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与评】读《我们仨》有感

 邙山居士不称兄 2016-06-01



《我们仨》是杨绛先生写的一个回忆录。她在92岁的时候写了这样一本美丽而干净小书,来怀念她们一家人。她说:“人间不会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夹着烦恼和忧虑。人间也没有永远。我们一生坎坷,暮年才有了一个可以安顿的居处。但老病相催,我们在人生道路上已走到尽头了。一九九七年,钱瑗去世。一九九八年岁末,钟书去世。我们三人就此失散了。就这么轻易失散了。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玻璃脆。现在,只剩下我一人。我清醒地看到以前当作“我们家”的寓所,只是旅途上的客栈而已,家在哪里,我不知道,我还在寻觅归途。”书中描绘了一个寻寻觅觅的万里长梦,回顾了一家三口的相守相助、相聚相识,三个人性格各异、志趣相投、读书、治学、无处不见人生大智慧。



杨绛, 1911年7月17日出生于北京,原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她有三个人生角色:第一个角色是才女,她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的研究员,今年105岁的杨绛先生著有小说《洗澡》、《洗澡以后》,散文《干校六记》、《将饮茶》、《杂忆与杂写》、《我们仨》、《走到人生边上》、《杨绛文集》等,译作有《唐.吉诃德》、《小癞子》、《斐多》等。她通晓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由她翻译的《唐.吉诃德》被公认为最优秀的翻译佳作,到2014年已累计发行70多万册,《我们仨》再版达一百多万册,96岁出版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98岁续写《洗澡》的续集《洗澡之后》于2014年出版,102岁出版250万字的《杨绛文集》八卷于2013年出版;第二个角色是慈母,她的女儿钱瑗被她说成是我的生平杰作;第三个角色是贤妻,她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和学者钱钟书的夫人,钱钟书先生更是以一篇长篇小说《围城》为大众所熟知,钱先生称杨绛是最贤的妻,最才的女。

但是非常不幸的是,在杨绛先生87岁高龄时,她相继失去了她生命里至亲至爱的两位亲人。这时,杨绛先生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钱钟书先生的作品整理发表出来,之后,杨绛先生为了表达对钱钟书先生和钱瑗的思念之情,着手写作完成了女儿钱瑗未完的《我们仨》,并于2013年出版。




《我们仨》分三部,第一部我们老了,第二部我们仨失散了,第三部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这本书的附录部分是由钱瑗写的,书中通过附录和书中间的插图,我看到了一个特别和谐、特别温馨、特别有情趣、特别有童心的家庭,类似这种细节在书中特别多,譬如用绘画来表达交流:碰见不识字的阿姨,钱钟书先生用最简单的图画交流;钱瑗小时候画年轻的爸爸;画爸爸穿着很肥的裤子在看书;画爸爸衣冠端正却没有带假牙,整个家庭交流的欲望特别强烈,也特别生动,并且有着各种各样的交流手段。因为父母和女儿是一种完全平等的关系,所以乐趣特别多。在书中杨绛先生是这样描述的:“我们仨却不止三人,每个人摇身一变可变成好几个人,例如阿瑗小时才五、六岁的时候我三姐就说,你们一家呀,媛媛头最大,钟书头最小,我的姐姐妹妹都认为三姐说的对,阿瑗长大了会照顾我,像姐姐会陪我,像妹妹会管我,阿瑗常说我和爸爸最哥们,我们是妈妈的两个顽童,爸爸还不配做我的哥哥,只配做弟弟,我又变成最大的。钟书是我们的老师,我和阿瑗都是好学生,虽然近在咫尺,我们如有问题,问一声就能解决,可是,我们决不打扰他。我们都勤查字典,直到无法解决才发问,他可高大了。可是他穿衣吃饭都需要我们母女把他当孩子般照顾,他又很弱小。”这个自足的家庭就像一个欢乐的小剧场,他们每一个人可以同时出演很多角色,可以演爸爸,可以演弟弟,可以演顽童,可以演老师,每一个角色演得都非常好。而家里的各种各样的家务一直都是杨先生在事无巨细地做,像个妈妈一样地照顾着钱钟书,照顾着钱瑗。一直到九十多岁,家里的日光灯管坏了,杨先生在桌子上面放椅子亲自爬高动手换灯管,至今,杨先生家的天花板上还留有一个黑手印,不得不说杨先生真是能干,真是为之惊叹!书中钱钟书先生唯一会做的就是早饭,杨先生用六十二岁的钱先生生平第一次划火柴做早饭这件小事表现得淋漓尽致。杨先生注重细节,从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下笔,看似零散的点点滴滴,却可以把它们串在一起,就像把散落的珍珠,串起来就变成了一条项链,成为她文章中的亮点。杨先生不直接抒发感情,不直接议论事,阐述道理,她只是从容地叙述,将那些她家里的小事娓娓道来,变成一篇篇文章。但就是这样细致地、不动声色地讲述,使读者有了更多理解、想象的空间,杨先生所要表达的思念之情也在这样地讲述中慢慢浮出水面。


书中还附有很多张他们一家三口其乐融融的生活照,有两张是钱先生和杨先生相濡以沫互相理发的照片,还有三张照片全是三个人同时在读书的照片,他们通过学问,通过书和这个世界建立了一种最密切的联系。他们专心的写书、读书、留下学术成果。钱先生曾经说:“我们家不官不商有书香。”



书中的合影


《我们仨》这本书用朴素的干净的文字写得非常简洁,杨先生写到她最悲伤的时候是这样来表达的:我的心绽放出带泪的眼睛。钱钟书先生在病最重的时候,她陪伴他是这样描述的:他已骨瘦如柴,我也老态龙钟,他没有力量说话,还强睁着眼睛招待我,我忽然想到第一次船上相会时,他问我还做梦不做,我这时明白了,我曾做过一个小梦,怪他一声不响地忽然走了,他现在故意慢慢走,让我一程一程送,尽量多聚聚,把一个小梦拉成一个万里长梦。这我愿意,送一程说一声再见,又能再见上一面,离别拉得长是增加痛苦还是减少痛苦呢?我算不清,但是我陪他走得愈远,愈怕从此不见。”那么平淡如水的写实语调,那么饱含深情的朴素语言,让读者非常震撼,非常感动。杨绛先生通过这种回忆的文字,让她的钟书,让她的阿瑗又重新和她在一起,生活在她的身边,表达了杨先生对他们最深切的怀念。



《我们仨》这本书除了带给我们真挚感人的亲情外,还带给我们一种人生的境界-----无欲无求、淡泊名利。2001年,杨绛先生和清华大学签订了协议,设立好读书奖学金,帮助那些贫寒的学子,好读书的孩子,完成他们的学业。把当年她和钱钟书先生的稿费和之后的稿费,他们全部捐献,这个奖学金直到今天已经持续了14年,截止目前,奖学金捐赠累计逾千万。我们常说文如其人,现实生活中,杨先生一直过着非常非常简朴的生活,至今杨先生家中还是四面粉墙和水泥地,连她穿的拖鞋还是十几年前钱瑗买的。如今杨先生已经105岁了,她独自又走过了17年,依然燃烧着生命的光,她从她的原点出发,带着她持守的人性美德,走得很远很远,远得让我们望尘莫及,她把它们带了一辈子,带了105年直到永远。




版权所有,如转载请注明原文来源出处。

编辑:武    铭                 编审:吕    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