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欣 常国良 生命教育:互联网时代教育本真的回归

 都市枫叶 2016-06-06

       教育常被当作一种获取知识的工具,对孩子的教育有着关键影响的家长和教师也甚少思虑教育对人性和人本身的作用。在互联网让知识传授变得更为便捷的同时,Scratch教学和慕课(Mooc)等新的教学形式也正使得教育面临重大变革。而在教育界研讨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时,教育的本质属性却常受到忽视。

  工具主义价值观忽视教育对人本身的塑造

  布鲁巴赫尔认为,“工具性价值,就是因为这些价值对于某种事物有用处而判断它们是好的那一种价值。它们的价值依赖于它们去达到另一种价值时所产生的后果。”持有工具主义价值观的人往往重视教育的功利性价值,把教育当作一种手段,致使教育偏离其本真,忽视对人本身的塑造,陷入功利主义的泥潭。

  首先,家长普遍把教育定义为知识和机会的获得,认为孩子接受学校教育的根本价值在于可以获得知识和相应的文凭,从而拿到一个有利的社会入门劵(或者说尽量规避无知识和技能的不利地位)。大多数父母秉持“教育唯上论”(而“教育”又被简单地等同于“知识技能学习”),认为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教育影响着孩子以后的职业发展和婚姻选择。在“教育唯上论”现象存在的同时,也有部分家长认为“教育相对无用”,这类家长以农村父母居多。面临大学生就业的严峻形势和当前社会存在的“脑体倒挂”现象(即同等条件下脑力劳动者报酬低于体力劳动者),部分家长认为孩子能读书识字即可,在孩子接受了一定教育并具有了劳动能力后,便让其退学打工。无论是教育唯上论,还是教育相对无用论,都彰显了父母对教育可获得性收益的衡量,而这种收益往往被狭隘地框定在教育中获得的知识、文凭等对职业和生活的有益性上。

  其次,由于受到升学压力、教学任务以及家长期待等多方面影响,学校普遍将教学的重点放在知识的传授上。学生成绩和升学率通常是衡量一所学校水平的考量器,影响着学校的生源、资金的获得等,学校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重视其教学任务的完成与否,并将学生成绩的高低作为评价教师的主要依据。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获得良好评价,课堂时间主要用于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孩子作为生命个体的实际发展需求。学校课堂实质上成为以知识传授为本的知识课堂,“人人成才”成为教育的追求,而“人人成人”在充斥着工具主义教育价值观的教育氛围中被遗忘。

        生命教育与知识教育错位给人的发展带来桎梏

  生命教育与知识教育有着本质区别。生命教育假设学生是一个具有人性的独立生命个体,其教育的落脚点是“人人成人”,关注生命发展和心灵培养,相对于知识的获得,更重视对学生个体思维和情感的引导;而知识教育则假设学生是有待塑造的准社会参与者,其教育的落脚点是“人人成才”,重视学生知识和技能的获得,关注学生群体的发展。

  雅斯贝尔斯认为,“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的堆积”。教育是影响人身心发展的活动,而人的发展最重要的是人的本质特性的发展,因此教育首先应关注人本身的发展,而不是知识技能的生成。

  实际上,我国一直提倡学生的全面发展,倡导素质教育,但是由于教育观念的阻隔,现实中仍旧是以知识教育为本,忽视对生命发展的关注,导致教育出现偏差,生命教育和知识教育出现错位。课堂作为教育的一个基本载体,在教育理念错位的影响下,出现了教条化、模式化现象,灌输知识的填鸭式课堂也时常可见。生命教育异化下的知识课堂忽视对生命个体发展的关注,重视“教”而缺乏“导”,教学通常是教师教授知识的单边活动,学生被看作知识获取的准社会参与者,而非拥有独特体验、情感、思维的个体发展者。学生在知识教育下获得了成堆的理性知识,而其心灵和个性发展却受到桎梏。

       新的教学形式为生命教育带来危机与契机

  互联网时代来袭,知识获得的平台更为广阔,Scratch教学、慕课、微课及翻转课堂这些先进的教学理念正在改变着传统的课堂,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关注并探究这些理念的适行性,在实践中进行了一些尝试,教学效率得到有效提升。互联网带来的教育变革是一种趋势,更是一种机遇,但机遇往往伴随着风险。

  慕课等新的教学形式,可以让学生学习的时间更为广阔和自由,通过电脑、手机等先进的信息工具在课前提前学习课堂知识,把课堂留给问题和难题的探讨。

  此类新型的教学形式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但如若不能正确利用,可能会更加偏离生命教育的宗旨。首先,可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压力,压抑其个性的发展。目前国内慕课、微课等教学文字资料和视频资料通常是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组织,趣味性和开拓性并不高,一般以教学任务为主,学生的课外时间变少,学习压力可能增大。

  其次,家庭教育功能可能出现弱化。在课堂时间增多的同时,学生的家庭交流时间可能减少,回家后要通过互联网学习新的教学内容,父母和孩子的交流时间相对变少,在孩子自主学习的同时,家长可能会忽视对孩子诸如生活、信念、品德、情感等方面的教育,导致家庭教育功能弱化。

  再次,可能会导致孩子发展遭遇瓶颈。相关学习资料主要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消化,孩子注意力相对分散,如果学习资料的知识渐进性和趣味性不能很好地迎合孩子的群体特点和个体需求,孩子可能会对自主学习产生焦虑、厌恶甚至恐惧等不良情绪,最终影响孩子的发展。

  尽管这些教学形式利用不当可能会给教育带来诸多问题,但如若运用得当,将会是从知识教育回归生命教育的一个契机。首先,学生的自主性得以体现。学习将能有效改变以往传统教学中集体教授式的现象,把学习的主动权下移到学生,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安排学习时间、内容、进度等。其次,有利于知识课堂向生命课堂的转换。传统课堂由于时间有限,教师首先要顾虑教学基本任务的完成,课堂上与学生交流的时间极少,而新型的教学形式使课堂时间增多,为教师和学生的交流提供了机会,有利于对孩子个性的发现、对思维和情感的引导。再次,弥补“教育困难家庭”中家庭教育的部分不足。家庭教育是孩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学校教育相辅相成,但部分家庭由于种种原因存在着教育无力的局面,而互联网时代学习资料的丰富性和视频资料的直观性,可以提供给孩子较为专业的指导。

  互联网时代Scratch教学和慕课等教学理念对教育的冲击,实质上是对课堂管理的一种冲击,革新的是课堂教学的方式,而非教育本身。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应在这个变革潮流中保持清醒的意识,正确认识课堂与教育的关系。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