻薄寡恩、疑心极重,但对吴伟业青睐有加,使其仕途一帆风顺。因此,吴伟业对崇祯帝的知遇之恩感激涕零。甲申国难,崇祯帝自缢后,吴伟业自缢殉主,被家人救起。

  此后,吴伟业隐居江南,本不想出仕新朝。已降清的复社名士陈名夏和吴伟业的亲家陈之遴,为积蓄政治力量,极力劝其出山;其家人一度受到威胁,吴伟业不堪其扰,最终应允。此时,他试图恢复“复社”,像晚明那样形成文人集团对政治的强大影响力;然而,因贰臣陈名夏、钱谦益之流与归庄、顾炎武等复明分子不和,不可能达成这种联盟。吴伟业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仍然在苏州虎丘把几千文人士子召集一处。在这次会盟上,吴伟业收到了嘲讽诗:“千人石上坐千人,不仕清兮不仕明;只有娄东吴太史,一朝天子两朝臣。”(清·顾公燮《丹午笔记》)另外,清朝意识到文学社团是左右舆论的重要力量,遂颁布禁止结社的敕令,吴伟业的理想最终没能实现。几年后,他借母丧丁忧隐退。

  失节后,吴伟业作《贺新郎·病中有感》,痛恨自己当初不能抛弃家人、以身殉国,“故人慷慨多奇节。为当年、沉吟不断,草间偷活”,当日挖肉补疮,如今苟延残喘。“艾炙眉头瓜喷鼻,今日须难决绝。早患苦、重来千叠。脱屣妻孥非易事,竟一钱不值何须说。人世事,几完缺”。将抛妻弃子而去视为脱鞋宽衣,并不容易;但却因此身败名裂、一钱不值,还有啥可说的呢?此词可谓道出了吴伟业仕清后的心境。

  其诗词及戏剧作品不只是一名贰臣的心史,也是时代的写照。

  星期文库

  贰臣文人之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