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OCC2016 | 东方会首次现场直播Xinsorb支架置入手术 创新手术再攀东方会巅峰

 昵称31988440 2016-05-30

导语:2016年5月28日,葛均波院士团队携日本专家在中山医院导管室成功完成了3例CTO病变介入治疗及1例生物可降解支架(BVS)植入术,并向东方心脏病学会议会场进行转播。沈卫峰、林延龄、周玉杰、李占全等多位专家在会场进行了精彩点评。

钱菊英教授完成的一例BVS植入术的患者为69岁稳定型心绞痛男性,2个月前冠脉造影提示前降支近段(LAD)及后降支(PDA)中段狭窄,符合BVS植入条件,但因LAD病变参考血管管径较大,无合适的支架,遂于LAD植入药物洗脱支架(DES)。


本次手术中,经过IVUS评估PDA最小管腔面积 2.64mm2,斑块负荷52%,OCT示最小管腔面积1.37mm2, 与会场内专家讨论后,决定采用2.75*12mm非顺应性球囊于病变处扩张,并于病变处植入国产山东华安Xinsorb 3.0*15mm冠脉内可吸收雷帕霉素药物支架,取3.0*12mm非顺应性球囊后扩张后,复查IVUS及OCT均提示支架完全覆盖病变,边缘无夹层,提示手术成功。


来自日本的Ochiai教授演示的一例右冠CTO病例为70岁男性,冠脉造影提示右冠自开口处完全闭塞,左冠向右冠提供丰富侧枝循环,决定采用逆向技术开通右冠。7F SPB4.0(带侧孔)指引导管至左冠口,8F SAL指引导管至右冠口,Corsair微导管指引下Sion导丝至右冠闭塞远端,换用Gaia3导丝顺利逆向通过右冠闭塞段,换入RG3导丝完成体外化,球囊扩张后行IVUS检查示右冠中段夹层形成,于右冠植入2.5*38mm及3.5*38mm共2枚DES,术后复查IVUS提示支架扩张满意,贴壁良好,手术过程非常顺利。


另一位来自日本的Nagamatsu教授演示的是一例LAD CTO病例,该患者为男性,37岁,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个月前冠脉造影示LAD中段及回旋支(LCX)中段CTO病变,予开通回旋支病变,植入支架2枚。本次手术行冠脉造影示LAD中段CTO,LCX向LAD提供侧枝循环。


Nagamatsu教授选择正向技术开通LAD病变,8F EBU 4.0指引导管至左冠口,Sion导丝至间隔支远端,送入Opticross IVUS导管至间隔支,采用血管内超声技术确定LAD闭塞起始段,先后尝试Finecross,Corsair微导管及Sion black,Ultimate bro3,Gaia2等导丝均无法通过闭塞段,最终在Crusade微导管支撑下,先后使用Conquest Pro,Miracle12,Fielder XTR导丝通过闭塞病变。先后取1.5*15mm,2.0*15mm,2.5*15mm等球囊扩张后,于前降支植入2.75*23mmDES,顺利完成手术。




最后一例支架内CTO病变介入治疗手术由葛均波院士完成,患者为65岁男性,6年前于右冠近中段植入DES 2枚,2个月前冠脉造影提示右冠闭塞。本次冠脉造影示右冠近段支架外完全闭塞,左冠向右冠提供侧枝循环。葛均波院士选择正向开通病变。7F AL1指引导管至右冠口,Gaia2及Crosswire NT导丝至右冠中段,因血管较扭曲,Crossboss不能通过右冠中段闭塞处,截止至转播结束,导丝尚未通过病变处。之后葛院士采用2根Crosswire NT导丝采用平行导引钢丝技术送至右冠远段,先后使用1.0*10mm,1.5*15mm,3.0*15mm球囊预扩张后,与右冠支架外远段至开口植入3.0-*30mm*2枚,3.5*30mm,3.5*19mmDES共4枚。

 


 OCC2016现场花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