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夏青峰:让学生学习方式变革“有理有据”

 汀泗书院 2016-05-30

改变学习方式,是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与难点之一。如何让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更好地合乎目的性与科学性,我们需要进行更深入的理论探索与实证研究,让改革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上。例如:没有老师教和有老师教,学生的成绩会有多大差异?有些教学改革让学生自学辅导材料(或观看微视频),有些教学改革注重组织学生讨论,这些方式对学习会有多大的帮助?对成绩真的有促进作用吗?如果完全凭学生独立自学,那么他们能学会多少?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恰恰是学习方式变革中需要厘清的基本问题。


学习方式有自主的方式、合作的方式、探究的方式等,以上问题实际上是属于自主学习方式里的不同形态。笔者以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为研究对象,就不同自主学习方式对小学生数学成绩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以期深入探讨科学有效地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基本策略。


从“四种自主学习方式”出发


为探讨不同自主学习方式对小学生数学成绩的影响,本研究在北京市C区的六所小学(城市校、城郊校、农村校各两所)分别选取一、三、五年级(每个年级抽选四个班级)共2349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开展了等组后测实验。


实验研究的自变量是自主学习方式,因变量是小学生数学测试成绩。研究将自变量设置了四个处理水平,即把自主学习方式分为四种不同的类型:(1)A型:教师指导型,学生自学课本,并有教师进行讲解和指导;(2)B型:材料辅助型,学生独立自学课本,并学习辅导材料;(3)C型:独立自学型,完全由学生独立自学课本;(4)D型:自学讨论型,学生自学课本,同学之间可以相互讨论。B型、C型、D型均没有教师的直接指导。


小学生在实验中的学习内容分别为:一年级“不进位加法”、三年级“笔算除法”、五年级“分数乘法”,这些都是他们在下一学期升入高一年级才会学到的内容。测试题的编制,主要是考查小学生在认知领域里的目标达成水平,依照布鲁姆关于认知目标的新分类,研究确定了四个考查维度,分别是理解水平、应用水平、分析水平和创造水平。结合题目的形式与内容,最后测试卷的题目设计为基本理解题、加深应用题、推理分析题和迁移创造题共四种题型,每个题型两道题,共八道题目。


实验时,不同实验组的小学生分别运用不同的学习方式进行指定内容的学习,20分钟后,统一对所学内容进行15分钟的测试。两周以后,又以同样的测试题进行了第二次测试。对收集的数据,研究者运用SPSS20.0和AMOS18.0软件进行了统计分析处理。


不同自主学习方式对学生成绩有何影响?


1. “教师指导型”在数学总成绩中拔得头筹

数据分析显示,四种不同自主学习方式影响下的数学总成绩存在着显著差异,其中A型显著高于B型、C型、D型,B型、C型、D型相互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


2. “教师指导型”在应用和分析题方面成绩领先

分析显示,四种不同自主学习方式影响下,基本理解题和迁移创造题的成绩没有显著差异;加深应用题和推理分析题的成绩具有显著差异,其中A型的成绩均显著高于其他方式的成绩,B型、C型、D型之间的成绩没有显著差异。


3. “独立自学型”学习巩固效果最显著

前后两次测试成绩高度相关,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就总分来说,两次测试成绩没有显著差异,学习效果巩固良好。C型的成绩在第二次测试中有显著上升;D型的成绩在第二次测试中有显著下降;A型、B型的两次测试成绩没有显著性差异。


4. “材料辅助型、独立自学型”在迁移创造题方面成绩显著上升

相比第一次测试,第二次测试中的基本理解题成绩显著下降,主要是A型、B型的成绩显著下降;加深应用题和推理分析题成绩没有显著差异;迁移创造题成绩显著上升,主要是B型、C型的成绩显著上升。


5. 自主学习方式对数学成绩的影响在不同年级呈现不同特点

分析显示,在四种不同的自主学习方式影响下,一年级数学总成绩存在着显著差异,A型显著高于B型、C型、D型;三年级数学总成绩存在着显著差异,A型显著高于C型和D型,但不再显著高于B型;五年级数学总成绩存在显著差异,A型显著高于C型,但不再显著高于B型与D型。(注:此部分详细统计数据参见原文)


如何科学有效地变革学生学习方式?


1. 教师要为学生增加自主学习机会

 研究中,学生运用不同的自主学习方式,花了20分钟学习新内容,并当堂进行测试。A型学习方式有教师的直接指导,B型、C型、D型学习方式均没有教师的直接指导,完全凭学生自主,辅之以材料、讨论等进行学习。


从测试结果看,全样本A型的均分是85.505,将B型、C型、D型全样本合并起来的均分是81.298,两者相差4.207分。也就是说,在没有教师教的情况下,学生考试的均分只比有教师教低4.207分。


本次测试题的难度均达到甚至超过课程标准的要求,结果显示,学生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在没有教师教的情况下,通过自主学习,测试成绩达到80分以上。而且,在基本理解题、加深应用题、迁移创造题方面,A型与B型、C型、D型,均分仅仅相差0.346、0.393和1.216,这些足以说明,小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他们可以在教师不教的情况下,自己通过自学数学课本、阅读辅导材料、相互讨论与交流等自主学习方式,将教材上知识点的大部分内容理解与掌握。


同时,随着年级的提升,在有教师直接指导与没有教师直接指导的学习方式下,学生成绩的差距不断缩小。B型、C型、D型的均分与A型的均分相比,一年级相差5.92分,三年级相差4.32分,五年级相差3.64分,差距逐渐在缩小。说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年级的提升,小学生们自主理解与掌握知识的能力在不断提高。


由此可以看出没有教师的直接指导,小学生是能通过自主阅读、同学讨论等自主学习方式来学会数学知识的。但在教学实践中,小学生并没有多少机会来运用这些自主学习的方式。因此,教师要突破传统观念,克服教学惯性,给学生增加自主学习的机会,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2. 要加强教师指导的针对性

小学生在没有教师直接指导的情况下,可以基本掌握学科要求的知识与技能,但有教师的直接指导,其学习效果会更好。研究显示,无论是第一次测试,还是第二次测试,A型的成绩都显著高于B型、C型、D型的成绩。


但在不同的题型(即不同的认知水平)上,教师直接指导所形成的作用是不相同的。在加深应用题与推理分析题中,A型的成绩显著高于B型、C型、D型的成绩,说明教师的直接指导对于小学生解决认知应用水平和认知分析水平的数学习题来说,具有较好的作用在基本理解题与迁移创造题中,A型的成绩并没有显著高于其他学习方式的成绩,说明教师的直接指导对于小学生解答认知理解水平与认知创造水平的数学习题来说,没有显著的作用。这有两方面的可能,其一是小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在这个认知水平上已不需要教师的直接指导;其二是教师直接指导的有效性不够,还不能很好地帮助学生解答这类认知水平的问题。研究者认为,基本理解题可能属于第一种原因,迁移创造题可能属于第二种原因。


研究启示我们,不要只是笼统地讨论“教师多教好,还是少教好”,而应更加具体地讨论在哪些内容上必须加强教师的直接指导,在哪些内容上又要完全放手让学生独立自主地探索。这样,学生的自主学习空间会更大一些,教师的指导也会更具有针对性。


3. 要促进学生综合运用多种方式学习

不同的自主学习方式,对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影响具有不同的特点。A型(教师指导型)学习方式能取得较好的即时性学习效果,但知识保持情况不如其他方式,尤其是在基本理解题上有显著下降;B型(材料辅助型)、C型(独立自学型)学习方式在取得即时性学习效果方面并不占优势,但是在知识保持上,尤其是在认知创造水平学习的知识保持方面,明显强于其他方式;D型(自学讨论型)学习方式在知识保持方面比较弱,在总成绩与加深应用题成绩上有显著下降,但从长远来看,它对于小学生合作交流等能力的形成具有深远的意义。


这些启示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促进学生综合运用不同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以发挥不同学习方式对学习的积极影响,使数学学习更加有效。同时,教师要注意在组织学生讨论时,一定要将他们的对话引向深入,防止思维的表面化与形式主义。


4. 要针对不同年级之间的差异组织教学活动

在一年级,B型(材料辅助型)、D型(自学讨论型)的成绩都显著低于A型(教师指导型);到三年级,B型的成绩与A型的成绩已经没有显著差异,D型与A型还有显著差异;到了五年级,B型、D型、A型之间的成绩都没有显著差异。说明随着年级的升高,B型、D型这两种自主学习方式对学习成绩的促进作用越来越大。这启示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实际中,教师要注意年级之间的差异,在低年级要更加重视教师的直接指导作用,到中年级要注意增强材料辅助的学习,进入高年级要更多地组织学生之间的讨论与交流。



(本文作者系北京中学校长)


版权声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