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帮助因偶尔考试失利而焦虑的孩子》

 清水笺 2016-06-01


        虽然我们常说失败是成功之母,虽然我们常说偶尔的失利是很正常的件事,虽然我们也常说困境都是暂时的,我们要愈挫愈勇。但是真正遇到失利的话确实是挺让人受挫的一件事情,尤其是对于孩子。当辛苦辛苦的努力学习,满怀期盼的等待成绩的提升,最后等来的却是成绩的退步~,许多孩子会瞬间出现一种无力感,甚至会担心:“我以后会不会都是这样了?要是我下次再考不好怎么办?”。


         人的信心建立起来不是太容易,可是瓦解掉只需要一两次失利足矣!作为家长如果不懂得如何引导,只是给孩子“没事,一次考不好算啥,啥都别想”等类似的安慰,可能很难真正帮助到孩子。现在我将我在咨询中常用的做法分享如下,希望可以帮助到更多的孩子。


         一:家长遇到孩子类似的情况时请一定要稳得住,毕竟孩子也不想这样,没有哪个孩子不希望自己考出好个成绩(虽然家长可能会说我看他就是不太努力等等,只是这样的挑错思维只会让孩子的状况雪上加霜),孩子没考好本身已经够难受的了,家长就别再拔拔气门芯了!遇到实在想发火时,多想想孩子的难得之处,多想想孩子努力的时候,相信孩子也想更好,相信孩子定会更好,相信相信的力量!关注正向,因为关注什么将会得到什么;关注解决,因为抱怨无用,徒增烦恼,不如直面解决;关注现在与未来如何能更好,因为越翻旧账人越没有努力前行的力量。


        二:当家长稳住了,理解并接纳孩子了,关系良好了,就有了交流沟通的机了。没有接纳就没有沟通,更没有关系,有关系时怎么都好说,没有关系时,说的越多越麻烦。家长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并调整好状态了接着就可以与孩子进行交流了。


         可以试着对孩子说:“孩子,妈妈(爸爸)看到了你的努力,你一直都是我们的骄傲,出现这样的状况是我们谁都不想的,我想听听你关于这次的事情怎么看?”(焦点理念:每个孩子都是自身问题的专家,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生命而努力,家长在这个时候切忌滔滔不绝,想让孩子更好的改变请给孩子说话和探索自己的机会)。


        可以问问孩子:“这件事可能对你带来的影响是?”(目的:1、让孩子分清事是事,人是人,问题不能等同于人,并不是说一次考试不好整个人就是不行的;2、没有一件事情只有负向意义,让孩子自己探索可能带来的正面意义,因为他自己经过思考说出来的他才会赞同,才会执行,才会带来改变),同时多问几个“还有呢?”。在孩子说时注意闭上嘴巴,张开耳朵,去倾听孩子背后的难处,背后的努力,上进的心等,不插嘴,不做道德性或者对与错的评价(很遗憾,家长要么容易关心则乱,要么会太“自恋”的滔滔不绝的讲自己以为的“真理”)。


        可以问问孩子:“以前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情况?那次你是怎么做到的?虽然这次没有达到理想的状态,但你比较肯定自己的地方有?”(目的:寻找过去的成功经验,从而让孩子获得改变的力量。当遇到困境时我们很容易以偏概全,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因为失落,因为挫败感而忽略了我们其实是有着成功的经验与方法的,是有着改变的潜能与力量的,只是这些经验需要被当事人重新意识到后才会发挥出它们的作用)。


        可以问问孩子:“你比较理想的状态是?如果理想的状态实现了,会与现在有什么不同?”(目的:通过焦点的假设解决问句将当事人从感觉深陷泥潭无法自拔的现在放眼已经变好的未来,有梦想的人才会更有力量,梦想描绘的越详细越容易实现,作为家长不妨在孩子失意时听听他们的理想,让孩子的眼睛重新泛起光彩,让孩子的心重新充满希望)。


        可以问问孩子: “如果给自己的状态评个分的话,最高十分,最低一分,你感觉现在的你能给自己打几分?这个分数是怎么得到的?当分数达到几分时就预示着你对考试就非常有信心了?达到那个分数时会与现在有什么不一样呢?预计多久能达到呢?你接下来做点什么就会让自己朝着这个分数更近一些呢?预计接下来可能会有哪些变化呢?”(目的:通过打分可以把状态量化,让孩子明确现在在哪?怎么走到现在的状态的?接下要去哪?走走打打分就知道自己到底是进了还是退了?何以如此?这样点点滴滴的变化都可以通过过分数加以量化,不至于前进了许多仍然因为一点没有做好就把自己彻底否定了!)。


          可以问问孩子:“当你的成绩有不一样时,你希望谁最先注意到?希望他对你说什么?希望他怎么赞美你?你听了他对你的肯定会是什么感觉?你又会有哪些不同?当你有了这些不同时他可能又会对你说什么?”(目的:借助当事人的重要他人的力量去促使当事人的改变,重要他人的一句话胜过不重要的人说一百句,重要他人即使不在场一样可以对当事人产生极大的影响)。


        可以问问孩子:“不久的将来已经考好的你会是什么时候?会是什么状态?”。可以借助布娃娃或者抱枕等让孩子想想那是现在状态的他,他则是未来状态已经非常好时的自己,让未来的他与现在的他进行对话。可以问问孩子:“假设布娃娃是现在的你,你现在代表未来状态已经非常好时的自己,未来的你会对现在的你说些什么呢?还有呢?”。接着可以角色转换:“现在我们把角色转换一下,布娃娃是未来的你,你还是现在的你,现在的你听了刚才未来的你对你说的这些话以后的想法是?感受是?你可能会怎么回应他呢?


        可以对孩子说:“现在假设这个布娃娃是你的焦虑,你会对它说些什么呢?你会怎么评价它呢?如果让你选择的话你会选择和他如何相处呢?”(目的:将焦虑外化,事是事,人是人,外化后“焦虑”的状态将更形象,孩子可以更客观的看着他,让自己自己选择与他相处的模式,是和平共处还是远离还是互不干涉等)。


        三,总结。可以问问孩子:“通过刚才的谈话,你感觉你的收获是?对你印象比较深刻的有哪些?接下来你准备继续坚持的有?准备有所调整的有?”。家长同时给予鼓励,肯定,结束会谈!(目的:赋能,总结,细化步骤,持续前行!)


        2016年5月31日刘友龙于北京至郑州高铁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