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皈依的不是師父,是道!

 uczc68 2016-06-03

文 / 龍泉



道教的拜师是很神圣的,因此,拜师之后,便将称呼由“师傅”改为“师父”,所谓“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师父恩同再生,因此,作为弟子,千万不可有所懈怠。大儒韩愈曾说过:“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亦不必贤于弟子。”在道门之中,因出身不尽相同,背景亦有差异,因此,弟子未必不如师父,而师父也未必非得比弟子强。所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几乎每个师父都希望自己的的弟子超越自己,并将道门发扬光大。


在道门之中,有的师父收比自己年长者为徒者,实属正常。玄门之中,弟子所拜的师父,只是将自己渡入玄门者,而我们真正皈依的是三清道祖,是大道。所谓“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大概如此。按照常理,将弟子渡入玄门之后,作为师父的使命已经完成了,剩下的就是弟子自己修行。因而,若师父还能经常抽时间管着你,说明你已得到师父器重,应该感到庆幸。


作为弟子,拜师之后应该尊重并供养师父,这是道门规矩,也是中国几千年来所奉行的孝道,孝亲是孝,孝师父是孝,一般情况下,对双亲及师父应该同等对待。这方面做得好的人,一般能得祖师爷庇佑而仕途顺遂。对师父敬孝,除了时常探望之外,进行一些必要的财物供养也是天经地义的,不过尽力即可,不必强求。当然,有些师父对此不作要求,而作为弟子应该主动供养。


除此以外,作为入门弟子,即使自己修行并未长进,或并未得到师父亲传秘术,也不该对师父有任何抱怨。道门之中,良莠不齐,对修行的理解也不相同,所以,时常出现一些弟子与师父即其他师兄弟意见不同的情况,更有人因一些小的分歧而慢慢与师父即师兄弟疏远而慢慢淡出者,这也正常。其实修行无所谓对错,更无是非之别,全在各人体悟。因此,一切随缘,不必强为。


我曾见过一些因拜师志愿未遂而转头他派的道友,从修行的角度看,都是缘分问题。道术可以通过师父口传心授,修行则需要靠自己,师父及师兄弟仅能从旁提点,然后共同切磋修正。入道修行就需要宽宏大量,慢慢放下执念和偏见,然后渐渐学会包容、接纳分歧,只有这样才能提升自己的修为。我曾见过有些师徒之间分歧较大而断绝师徒关系者,作为修行人应该引以为戒。入道修行,师父是引路人,而真正的修为需要靠自己精进提升。


道门弟子五花八门,良莠不齐,有文化不高者,有才高八斗者,有性格怪异者,也有宽容随和者,总之,只要进入道门修行,成为三清弟子,都需要放下很多,将自己归零,然后清净身心,学会顺其自然,不与人争。很多时候,矛盾分歧多起于争辩,学术性、修行性的争辩往往可以促进对道的理解和体悟,但若是因为某些利益方面的你争我夺则有违太上道祖垂训,是极为不妥的。


入道弟子之中,有才高者,特别是受教育较多且在师父及众师兄弟之中鹤立鸡群者,较容易恃才傲物、目空一切,这些是俗世之中常见的现象。不过,在俗世之中,此类态度尚且为众人所不齿,道门之中则更应该杜绝。自恃己能、飞扬跋扈通常是无德之表现,所以,入道修行之后,应该虚怀若谷、韬光养晦,这样不仅不会埋没自身才华,反而能增进自身德行修养,然后威望自来。


若自知技不如人者也不必自卑。老子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修道的目的是磨去身上的菱角,然后和光同尘,所以,从修行的角度看,大家都一样,只要精进些,志心向道,持守正念,不走邪门歪道,何愁道业不成?其实很多时候,修行不是获得多少高深的道学,而是将自己身上的芒刺修掉,效法诸神的慈悲去普度有缘。过多的己见往往容易让自己堕入魔道,然后要回来就难了。


总而言之,皈依道教,师父只是迷途中的引路人,我们真正皈依的是三清道祖,是大道。今生今世未必能修成正果,但入了道门,就意味着已经踏上回家的路,只要虔诚修行,必定能有收获。以上所言未完待续,仅是本人浅见而已。福生无量。



結緣廣告:

雲南道教網.公眾號:yntaoism

原創投稿:yntaoism@163.co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