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针灸行路一二三

 同尘医馆 2016-06-04
针灸行路一二三
中医朱小宝06.02 06:30阅读202
我的医路十年之一


下午送走锦山,已是傍晚,客车在余晖和绿树间带起烟尘。空气微微热,迥然不同于那日他来的清晨,几番辗转坐了一夜的火车来到高阳县城,天阴沉沉的,我俩嚼着油条聊着中医,他咽一口豆浆直着眼睛,听我吹针灸的种种牛逼。

imgLoading

锦山行医内蒙,是很杰出青年中医,主攻方脉属于实战高手,年初我去呼和浩特专门交流学习,自我东北游学归来,针灸手法大有突破,又见我每天发针灸医案,见我吹的神乎其神,所以很是手痒,于是停诊一周专门来拜访交流。

 因为针灸有家学,临床比较早,到现在已经十年,针刺人数也早已过万,虽然在大学就已经开始针灸授课,但是高手上门讨教还是觉得不踏实,怕误人子弟翻看大学时写的医案和教学笔记,觉得很是肤浅。所以这几天一直在翻看针灸大成,诵读针灸歌赋。习练张老的二十四式手法,但看锦山那崇拜的眼神,我陡然觉得忽悠他还是没问题的

imgLoading

临别酒宴上锦山举杯佩服的说,我从你这里学针灸有三个最大的收获

一是单手投针刺穴

二是双针刮摩行针

三是天地人配穴法  

单手投针刺穴的故事


imgLoading

锦山随我在医院各个病房针灸治疗,时而操作,时而讲解,恍然回到了大学时代,选修课时随张会针老师带我针灸也是这般模样。每个周一周四的晚上,新建一窗外依旧车流不断,两百人的大教室,虽然打开两旁的窗,还是有些热,课间张老师同学针灸,总是围满了同学,人群里。我在老师身后拿着针具和棉球,听讲解看手法,大概这样跟诊了半年,老师终放心让我给同学们针灸,但开始站在还是我身后,时而点拨,时而批评看我都已熟练才放手让我临床。

有一次记得最清楚,也是一个夏天,我刚刚独立针灸不久,窗外有风

那晚课间七八个同学治疗,老师针灸三个后,说你们让朱同学给你扎吧

他的进针手法已经很不错了,然后递棉球给我,转身上讲台讲课。

我接过棉球如接过高僧的衣钵,开始认真的一个个针灸,以往老师都会看我扎完最后一个,人回了座位才开始讲课,可能那晚老师对我很放心所以没等我。但这一下子把我搞慌了,两百多人的教室瞬间安静下来,只听到窗外的风拍打树叶的声音,老师站在讲台,我弯腰在第一排扎针,抬头一望,我去,两百双眼睛貌似都在看我,暗叫不好,推手进针法练的并不很熟练,如果我一针把这个同学扎痛了,她叫起来,我以后还怎么给人针灸,怎么混啊,想着,汗便从后背和额头渗了出来,我小声给女同学说,求你个事啊,一会如果扎疼了能不能不叫啊,同学很给面子说你扎吧,我忍着就好,深吸一口气刚要扎,发现手里只有1.5寸的针了,这个推手进针肯定疼,咋办?!索性不故无菌概念,学着老爸的模样,手指夹住针身,只露出一二分的样子,顺势投标枪一般把针飞速刺入穴位,此时心扑通扑通跳个不停,抬头看姑娘,她点头示意示意一点也不痛,我大喜,遂用此法配完了所有的穴位,都毫无痛苦。

 

imgLoading


之后临床上大都是这种刺法,但总觉得与教科书上不同,拿不出手,直到去东北得针灸大师张缙先生手稿,听讲课录音,才知道这叫投针刺穴,张老悟刺针法还有一个很有趣的故事。

张缙先生出身是外科医生,抗美援朝时在战地医院为伤员手术,那时他问过近百名贯穿枪伤的士兵,同志,你们被受伤时疼吗?士兵说一点也不疼,都是旁边的战友提醒流血,才知道自己负伤的。张先生心里琢磨,子弹有手指那么粗,贯身而出之所以不痛,很大原因是什么?是速度!所以如果针刺速度加快的话,也不会痛,于是就用投标枪的方法,投针入穴,用于临床果然好使!

imgLoading

 对于夹针身而刺,会不会污染针身的问题,张先生也通过对针灸历史的沿革有了解释,他说现在的套管拍针入穴,都是从日本传回来的,无菌概念也是现代医学的概念,针具和概念的引入,让针刺手法几近失传,因为针刺手法必须贯力,从刺穴之前就要力伴针行,而且穴位是一个功能区,有免疫功能,所谓无菌概念在针灸这里没必要那么苛求。


双针刮摩行针


imgLoading

双针刮摩行针,是我研读张老针刺手稿和临床实践中得出的新针法,

我从小针灸治疗中风起手,所以力道刚猛,针具粗大,好求针感。所以对于轻柔的手法了解和应用都不多,直到读张老手稿,临床用虚搓的手法,竟然得到了寒热传导,而且患者感觉上瘾般的舒服!这才重视了轻柔手法的妙处,自此在临床上大量应用,效果出奇的妙。双针手法的发明也是偶然,

那几日,因为思路打通,针刺疗效加倍,病房的患者家属看到奇效,也要求针灸治疗,一时间洛阳纸贵,针刺人数多大三十几个,然而我又苛于疗效,每个患者都加入了虚搓,这样一来针刺时间大大加长,我也为此大为苦恼,因为我治疗腰腿病,刺足三里必加阳陵泉,两个穴位离得太近,分别做手法太不方便,那日扎到最后一个患者,一口水也没喝,身心俱疲,心想这么个玩法,不累出个三长两短吗,三长两短,这个词提醒了我,灵机一动,三个手指虚加住足三里阳陵泉两个针,上下虚刮摩擦,只是十秒,患者兴奋的说,我的脚热了!我一下子来了精神,在其他几个穴位也扎了辅助针,做这个手法,每一个都有冷热和传到!回头想想这是内经上的齐刺!也像董穴的倒马针,而且把张老的虚搓手法灵魂加了进去。

我把手法分享到小群,田应旭用了,说得气快,方便灵通。范修文用这个手法,飞经走气,治好了母亲的脑鸣。我治疗头项疾病,一律刮摩风池穴,各种传导和立竿见影!

相对于烧山火,透天凉,青龙摆尾等手法,我在临床更偏爱轻柔有效的刮摩。

天地人三才针法


imgLoading

天地人三才针法,本源自于标幽赋,但我的应用确是听了王彤大哥的录音之后才体悟出来的,王彤大哥给针灸大师贺普仁,端过三年针盘。其实针灸说到底是“手里活儿”理论多完美,扎不出效果都白搭,彤哥比起那些举着小本笔记的学生,有了天然的优势。赴京学习和彤哥吃饭,他一口京腔绘声绘色的讲着他跟诊的故事:贺老手一摸患者小腿,啪,一针就进去了,学生问这是哪个穴位,贺老说,足三里啊!学生一个个都傻了,不敢说话,这位置和书上写的不一样啊。关键是贺老每次扎足三里位置都不一样,但是必会揣穴。

这说明穴位是一个功能区,并非一个个的固定点,经络如河流也会有偏移,所以“知为针者信其左,不知为针信其右”左手揣穴很重要。

有学生问,老师为什么总是扎天枢穴啊,

贺老说,这个穴好啊,它可以把阳气调上来,阴气调下去。

我在临床诊疗,发现天枢的针感上可达肩颈,下可至足背。贺老所言不假,

联想到杨奇云大哥说的八字针法,所有的配穴是在立体空间上布一个局。让这个结构更加稳定,而且可以行成持续的刺激,达到良好的效果。

其实无论是彭静山先生针刺配穴喜欢刺出雁阵,还是贺老的三才针都是这个道理,人是一个整体,所以着眼要大,针刺深度天地人三部,配穴思路上中下合谋,局部与整体想呼应,手法与配穴齐飞。

imgLoading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