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惊!孔夫子治大病!!

 醉风5188 2016-05-31

      人生病就是与天、地、人失和。

     人生病就是失和,是与天地人三才失和。与天失和归为与六淫失和即与“风寒暑湿燥火”失和。与地失和即与五味“酸苦甘辛咸”失和。与人失和即为人的五常“仁义礼智信”没做好而与人关系失和。

     天生人于气,指的是气候;地生人于味,指的是营养。

     现代社会,与气候不和而生病已经很少了。例如天冷了我们有暖气,天热了我们有冷气。而在古代可不然,天冷了要冻死人,所以才有“过冬”的说法,即【冬天难过要冻死人,大家要小心】的意思。这六淫到今天早已被人类的科技克服了。


       
与地失和指的是营养失调。在古代,饿死人是常见的,而今天营养过剩才是最大的问题。因为吃而生病也不少见,所以我经常讲营养课。

     但是,与气候不和、营养不和产生的病远远没有与人不和产生的病多!!

    惊天结论:今天这个时代的主要病因是与人不和

与人不和就会产生【怨恨恼怒烦】这五毒。五毒攻身,百病齐发!!

五毒伤五脏即:怨伤脾,恨伤心,恼伤肺,怒伤肝,烦伤肾。

要怎样才能与人和睦共处呢?

研究发现儒家【五常】是当代人的治病和家法宝!

 “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是用以调整、规范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等人伦关系的行为准则。  

         【名称由来】五常这两个词,来源于西汉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一书。是儒家对孔子伦理思想的归纳。  

          五常作为一种道德原则、规范的内容,它渊源于先秦时代的孔子。孔子曾提出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和仁义礼智等伦理道德观念。孟子进而提出“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五伦”道德规范。

      董仲舒按照他的大道“贵阳而贱阴”的阳尊阴卑理论,对五伦观念作了进一步的发挥,提出了三纲原理和五常之道。五常之道则是处理君臣、父子、夫妻、上下级关系的基本法则,治国、和家、治病都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有【仁义礼智信】,离开了五常还是人吗?坚持五常之道,就能维持社会的稳定和人际关系的和谐。 


         【五常详细解释】

       
       仁人、爱人、仁爱。自孔子倡导“仁”学以来,“仁”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德”和“恒德”。孔子把“仁”作为个人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把“爱人”作为道德的根本要求,把“天下归仁”作为最高的社会道德理想。讲“仁”,就是讲人与人的关系,讲人对人的爱,由对父母之爱、兄弟姐妹之爱,进而推及对他人之爱。治病良方:用大爱化除怒毒,能养肝!大爱能包容一切,度化一切,感化一切。

  
     大义、正义、公平、公正、公道。中华传统文化把“义”作为人生的终极目标和价值取向。《礼记·中庸》:“义者宜也。尊资为大。”中华传统文化把义与仁并用,作为传统道德的核心内容,提出了“仁义道德”、“仁至义尽”、“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思想。“义”是合宜、应当、应该之意,是作为人应该遵循的最高道义。利他,不以损害和出卖他人尤其朋友来换取一己的生存和利益。“义”,还有情谊、恩谊之宜,包括人与人之间的互相牵挂、互相关照、互相提携。亲情和友情,发展到完美的程度,就有“义”的成分。有“义”,使友谊友情友善纯久。有“义”在,朋友不会出卖朋友,丈夫也不会抛弃妻子儿女。“义”,是中华民族崇高的道德表现。治病良方:用大义化除恼毒,能养肺。(恼就是嫉妒就是看人好自己眼红,人情味不够)

  
        明礼、礼貌、礼让、礼节、礼仪、礼制。“礼”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突出精神,是社会交往之道。礼与仁互为表里,仁心爱人是礼的内在精神,恭敬辞让是仁的外在表现。好礼、有礼、注重礼仪是中国这个“礼仪之邦”的传统美德。中华传统文化认为,“礼”是人与动物相区别的标志。“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仪也。”(《礼记》)“礼”也是治国安邦的根本。中国伦理文化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礼仪文化”。“明礼”,从广义说,就是讲文明。作为伦理制度和伦理秩序,谓“礼制”;作为待人接物的形式,谓“礼节”、“礼仪”;作为个体修养,谓“礼貌”;用于处理与他人的关系,谓“礼让”。治病良方:用明礼(明理)化除恨毒,能养心。

  
        知者、明智、智慧、机智。“智”通“知”。中国古代思想家赋予“智”以丰富的道德和内涵。“智”在知道遵道。学而致知,不知不觉,智而不奸。“仁、义、礼、信”是为人处事的基本原则,而要将这一切联系起来就需要“智”贯穿其中,否则即使有“仁、义、礼、信”加持于身,也都不可能通达无碍。治病良方:烦恼多是因为自己智慧不够!增长智慧可以除烦恼,可以养肾。而增长智慧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不断学习、不断总结成长。

  
          诚信、信任。《说文》讲:“人言为信”。“信”是立身之道、兴业之道、治世之道。诚信求和。诚信是约定俗成的社会交往准则。孔子把“信”列为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四大科目”(文、行、忠、信)和“五大规范”(恭、宽、信、敏、惠)之一,强调要“言而有信”,“信则人任焉。”“以诚待人”、“以信取人”、“一诺千金”、“诚实守信”等传统美德千百年来为人们所推崇并发扬光大。治病良方:诚信的反面是虚假、不实在。因而产生怨气伤脾。所以旦凡脾胃病、糖尿病患者都是怨气重。信实化去心中怨,无怨哪来脾胃伤?信实即是诚实、诚信、实在。

     病人就是有过错的人。过错就是“五常”没做好而生“五毒”伤身。

    脾气越大,身体越差。凡是大病者都是大脾气的人。因此学好儒家五常,可以治大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