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极拳与精、气、神

 竺言小聚 2016-05-31

目前,太极拳运动已在全国乃至世界全面普及,有千百万以上的人参与。但是,大多数人误把太极拳当做一项锻炼肌肉和关节的有氧运动,很少有人在练内功。有些习练者既不懂得太极拳要练内功,更不清楚如何练。笔者经常看到一些练太极拳推手时总是“顶牛”,凭力气把对方推出去,这样,不但练不出四两拨千斤的功夫,而且健身效果也大打折扣。其实,太极拳不是用“力”的拳艺,因为用力容易导致憋气,造成四肢不畅,甚则气滞血瘀,太极拳是一项与其他所有的体育运动不同的、独特的气血运动,修炼的是“精、气、神”。

我们祖国医学,即中医认为,精、气、神为人身三宝,是关系到人的生命及生理变化的根本。古往今来,传统太极拳家们都极为重视精、气、神的保养和修炼。“善养生者必保其精,精满则气盛,气盛则神全,神全则身健,身健则病少。神气坚强老而益壮,皆本乎精也”。何为精、气、神?下面进行简单要介绍。

一、“精”。精是组成生命的体内精微物质,包括先天之精与生殖之精。太极拳练精,主要强调“主宰于腰”、“以腰为轴”、“命意源头在腰隙”、“刻刻留心在腰间”。腰是轴心,全身居一身之中,承上启下的最关键的大关节,要求松腰、空腰,只有这样,才能在拳艺上有所突破,在生理上对腰部肾藏气血流通产生特殊功效。

二、“气”。气有元气、营气、宗气、卫气之分。“元气”即真气,是先天之气,藏于肾与命门,是形成生命的根本。“营气”是饮食后化生的营养物质,进入血液供养全身。“宗气”即呼吸自然界之气,积于胸中肺藏。“卫气”运行在皮肤、肌肉之际,是保卫体表,有抵抗外部病邪作用。中医认为:气为血之帅,血随气行。太极拳尤其注重练气,但是非指口鼻呼吸,而是呼吸“虚无入丹田,发动肾间丹田气”,“意气君来骨肉臣”,要求“意到气到,以气运身,气遍身躯不少滞”。

三、“神”。是指人的思想意识活动和五脏六腑的正常生理功能活动,并包括能看得见外露的神气表现。凡精气旺盛者,精神饱满、眼神有光,皮肤红润,精力充沛;凡精气衰退者,便目光呆滞、皮肤枯燥无光泽。因此精、气、神相互关系密切。精是生命基础、气是动力、神是主帅统领。太极拳要求内固精神、外示安逸、心静专注,“神如捕鼠之猫”。太极功夫有神似、形似之别,在传统太极流派中,几辈人练拳的外形都不一样,这是因为个人的秉性及下的功夫不同,拳如其人,随人的个性而异。虽外形不同,发劲方法各有所长,但都符合太极拳拳理,内在的神气都相同,这就是谓之神似,所以练功不但要求外表(识神)打好基础,更要有内在神气(元神),即做到形神合一。既然精、气、神这么重要,那么,怎样练呢?也就是太极内功的练法。从前辈高手们的经验来总结,大概分三个层面来总结的练法。

第一层:“炼精化气”,要按太极拳要领,心静体松,用意不用力,弄懂每一招式的意蕴内涵,要求练拳架忘掉手,意想腰上手,丹田气运于手,每一动都要以腰主宰,内动带动外动,体现以意导形,通过在缓慢动作中进行意、气调控训练。将人身中散乱之气,收纳于丹田,改变气质调至中和。

第二层:“练气化神”,随练功日久,身上产生气感,即有蠕动、滚动样,能上下升降的气感,能随意运动,气血在身内外,手足节节贯通,行气如九曲珠,只要一出手、足,便是整体劲。

第三层:“化神还虚”,即化劲高级阶段。精气神和形体之变统一,达到不丢不顶,舍己从人,一蝇不能落,一羽不能加的灵敏程度。听劲特别灵敏,皮肤稍有刺激,神经与经络就会迅速反应,意到气到,后发先至,即化即发,一触即发,信手而应。

炼精化气、练气化神是太极拳内功修炼方面达到的境界。虽然习练太极拳者甚多,少则几年。多则几十年,但是收到的效益,成功者并不多。其主要原因是大多数人只注意学习太极拳的外形招式,学完套路就算会了,而不去虚心研究老祖宗留下的宝贵拳论,领悟其精髓,故不知拳中一气贯通之奥妙。(文/孙瑜)

在运动中快乐,在快乐中健康,在健康中生活!

欢迎关注传统太极拳公众平台,微信搜索“cttaiji”即可每日获取太极拳资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