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你玩手机停不下来?丨壹读百科

 宛平2008 2016-06-03
图片来自网络

壹读微信号:yiduiread


“刷5分钟某某圈我就去看书……”

“看10分钟某博我就去工作……”

“赞2个某乎回答之后一定去洗衣服……”

“还差几分钟整点,聊到整点就去写稿子……”

“睡不着,我就玩几分钟手机……”


壹读君(微信:yiduiread)每天就这样把许多时间浪费在刷网络社交工具上,每当从信息狂潮中惊醒过来的时候,发现离当初对自己“几分钟”的承诺,已经过去了好几个小时!


遥想当年高考的时候,壹读君也是一晚上刷好几套卷子不眨眼睛的金刚小学霸!为什么现在面对手机,却控制不住自己的行为了呢?


今天壹读君(微信:yiduiread)就一鼓作气不干别的,专门来解释这个问题!


心无旁骛的资深实习壹读君丨泊风


从1953年的小白鼠说起

1953年,詹姆斯·奥尔兹(James Olds)和彼得·米尔纳(Peter Milner)这两位年轻的学者在实验室里重复着一个已经被做过很多次的实验。


这次的实验对象是一只小白鼠,目标是通过植入小白鼠大脑里的电极,研究小白鼠大脑里产生恐惧的区域。


过去的实验报告都在描述小白鼠在笼子内受到电击后会多么厌恶这样的电击并且会远离自己曾经受到电击的区域。


但不知道是实验的哪部分出现了问题,奥尔兹和米尔纳的小老鼠在这个实验中爽翻了过去,不停地回到那个自己被点电击了的角落,一次又一次电击自己……


为什么你玩手机停不下来?丨壹读百科 


后来两个人在回顾实验中发现,在往小白鼠大脑里植入电极的时候出现了失误,电击刺激的不是会令小白鼠产生恐惧的大脑区域,而是一片未曾被发现的区域。


奥尔兹和米尔纳后来将大脑中的这个区域称之为“快乐中枢”(Pleasure center)。【也被称为“奖励中枢”、“奖励中心”等】


之后在对这个实验的重复中,两位学者发现小白鼠学会自行电击后,会不停电击自己,直到精疲力竭为止,甚至很多小白鼠被累死在电击自己的实验过程中,甚至放弃了食物,以免停止电击刺激这一过程。


为什么你玩手机停不下来?丨壹读百科 

△实验复原图


科学家们在知道了这个实验结果之后,和壹读君(微信:yiduiread)的想法一样——这个实验换到人身上会什么样呢?


一个叫做罗伯特·希斯(Robert Heath)的精神病专家在病人身上重复了这个实验,他的病人的反应和小白鼠一样——病人们停不住地电击自己,结果显示他们平均每分钟会电击自己40次。在过程中很多病人会由于电击使肌肉放松下来,部分病人会休克,还会体会到欲望与快感。


之后电击方法便风行起来,在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的美国被用作治疗精神分裂症和癫痫,在发现对这两种病其实没多大作用后,它才被用在了应该被用的地方——治疗抑郁症,并延续至今。


为什么你玩手机停不下来?丨壹读百科 

△然后……这种疗法在电影里的口碑可不是很好


2001年斯坦福的神经科学家布莱恩·克努森(Brian Knutson)对大脑的这一区域的功能进一步进行研究,并阐述了大脑这一区域的工作机制,抛去那些复杂的实验过程直接讲结果的话……


“快乐中枢”的工作机制是承诺快乐,但并不真正给予快乐,在人某种行为过程中“快乐中枢”释放多巴胺让人们持续某种行为,让人们保持期待(并且多巴胺的首要功能也并不是普遍观念中的带来快乐,而是让我们追求快乐)。当真正得到某个东西,或者完成某个行为后,负责快感的是另外一个区域,它带来的快感往往没有“快乐中枢”承诺的快感强烈。


壹读君(微信:yiduiread)还记得高考以前满心欢喜期待高考结束了会有多开心,但是真的结束了没有多少快感……


如果把三代人的实验进行一个总结的话,人们始终被大脑欺骗着期待得到许诺的快乐,但大多数时候它只给予期待,就算最终获得快感也与期待中的有所不同。


说了这么多,回到今天的主题。


为什么我们刷社交软件的时候停不下来?

因为今天的社交软件激起了“快乐中枢”持续不断工作,让我们对新的信息产生持续不断的期待。而且今天社交软件的设计,根本不会给予用户以一个结果,永远让用户处在期待和没有结果不被满足的过程里……


比如某博的信息加载页面从来没有信息终止的地方,意识稍微不受控就能够点击加载更多,直到新的信息再出现为止,当我们在某博停下来时,往往是把全天的热点甚至全周的热点刷完的时候,连一周以内的段子都背得滚瓜烂熟了。


还有某某圈,红点出现就表示有新的信息,在开始查阅新的信息时“快乐中枢”就已开始工作,并持续不断给予人期待——也许是有人会提到我,也许我会看见我想看到的人,也许会有我感兴趣的信息出现……但大部分时候并没有,直到我们把所有信息看完,这一轮的刷屏才彻底结束,然后又有红点了,开启下一轮……


为什么你玩手机停不下来?丨壹读百科 


除了一些激发人持续不断期待的设计以外,互联网还总在想方设法赢得点击量与用户数量,常用的一个手段是运用人的原始欲望——食欲、性欲、怜悯等“引诱”用户上钩,现在很多推送都多少带着与这些相关的元素,所以一不小心我们就会向自己的原始欲望投降。至少壹读君看到大长腿的时候总会点击去看两眼才甘心停下来,然后心安理得的忘记刚才上网的真实目的,之后毫无目的地浪荡在偌大的网络世界里,等好几个小时以后再停下来……


在这些工具面前壹读君(微信:yiduiread)就像电击自己的小白鼠那样。


为什么你玩手机停不下来?丨壹读百科 


真的就没救了么?

如何在这样的行为面前停下是最重要的问题,在知道了我们的大脑在持续不断给我们期待,却不带来承诺的快感这个真相后,解决网络对我们注意力的剥夺这个问题也就不再困难。


“有意识的记录”是戒断很多成瘾习惯的普遍方式,比如戒烟、饮食障碍,走出一段不合适的关系,也包括我们今天所说的网络工具使用无度,都可以通过它来解决。


为什么你玩手机停不下来?丨壹读百科 


最需要记录的是每次使用网络工具后的感觉——我在使用它们时真的感到快乐了吗?还是只是处在持续不断的期待感里?我是否对自己的行为感到自责呢?它带给我的正面情绪多还是负面情绪多呢?


壹读君(微信:yiduiread)从自己的经验来说,在使用这些社交工具时的确充满期待,但期待中的快乐,很多时候还会引起对自责和羞愧。


在对足够的情绪有过统计之后,理性地做出一个决断就不再是问题——人干嘛故意找不开心呢?


不过这里提到的一个普世性的方法,关于时间管理、情绪管理工具书有很多,壹读君(微信:yiduiread)就不在这里多费吐沫了,如果实在连书都懒得看,出门左拐趣哥的人间指南和人间智障指南,一定能帮您找到解决的方法!


可“快乐中枢”带来的期待是不好的么?

从前有一个叫做亚当的瘾君子,三十多岁的他每天都将自己放逐在大量的酒精和毒品之中,有一天超量吞食了毒品,等醒来之后亚当失去了对毒品和酒精的欲望。


这听起来似乎是个还不错的故事,但后来的事情却让医生们大跌眼镜,亚当不光是失去了对毒品和酒精的欲望,对所有一切的期待和欲望都消失了,原因是过量食用的毒品损害了亚当大脑“快乐中枢”的区域,亚当也没有欲望了。


无欲无求的亚当陷入了严重的抑郁。然后科学家们把他的案例写进了《美国精神病学期刊》上……


所以没有欲望,也不是好事。

 

开篇的时候壹读君(微信:yiduiread)问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遥想当年高考的时候,壹读君也是一晚上刷好几套卷子不眨眼睛的金刚小学霸!为什么现在面对手机,却控制不住自己的行为了呢?”


因为壹读君小时候,没手机!


为什么你玩手机停不下来?丨壹读百科


参考资料:

The Willpower Instinct:How Self-control Works,Why it Matters,and What You Can do to Get More of It. Kelly McGonigal, Ph.D. 

"Reward" from brain stimulation in the rat. James Olds.Science 122:878.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 In A Tasman, J Kay, JA Lieberman (eds) Psychiatry, Second Edition. Chichester: John Wiley & Sons Ltd, 1865–1901.


公众号转载,联系我们并取得授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