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非遗]汝瓷,一代宗师朱文立

 秦岭之尖 2016-06-05


汝瓷,为宋代汝窑烧制的青瓷统称。汝窑创烧于北宋晚期,为宫廷御用瓷器。金灭北宋后,汝窑也随之消亡。其开窑时间前后只有二十年,由于烧造时间短暂,传世亦不多,南宋时,汝瓷已经非常稀有。



2011年,汝瓷烧制技艺被选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朱文立荣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汝瓷烧制技艺)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朱文立1975年从部队回来,到汝瓷二厂工做,1976年到实验组实验汝瓷。朱文立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刻骨钻研系统学习汝瓷烧制技艺,多次到山东、浙江等地学习深造,时间不长便崭露头角,先后试制成功了豆绿釉、天蓝釉、月白釉,特别是他1979年研制的豆绿釉,在汝州大规模投产,取得了非常好的经济效益,在这种情况下他当选了当时的县六届人大代表,并且提拔成汝瓷一厂的副厂长,可谓名噪一时。


本以为事业有成的朱文立却在1982年参加上海首届国际古陶瓷会议时被泼了一盆冷水。故宫的古陶瓷专家告诉朱文立,你们厂里现在生产的不叫汝瓷,叫临汝瓷,真正的汝瓷是故宫和台北故宫博物院存的天青釉瓷器才叫汝官瓷,也叫汝瓷。朱文立如梦初醒,原来自己一直研制生产的只是临汝瓷,根本不是汝瓷。




会议后不久,当时的轻工部下达了'汝瓷天青釉的研究'项目,成立实验组,以省轻工研究所为龙头展开科研攻关。当时朱文立在汝瓷一厂任技术副厂长,在实验组里配合烧成。原本计划是半年拿下,结果前后实验了两年都没有成功,实验组就此解散,朱文立也是倍感失望,想就此放弃,当时故宫的专家,当时的李国帧教授,都希望在他们有生之年能看到汝窑的恢复在这种情况下,朱文立又坚持了两年。



又是两年过去了,朱文立尝试各种方法仍旧烧不出汝瓷,“一烧就是绿的不是天青的”,很是气馁、泄气,他再次想到了放弃,时任中国古陶瓷研究会会长、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冯先铭先生和李国桢教授等几位古陶瓷专家依旧鼓励他,告诫朱文立成功往往在于坚持,希望他一定要把汝瓷的事业继续下去。




在绝望之时,清华大学杨根教授寄来的一本手抄本的《历代名窑资料汇编》。书中谈到柴窑烧成柴瓷时,记载了柴世宗的一道圣旨: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传说当时两任瓷器官都没有烧成天青色的柴瓷都被斩了,第三任瓷器官烧了两窑没有烧成,如果再烧一窑烧不成也要被斩,他女儿说问“怎么能烧成天青色?”他说“用生人跳入即可,就是拿活人祭窑”那么到烧第三窑,他的女儿趁人不备跳入窑中,窑气崩裂,光怪陆离,片瓦千金,所以柴世宗封他女儿为孝女。



虽然只是传说,朱文立却看到了成功的希望,朱文立就分析这个传说有没科学的一面,如果人跳到窑中烧了以后只有骨头,只剩骨头,其它都没有了,那么,骨头的成分是磷和钙,是不是磷和钙起到关键的作用。朱文立就拿各种骨头烧,各种方法烧,然后骨头烧完都是白色的,都不会有天青色。他又尝试把骨头烧完往釉里兑,一两、二两……无论兑多少都呈现不了天青色,仍以失败告终。




接二连三的失败让朱文立备受折磨,又想到了放弃,但一想起多年来支持他的专家们他就心绪难平。这些专家很多都已步入老年,看到汝窑恢复是他们毕生的希望,不能让他们失望,所以他必须咬牙坚持。朱文立从“烧骨头”的过程中吸取教训,又配了328个配方进行反复试验,到最后一个配方的时候非常自信,装好窑之后一共烧了两天三夜。那时候用小土窑烧,温度很高,高温时添两次火就得喝一杯水,打开笼门以后有1000多度,腿两边都烫出来燎泡。朱文立一直没睡觉,守着窑炉坚持自己烧。本以为这次要大功告成了,可烧到瓷化以后,火罩挑开一看仍是绿的,他彻底泄气了,回家倒头睡了几天。可窑烧了总得出窑啊,几天后窑炉打开出窑的瓷器基本上都是豆青色,偏偏有四件天青色,很奇怪,上天似乎开了个大大的玩笑。虽然成品率不是很高,但这久违的天青色却让朱文立喜出望外。




不久,古陶瓷专家、中央美院教授叶喆民来到汝州,看到汝官瓷恢复成功非常高兴,指示朱文立马上到中国科学院当时轻工部研究院找李国桢教授和故宫冯先铭会长,向他们汇报。朱文立带着瓷器来到北京,李国桢教授看了更是欣喜异常,感叹道:“汝官瓷重回人间啦”,冯先铭先生看了后,挥笔提到:汝窑釉色最难仿,比定、耀、钧等窑难度大的多,明清两代景德镇虽仿过,但没有成功,你厂经过五年多的努力,终于使汝窑天青釉再度出现。


而后又不断试烧,经过一年的检测,到1988年通过国家鉴定,朱文立历经五年成功研制汝官瓷天青釉,使断代800年的汝瓷再现于世,填补我国“汝瓷”空白。




李国帧、冯先铭曾跟朱文立讲过:汝窑最难,也是我们国家最辉煌的文化遗产,你只能传承好,不能扩散,扩散了对我们国家的陶瓷文化不负责。如今20多年过去了,朱文立又配了290多个配方,用他的话说“又前进了一步,又把汝官窑(汝官瓷)配得和故宫传世品一样”。 



问之天青釉成功的奥秘,朱文立坦言一是得益于李国桢、冯先铭等陶瓷专家的帮助,能让他有幸逐一亲手把摸故宫的汝瓷珍品,拿到自然光下认真研究;二是得益于陶瓷考古的进行,能够有更多的实物得以研究、比照。汝瓷的恢复和发展离不开考古的支持,朱文立一方面致力于汝瓷釉色的恢复,另一方也把更多精力放在古窑口的发现和探究上。”发现不了窑址它没有参照物,没有实物怎么研制,发现很研究是有紧密的关系的,你只有发现实物才能对照,发现遗址才能寻找当时用的原料,这都对研究有非常大的好处。”朱文立说。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冯先铭、叶喆民等古陶瓷专家主持对宝丰清凉寺汝窑遗址进行了大规模发掘,发现了大量残片。特别是经过1987年的发掘,大家普遍认为清凉寺是真的汝官窑遗址,千年谜案得以解决。




1989年朱文立把汝官瓷恢复以后,经常到故宫和冯先铭先生探讨汝瓷情况,总觉得故宫的传世品和清凉寺发片的瓷片釉色不一样。”冯先铭也疑有没有第二处汝官窑遗址,朱文立觉得如果有第二处,就可能在汝州城内,因为汝窑宫中禁烧,如果汝州城内找不到就没有第二处,只有清凉寺一处,带着疑问,朱文立开始下精力在汝州城内寻找。



从1989年开始,不管谁家盖房子,无论刮风下雨,朱文立总是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现在盖房地基挖得都比较深,宋代的地层离现在汝州城的地面只有三米多,所以不管谁家盖房子朱文立都去寻找这个实物。



他这一找就是十年。1999年3月,一户民居在文庙东南开始修建,当推土机推至距离地面3米多深的地方时,两堆醒目的灰青色和灰白色堆积物出现在面前,后朱文立做烧成研究后确定其为配置汝官瓷的半成品釉料,揭开了汝州文庙汝官窑遗址发掘的序幕。



文庙窑址发现以后,朱文立都开始着手在釉色上要把汝瓷再进一步,到2010年他又配了200多个配方,终于把釉色达到了文庙时期的水平。



如今的朱文立已近古稀,对于汝瓷、对于陶瓷的研究与传承却丝毫没有停歇的意思。



“这几年来,不管是研究,在各方面,一直没有停,本来步入老年很想休息,但有的研究资料,发现资料,研制资料还要总结下去,把他传承下去。”——朱文立



而立之年,他投身汝瓷,历经五年成功研制汝官瓷天青釉,使断代800年的汝瓷再现于世,填补我国“汝瓷”空白;四十年来,他痴心不改,把我国古陶瓷考古史上的三大悬案逐一破解,古稀之年老骥伏枥,誓将汝瓷传向未来——他就是汝瓷大师朱文立。


来源: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