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血压降不下来?来这里找原因!

 万宝全书 2016-06-05

虽然人们已开始认识到治疗高血压的重要性,但高血压的有效控制率仍很低,这很大程度上与不少高血压患者存在认识误区不能遵从医嘱治疗有关。

高血压病是最常见的慢性心血管疾病之一,常引起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多种致残致死性心脑血管并发症,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当您还在为血压高苦恼时,不妨先看看以下常见的治疗误区您有几个?

1

误区

保健品比降压药更安全有效

很多高血压患者认为长期服用降压药可能影响肝肾功能或者产生耐药性,也有不少患者错误的将说明书上罗列的各种副作用及不良反应与自身情况关联,从而盲目的停药或换药,改为“能更安全有效降压”的保健品,最终导致血压波动甚至出现心脑血管事件。

目前广泛接受的观点是:包括保健药品在内的合理膳食、运动等生活方式调整是高血压治疗的基础,但都无法替代降压药物在高血压治疗中的重要地位。

批准上市的药品都通过了严格的有效性与安全性评估,在医生指导下长期应用降压药物是安全的,而且是能给您带来获益的。

此外,目前还没有出现能够治愈高血压的保健品或者保健仪器,即便哪天真的研制出更安全有效的保健品或保健仪器,一定能在三甲医院或大型药店买到,而不会只靠“口口相传”等非官方途径提供给患者。

2

误区

没症状不测血压,血压高不吃药

因个体差异的存在,高血压患者并不是都有临床症状,但是几十年来大量的证据均表明高血压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危害性是由血压高低及波动大小决定的,而不是根据有无症状判定的。

高血压治疗的目的就是通过有效降压尽量减少对心脑肾等脏器的损害,若等到出现症状再降压可能已经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靶器官损害,“亡羊补牢”当然不如“防患未然”更明智。

随着高血压近年来呈现出的年轻化趋势,一般建议35岁以上的一般人群均应规律监测血压,对饮酒、肥胖、吸烟、熬夜、工作压力大及有高血压家族史的易患人群则更应该多测血压,

对于已确诊高血压并服用降压药的患者则应每日多次测量血压,目前多数指南都推荐血压在140/90mmHg以上就应当调整生活方式,并及时就诊,必要时加用降压药物。

3

误区

血压不高就停药,等高了再吃药

高血压是种慢性病,一般需要长期规律服药,并每日规律监测血压。

若服药后血压正常说明是降压药物有效,而不是您的高血压治愈了,不要盲目擅自停药或减药,那只会导致您的血压忽高忽低,反而增加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

此外,血压在一天中本来就会有一定的波动,因个体差异血压可以在晨起、上午、下午甚至睡前出现显著升高。

所以您偶尔测到的“正常血压”未必代表您全天血压正常,故应每日2次以上测血压,必要时行动态血压监测检查评价血压情况。

4

误区

血压降得越快越好

高血压患者在情绪激动、劳累、失眠等情况下血压可能急剧升高,此时降压是必要的。

一般情况下应把血压降至140/90mmHg以下,但却并非越快越好,更非越低越好。

有些患者降压心切,常擅自剂量加倍服药或数药并用降压,殊不知降压过快可导致脑供血不足、心肌缺血甚至晕厥。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修订版)》指出,应根据病情将血压逐渐降至目标水平。

相对而言,年轻、病程较短的高血压患者,降压速度可快一些,但老年人、病程较长或已有心脑血管损伤的患者,降压速度则应慢一些。

5

误区

输液降压更管用

临床上对于出现高血压危象或严重心脑血管并发症时,静脉用药(乌拉地尔、艾司洛尔等)降压是快速有效易调控的降压方法,但并非常规降压方案,更不能替代口服降压药物。

还有些患者认为每年用些活血化瘀、改善循环的静脉药物可以有效“疏通血管”,甚至预防高血压,这是缺乏科学道理的。

每种药物都有其功效、代谢特点及作用时间,短期输液对于长期降压作用甚微。

6

误区

吃了降压药就可以放心吃喝了

高血压的治疗应该说更多的是靠您自己,只有您自己“管住嘴”、“迈开腿”,改变原有的不良生活习惯才能更好的控制血压,减少降压药的用量,减少对心脑血管的损害。

想让王海军医生当您的私人医生?请联系1324154655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