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校长谈改革| 福建师大附中校长 温青

 lylaoha 2016-06-02


改革促进学生“学其所好”“考其所长”

福建师大附中校长 温青


经反复征求意见,几经易稿,《福建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终于推出。有上海、浙江试点在前,社会对上述两地的方案已持续关注。我省改革符合国家改革的精神,体现福建特色,具有创新性。


一、科目选考,考其所长


我省《实施方案》体现了学业水平考试改革的五大特点。一是分类考查;二是全科覆盖;三是科目选考;四是分散压力;五是规范管理。五大特点中最受关注的是“科目选考”,也就是今后普通高中不再文理分科,学生可以在理、化、生、史、地、政6六个科目中自选3科参加等级性考试,考试成绩折算成等级分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高校各专业也可自行确定对学生选考科目的录取要求。但学生所选科目无须与高校要求学科完全一一对应,如3科中有1科或2科相对应即可。


从已公布的上海高校2017年高考选考科目看,要求选考物理的专业最多,一些高校的哲学、金融、法学等专业也要求选考物理,这显然是因为人们普遍认为物理学科在评价学生理性思维能力方面有更好的区分度。许多中学也都认为今后物理可能成为大部分学生选考的科目。从2018年秋季起,新入学的高一学生要为自己今后的升学作出规划。学校如何为学生的升学做出科学的、负责任的指导,我个人认为必须建立相应的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加强学生生涯规划指导。需要提醒的是,预计2017年,国家将实施新的高中课程方案。与原方案相比,新的高中课程方案必修课程大大减少,选修课程明显增加。而我省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规定,合格性考试只考必修内容。也就是说,必修内容的减少,意味着学生负担的减轻。


二、走班教学,学其所好


改革后,高中学校面临与之相配套的教学组织方式上的调整,特别是针对学生自主选择参加三门等级性考试科目,必须实行选课走班教学。由于每个学生所选的科目不同,共有20种组合,如何科学排课才能既高效运行,又避免冲突,这对学校教务部门是不小的挑战。上海、浙江有些学校在改革起步阶段先行采用“套餐”模式,减少学生选课组合类型,以解决师资或教室不足的问题,并降低排课难度,尽量做到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科目。


三、多元评价,科学选才


2021年起,我省建立基于统一高考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评价的普通高校招生录取机制,综合素质评价将成为普通高校招生录取的重要参考。对普通高中学生实施综合素质评价,上一轮高中课程改革已有要求,这次改革强调“写实记录,谁用谁评”,显然更趋合理。综合素质评价全面反映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情况,培养学生个性和特长,发挥潜能,扭转单纯用分数作评价的做法,评价方式更加科学,促进高校科学选拔人才。这次改革应严格程序,强化监督,确保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过程公开透明、结果真实可信,有效发挥作用,真正引起高校的重视,并将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录取新生的重要参考。


任何改革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尤其是考试招生制度的改革,牵涉面广,难度大,改革推进过程还可能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我们应以宽容的、积极探索的态度来对待。福建的改革选在上海、浙江试点之后进行,无疑会少走许多弯路。希望福建省的改革顺利实施。


福建省教育考试院官方微信号

ID:fjzskswy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