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精华帖丨柳潍丨孩子究竟是谁?教育源于对孩子的了解丨(音视频收藏版本)

 彩燕飞 2016-06-03

 讲座回放


              (建议在Wifi覆盖时收听讲座,节省流量)


加拿大幼教先锋计划优秀园长兼老师 

加拿大BC省幼教老师兼特殊教育老师 

Amazement Park 幼儿园园长

BC省幼教联盟成员 

温哥华瑞基欧协会会员  

在海外从事婴幼儿教育工作十多年 

对海外婴幼儿教育经验丰富,研究深入

讲座提纲

1. 作为父母和孩子的重要教育者,你认识自己吗?

2.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3. 孩子究竟是谁?

4. 如何开始教育规划

讲座时间
形式和地点

主办方:古都妈妈GoodMom

合作方:百群直播平台

讲座时间:2016-5-30  12:00

讲座内容:40-60分钟讲解介绍 20-30分钟问题答疑

讲座地点:【古都妈妈GoodMom】公益讲座群

讲座回顾

各位听众朋友们你们好,今天受邀古都妈妈GoodMom科学育儿平台来跟大家分享我的加拿大教育经验,我觉得很荣幸。心情也有一点紧张,这是我第一次做这样的直播分享,并没有面对面的跟听众在一起,下面简单介绍下我自己。我叫柳潍,出生在新疆,祖籍山东潍坊,现居住在加拿大的华人。我在国内大学毕业后工作多年,1999年离开潍坊学院跟我先生一起带着5岁的儿子移民加拿大定居温哥华,接下来就是17年的学习工作,后又生了双胞胎女儿。我现在的社会角色大概是3个孩子的妈妈,两个幼儿园的园长兼老师,一个合唱团的团长。我平日工作和生活非常繁忙,在国内虽然是做教育的,但是没有做过幼教,所有幼教专业理念和经验全部是在加拿大学习积累的。我个人的学习和实践是受到意大利瑞吉欧理念的影响,我简单介绍下这个理念。它在北美已经被公认为最优秀的幼教理念之一,被主流社会认可的优秀幼儿园基本都是以这个理念为主导,比如温哥华有名的有UBC幼教集团,温哥华儿童研究中心等头SFU幼教集团等基本都是利用这种理念。甚至温哥华大学的幼师培训计划也是以它为主导思想的。据我了解,美国各个州都有关于瑞吉欧理念的应用,比如硅谷的google的员工幼儿园就是其中之一,西雅图,波特兰的幼儿园不仅仅以本身优质的教育出名,也是行业内的先驱,在同行中传播和沟通。我是2002年开始从事幼教行业,已经14年,我拥有这边幼教从业老师需要的所有证书。我在2010年开设了自己的第一间幼儿园,第二年就被推荐参加了全省先锋计划。我在省内优秀同行的参与陪同中,在维多利亚大学高级幼教的教授和博士生的专业指点下,我们每周一次一起讨论教学和实践。接下来两年里,我在实践和理论上对婴幼儿教育有了更深的理解和专业上的提升。这个项目本身就是为了让从业人员更加理解省里的教学大纲,积极的去实施它,然后在社区里培养出了优秀模范幼儿园给家庭和孩子们带来比较高质量的教育环境。如果大家对这边幼教体系有兴趣,可以反馈给古都妈妈科学育儿平台,我以后可以单独介绍给大家。
我们今天的主题是—了解孩子究竟是谁?这个题目看起来好像很荒谬,肯定有父母想我自己10月怀胎生下的孩子我会不知道他是谁吗?当古都妈妈邀请我的时候,我就决定讲一个之前讲座还没有涉及的内容。今天听完讲座,希望家长们认真思考一个问题:我真的了解我的孩子吗?当你开始反思这个问题的时候,那就祝贺你,你已经开始真正的跟教育接轨了。也就是说父母教育者,你的思想意识已经设置在start这个按钮上了。我的体会是家庭教育其实是父母一方和孩子一方在搭建沟通的桥梁,如果这个桥梁没有搭在一起的话,是无法讲教育的,父母对自己的孩子都没有充分的了解,这个桥梁也是搭建不起来的。试想一下你是孩子,一个你并没有亲密信任关系的人告诉你:你必须要这样做,那样做,你的反应会是什么?对孩子来说是一样的。如果是亲密和信任的人,以平等和帮助的态度告诉你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那你的反应可能会截然不同。所以今天我们想要做的是:一方面是你的理解认识,固有思想,另一方面是孩子的特性,认识,方式。这个中间怎么用桥梁把它搭建起来,这才是教育的起点。今天就讲这一个主题,怎么把这个起点搭建起来。

首先第一个话题是:你是谁?

作为家长,父母你可能很少思考这个问题。认为我就是孩子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或者是亲戚,我为什么在教育孩子之前要考虑我是谁?其实,这个问题很重要。所以希望提起来,让你回去思考一下。你就是你,你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你,值得祝贺的是你今天为了你爱的宝贝孩子能在这里听到各位专业人士的分享用来提升自己。但你的孩子不是缩小的你,他就是他自己,他也不是白纸,他具有各种独特的探索能力,而且精神强大。只是孩子所有的经验都是全新的,所有的思考也都是全新的,这其实就给了父母和教育者空间来塑造他们。不要担心自己是个不完美的人,每个人都不完美。我们只要集中精力在你可以做的,有效的事情上就行了。你可以回顾你的人生之路,你现在所有的思想全都来源你的人生经验。这一点希望你认同。你都教育理念从哪来:父母?生活经验?祖辈?同事?首先你的思想或理念已经存在在你的脑子当中,我是不可能一个小时的时间来改变你的思维方式或者改变你的理念。但我希望你能够回过头来考察一下,你在学习什么?你的观察和思考是什么?如果你对一个理念含糊不清,那你周围人的意见就会对你产生很大影响。比如你刚刚生了女儿,你的同事跟你说她家的儿子调皮,女儿乖巧;她可能会祝贺你有了一个乖女儿,小棉袄,这样你就可以省心了。但如果恰恰你女儿是个运动型的人才,就是很调皮好动,这时候你就会很沮丧,原来女儿乖巧的这种想法就被打破了。在这种心理指导下,教育女儿的过程中可能会有很多的冲突和痛苦。我自己就是个,我第一个孩子是男孩非常乖巧,后面是两个女儿,一个比一个个性强,非常不容易带。所以我觉得男孩子女孩子其实是没有什么特定性格特征。

请你思考一下你的童年时期最快乐的事情是什么?最亲近的人是谁?这可能是你长大以后会经常想起来的事情,但是却很容易被忽略,继续来给予自己的孩子。而你童年时最大的遗憾和缺失是什么?也是你长大以后常常会想起的。很多家长们就因此有了补偿心理,不想让我的孩子再受苦,您的爱就开始用各种你认为合适的补偿方式来表现。比如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从你的角度没错!可是从孩子的角度不公平,他不需要。他其实是一个什么都拥有的,很丰富的人。所以在你过往人生中你理想的高素质是什么?是数理化好,还是有艺术气质,积极的人生态度等,所有的这些东西里是什么可以给你带来幸福感?怎么来定义一个幸福的人生,我觉得这些东西都很重要。在你思考过程当中,您就能想到您想要自己的孩子将来成为什么样的人,有怎样的生活?固有的理念是不是科学的我们都不用说,但是你已经拥有它了。你的这种教育理念有效吗?有没有符合你的教育目的,那我有没有与时俱进,跟上这个时代?背唐诗,学奥数好像都没有错,它可以锻炼孩子的记忆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但这过程很重要,有没有逼迫孩子?逼迫孩子可能会使他出现逆反心里,会厌学。如果逼迫不是你想要的,你就该停止你的行为。

美国有个心理学家的Diana Baumrind,她是上个世纪总结出4类父母教养孩子的类型。虽然是上世纪的研究成果,可是在今天仍然有一定的指导意义。1.恩威病重型,这个总的来说属于比较关心孩子的;2.放任型;3.忽视型,属于不关心孩子的那一类的;4.权威型,和忽视型实际上都属于不真正关心孩子的。


放任型,孩子是父母心中的王子、公主,孩子只要略施小计家长就会马上就范,一心只希望孩子高兴,要什么给什么。千万不要破坏亲子关系,那样孩子就可以任意的表达自己的情绪和冲动。不对的地方父母也不忍心责备,甚至把问题怪罪到孩子身边的人。

如果有一个孩子说:爸爸妈妈我想去逛夜市来作为例子,我们来看看4种不同的父母会有不同点回答。忽视型父母会说:随便你啊。放任型父母会说:好啊,你玩得开心点,去吧。权威型父母可能会说:你必须晚上9点前回来,否则你就会受到惩罚,一个月不许逛街,零用钱也没有。恩威并重型的父母会说:我希望你在9点之前回来,因为我觉得9点之后街上不安全,如果你有困难的话就在9点之前打电话给我,我可以去接你。您可能发现也许自己是混合型的,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心情会有不同的方式。我想说,如果是这样那很糟糕,请停止这样做。你是孩子研究和学习的重点对象,你不要困惑他。你在任何时候真实的去表现自己就好,不是分场合地点然后表现出很不一样的对待他的方式。

下来我会教你几招比较简单的原则,你一定可以做一个很快乐的父母。你清楚地看到自己的教育理念,是对你下一步达到自己教育目途径。想请父母回到家里仔细分析下你的教育理念是什么,你固有的是什么,你在哪些方面想要改进?

我们谈一下我们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家长很喜欢问孩子这样的问题:你长大了喜欢干什么?孩子就会回答:科学家,运动员,糖果店老板,老师,医生,邮递员,售票员,品酒师,或者香水鉴定家,这些回答会很多很多。孩子的回答基本源于自己的经历和自己的想法,他还会变化。大人们通常会一笑了之,其实这些将来的工作只是很外在的东西,就像将来会穿什么衣服、留什么发型一样,我们都知道教育的真正目的不是这些。不管孩子将来选择什么样的职业,大多数家长的教育目标都是一致的。我们想要一个有目标,有能力,热爱生活,积极乐观又自信,不管他做什么工作都会很成功的这么一个社会人。这是一个长远目标,可每个家庭对自己的孩子上什么小学,中学,大学都会根据自己的认识变化以及周围环境的影响适时地做出调整。比如郎朗成名以后,就会有很多家庭效仿他父亲的做法,很多无辜的孩子生搬硬套的效仿郎朗的成名路,很受罪。邻居家的孩子考上清华北大了,邻里间就开始反思自己的培养目标不能是省立大学,必须是北大清华才是我的教育目标。
孩子在幼儿园,我又该教他什么?我的教育目标到底是什么?我在这里贴的加拿大幼教领域:6岁以下的孩子需要学习的4个领域:第一,优良的品德和归属感。任何一个孩子没有安全的、温暖的环境,没有自己感觉到舒服的教室,是没有办法学习的。试想一下他到了一个新的地方,很紧张,完全不舒服的状态下,孩子怎么学习。第二,探索和创造。在孩子感到舒服的环境中开始,孩子总是在很主动的考虑我怎么样来改变我周围的环境,我到底能做些什么才能发挥出我的创造力。第三,语言和文学。语言是孩子跟这个世界,跟周围的环境交流的工具,他必须要想办法赶快掌握它并表达自己,也能够接受信息。所以这是他和外界交流非常重要的工具。第四,社会责任感和差异认同。你要对这个社会负担起你应有的责任。比如:我们要保护环境,回收垃圾,要对别人友好,让这个环境很安全、很快乐。并且能够接受每个人的不同,不管是残疾儿童,特殊需要儿童,还是来自不同族裔的人群,都能有足够的空间来容纳所有的不同。

这就是我们在幼儿教育阶段的4个领域希望对孩子的改变,同时作为父母的您在家里有没有考虑这4个方面,有没有做出一些事情来教育自己的孩子。如果你的在幼儿阶段教育目孩子要背课文,学奥数,倒数,学会500个英文单词和2000个中文字,然后不考虑其他的问题,我想提醒你孩子会遭受很大的困难。我有一个例子:我的幼儿园很少有国内来的小朋友,但是有一个来自国内的小朋友的妈妈就跟我说'孩子在国内读私立幼儿园,英文已经学得很好了,还认了很多文字,听说你的幼儿园不错,我想把孩子送过来。后来她发现一个星期了,自己的孩子只是玩沙子,玩水,玩橡皮泥,从来不离开这些这些区域。她就很生气说为什么不教孩子东西'。我跟她解释说孩子正在经历一个新的环境,新的语言环境,虽然说他在国内学过英文,可是我们这边用的英文他能听懂10%就不错了。他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慢慢的消化,慢慢的接触和熟悉语言环境。在这个熟悉环境的过程中玩是非常轻松和放松的一种方式,让他达到这个目的。您的孩子已经很积极很努力的在做他所有的适应工作。可这个家长还是耐不住,大概3个星期他还是不懂新的英文单词,什么东西都没有教会他,我们打算转园。但是看得出来那个孩子非常喜欢我们幼儿园,每天来了就不想走,每天都最后一个离开,恨不得住在这里。因此可以看出孩子在家庭中并没有得到满足,幼儿园却给了他满足。但由于没能留住他们,我们也觉得很遗憾,家长觉得孩子就是在玩儿。孩子是在玩吗?不是的。孩子在工作,孩子一直不停积极的在工作,他在玩的过程当中,把我们教学的4个方面都涵盖进去了。如果你有时间仔细观察自己孩子的玩耍你就会发现:通过玩提高了表达能力,学会了分享和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孩子在玩的过程中动用了他所有能量去探索。
孩子是谁?传统意义上小孩被赋予聪明的和不聪明的两种。事实上的现代的幼教理论根本不是这样看的。有一位哈佛大学教授得出一个孩子的多元天分理论,这也更符合现在的社会。

孩子的7种天分。孩子不是天生就有一种天分,而是有7种,第一是语言,第二是逻辑思维,第三是音乐,第四是绘画和空间,第五是身体方面,第六是与人交流方面,第七个是自我反省、自我建构这种能力。孩子天生有自我设定目标,自我建构的能力。有语言天分的孩子通常长大后可能会成为作家记者,报导员这样的这样的工作。他们很小的时候就会对词语的意思,顺序和词的声音很敏感,他会运用不同的词汇和语言,也会讲话很清晰,喜欢去解释和用语言来说服别人。他喜欢玩文字游戏,喜欢听故事、讲故事,喜欢比较有节奏的文字。对于人名,时间都有非常好的记忆力。第二类逻辑思维数学能力。喜欢为一个理由来做一件事情。他们喜欢问为什么,他们喜欢解决问题,也会对问题分析再总结。他也很喜欢抽象的概念和玩具玩具,并且有很强的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对于复杂规则的东西他们也很拿手。有音乐天赋的孩子唱歌的时候音很准,节奏、音调都很准确,并且听力也很好,能听出很小的不同,还有能力来创造一段音乐学习乐器更不在话下。第四种是视觉和空间的智能结合。这样的孩子善于想象,空间想象力和视觉想象力都很强,他们可以把自己想象置身在一个环境当中,很容易把自己的思想超速反馈在头脑中,他们喜欢用一些物体来布置一个空间,对设计和装饰很有天分。这一类孩子将来有可能是舞蹈家,运动员,演员甚至有可能是医生。他们会用身体去表达情绪和想法。第六种天分就是擅长与人交流。这种人将来可能会做老师,顾问或者领导者。因为他能够细微的观察到别人情绪上的变化,性格上的变化和感觉上的变化,并且他能发现比较深层的一些行为或是预测。非常容易交朋友。只通过表情和动作他就能够立刻的跟人家交流起来,不管是通过语言的还是非语言的他都能跟别人交流。还有一种就是可能会成为诗人或者专家级的人。他很会架构自己的未来,非常敏感,且经常反思自己。非常喜欢发现自己内在的东西,会非常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这也是一种天分。

有的家长可能会说为什么我的孩子感觉好像有很多种天分聚集在一起。是这样的!几乎每一个孩子都是有超过两个以上天分聚集在一起的。家长也可以考虑一下自己有哪几方面的天分?孩子很有可能会遗传你的天分,但他也有可能有自己的独特的天分,这个需要你去观察,慢慢的认识和发现。


孩子就是天生的科学家。为什么?你会发现孩子在玩积木,会用各种方式来做,或是测试他可以想得到的所有东西。这其实就是科学家的做法,科学家做科学研究的时候就是这样。取样品,然后不断的去实验探索,发现规律得出结论。孩子在这个探索环境的过程中其实一直都非常积极的做科学家做的事情,不停的去测试和探索。
孩子还是天生的艺术家。从孩子的角度来说他看这个世界是全新的,全新的视角是成人无法得到的。所有的成人艺术家做出了最终的努力就是希望自己能像孩子一样,用孩子的眼睛来看这个世界,来创造出艺术作品。这就是为什么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都是最原始、最初的、最新鲜的,敏感的。

孩子也是天生的社交家。孩子愿意和孩子在一起,而他们也需要通过自己的实践提高他们的社交技巧。


怎么开始教育规划?我的教学环境是很多元化的。由于加拿大特殊的移民政策,这里居住着全世界各种族裔的人民,家庭差异也很大我可以很清楚的看到不同宗教,信仰,文化对孩子的影响,以及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很大。同样是加拿大,家庭背景,生养方式的不同孩子的表现也会差很多。这里可能夸大了差异,而在中国父母可能不会这么感受这么明显,但是也会通过别家孩子感受到不同家庭背景教育的不同。

我简单介绍下我在理论和实践中总结出的教学方法。我希望家长能够通过我实践的活动来看到你在这其中可以做些什么?通常我会在孩子刚入园时了解他的家庭背景和家庭生活规程,这样会对孩子的生存环境有一个大概了解,再与家长谈论孩子出生到最近的状况从中了解一下家庭的育儿理念和孩子成长发育的过程。这样其实是便于老师以后观察他一些行为的时候能够知道这种行为是从哪里来的,出处在哪里。第二步就是通过一些活动接触孩子,欢迎孩子入园,在这个过程中来观察孩子。比如介绍新朋友给他,设置一些他爱玩的游戏,爱吃的点心,其实就是拉近关系,这是一切的基础。如果一个孩子没有感觉到这个幼儿园是舒适的和快乐的,他是属于这里的,接下来的学习是很难进行的。这个也是应该家长选幼儿园的参考之一。如果自己的孩子已经一个月了,仍然不愿意去这个幼儿园,一定是有什么问题,如果问题解决不了我觉得最好的办法就是转园。

我们的幼儿园是做课题的,并不是提前预先想好的。我们会观察孩子喜欢什么,孩子的兴趣点在哪里。然后根据孩子的兴趣点出发,来设计一些教学活动。比如有一年我们孩子出去郊游的时候发现地下蘑菇,他们对蘑菇非常有兴趣。我们幼儿园的老师和孩子们就对蘑菇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一边读书一边认识一些蘑菇,去商店买了各式的蘑菇来进行研究,把各种艺术品做成蘑菇的形状,探讨蘑菇的种类和它们的颜色。然后通过这些大家分辨有些蘑菇是可以吃的,有些是有毒的;这些有毒的蘑菇怎么辨认?可以吃的蘑菇到底怎么吃?吃对于小朋友来说是非常有吸引力的,也就是说对他吃对他们来说是容易理解的行为过程。小朋友自己设计出了各种不同的菜单,都准备好这些东西,让小朋友做蘑菇汤。在这个教学过程中你会发现,孩子因为积极的投入,忘我地投入到这个活动学习中,玩的同时不知不觉地掌握了很多科学术语。运用了语言,掌握了知识而且和小朋友们建立了很好的交流关系。因此全方位的学习实际上是通过这些活动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的。所以老师的观察力就是最关键的,老师必须要有足够的观察能力来观察到孩子的兴趣点在哪里?比如有一个小朋友对汽车很有兴趣,可通过老师观察发现他是对汽车从斜坡滑下有兴趣,后来我们给他提供一些别的东西,等他玩了一两次后发现他其实在观察一个物理过程。不管是什么东西滑下这个坡他其实都是在不断的测试,不同物体的摩擦力,角度,大小等,这个观察过程中老师就要鼓励他跟他一起讨论学习,让这个小朋友更有自信。这两个小例子是给父母们的建议。我是老师,我在教幼儿园的小朋友学;在家里实际也是一样的,只有细微的变化。不同的理念下怎么样把孩子培养成一个自信的,有参与感的,热爱学习,热爱生活这样的一个人?给您一个捷径。第一,你已经跟孩子有一个很积极的交流关系了,所以只需要随时随地用心跟孩子保持这样的交流就好,表示您的关爱,赞美,认可,指导就好。第二,通过观察了解自己的孩子,了解他的长处短处,喜好期望到底是什么?第三,满足不同时期孩子的需求。孩子会清清楚楚地告诉你他这段时间的需求是什么,你只要注意观察和聆听就可以。第四,带孩子尽量多参加社会活动。孩子是社会性的,他们喜欢各种不同的活动来探索和认识这个世界,对他们开阔思路,认识自己,个性的培养和成长都非常有利。如果满足了这4点,你会发现自己孩子很少有行为问题;如果已经有了,再做一轮观察,观察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作为父母,家长,不管你的孩子是什么样,你是什么样的。如果你想培养自己的孩子领上正路,我给大家的建议就是这4点。

其实我们老师在幼儿园也是做这些:第一,保持一个积极的关系;第二,观察;第三,满足孩子的需求;第四,多带孩子参加活动。





上面是我幼儿园小朋友做活动的照片,其实一张照片抵过1000句语言。大家可以看得出来孩子的专注,你的环境如果创足够有创意,够满足孩子的各种需求,孩子在这里面就是快乐的,很少会有行为问题。

我的讲座快结束了,希望大家能够有所收获。教育是不公平的,教育就是各取所需,如果拿千篇一律的方法和教材来教千差万别的孩子,那就是在毁坏孩子的天赋。亲爱的家长朋友们,请珍视您面前的这个孩子,不要辜负他的信任,他有无穷的潜能等待你开发。


每个孩子无一例外。开发的金钥匙就是培养他的成为思考者,挑战者,解决问题者,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学习的热情。希望爸爸妈妈们能尽情地舒展自己的身心,把对生活的热爱传递给下一代,孩子就是你们的希望,孩子也是社会的希望。


今天就讲到这儿,下面是回答问题的时间。


问题答疑


家里两个小孩 大宝和小宝的教育理念是一致还是有所区别呢?孩子的教育上女孩子与男孩子的主要差异是什么?

答:在一个家里面理念一定要一致,不管有多少孩子。还有就是家庭,社会,幼儿园都要尽量的保持一致。但是每个孩子在实施方法上又不同。但有一点就是要做到不要比较两个孩子,这一点非常不好。比如你要想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可能大宝小宝能力不同,大宝两岁就会自己穿衣服,小宝两岁半了还是不行。在这方面,请你不要比较。因为他们是两个完全不用的孩子,他们有不同的接受能力,有不同的天分,小宝可能就是穿衣方面不如大宝,所以不要在这方面给他太大压力,他到了会穿的时候他自己就会穿,你只要给他足够的练习时间。另外孩子的教育上,我个人感觉青春期之前都没有太大差异。全方位教育这个目标是一致的,不管是男孩子还是女孩子。孩子在很小的时候,他们都会观察自己的家庭角色,爸爸和妈妈的角色,那妈妈是女孩子爸爸是男孩子,在很小的时候他们对这种角色的划分都很敏感,也很快在过家家的时候学会这种角色的认识。在何种社会环境和家庭角色的影响下,角色会有不同。女孩子会练习怎么当好妈妈,男孩子会练习当一个好爸爸这种角色扮演是非常健康的。但是我一直认为在全方位教育的目标,男孩子和女孩子应该是一致的。比如教育他语言上的发育,身体独立能力,他们的动手能力,他们的思考解决问题能力,这些方面的目标是完全一致的。

除了表扬怎么样才能让自己的孩子更加自信和积极的面对困难?我们可以从大人的角度上想想我们大人是如何面对困难,比如想一些解决的办法,跟孩子一起思考,鼓励他的想法,如果他有一些好的办法那我们就可以试一试,这样的过程当中,提高自己。

我家大宝非常非常好动,没一刻安静的,除非睡觉时间,脾气很燥,很爱生气;又爱哭,一不顺他的意就哭,快四周岁了,还爱捡头发放嘴巴,爱咬手指,他知道这样不好,但就是故意的,请问我该怎么对待他这些问题呢?

答:这是典型的行为问题,当一个行为出现问题的时候,后面一定有一个原因。我猜测可能以下几点:第一,大宝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如果父母愿意花时间观察一下孩子,找到原因,这是最好的办法。是不是他的生活环境不够放松,饮食起居不太规律,没有符合他的要求。对于这些行为问题出现,他不是没有原因的,我们应该想办法观察找到原因。另外,要有耐心,你找到原因后就试着去改善它,也许没有改进就需要再继续观察看看是不是另外一个原因,要不断的尝试。通常一个行为一旦出现后,你要想把它改掉至少要两个星期以上的时间。

家庭教育对一个孩子在他成长的历程中占比更大,如果父母觉得自己在成长中并没有被给予足够的爱与支持,当自己为人父母时,觉察太多来自原生家庭的情绪影响,问题来了,纵使如此,如何真正的把自己的爱和支持给到孩子?

答:这个问题我前面的后半部分已经讲过了。首先,我建议就正视自己的情绪。因为你没有办法改变已经发生的情绪问题,因此就正视它,面对它。尽量避开孩子,不要把这些负面的情绪传递给他,等自己情绪稳定再去面对孩子。孩子会因为大人情绪不稳定发货而自责是自己错了,会归罪于自己,对孩子的心理发育不好。因为这完完全全是大人的问题,希望大人能够尽量克制,如果实在控制不了,就离开孩子让其他人来带孩子,自己去平复一下。

家有40多天的小宝一个,想请问老师:家里老人一直说以前小孩儿三岁就会熟背唐诗三百首,而且还自己抱着小孩念拼音,我看现在的育儿书说不需要特意教孩子拼音或者背什么?不然以后会产生厌学,所以很迷茫到底应该怎么做才是正确的育儿方式。希望老师可以解惑,谢谢!

答:您这种态度是很好的。您可以反问家里的老人说:那个3岁就会熟背唐诗三百首的孩子现在如何了,他的人生有什么不同吗?两代人观念不同,在这变化迅速的社会里,有这么多信息和知识,我的孩子要背他背得过来吗?我们要教给孩子的是一种学习方法和一种对学习的好奇心和热心,而不是死记硬背。这种东西你在网上很容易查到,我们为什么要背诵它。我们要教孩子做人,鼓励他创造,教给他一些方法,怎么控制情绪等。

孩子一年级了,每次一写作业就没精神,写错了不愿意改,这一次作业就哭一场。想尽办法,不知道是什么地方做得不对,结果总是大人生气,小孩哭泣。怎样才能养成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答:写作业确实是一件痛苦!你不觉得吗?主要是因为作业是别人布置得,并不是我主动要写的。我觉得这个孩子已经有一点开始要有厌学,所以我希望你能尽量想办法。比如:请同学来一起写作业,跟朋友在一起写作业;或者是爸爸妈妈陪着一起写作业,把写作业当成有趣的游戏。另外,可以分配好时间,不要再孩子疲惫的时候写作业。在舒服的环境下写作业会变得愉快。还有一点在孩子写作业的时候不可以训斥,不要着急,要对孩子有耐心,不要用哄骗的方法说好你写完作业你就得到什么东西。其实孩子对这种交换特别没有成就感,就好像是就为了吃那个东西写作业,完完全全偏离了学习的目。如果孩子能够独立地完成一次作业,他自己是很有成就感的,他很需要这种成就感。也许这个过程中做作业可能比较痛苦或者对他来说作业的难度有点大,这时可能要父母想想办法怎么能够帮助他,或跟老师沟通或请课外老师,让作业变得轻松。或者给孩子列个时间表,把作业分成几段来做,而不是一次做很长时间,很累。

独立思考的习惯不仅仅限于学习和上课,其实是生活中方方面面的一个技能和习惯。如果家长能够在生活中多鼓励孩子独立思考,多给他机会思考和拿主意,对他也是非常好的锻炼。他也会自然而然地应用在学习中,所有的习惯都不是一天养成的,如果能够应用在每时每刻,相信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是会培养起来的。

我以前的打骂教育给孩子造成了伤害,导致儿子现在有很多问题,做什么事他都没兴趣,觉得无聊,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经常走神,喜欢看动漫、玄幻类的书,做事拖拉,经常忘带东西,自从看了尹建莉老师的书后,我开始努力改变自己,给他爱和自由,但儿子已经14岁了,不知道还来得及吗?我怎样才能扭转给他造成潜意识的伤害,让他找回自己,认识到他自己的价值?

答:虽然很不幸发生了这样的事情,但我要告诉你还来得及。任何人都不会不需要爱,不管他多大年纪。爱是最有力量的,请你让他知道不管他是什么样你都会爱他,要相信他并要相信自己,这个非常有力量。孩子和父母关系中的修复是比较难的一个过程,希望你能够注意一下方法,看看能不能想一些有效的沟通方法,重新建立起和他信任的关系。我说的有效不是强制性的,不是你一方面的,而是想办法双方的沟通!如果开始比较难,您可以寻求第三方支持,比如有一个你孩子信任的人或朋友,心理咨询师等。孩子有时候会比较容易对第三方打开心扉,我们找到第三者,就可以把你跟孩子的关系建构起来。一定要记住,跟孩子建立相互信任的沟通关系非常非常重要!而且是你要走的第一步,没有这一步后面做什么都没有用。其实这也是孩子希望的,虽然他的表现可能是不想和你沟通、恨,但你就要记住爱是最有力量的,希望你坚持下去。

关于5岁孩子,如何让他认识到他的责任是什么?

怎样去帮助和引导他?

答:其实这种说起来主题很大,但其实你可以从一些小事着手。可以先带他来学习下关于你的家庭,成员,还有社区,然后慢慢的扩大这个世界。最重要的是孩子对社会有个很正面、很积极的认识,对他人有基本的信任感,并且懂得尊重自己、尊重别人,在这个过程中制定一些你们小家庭的规则。让他参与进去,觉得自己的参与可以改变一个小家庭的环境,然后慢慢的他就会觉得他可以参与到更大的环境中去来做更多的改变。我想在这过程当中慢慢做起来的时候,他就会把这种责任感就会慢慢的升起来,自己心里也会暗示自己可以做到。

孩子再两个月满三岁,男孩,为了让他适应集体生活,最近一个多月以来,我经常带他参加一些集体的活动,上一些课,比如涂鸦,乐高,孩子从一开始的不接受,一节课出来7-8次,陪上课状态已经慢慢可以在课堂和老师互动,配合并按要求做一些事,虽然有时候还不配合,坐不住,但总体我觉得是在慢慢适应。但我观察我的孩子,他似乎很容易在熟悉游戏或者安排的规则执行一两次后,就要按照自己的来,即便老师大人再要求他按要求做,他也往往不愿意,会不高兴,会发脾气,请问老师,这是他在适应的毕竟阶段,还是我们教育上引导的不够,希望能得到指点。

答:家长做得很好,孩子也没有问题,不过可以有一些改进。在开始阶段,比如你带他参加一些集体活动,在这之前给他一些准备,孩子会从一开始不接受变得会接受的很快。可以先带他观摩,然后鼓励他试试,从多个班中让他来决定选哪个,这样孩子会有自主权,他的接受度会高一些。后面,他适应了开始做的时候,他会按照自己意愿来做自己的,这个也是非常正常的一件事。我前面说过孩子有超强的创造力,老师的教学方法他熟悉后他会觉得非常厌烦,没有新意,他总想创造一些自己的东西,这一点再正常不过了。这个事情上,我觉得老师需要调整教学方法,不能一视同仁,对创造性特别强的孩子要鼓励他创造,给他新的东西,表扬他,我想他会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乐趣,也更愿意听老师的要求。

发脾气的部分要教一下孩子,除了发脾气有没有什么别的表达方式?不可以发脾气不高兴就表现出打人、推人、骂人、哭,而是自己坐到一边安静一会儿会更好。

幼儿性情急躁,总是爱和小朋友做比较,如果做的没别人好的话,就会发脾气,喜欢武力与小朋友解决问题,做游戏只能赢不能输,怎么办?


答:小孩好胜心强本来是一件好事,可以激励挑战他的极限,但他的表现过分就不对了,因为这样会让他不快乐,他的负面情绪完全控制了他。在这个过程中,作为大人首先是不鼓励比较的,大人的态度在平常的言谈话语中应表现出不愿意跟别人比较,这样他会慢慢的转。应该让他接受一个痛苦,就是没有人和他玩。这样一来我想孩子就会慢慢领悟反思自己是不是做错了,下次是不是不这样做比较好。这个在英文里叫natural consequences,自然的结果。接下来很自然的一个结果发生的他的身上,他就要承受它,这种事情如果大人能够指出来他就会意识到。他只要有了这个意识,他就会改进。

我觉得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成长为一个完整的人,可是作为父母和教育者来说又有几个称得上完整呢?一个不完整的人怎么能把本身就单纯地像白板一样的孩子成长为完整的人呢?那我们应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答:这位家长你的教育目的可能需要稍稍调整一下。这个世界上没有完整的人,你怎么 可能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一个完整的人呢。如果你是以这个为目标的话,有可能会失 望,或者经受一些痛苦。我们希望培养目标是把孩子自己的潜能挖掘出来,扬长避短,完完全全的做自己,快快乐乐的成长。如果是这种想法你就不会觉得父母的不完整会有什么问题。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我们只要正确的认识自己,尽心把自己正确的理念尽量灌输给他,孩子慢慢成长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我觉得就够了。我们没必要过分强求必须是一个完整的人。这个问题牵扯到父母怎么看自己。父母对待自己的态度其实对孩子的教育很重要。父母要认可自己,不管你的工作,收入,社会地位高低,在你孩子面前你就是爸爸妈妈的角色,大家都是平等的。在孩子的眼里你是至高无上的,你是他最信赖最依靠的人,我在这个过程当中你把爱传递给他,陪着他一起成长就是完美的人生。

 我其实还收到很多问题,在这里因为时间关系就不一一解释了。总结一下,首先我很感 动,父母对自己孩子的那种爱完完全全体现在这些问题当中。这些问题大概就分几从类,比如父母和孩子关系问题,我们要建立一个积极正确的关系,这是养育的基础;还有养育方式,理念的问题,理念各不相同,但做法比较一致,就是我们多鼓励,多陪伴,多观察,把孩子当成朋友,这种方式是好的;还有一类是行为问题,每当孩子出现一个行为问题的时候背后一定是有原因的,我们要想办法找出这个原因,观察自己的孩子,我相信你会找到解决的办法,解决问题时要有耐心,尊重自己的孩子,尊重他周围的环境,我相信会有一个好的结果。

今天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我们是西安妈妈群体里众多爱孩子爱生活,谨遵循证医学,坚持科学育儿理念,善学高知的妈妈们自发集结而成,致力于传播先进、科学的育儿知识、教育理念,助力自我发现与成长。唤起更多妈妈们的觉醒,让妈妈们理智照顾孩子,创新教育方式,平衡好事业与教育二者,从心出发,从孩子的角度出发。以善学之心不断更新妈妈们的知识库,以爱和感恩为孩子们的成长保驾护航。

For Baby, For Heart.

古都妈妈,be a good mo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