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东方会】钱菊英:可降解支架能消除支架内血栓吗?

 曹娥江 2016-05-31

随着医疗技术发展,支架类型不断创新。与前一代支架相比,新一代支架在追求疗效,降低再狭窄的同时,也追求更高的安全性。因此,支架内血栓形成便成为面临的重要问题。5月28日,在第十届东方心脏病学会议(OCC 2016)上,大会秘书长、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钱菊英教授对生物可吸收药物洗脱支架(BRS)和聚合物可降解支架置入后的血栓形成状况进行盘点。钱教授指出,虽然,新一代支架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但目前任何支架都不能消除支架内血栓形成。


一. BRS支架内血栓形成


1. Igaki-Tamai支架


Tamai医师对50例患者选择性置入84枚Igaki-Tamai支架。结果显示,靶病变血运重建率在1年、5年和10年时分别为16%、18%和28%。随访中,2例患者发生明确的支架内血栓事件。


2. XINSORB支架


XINSORB支架是我国首个自主研发的完全生物可降解多聚体涂层(PLA)支架。首次人体试验入选30例患者,置入成功率为100%。研究显示,3个月时无MACE及血栓事件发生。6个月内有卒中、出血、对比剂过敏等事件发生。2年时血栓事件发生率为3.3%。


另一项纳入400例患者的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以支架节段内晚期管腔丢失为主要终点事件。6个月时,XINSORB组1例患者发生血栓事件,TIVOLI组未发生血栓事件,如下图。




3. Abbott BVS支架


ABSORB cohort A研究共纳入来自4个中心的30例患者。研究显示,2年MACE发生率为3.3%,支架再狭窄程度<50%。4年随访过程中无新发MACE;而且患者停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后,MACE不增加,无血栓事件发生。


ABSORB cohort B研究显示,3例患者术后心肌坏死标志物升高,3例患者进行了血运重建治疗。随访3年显示,6例患者发生支架内再狭窄,10%患者发生MACE,无支架内血栓形成。


ABSORB II多中心试验显示,两组患者在支架内血栓形成、围术期心梗发生率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1年随访显示,无论是明确的支架内血栓还是疑似血栓,BVS组均具有升高趋势,如下图。事后分析显示,BVS与XIENCE支架相比,可降低心绞痛累计发生率(16.4% vs. 25.6%,P=0.015)。




大规模、多中心、随机对照ABSORB III研究显示,BVS组(1322例)和CoCr-EES组(686例)主要终点事件靶病变失败(TLF)率分别为7.8%和6.1%。心源性死亡、靶血管心肌梗死、缺血驱动的靶病变血运重建在两组患者中均无显著差异。BVS组和CoCr-EES组支架内血栓形成发生率分别为1.5%和0.7%(P=0.13)。


ABSORB China研究显示,对1年主要终点(节段内晚期管腔丢失),Absorb支架不劣于Xience V(P=0.01)。Absorb组与XIENCE V组1年LTF发生率无显著差异(3.4% vs. 4.2,P=0.62),明确或疑似支架内血栓形成率亦无显著差异(0.4% vs. 0%,P=1)。


ABSORB Japan研究结果提示,BVS支架不劣于裸金属支架(BMS)。主要终点事件1年TLF发生率在BVS组和BMS组分别为4.2%和3.8%。两组患者的血栓事件发生率差别不明显,如下图;再次血运重建发生率也相似。




ABSORB Extend研究随访6个月显示,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因缺血而进行的靶病变血运重建发生率分别为0.2%、2.8%、0.6%。MACE发生率为3.0%,支架内血栓形成发生率为0.6%。


二. 聚合物可降解支架的血栓形成


1. BioMatrix支架


LEADERS多中心、随机、单盲非劣性试验入选1707例患者,旨在对比BIOMATRIX和CYPHER支架的优劣,以9个月时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和靶血管血运重建等组成的复合事件为主要终点。结果显示,二者的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无显著差异。与CYPHER支架相比,BIOMATRIX支架的血栓形成事件有减少趋势,但除晚期支架内血栓形成风险外,其他血栓形成风险均未达到统计学差异,如下图。




2. NOBORI支架


NOBORI 1试验显示,NOBORI组与TAXUS组死亡和心梗复合终点发生率分别为10.9%和11.2%,TLF发生率相当(9.2% vs. 10.4%,P=0.71)。NOBORI组因缺血驱动的靶病变血运重建率更低(6.3% vs. 16%,P=0.005)。明确或疑似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发生率(P=0.014),如下图。




3. EXCEL支架


CREATE研究以亚洲人群,尤其以中国人群为主要研究对象。随访显示,5年累计MACE发生率为7.47%,5年血栓事件累计发生率为2.5%,其中明确或疑似血栓事件累计发生率为1.3%。


4. TIVOLI支架


I-LOVE-IT 2试验18个月随访显示,FIREBIRD支架与TIVOLI支架的主要终点事件(7.5% vs. 6.3%,P=0.32)、次要终点事件(7.8% vs. 7.3%,P=0.60),明确或疑似支架内血栓形成(0.6% vs. 0.2%,P=0.25)的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


5. NOYA支架


NOYA I试验对NOYA支架与FIREBIRD 2支架的疗效进行对比。结果显示,与FIREBIRD 2支架相比,NOYA支架的血管再狭窄率相似,MACE、心血管死亡、心梗等发生率相当。2年时NOYA组没有发生支架内血栓事件,包括明确或疑似的支架内血栓形成,如下图。




6. HELIOs支架


HOPE研究显示,HELIOs组和PARTNER组MACE发生率相似。3年随访过程中,HELIOs组未发生明确或疑似的支架内血栓事件(ARC定义),PARTNER组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为1.5%。但该研究样本量较小,大样本时或有血栓事件发生。


7. BuMA支架


PANDA III研究为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随访1年显示,与EXCEL支架相比,BuMA支架在主要终点事件TLF方面达到了非劣效性终点;且BuMA组血栓发生率显著低于EXCEL组(0.5% vs. 1.3%,P=0.047),如下图。




7. FIREHAWK支架


TARGET 1队列研究纳入460例患者,其中FIREHAWK支架组229例,XIENCE V支架组231例,主要终点为9个月时支架内晚期管腔丢失。9个月时造影随访显示,FIREHAWK支架内晚期管腔丢失为0.13±0.24 mm,XIENCE V支架内晚期管腔丢失为0.13±0.18 mm。1年临床随访显示,两组TLF发生率均为2.2%,且均未发生支架内血栓事件。


最后,钱教授指出,支架的置入导致了血栓的形成,没有支架就没有血栓。当患者必须置入支架时,应仔细进行患者、损伤评估,合理选择支架以减少支架内血栓形成。



心在线 专业平台专家打造
编辑  王雪萍  ┆ 作者 郭雪梅  ┆美编 柴明霞┆制版 郭文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