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医案044回| 经方治疗五官科疾病,效果杠杠滴~

 经方丝竹空 2016-06-03


 044回 

案1
耳聋耳鸣
刘某,女性,19岁
两月来耳聋、耳鸣,鸣则头眩,苔白,脉沉细。处以:
--胡希恕案《温病方证与杂病辨治》
 
案2
视网膜炎
李某,男,40岁
患“视网膜炎”,视物时在目右上方出现黑色物体遮盖不散。曾服杞菊地黄汤,与东垣益气聪明汤,皆无效可言。诊其面色黧黑,舌苔水滑欲滴,脉弦,心悸,头晕。
处以:
--刘渡舟案《温病方证与杂病辨治》
 
案3
鼻塞
李某,女,56岁
患鼻塞,尤以夜晚为甚,只能以口代鼻呼吸,因此口腔异常干燥,屡治不愈。素有冠心病,平日常心悸,苔白润。
处以:
--刘渡舟案《温病方证与杂病辨治》

解析

上3则案例均为苓桂术甘汤
案1:
桂枝10g,茯苓18g,苍术10g,炙甘草6g
服上药8剂后,耳聋好转,头已经不晕,耳鸣亦大减。原方增桂枝为12g,茯苓24g,又服6剂,痊愈。
案2:
服用30剂,面色转明,目明而右上方黑花消失。
案3:
苓桂术甘5汤剂后,心情好转,鼻塞亦随之痊愈。

以上3则病例可谓神奇,眼、耳、鼻五官科疾病,却均以苓桂术甘汤获愈。

此次,头眩、心悸这一苓桂术甘的条文主症并非改头换面,以兼症形式出现,是否依然能透过变化万千的主诉,识别核心病机呢?

耳聋、耳鸣、视物不清、鼻塞,看似与本方关系甚远,然而结合“心悸”“头眩”等重要兼症,参以舌、脉,不难判断出病机为:中阳不足,水湿内停,浊阴不降,则上干于头,阻于清窍,则清窍失用。可见,经方临床应用,还宜抓病机,活用经方,才能扩大其适应范围,遵古而不泥古。

回归经典

【方源记载】
《伤寒论》第67条:“伤寒,若吐,若下后中,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

茯苓四两   桂枝三两,去皮    白术   甘草各二两,炙。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

【方歌】
苓桂术甘仲景剂,温阳化饮又健脾,
中阳不足饮停胃,胸胁支满悸眩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