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特色小镇:各取所长亮名片

 ZD逐梦园 2016-06-01

 高弘杰/摄

高弘杰/摄

在国家发展改革委25日的新闻发布会上,浙江省和贵州省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介绍并分享了地方特色小城镇建设的情况和经验,并回答了记者提问。

浙江:特色小镇上演改革好故事

浙江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省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常务副主任翁建荣表示,特色小镇是浙江省的一个“大战略”,特色小镇已成为浙江改革好故事。

翁建荣在介绍浙江特色小镇的情况时表示,浙江特色小镇具有独特的内涵特征。

首先,特色小镇“非镇非区”,是创新发展平台。特色小镇不是行政区划单元上的一个镇,没有行政建制。特色小镇也不是一个产业园区的一个区,也不是风景区、开发区、高新区,它不是单纯的大工厂,而是聚焦特色产业,融合文化、旅游、社区功能的创新创业发展平台。

特色小镇产业定位“一镇一业”,突出“特而强”。“特”是指每一个特色小镇都主攻信息经济、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制造等七大“万亿”产业,以及浙江的茶叶、丝绸、黄酒等历史经典产业中的一个产业,而不是“百镇一面”。“强”主要表现为围绕产业高端和高端产业,原则上要求三年投入30亿~50亿元,培育行业的“单打冠军”。

特色小镇功能集成“紧贴产业”,力求“聚而合”。“聚”就是特色小镇都有产业、文化、旅游和社区四大功能的聚集。“合”就是四大功能都紧贴产业定位融合发展,而不是简单相加,生搬硬拼。特色小镇的文化旅游社区功能,必须从产业中延伸和挖掘出来,就如浙江的丝绸小镇,它的文化和旅游功能会从丝绸产业中挖掘。

特色小镇形态打造“突出精致”,展现“小而美”。“小”就是规划面积一般控制在3平方公里左右,建设面积一般控制在1平方公里左右。“美”就是所有的特色小镇都要建成3A级以上景区,其中旅游类特色小镇要按照5A级景区标准建设。

特色小镇运作机制是“破旧去僵”,做到“活而新”。特色小镇采用“宽进严定”的创建制,我们不搞审批制,政策上实施期权激励制和追惩制。建设上采用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机制,体制机制非常的活。

浙江特色小镇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翁建荣表示,目前,浙江省已经公布了两批79个特色小镇省级创建对象,51个省级特色小镇培育对象。特别是首批37个特色小镇,取得了4个方面的成效:

一是特色小镇正成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新载体。各个特色小镇都成为了创新创业人才的首选地,成为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的主战场。每个小镇都集聚了大量的人才。

二是特色小镇正成为推进项目建设、拉动有效投资的新引擎。首批37个特色小镇吸引了3300多家企业,完成投资480亿元,有5个小镇投资已经超过20个亿。

三是特色小镇正成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实践。特色小镇为现代创业群体提供了个性化的创业需求供给,为不同的客户提供了有效的需求供给,在高质量产品供给上也有了新的作为。

四是特色小镇正成为各级干部积极主动作为的新舞台。特色小镇为浙江干部主动了解新经济、发展新经济、做实新经济提供了有效抓手。

“建设高质量的特色小镇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翁建荣表示,在新的一年中,浙江特色小镇将从4个“更加注重”推动建设。即:一是更加注重特色打造,加快高端要素向特色小镇集聚;二是更加注重有效投资,促进特色小镇加快建设进程;三是更加注重示范引领,促进特色小镇齐头并进发展;四是更加注重改革创新,形成特色小镇市场化运作机制。着力建设一批高质量的特色小镇。

如何在特色小镇的建设中厘清政府和市场的边界,翁建荣表示,浙江作为市场经济比较发达的地方,在许多创新工作中非常注重如何厘清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与企业关系。“我们特色小镇建设有一个总的原则,就是‘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特色小镇建设就是按照这个原则推进的。”翁建荣表示,特色小镇建设中,浙江政府主要是做四方面的工作:一是编制规划;二是基础设施的配套推进,包括水电道路建设等;三是要素保障,主要是土地保障;四是生态环境保护。还有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吸引各方力量来建设特色小镇。企业主要是做产业发展,人才引进、市场营销,项目推进、效益追求等。

翁建荣表示,企业主动参与特色小镇建设,是浙江特色小镇活力所在,也是浙江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所在。

贵州:特色小城镇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贵州省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总规划师、贵州省委改革办专职副主任张美钧介绍贵州的小镇建设情况时表示,贵州山地多、平地少,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山区省份,也是贫困人口最多的省份,城镇化的发展相对滞后,目前城镇化率,就是常住人口的城镇化率只有40%,还有60%的人口生活在农村,因此贵州的城镇化尤其是小城镇的建设绝不能走“摊大饼”的老路,只能立足于贵州山地的实际,体现“小而精、小而美、小而富、小而特”,走“蒸小笼、串珍珠”的组团式发展的新路。为此贵州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100个示范小城镇的战略,取得了一定成效,建设了一批旅游小镇、白酒小镇、茶叶小镇等各具特色的小城镇,实现了各类特色小城镇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据介绍,贵州省创新工作机制,建立了100个示范小城镇,建立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协同推进小城镇建设。同时还加强制度设计,制定了指导小城镇发展的《关于加快100个示范小城镇改革发展的10条意见》和29项配套措施,共下发195项县级经济管理的权限。

此外,贵州还协调推进、精心演绎城乡统筹发展的二重唱。按照“以镇带村、以村促镇”的发展思路,形成了一个小城镇带动多个美丽乡村建设的镇村联动的发展模式。

贵州还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生态小城镇。依托生态资源和民族文化,全力打造以山水风光、民族风情、地方风物为特色的绿色乡镇,遵循“以人为本、道法自然”的基本要求,推动“一镇一风貌、一镇一主业”的建设发展。

贵州还坚持民生为本,建设小康小城镇,在全国率先开展以镇为单位,全面小康社会创建工作,制定了《贵州省100个示范小城镇全面小康统计监测工作实施办法》,建立了以镇为单位,全面小康统计监测指标体系,极大地促进了示范小城镇全面小康的进程。

贵州推动小城镇建设的一系列举措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人口集聚功能显著提升。2015年,100个示范小城镇新增城镇人口10万人,新增城镇就业人口8.3万人。城镇规模不断壮大,吸纳人口就业能力大幅度提升。

二是基础设施条件显著改善。截至2015年底100个示范小城镇累计完成项目建设资金1000亿元,建成“8+×”项目4000多个,107个示范小城镇有高速公路或是国省干线联络线进行连接,累计建成保障性住房8万套。

三是城镇经济实力快速提升,2013~2014年,全省示范小城镇工业总产值、旅游总收入、农业总产值、财政总收入年均分别增长了18.5%、21.4%、12.4%和39%。

对于未来,贵州目标明确。“在‘十三五’期间,贵州省将紧紧围绕特色来打造小城镇的升级版,主要依托‘五大新型产业’和贵州特色的‘六张名片’。重点创建一批更具文化底蕴、民族特色、山地特色和产业特点的特色小城镇,带动全省1262个乡镇同步奔小康。”张美钧表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