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颈椎病的分类

 郭医 2016-06-05

根据受压部位、组织及所表现的临床症状的不同,可将颈椎病分为以下六种类型:

(1)颈型颈椎病(肌肉韧带关节囊型) 本型最常见。

1)症状:颈项部疼痛常常是颈椎病的首发症状,病程较长者可有颈硬及异常响声。由于颈椎退变,使椎间盘纤维环、韧带、关节囊及骨膜等神经末梢受刺激而产生颈部疼痛及反射性颈部肌肉痉挛。疼痛多由于睡眠时头颈部的位置不当、受寒或体力活动时颈部突然扭转而诱发。故疼痛常在清晨睡眠后出现,一般呈持续性酸痛或钻痛,头颈部活动时加重。

2)体征:体检可见头向患侧倾斜,颈生理前凸变直,颈肌紧张及活动受限。患部常有明显的压痛点,如肌腱附着点、筋膜、韧带及颈椎棘突等。一般无神经功能障碍的表现。

3)X线检查显示轻度或中度颈椎退变。

(2) 神经根型颈椎病

1)症状:多在中年以后发病,呈间歇性病程。突出的症状为颈部神经根性钻痛或刀割样疼痛,可由颈神经根部呈电击样向肩、上臂及前臂乃至手部放射,其部位多局限于一侧的单根或少数几根的神经根分布区内。

2)体征:发作期常见病人颈部强直、活动受限、颈椎生理前凸变小,重者头部处于强迫位,最有诊断意义的是相应颈横突尖部有放射性压痛。

3)辅助检查:X线检查显示颈椎生理前凸变浅、消失甚至反曲,病变椎间隙变窄,钩椎关节骨刺形成,椎间孔变小,偶有椎体滑脱等改变。

(3)颈椎病

1)症状:本型较少见,发病常呈慢性经过,但有时也可急性发作。主要症状为缓慢进行性的双下肢麻木、发冷、疼痛、走路不稳、踩棉感、发抖及肌无力等。病变的好发部位为下颈段脊髓,相当于颈5-6和颈6-7椎间隙水平,约占90%,且主要损害脊髓腹侧的正中偏某一侧。

2)体征:颈椎活动受限,颈部棘间隙、棘旁及横突尖部常有压痛点。

3)影像学检查:颈椎平片大多有颈椎病的特征性改变,CT或MRI:可清楚显示颈髓受压的情况和部位。

(4)椎动脉型颈椎病

椎动脉型颈椎病又称椎动脉压迫综合征,是椎动脉及椎动脉交感神经丛(椎神经)受损而产生的同一综合征。引起本综合征的最主要原因是颈椎退行性变。

1)症状

①头痛:呈发作性出现,持续数分钟、数小时乃至更长,偶尔也可为持续性痛而阵发性加剧。疼痛主要位于一侧的颈枕顶部,多呈跳痛(波动性痛)、灼痛性质,或常伴有患区酸胀等异样感觉。发作时常由颈后部开始,迅速扩至耳后及枕顶区,有时向眼眶区和鼻根部放射。有时发作时可出现眼前一阵发黑或闪光等先兆,并在疼痛剧烈时有恶心、呕吐、出汗、流涎以及心慌、胸闷、血压改变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个别病例头痛发作时可伴有面部、硬腭、舌或咽喉部的疼痛、麻木、刺痒或异物感等,因此种头痛与偏头痛的表现颇为相似,故有颈性偏头痛之称。

②眩晕:为本综合症的最常见症状。其性质可呈旋转性,也可呈一般性眩晕。

③耳鸣和听力减退

④视觉症状:主要由于大脑后动脉缺血所致。其表现常为发作性视力减弱,眼睛暗点、闪光,视野缺损,偶有复视、幻视等。

⑤其他症状:少数病人可有发作性意识障碍。另有个别病例可突发四肢麻木、无力而跌倒,但神智很清楚,并能很快爬起来继续活动。

(2)体征:①椎动脉走行投影处压痛;②类似颈型颈椎病的体征。

(3)辅助检查:X线检查常见颈椎明显增生、尤其是横突孔处;MRA可见一侧或双侧椎动脉狭窄或变形;CT常无阳性发现。

(5)交感神经型颈椎病

本型颈椎病,是颈椎发生退变而使颈部交感神经受到直接或反射性刺激所致。其症状表现极为复杂,且累及的范围也特别广泛,可包括患侧的上半部躯干、头部及上肢,即交感神经分布的所谓'上象限'区。

1)症状:常见的症状有疼痛和感觉异常、腺体分泌改变和营养障碍,以及内脏功能紊乱等,并且这些症状往往彼此搀杂发作。

2)体征:同颈型颈椎病,但常有心率增加,早搏等循环系统的体征。

3)辅助检查:ECG检查一般正常。脊柱X线检查常示颈椎或上胸椎退行性改变。

(6)混合型颈椎病

上述两型或两型以上症状体征并存者可诊断为混合型颈椎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