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潜入生化领域的浙商资本: 打造河豚产业上市王国

 天道酬勤YXJ1 2016-06-03

浙商资本投猎图谱之二

这一波银行公告显示,一批银行的收益大幅下降。在此背景下,与银行经营息息相关的民营资本,他们的投融生态,到底空间环境如何?而资本怎么与传统产业对接,怎么低价潜入,如何疏引,推动产业提升、创新,浙商资本与中国渔业养殖龙头江苏中洋集团的战略联盟,会怎样打开一个令人充满想象的未来?

本报记者杨晓宴南通报道

每周报告

“市场上其实最缺的不是钱,而是科技与人才。”钱晓明认为,产业首先要把自身打造出吸铁石般的核心价值,资本才会象铁屑般滚滚而来。所以,他表示,对于进驻的资本,是一场双向选择,看看对方于中洋的未来构想是否具备战略合作价值。

国家农业部、国家卫计委、国家食药监总局联合研究的《关于有条件放开养殖河豚生产经营的通知》出台在即,这意味着,自1990年以来的河豚禁售令即将解禁。

邱学凡觉得,时机终于来了。

在小小的河豚鱼身体里,邱学凡看重的,还有河豚毒素提纯技术。这种剧毒在生化与制药领域属于稀缺资源,每克市价高达三四十万美元。在医药方面,已有加拿大制药公司对其镇痛的效用进行三期临床试验。

邱学凡,浙商,其实早在2014年开始转战大健康领域。对于江苏中洋集团这家经营了28年的鱼类养殖公司,上海华佰资本董事长邱学凡推用资本的力量,将其送上生化医疗领域研发与制造的快车道。

在整个亚太地区,医疗行业私募与企业并购都是热潮。

据贝恩公司最新《全球医疗行业私募与企业并购报告》,亚太地区医疗行业2015年的收购交易价值上升至49亿美元,创下最高纪录。上市后私募投资交易数量也开始激增,为该地区带来了近10亿美元的额外资本,几乎为2014年5.75亿美元的两倍。

河豚毒素的资本想象

这里是“河豚鱼之乡”海安,富庶的江苏中部县城,2015年排名全国百强县第49名。

众所周知,河豚鱼身有剧毒,这种毒从投资角度看,犹如一把双刃剑。河豚鱼食品开发需要无毒,生化及医疗领域毒素又是奇缺的资源。

中洋早在1996年就开始研究如何通过人工控毒,养殖无毒河豚。达成了目前的规模化养殖。

“当时我们找了水产相关大学和研究院的专家讨论,没有一个人支持无毒养殖的研发,”中洋集团董事长兼总裁钱晓明回忆20年前,“当时启动是1996年,恰是日本研究无毒河豚47年还没有进展。”更何况,彼时国内的研究水平怎么能跟日本比。

“研发前后大概投入了2000万元,这在1990年代是一个了不得的数字”。

钱的倔强,在六年后,被证明是执着。2002年,暗纹东方鲀控毒养殖方法被中洋攻克,从2002年起送检国家卫生疾控中心养殖河豚鱼被确认为无毒物,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单这项专利的估值,也需要十多亿元,成为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也因此由中洋主持制定河豚鱼系列国家标准。

而现在,中洋要重启更具备投资价值的河豚毒素提纯项目。

“我们的研发,不仅能控毒,也可以增毒。”钱晓明自信地称。这种想法,早在15年前,中洋就已对此开始研究。

不过,由于国内有关河豚鱼的禁令,这一河豚毒素提取技术封存至此。直到近期《关于有条件放开养殖河豚生产经营的通知》胎动,钱晓明决定重启这一“实验室技术”。据其计划,6月在原来技术基础上重复进行小试,并在半年到一年内完成中试,即可以规模化操作之前的下一步准备工作。

根据目前的生物学研究,河豚毒素主要可以用来镇痛、麻醉、抗癌、戒毒、镇静,而且用量极少,价格昂贵。

河豚毒素以微克为单位计价,目前市场价因纯度不同在每克十万到三十多万美元不等,如果药用,纯度需要达到99%以上。(1克=1000毫克,1毫克=1000微克)。

不过,目前世界上还没有河豚毒素成药。李嘉诚投资的一家加拿大河豚毒素制药公司WEXPharmaceuticalsInc.,在河豚毒素制药研究走在前列。

不过多年投资,目前其用作抗癌镇痛的药品在加拿大已处于三期临床试验阶段,用作化疗引起的减轻疼痛的二期临床试验已在美国完成,正拟定三期计划。

淡马锡“故事”的战略价值

这一次,资本力量所打开的中洋对产业前景的想象空间,或远大于21年前的那颗重磅:1995年,新加坡国家投资公司淡马锡向中洋集团投资1200万美元。

在决定研究无毒河豚的前一年,中洋发生过一件大事:1995年,新加坡国企投资公司淡马锡投资中洋1200万美元,这是中洋发展史上首次得到国际资本的认可。

钱说,在发展过程中,完全依靠每年的利润,发展太慢,失去的是机会。发展的动作要快一点,基础要牢一点,产业链要长一点,格局要大一点,一定要资金支撑。

实际上,多年来,中洋发展的实力,融资已经主要依靠银行。

但钱在产业端融资对策,是将商业性融资逐渐置换成政策性融资,拉长融资期限,降低资金成本,这反而在经济整体下行的背景下变得可实现。

在2016年第二批发改委专项建设基金中,中洋有望获得1亿元基金。

过去几年,中洋每年还从政府各部门获得各类科研和项目补助,少则几百万元,多则上千万元。“农业部、科技部、水利部、财政部、发改委等部门,每年都会有对应的项目,如果觉得能做,就可以申报相应的科技和发展项目经费。”钱说。

而从产业升级的角度来看,钱晓明的逻辑是:要加速产业发展,路径其一,是用政策性融资置换商业性融资,既可拉长融资期限,还可以大幅降低成本。其二,就是上市,走资本运作之路。

产业链上下贯通,

上市板块整合

下一步,中洋要借助资本的力量提速进入渔业养殖产业链上生化与医药科研领域。引进战略投资者。而邱学凡的资本,等同于河豚毒素开发与运营项目的天使投资。而接下去,还会启动A、B轮融资,最终上市,打造资本退出通道。

钱晓明对于上市有不同的计划版本,而邱学凡同样看重的,则是水产养殖的上下游产业,重点是河豚毒素生物项目。

根据钱晓明目前的判断,河豚毒素的年产量可达到5-10公斤,按每克10万美元来计,5公斤就价值5亿美元。“中洋其实想要解决两个问题,除了河豚毒素的提取,本身还有原材料河豚鱼的供给。”钱晓明介绍,要提炼1克河豚毒素,需要20公斤河豚卵巢,也就需要120公斤雌性河豚。

重启河豚毒素提取项目,邱学凡的投资兴奋点在于,河豚毒素完全是“皇上女儿不愁嫁”,“如果做好中试,制药公司的合作绝对不是问题,甚至可能有海外并购机会。”

“市场上其实最缺的不是钱,而是科技与人才。”钱晓明认为,产业首先要把自身打造出吸铁石般的核心价值,资本才会像铁屑般滚滚而来。所以,他表示,对于进驻的资本,是一场双向选择,看看对方于中洋的未来构想是否具备战略合作价值。

邱学凡资本得以导入,是建立在5年的交情上。钱晓明的专注与实干,邱学凡的应变与“眼光”,这几年又倚重大健康领域投资,双方的合作是人、资本、方向的多方融合。

在生物制药板块,除了河豚毒素的研发。中洋认为自身的核心价值还有鱼类免疫蛋白。

“我们不会自己来制药,鱼类免疫蛋白到时做保健品的话我们考虑自己来做。”钱晓明对于未来的规划,判断清晰。

作为中洋的渔业核心,养殖业将从今年开始面向C端(终端消费市场)拓展。“过去我们的精力重点是放在科研和养殖上,接下来资源会向品牌建设倾斜。”钱说。

这是中洋生态鱼类股份有限公司的核心,也是拟上市主体之一。

再往上游来看,是种鱼板块。国家“十三五”百大战略工程项目中,种业自主创新排在第七位。比如奶牛,种牛资源就不掌握在国内企业手中。而中洋集团二十多年前就从长江保留了多种珍稀物种,钱认为这是不可估量的先发优势。

全产业链,从鱼种,到养殖,到加工,终端市场销售,到鱼类生物医药,对钱晓明来说,是否将几大板块整体上市,目前尚不确定。

(编辑:李伊琳,邮箱:liyil@21jingji.co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