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文化常识:砚的别称及由来

 江山携手 2016-06-04

  

砚的别称及由来

  砚,研墨工具。由于墨汁的广泛使用,砚台的使用价值越来越低。砚,看似简单,实则也很复杂,一种名砚史,都可以写一部很厚的书。砚有许多名称,大多是从古代名家、诗人、书画家的诗句延续来的,多数人认可,名字就算定了,所以砚的别名很多。悉数如下:

    (1)石君。宋代苏东坡曾为婺源龙尾山“罗文砚”(歙砚一品种),写过一篇《万石君罗文传》传记。说:“罗文,歙人也,其上世常隐龙尾山。”并说“罗文”因“助成文治,厥功茂焉”封“万石君”。因此,不管是什么材料制作的,也统称石君。例如铜砚、铁砚、竹砚、瓦砚等,也可统称石君。

    (2)石友。古人特别珍惜“情”,读书人都把书斋中的各种珍品,以友相看,所以砚被俗称为石友。

    (3)墨侯。唐代文嵩以砚拟人,曾作《即墨侯石虚中传》,称砚姓石,名虚中,字居默,封“即墨侯”。

    (4)墨海。砚的别称。一般称大的砚台,也有称为海砚的。墨海也指大墨盆。湍翟灏《通俗编》曰:“今书大字用墨多,则以瓦盆磨之,谓其盆曰:墨海。”

    (5)墨池。一般特指小的砚台。即大砚称“海”,小砚称“池”。也有把墨盒称为墨池的。

    (6)墨盘。是一般比较浅的砚台的俗称,通俗指像是盘子状的较大型砚台。

    (7)墨田。“墨田”是耕耘的意思,研墨如耕田。

    (8)砚山。依石头的天然形状凿为砚,刻石为山,所以叫做砚山。

    (9)砚池。有一种砚的形状是凹形,称作砚池。砚池,是指在砚的一端,有一个蓄水池,为研墨加水方便而设的,大小不定,深浅不等,据石的形状而定。

    (10)砚瓦。俗称瓦头砚,又叫瓦砚。秦汉时用的建筑瓦当,多采用澄泥制成的,后来被人们改制成砚。

    (11)陶泓。唐代韩愈《毛颖传》称砚为陶泓。陶泓指砖瓦砚。在唐宋时代,石砚已普遍,但开采困难,制作条件限制,相比较而言,陶砚便于制作。

    (12)陶砚。陶砚,是瓦砚、澄泥砚、泥砚、砚瓦的统称。有圆形、三角形、椭圆形等,三足有盖,还刻有山形、龟形等,并刻有花纹,制作精美,形象生动,活泼可爱。

    (13)研磨器。对原始砚的俗称。在新石器时代,以研磨石墨或其他颜料的器具。

    砚的别称,还有多种,其中有些称谓可能许多人都闻所末闻。例如“润色先生”。早在唐代女诗人薛涛诗《四友赞》曰:“磨润色先生之腹。”称砚为“润色先生。”再如:“徐公”,专指鲁砚中的“徐公砚”。徐公石色有茶叶末、蟹盖青、鳝鱼黄、沉绿、生褐、绀青、橘色等,有数色同现一石者,极为调谐雅静,世之罕见。若用此石制砚,其砚亦珍贵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