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审美文化视野中的贾宝玉、光源氏“泛爱论”研究

 7sasa7 2016-06-04

  贾宝玉与光源氏是世界文学史上最为著名的两个“泛爱”典型。有关二者的“泛爱论”研究,学术界历来存在一种“贾高源低”的传统格局。然而如果将其置于审美文化视野中进行审视,我们会得到不同的答案。 中日文化交流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历史交往中,日本美学一方面吸收了中国儒家以“和”为主与中国佛家以“空”为主的审美文化传统,另一方面也保留了其在古老“真情观”的基础上所建立起来的“物哀”民族美学特质,以区分于以中国传统“道德观”为依托的以“善”为主的美学特质。正由于中日审美文化的这种一衣带水又各有千秋的交融关系,贾、源的“泛爱”才既呈现出惊人相似的一致性,又有着本质上的审美差异存在。审美文化并没有对错之分,它只是各民族由于地域环境、生活习惯等的不同,在其悠久的发展历程中所积淀下来的民族集体无意识。因而,从审美文化学角度来看,贾、源二者的“泛爱”并无孰高孰低之分,无论对谁的“泛爱”行为进行抬高都是片面武断的。反而其背后所展示的东方审美文化之精华与民族审美文化之特性,才是我们最应该了解并欣赏的文化瑰宝。 因此,本文旨在审美文化这个宏观的视野下,重新对贾宝玉、光源氏的“泛爱论”进行解读,以期更好地展现二者“泛爱”的深层文化内涵以及其背后所隐藏的美学价值。同时本文也希望,通过此探讨,我们能够在借鉴与吸收他国审美传统的基础上反省并丰富自身的美学体系,使中华美学在自我更新中不断壮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