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假如华为倒闭了,深圳会怎样?

 齐一摄现美 2016-06-02



【导读】不仅华为终端搬到了松山湖,中集、大疆、酷派、OPPO、vivo等这些闪耀着深圳制造的名企都早已把制造业的总部搬到了松山湖,松山湖正在成为深圳外围的硅湖,与其放任自流,不如纳湖入深,成为深圳硅谷的租界,将东莞占有的松山湖变成实际意义上的深圳的内湖。我们不担心华为的搬离,甚至不担心华为的倒闭,但是我们担心高房价会摧垮年轻人的创业激情,我们担心政府公共服务的衔接!






1.5万家企业撤离潮  高房价之伤




最近华为、中兴通讯撤离的传言非常广,最终地方政府也出来澄清,总部还在,只是制造部门撤离,同时政府也给出了一个数据,那就是最近有1.5家企业撤离这座城市,这个数据是市长对媒体公布的,应该真实。


应该说大量的中小企业撤离,比华为、中兴的撤离还更让人揪心,因为这才是中国当前经济的真实现状,反映了当前绝大多数企业的真实生存状态,毕竟像华为那样的大企业是极其少数的。


同时这个数字也是惊人的,也是让人担心的,如果1.5万家企业撤离,这算是一个大规模的撤离潮了,如果一家企业背后牵涉到了上百员工,那可能就是上百万工人规模的撤离了。



我在之前的文章中说过,我们不仅仅要将目光关注到华为、中兴身上,因为他们每个动作都受到政府的关注,受到扶持,更应该将目光关注到庞大的中小企业、创新型企业身上,因为他们被高房价所带来的高成本折磨得苦不堪言,随时可能会引发大规模的撤离。




同时我们要看到,华为、中兴将制造基地和研发基地迁往他处,他们是大规模产值公司,必将导致上下游几千家上万家配套产业链公司撤离,这样一来,就很容易形成产业链的整体撤离,而这几万家配套企业是一个城市经济的毛细血管,少了他们,经济空心化很难避免。


1、目前的高房价已经导致了企业的高负担,各种租金成本极其高昂,中小企业和创新型科技企业很难承受。


2、因为高房价,导致员工普遍要求加薪,加薪的幅度要赶上房价上涨的幅度,几乎所有的中小企业、科技企业都无法承受,都要关门。


3、因为高房价,广大公司已经无力向内陆高校等引进人才,同时内陆高校的毕业生因为高房价而选择放弃深圳的比比皆是。



如果没有解决高房价带来的高成本问题,这个城市的经济竞争力将急速下降,而这一点靠政府补贴等是杯水车薪,完全无济于事。


地方政府可以体会到高地租、高房价带来的短暂甜头,但是会长期饱受高房价带来的沉重折磨,同时中小企业和无数家庭也将饱受高房价带来的煎熬。


当我们还沉浸在房地产带动GDP增长的虚假繁荣中,苦果却迅速到来,房地产泡沫不除,经济不振,城市难兴,国家难安,企业难活,个人难幸福。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假如华为倒闭了,深圳会怎样?




幸运的是,华为总部还没跑,深圳却早已被刷屏,一时间泥沙俱下,好不热闹。


但是,如果我提出一个着这样的命题:假如华为不是跑路了,而是倒闭了,深圳会怎样呢?




有一个故事不得不提!


说的是正在发生的事情,诺基亚的倒闭反而救了芬兰。2001年颠覆时期的诺基亚市值逼近2500亿美元,世界第三,诺基亚最高为芬兰贡献过4%的GDP和25%的出口,全球员工12万人,光是芬兰就有25000名。但在手机部门卖给微软之后,微软就宣布裁员1.8万人,大部分都是芬兰员工。


这些员工从诺基亚出走后,并未失业,他们在手机制造和无线通讯领域都有很深的技术积累,于是组建了无数个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初创公司,诞生的知名公司包括“愤怒的小鸟”、“部落冲突”、Jolla等移动互联网新贵,盘活了就业和芬兰经济。


诺基亚提供的很重要的一个贡献就是,很多对诺基亚没有用处的产品或技术,让员工免费拿着这些技术、专利直接到外面创业, 这对于缺乏核心技术的小公司尤为关键。比如开发通讯产品的初创公司Piceasoft,就免费使用了诺基亚的无线数据传输技术,诺基亚MeeGo的衍生品Jolla同样如此,在诺基亚彻底放弃了自己研发的MeeGo移动操作系统后,就授权由离职员工组成的新创团队Jolla使用MeeGo专利打造新产品。Jolla目前已经推出了好几代产品,产品也登陆了中国市场。另一家做智能可穿戴设备公司PulseOn也拿到了诺基亚的心跳监测技术,它比市面上同类产品的技术更为先进。




芬兰与其说是一个国家不如说是一个城市,其总人口不到600万,仅仅相当于深圳关内人口的总和,GDP相当于深圳的1/2,可以说人均GDP基本相当,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把芬兰看做是一个小深圳。诺基亚之于芬兰多少有点像华为之于深圳,假如华为倒闭了?深圳会怎样呢?


在看了诺基亚的被收购之后芬兰的情况后,很多人会跟我一样长舒一口气,原来大企业倒闭也没那么可怕,说不准还会催生出三四个大疆,五六个腾讯呢?当然这只是我一厢情愿的猜测,但我想说明的是,即使华为没有倒闭,从华为离职的员工也已经创造了不低于1000亿的产值。


在深圳的创业大军中,有三股不可重要的力量,一股来自于腾讯,主要致力于互联网+的创新创业,已经折腾出了诸如脸萌,房多多等数百家互联网公司,另一创业主力军则是华为系,大多从事软硬件结合的创新创业,我所认知的一个华为离职员工在离职之后的创办了一家基于旅游机票行业大数据公司,5年时间内将企业营业额做到了1000亿,但其员工人数不超过50人。还有一只力量就是富士康创业大军,在龙华富士康逐步外迁之后,富士康的技术男们发挥了其天才的想象,同样也创办了不下于上百家的新公司。其实,想象是没错的,假如华为真的倒闭了,拥有10万员工的华为,能创办出多少家创新公司,这兼职太可怕了。




如果华为倒闭我们都不怕,何况华为搬离深圳呢?


至此,答案有了,文章也应该结算了,但其实这只是一个开头,更重要的问题讨论还在后面!


我们不担心华为的搬离,甚至不担心华为的倒闭,但是我们担心高房价会摧垮年轻人的创业激情,我们担心政府公共服务的衔接。诺亚家倒闭没有跟芬兰带来较大影响反而促进了芬兰新经济的爆发,政府是功不可没的,政府给予这些年轻的创业者们以资金,场地,培训等需求,耐着性子培养新明星的诞生。如今在华为终端搬离深圳大本营去了松山湖之后,我想深圳市政府要做的是放大眼界,把松山湖看成是深圳的租界。



我相信深圳市政府是有这种魄力的,就像深圳市政府将地铁11号线直接修到了惠阳一样,我相信深圳市政府有能力,也有意愿将地铁13号线直接修通到松山湖,从而完成纳湖入深,将松山湖变成深圳的实际上的内湖。


从唯GDP论的角度来看,这甚至太荒唐了,我把路修改到你家里,你家里靠这条路做生意发了财跟我没有半毛钱的关系,这亏本买卖,谁干?但如何从城市发展的角度来看,这几乎又是唯一的必选项。针对深圳高房价和土地稀缺的问题,马书记曾说过深圳要通过外延式发展,向周边城市拓展要地。


拓展周边城市靠什么?


靠交通建设,靠产业拓展,靠公共服务,靠城市发展。其中交通先行的道理显而易见,我认为在深圳东进的过程中必须重视深圳的北上,将松山湖板块纳入深圳的整体规划范围,形成松山湖与深圳的良性互动,住在松山湖,工作在深圳。靠产业拓展,当然就是主动的将一些深圳的产业引导进入松山湖板块,将松山湖一些高端的制造业总部吸引到深圳前海。如此一来,才能让年轻人有立锥之地,有创业环境,有创业支持,才有更有活力的大深圳格局。




其实,不仅华为终端搬到了松山湖,深圳另外一家中国500强企业中集集团也将其集装箱总部搬到了松山湖,大疆,酷派,OPPO,vivo等这些闪耀着深圳制造的名企都早已把制造业的总部搬到了松山湖,松山湖正在成为深圳外围的硅湖,与其放任自流,不如纳湖入深,成为深圳硅谷的租界,将东莞占有的松山湖变成实际意义上的深圳的内湖。



最后,我认为未来城市与城市之间的竞争是都市圈的竞争,比如东京都市圈,巴黎都市圈都市圈,美国硅谷都市圈和纽约都市圈,没有一个著名的城市是纯粹意义上的单一城市,而是核心城市组成下的都市圈。深圳,东莞和惠州正在加速形成都市圈时代,未来的竞争属于这三座城市的融合程度,抛弃GDP论,这三座城市将成为中国最具活力,最具创新能力,最具竞争力的都市圈,没有之一!


你好!

我是胡老师,我的使命是为大家带来实时资讯,分析经济动态,在全球经济低迷时期如何生存下来,等待春天的到来,也感谢您一直对我的支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