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法:二级课程 (1-5)

 爱雅阁 2016-05-30
二级课程01
 1、什麼是“勢”?
世界---物質---...元素---分子---原子
    ---氣---勢---形
      氣的運動產生了勢。
     勢通過物體的體被人所感知。字形是表面的,重要的是看筆鋒的走勢。

勢的表面不同:靜、險、動。


書法作品,有取靜勢、動勢。但這些都是一個字完成以后所表達的勢。跟張旭表達
的并不一樣。


2、張旭的五勢。
韓方明記:張旭體系:五執筆、九用、八法、五勢。
《玉》有說細記錄五勢:
一曰:鉤裹勢。                              二曰:鉤努勢。


三曰:袞筆勢。                  四曰:豎筆勢。


五曰:奮筆勢。

 
結論:
每個筆勢各有名字,表示固定的點畫配搭。
每個筆勢都是一次運筆寫成的。
一個筆勢就是筆鋒一個固定的路線。
(寫字時筆鋒不是亂走的,它有規定的路線。受到點畫的規范和制約,但我們可以
以不同的主法組合點畫。靈活地產生各種筆勢。)

《玉堂禁經》除了“五勢”之外,后面還有其他三十幾種筆勢。現在的部件,就是
以前的筆勢。漢字書寫實際上就是運用這些筆勢。我們應整理古人的筆勢系統,而
不用另搞一套。


古人的筆勢與現在的部首很相似。部首只是合體字分類用。如水部、木部、土部,
按照它們的意義分別部居。至于部首以外的點畫,部首是不管的。
例:旁
按部首分上下兩部份發。
按筆勢可用五個筆勢裹
束在一起就是“旁”字。
所以書法寫字,其實只
組合其些筆勢。


例一級課中
例:寥
把四個筆勢裹束成字。所以說,書法跟普通寫字不同。




書法跟普通寫字不同。它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先由點畫組成筆勢。然后裹束筆勢
成為一個字,我稱之兩步成字。點畫寫得好不好取決于用筆技巧,關鍵是小圈換
筆心。筆勢是否順暢就要組織點畫。大圈的關鍵是運用使轉。裹束筆勢要照顧整
體的結構。

結論:
書法兩步成字,是對應
書法三要素的。
點畫級成筆勢,是裹束
成字的準備。
看懂一個字由哪些筆勢
組成,這就是識勢。

3、印刷體和手寫體
郭紹虞《從書法中窺測
字體的演變》:文字的
應用有兩個目標:一個要求辨認清楚,一個要求書寫便利。
正國為有這兩個目標,文字就分為兩種體式。
《從書法中窺測字體的演變》:一般人往往對要求辨認清楚的文字,稱之為正體,
而對于書寫便利的稱之為草體。到后世印刷術盛行之後,就稱前一種為印刷體,後
一種為書寫體。就文了的性質和應用而言是可以只分正草二體的。

文定  辨認清楚--正體--印刷體(宋)
      書寫便利--草體--書寫體(或手寫體)
                       (不是書法的草書)
手寫體的特點:便利流暢。

使轉:使:就是直線的連續書寫。 轉:就是弧線條的連續書寫。

中文有一個很奇怪的現象。寫印刷體有一個筆順的問題。
(現在書寫的筆順,與書法意義上的筆順是不一致的。)

古人很早就區分的印刷體和書寫體。但民間手寫體基本上就是自
由發揮,只有書法之體才有規則。書法就是把普通人的手寫體,升
華到藝術的層次。只要會善用筆勢,就能把復雜的字形變得簡單。
 

結論:
印刷體是給人讀的部首以文字分類。
依照筆順寫文字印刷體,不是書法。
書法用筆勢,這是手寫體的規則。 

《臨池管見》清 周星蓮:
近來書生筆墨,臺閣文章,偏旁布置,窮工極巧,其實不過寫正體字,非真楷書
也。
(真書不是正體字。下節課講)

要點:
古人所說“勢”的意義。
“五勢”指筆鋒某種固定路線的走法。
書法的筆勢和寫字的筆順比較。


二級課程02

4《千祿字書》:正、通、俗,把字分三類。(這本書是給從政的人查字用的。)
俗:民間記賬、開單、民間流行的手寫體。
通:正體通用,用正式場合,官方用,歷史悠遠。
正:文字學上有根據,用最正式場合,科舉考試等。(碑刻)
正體字根據篆體字來的有根據,但寫起來未必流暢。通用字因被許多書法家所使
用,漸漸承認了它的合法性,并取代了正體字。

通:書法之體。“通”字很多字就是書法之體,又稱帖體、帖寫。帖體不是正體,
也不是自由體,它是有規則的。我們學書法,就是學這種。




《玉堂禁經》:夫書第一用筆,第二識勢,第三裹束。三者兼備,然
后為書;茍守一途,即為未得。
用筆:小圈。識勢:大圈。裹束:大圈+小圈。

5筆勢適用范圍,真行草三體。
《授筆要說》:自伯英以前,未有真、行、草書之法。(伯英即張芝)。
書體發展的順序是:最早有先秦的篆書。然后有漢代的隸書,隸書早
期產生了草書,晚期產生了行書,最后有了真書。五大書體可分兩類。
篆隸是分筆寫的,真行草收是用使轉寫的。

《書譜》唐孫過庭:真以點畫形質,使轉為情性:草以點畫為情性,
使轉為形質。
(孫明確指出,真書和草書其實只是大小圈對換。)

例:交字
整個字 有兩個筆勢:上面“二”字,是一個使奮筆勢;下面兩撇
一捺,寫了一個飛帶勢,屬于轉。整個字由一使一轉組成。在文字
學上好象少了一點,但這是通用寫法。沒有人說它是寫錯了。有
點畫,有使轉,這就是書法上的真書。

草書
舉例:福
兩個字的使轉是一樣的,但智永的點畫好過懷素。懷素的線
條比較單一,表現力不強。

隨字也是一樣,使轉構成開體,但點畫的好壞也是重要因素。

結論:
一級課和“用筆”,是解決點畫好不好。
二級課程“筆勢”,要解決使轉的運用。
真書、行書和草書,都奸基于點畫和使轉。

《采古來能書人名》劉宋.羊欣:鐘有三體:一曰銘石之書,最
妙者也;二曰章程書,傳秘書、教小學者也;三曰行押書,相
聞者也。三法皆世人所善。(銘古:碑刻之書;行押:行書。
章程書:真書的名字,就來之于鐘繇的“章程書”。章程兩字
快讀得一切音。章程書就是真書,鐘繇被尊為真書之祖,而不
是正體字之祖。
 
二曰章程書,傳秘書、教小學者也;當初小學是學基礎課程。
正體是錄書,這里
說“教小學”用章程書而不用隸書,是為了抄
寫方便。說明在漢末已經認識到,
所讀和所寫可以分開。所讀
是規正的,所寫是流暢的。

6筆勢的系統

永字八法就是八個筆勢,復合筆勢就是從這八個筆勢中發展而來的。
《書法論》現代沈尹默:自來論書法者,首舉“永”字八法今姑從舊習,略記於
此,我以為八法只是八種筆勢,當於《筆勢 》篇中詳之。

黃簡則認為:從《玉堂禁經》來看。先講述了永字的八種用筆法。然后以永字點
畫為例講述筆勢。是二者的范例。


要點:
一字三寫:俗、通、正。
筆勢的應用范圍:真行草三體。
筆勢的系統表。


幽答:草體:以草書形式呈現的字形。草書:用一定草書技法書寫的草體。草字:
書寫草書的字體。
     事物的存在有著內涵與外延的辯證統一。筆勢則由筆畫內涵延展到外沿的外
在表現。按黃簡老師的說法,即筆畫在書體也呈現的不同姿態。

二级课程03
1、單一筆勢:點 (八個永字單一筆劃)

點:是文字角底的說法,但書法中姿態不同的點筆勢不同。

沈尹默《書法論》:筆乃是一種單行規則,是每一種點畫各自順從著各具的特殊
姿勢的寫法。

(當點畫有一種特殊的姿勢,那就是一種筆勢,正因為每個筆勢都不同,所以稱
之為單行規則.)

例:永    點  側  9號位
         左側點,也是點,但書法中是另一種筆勢
(書法中一個筆勢,可以用于許多場合,只要看上去舒服,有美感就得了。)

結論:姿態相同的點,無論同於何處,屬于同一個筆勢。
      不同姿態的點,就是另一個筆勢。

2、什么是八法化勢?
清代戈守智《漢溪書法通解》這本書中第四卷。“八法化勢”:八法指永字八
法,各自有姿勢(趯,嚴格不算獨立的一筆)。
和永字不同的筆勢,古人把它們看作是“永”字點畫的變化。
從“永”字基本筆畫變化衍生出來的,那就是“化勢”。

 

結論:八法八勢沒有數量限制,歷代都有增加。
      有需要就可以化出新勢,保證夠用。
      新化出的筆拋,當然要得到社會的公認。

《王堂禁經》中:稱“異勢”就是姿勢不同的寫法,其實就是“化勢”。

3、命名
書法的筆勢也是有一個名字。
古籍中同一筆勢稱法也不相同。
書法作為一門學科,術語必須統一。

永字八法中,點就是側勢,以“側”為其特征。
可以根據手腕書寫的特點分:
左側勢(梅球勢),右側勢(杏仁勢)

結論:永字八法的名稱比較簡單,往往指一大類。
       后代的八法化勢,就是做了細分。
      分得太細,太復雜,名稱太多,沒有好處。
      (需簡單實用)

 
4、側的其他化勢
4.1懸膽勢
《漢溪》:懸膽之法,上尖下圓,如懸膽之形也,意略側以取勢。
(懸膽勢未必完全垂直,可以微斜)


4.2蝌蚪勢
《漢溪》:蝌蚪點在字首用之,本古隸點法也,其法上重下尖,
           貴老而澀。
(說蝌蚪勢用天隸書是對的,但用在字首,未必如此)。如為字
下四點(隸書《曹全碑》)

4.3兩向點(一頭一尾兩個方向)橫向的
《書法正宗,點畫全圖》清蔣和:兩向點“心、以”等字中一點用之。
(也有短橫寫成成兩向點)







4.4曲抱勢(一頭一尾兩個方向)豎向的
例《蘭亭序》中“至”,曲抱勢點最后寫。
(曲抱勢有進等于一個短撇,有時等于一個折。)


4.5打點勢
《漢溪》:歐書戈法俱用之。(也不是全都用)
曲抱勢是弧線,打點勢是折線,有明顯的角。
側鋒角是摩擦形成的角。





打點勢一定用硬筆,而且墨很深,沒有任何漲墨。
書寫者的腕力也相當大。
各種三角勢(各打點勢一樣,只是寫法不同)


4.6四角勢
四角勢運筆中兩次換面,產生兩個側鋒角。
《漢溪》:柳誠懸善用此點。
四角勢頓收為圓尾,也是四角勢。


4.7顧左顧右勢
搖腕:左右左。三面換。


4.8播捺勢,又名瓜種勢,是一個小捺筆
收筆不出鋒,頓筆回收。
《漢溪》:翻捺點都,以捺勢出之,及其鋒之
開張右磔,即翻筆迅收也......故名翻捺,劉
得昇行勢所用。《九成宮》“於”字用之。
(行書用的,《九成宮》中也有用的。)

5、點只是橫豎撇捺的縮短
橫是兩面換起筆同兩向點。
豎是曲抱勢。
撇比兩向點長些而已。

四根線

要點:什么是八法化勢。
      筆勢命名的問題,簡單實用最要緊。
      點的各種化勢。


幽幽答:此點可歸為兩向點。無須化出一個新筆勢,避免麻繁瑣。


幽幽答:可以歸為左側蝌蚪點。(無須另化一個筆勢)

二级课程04
 點勢書寫示范
1常用的起筆和收筆動作
起筆有一面鋒起、兩面換起、三面換起(都是露
鋒的)、有藏鋒一圈起、藏鋒兩圈起。
收尾通常就是三種情況:
 
1、就是挫,尾巴是挫筆;(尾部不圓潤,稱斷尾)
 
2、是圓尾巴,那就是頓筆。(圓尾巴是寫到收尾
處,鋒需推到尾巴扭回來。此時有腕從右轉向中
的手腕動作。)
3、尖頭尖尾。(尖頭側,手側后推出,成尖悵,
我們叫揭筆。)

2左右對稱、中線是直線的點:
懸膽勢
蝌蚪勢

懸膽勢可先用橫來練習。露鋒一面鋒起,取得分
數以后,拉向右。然后把筆尖推到尾巴,(這里
有轉腕右向中的動作)扭回來。寫的短一點就是
點了。粗壯的話,需蹲的重一些,取分數多,需
要順時針還是逆時針,要看下一筆在什么地方。
也可以用豎來練習,一面鋒起,手在左面下來,
筆尖推到尾,然后回過去,下面就是圓的。寫短
一點就懸膽式點了,可以加重筆鋒寫粗。

蝌蚪式。正好是換過來。也可用橫來練習,一個
圈起筆,拉出去。同樣用豎也是一樣的。

3手腕先右后左的點:
右側勢
四角勢
翻捺勢
曲抱勢
打點勢

右側勢:走9號線側,中線是右-左。
快收筆時筆尖到尾,然后扭回去。就
是“摧鋒下衄nǜ”,就是頓筆的動作。
點左邊要平些。
 
四角勢:與右側勢差不多,中線右左是一根弧線,
而四勢的中線右中左,中間轉兩次面,產生兩個比
較方正的側鋒角,下筆換面時,要按緊這兩個地方。
第兩次換面時,筆尖拉向尾巴,就是尖收筆。四角
勢有時候也有用頓筆收的。筆尖拉到尾巴的時候,
回鋒收。收筆就比較圓,這還是四角勢。

翻捺勢:與右側點差不多,起筆向右,然后毛筆盡
量向左下來,(有轉腕的動作)。這兩個動作是一
樣的。翻捺勢到最后通常是不出鋒,用頓筆回收。
如果出鋒就成普通一捺,他是向左回收的.

曲抱勢和右側點差不多,只不過尾巴拉出去就行了。
練習時可以由細向粗,細的比較容易換面。這是因
為毛筆跟紙張的接觸面比較大了。

打點勢也是右左,這個動作可以寫很多筆畫,如一
豎、一捺。打點勢可以相當于一撇。換面處要加一
個側鋒角,下筆后要按住這個地方。使它摩擦現一
個比較鮮明的側鋒角,這就是打點。練習時可以先
寫細的。按得重,動手腕,放手時慢點就比較方了。

4手腕先左後右的點:
左側勢
兩向點

左側點可以側在8號位的這個方向。中線左-右,頓
筆收。可以先練細的。左右拉到尾,推回去。這是
一豎。

兩向點跟左側點差不多,是一橫。等于我們平時寫
兩面換一橫。把尾巴改成尖的。兩頭可以不一樣粗
的。可以一邊粗一邊細,一邊長一邊短。

5手腕左右左的點
顧左顧右勢這個實際上是三面換一豎。左-右-左,
就是把它寫向天而短一點。換面時可以加粗些。

要點:中線左右對稱:懸膽、蝌蚪。
右側:四角、翻捺、曲抱、打點。
左側:兩向。
三面換:顧左顧右。

幽答:四角勢和曲抱勢收筆時筆尖拉到尾,本來就呈尖形,不需加揭筆動作。

幽答:曲抱勢兩頭本來就是尖的,不需要蹲筆收必,如果頓收筆就成了右側點了。

二级课程05
 上一節講了點的十個筆勢以及化勢。

專論筆勢最早是唐朝《玉堂禁經》,所以《玉》是一個基礎.
單一筆勢+復合筆勢這十三個筆勢就是崔邈所言,韓方明記錄的,確鑿無疑。



十三勢,這是筆勢系統的根本。單一筆勢是動作,復合筆勢是招式。

《玉》中還論述了三十幾個筆勢,如烈火勢等。韓方明《授筆要說》沒有提到。
后代的筆勢都是從《玉》中演化而來的。

1永字豎筆
努勢----鉤努勢----鉤裹勢。豎筆還有比較直的一種叫縱。《篆勢》漢蔡邕:
縱者如胵,橫者如編。(縱是一個很
古的名稱,篆書中已經有這樣的稱法了。

《玉》中介紹了:懸針、垂露。此兩種寫法,篆書中也有的。真行草中保留了下。

《玉》:此名頓筆之理,以摧挫為工。(頓筆寫垂露。一來一回。)
此乃古法,鐘元常守而不失,改為“垂露。”(這種寫法篆隸時就有。鐘元常:
指鐘繇。)

《玉》:此名懸針,古無此法。右軍書《曲江序》,“年”字緣向下頓筆,“歲”
字三畫藏鋒,與“年”字頓相逼,遂改為垂露頓筆直下垂針。後人立懸針相承,遵
此也。(王羲之的《曲江序》中有懸針寫法。)

《駐谿書法通解》清.戈守智:鐵柱者,首搶上蹲鋒,借勢捷下,尾乃煞筆上搶。
“山、由”等字用之。
(煞筆:就是停筆。煞筆上搶,就是挫筆收必,然后搶出。)這樣把挫筆收尾的
豎,定為鐵柱。

 這樣縱就有懸針、垂露、鐵柱三種筆勢。按收筆來分的,是小圈。
加上“努、裹”豎筆筆勢有五種。
但按筆勢來分,三種算一種。豎
只有懸針、垂露、鐵柱。

努势:手腕动作:左右。裹势:手腕动作:右左。
鐵柱:手腕動作:向左,(搖腕弧度減小。)

對於豎,除百很短的豎,不搖腕,稍長一點的豎都需要搖腕,豎越長
相對搖腕的次數就越多,這就是著名的屋漏痕寫法,又叫“戰行”。
技法上稱之為“振”。在智永《真草千字文》中很多。

書法中的四根線,兩根直線,兩根弧線,拿掉中間的橫,就是三采豎
的筆
勢。
 
王羲之《蘭》中“帶”中豎,尖鋒向左偏,不需另取一個名字,也是懸針。
智永《真草千字文》中豎有時向左有時向右,可理解這懸針化勢。要注意
偏左或是偏右是由揭筆動作完成,絕對不能簡化。

要點:
書法十三勢是筆勢系統的基礎。
豎的基本筆勢:努、裹、縱。
包括收筆:懸針、垂露、鐵柱。




幽幽答:屋漏痕:可以理解為鐵柱的化勢。
懸什、垂露和鐵柱可以用于努、裹這個的弧線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