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见识了!英国的宗教教育

 司马明的图书馆 2016-06-01

见识了!英国的宗教教育----英国学生的课程  

2010-02-22 17:32:54| 

       

用微信  “扫一扫”


 

用易信  “扫一扫”


 

自1988年英国政府颁布教改法令后,英国各学校全面实践宗教教育,促进学生在灵性,伦理,文化,智育与体育等方面的发展。深入地推敲“人生的意义与价值”,“人是甚麼 ”,“我是谁 ”,“宗教是甚麼 ”及“人格统整”等问题。这些宗教教育课程,能引起年轻人对永恒生命,人的灵性及对周遭人,特别是对社会边缘人之关怀等议题的注意和兴趣,培养年轻人悲天悯人的宗教情怀,最后达到宗教教育的真正目的。

课程内容方面,则有如下规定:

五岁至七岁:

一般以基督教为必修课程,再加上任一其他宗教为选修。介绍主要人物与历史事件,了解宗教仪式,庆典与法器的意义。讲述宗教故事,并以学生的人生经验,来增加他们对故事的了解。教导学生是非对错的观念。

七岁至十一岁:

一般以基督教为必修课程,再加上两种其他宗教为选修。加强道德与人格情操的发展。以宗教的历史背景来吸收知识,著重於古圣先贤安身立命的典范。思考宗教对家庭社会的影响,以宗教的角度探讨人生的意义与奥秘。建立积极进取的人生观,以及个人有不同宗教信仰的自由与权利。

十一岁至十四岁:

一般以基督教为必修课程,再加上其他宗教为选修。以某一特定期间为研究对象,指出不同宗教的共同特质,比较不同宗教在世界各地所造成的影响。加强精神与道德的发展,将所学的宗教教育应用到其他所修的学科上。

十四岁至十六岁:

一般以基督教为必修课程,再加上一种其他宗教为选修。以比较不同宗教和教派,或是比较同一宗教或教派中的不同传统,作为加深宗教教育的方法。研究宗教对人们面对,处理时代现象的影响。带领学生体会抽象的,超乎日常生活领域的宗教观念。发展学生辩护某一哲学或宗教立场的能力,进一步探讨宗教理念。

现在的宗教课程,主要在沟通不同宗教之间的道德观,例如用不同宗教人物的生平故事,来讨论各宗教对同一事物的价值观。以提升道德水准来说,效果并不大,因为这些课程不要求学生实践教义(修行的功课),只是把宗教当作一种学科,目的是吸收知识,而非实践信仰。

针对以上的描述,英国的宗教教育“在内容上,只教宗教教义理论,不教修行方法,避免不同宗教背景的家长反对”及因而在提升道德水准上,效果并不大,因在宗教教育课程中不可涉入信仰的实践层面。

基督宗教教育设定的基本目标是:促进不论个人或团体活在一个优美的自然环境中,大家互益成长,活出更丰富,更有创意成果的生活,让人性不断更新并彰显活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