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妙乌禅法实修手册

 重生520 2016-06-02

概念法与真实法

静坐时,我们就会体会到身体很多地方的生灭,有很多胀、麻、痒、痛等等出现。手、脚和男、女是概念法;痒、胀和酸、麻是真实法。

修行时,不是要看男、女的身体或手脚这些形象,这些概念法。

只是单纯地看身体的变化。身体胀、痛、酸、麻的变化是真实法。

概念法与真实法要分开。

痒和痛是身体的变化,是真实法。但是加上“我”这个概念法后,就有了贪的生起。

身心是五蕴,而五蕴是没有我、你、他和人的概念的。在身体上,有的只是不停地生灭变化的色法和觉知变化的名法。听到声音,声音是色;觉知到听到这个声音的是名。听时,声音一个接着一个密集生起,前面灭掉,后面生起。

五蕴只是名色法。身体变化明显的地方,你们要精进地看才能够明显地看到。身体的变化看得多了,你们才体会到“零”的感觉:什么都没有是属于身的一个事实,身体是没有一个常住的所在,没有快乐,也没有“我”,与“我”没有关系,身体是不净的。

看身体是净还是不净,如果我们有智慧的话,可以将覆盖身体的这一层薄薄的皮揭开,身体是由三十二身分构成,就发现其实没有男、女和身体。

法用智慧才能看到,观察不是去看本不存在的东西即概念上的男人和女人、我、你、他等,而是要观察真实的东西:闭眼看身体,看到身体上的胀、麻、酸、痛这些真实的现象。

这些是明显的真实法,用正念观,用智慧观。

看时不分行、立、坐、卧任何一个姿势,只需要看到每一秒都在不停变化着的生灭。每一秒身体都在不停变化和生灭,没有一秒钟是可持续的。身在不停地变化和生灭。禅修者现在还没有很强的正念,看不到这些。如果正念强,会看到身体如雨滴打在身上一样,有很多生灭发生。

等你们正念强时,行、立、坐、卧禅的姿势里,会看到很多细微的东西在不停地生灭。行禅时会看到不停变化。当你做出提脚这个动作时,想提脚的心就消失了;脚推时,想推脚的心就消失了。一个生起,一个灭去。在行禅中,禅修者就会看到很多生灭。

再说禅定和观禅的不同。禅定,是当你只是观照一个目标时,有禅定出现。观禅,是让心观注一个有生有灭的目标。

修习禅定时,当我们心专注于一个所缘上,就有禅定的乐。

观禅是观照有明显变化的目标,观它们有生有灭,要用智慧去看。

禅修者主要的任务是让观智出现在自己心里。

只有禅定,那么死亡时,可能会出生在梵天。但是梵天也是众生,是轮回中的众生,还是有身体。

一旦有观智,你们根除烦恼,就再也不会进入恶道。

你们有了观智并且当观智很强的时候,就会有果智和道智出现。初果,最多会投生七次,如果证悟涅槃就再也不会投生。

观智一定要修出来。修行是不想修,也得修;不想做,也得做。

 二、坐禅提示

1、立禅

坐禅之后,禅修者要先修立禅,然后再修行禅,卧禅最后修,四种姿势要平衡。现在是立禅时间。立禅时,禅修者不要站在坐垫上,坐垫软,站不直。要站在地上,双腿分开站,头要直,腰要直。两脚之间的距离可以是两只拳头并排的长度或者一只脚掌的长度。双手放在身前,轻轻地将一只手搭在另一只手上,闭上眼睛。立禅可以先观呼吸,观注气息进出鼻孔的触点。呼吸不明显时,就观站。观注站时,先观身体直直站立的感受,然后观注脚与地面的触点,如此地观:站、触,站、触。

立禅时,也会看到身体的很多变化:脚压向地面后很快就发热,很快小腿就开始胀、酸、麻等。站的时间越长,身体好像被什么力量向下拉坠的感觉就越强。这些感受都要用心去看,是身体向你展示无常性,展示苦。

禅修者只是单纯地观注这些变化,让心和变化的所缘在一起,因为立禅让身体内部的地、水、火、风四大的特征十分明显,一些学习过四大理论的禅修者,此时会下意识地边禅修,边思维:这是地大,这是风大,还有火大……,禅修者一思维,烦恼就随着思维悄然潜入。

禅修者开始练习立禅时,三、五分钟就会开始摇晃,想站稳,可是身体不听指挥。再过三、五分钟,晃动得如同波涛里的一叶扁舟,甚至有摔倒的趋势。此时是禅修者的六根门打开了,烦恼进来很久了。禅修者只需要观注晃动三、五次,然后让头和腰都直起,心被观注了以后,烦恼就没有机会进来,身体就可以站稳。

立禅有助于身体健康,加快血液在全身的循环。立禅时,心散乱了很容易被及时发现,所以不容易昏沉和睡眠,容易获得定力。

在缅甸,很多禅修者立禅至少要一个小时以上。

禅师年轻时,为了对治烦恼曾经从晚上六点站到第二天早晨六点。

佛陀住世的时,很多尊者都是在立禅时成就了阿罗汉果。

2、行禅

现在开始行禅。虽然我们的禅修者身体健康,充满活力,但是在禅修时,要当自己是生病的人,所有的动作都要慢,用心去观照脚运动时所有的动作。

行禅时,禅修者不用闭眼,不要东张西望,视线向下落在身前一米到两米之间的地方。不过,头不要低。

这期禅修营前三天,我们主要修“止禅”。我们每天行禅时,观注脚步的移动的点不一样。今天行禅的前十分钟观注左步、右步。每次我们只观注左步或者右步的一只脚,每次只观注一只脚的移动;

接着,第二个十分钟,我们增加一个观注点:左脚、触或者右脚、触。每次只观注一只脚的动作。

其次,第三个十分钟,我们再增加一个观注点即左脚提起、放下、触,右脚提起、放下、触。

行禅时,心若散乱就停下来,观散乱的心三次或五次。等心不再散乱,我们继续行禅。如果心继续散乱,我们就站着修立禅,直到心不再散乱才行禅。

行禅时,走到步道的尽头,我们要先停下,修观禅。当观到想转身的动机时,我们再转身。转身也要观,动作要慢。转到步道起点时,不要马上行禅,要先站立,观到想走的动机时再走。

最后,倒退着走也可以观。禅修者如果昏沉和睡眠太重时,可以倒着行禅。因为倒着行禅时,害怕摔跤,禅修者时刻处于高度警觉状态,昏沉和睡眠马上消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