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发展方略 | 学校改变之“三内三外”

 无痕教师 2016-06-06
 2016-06-05 刘艳萍 

任何事情,都不会一蹴而就,既要突破常规,更要尊重常识。突破常规,是指不因循守旧,敢于挑战现状,快速将“想”转化为“做”;尊重常识,是坚信在学校变革的所有要素中,“人”是核心要素,没有全体教师的努力,任何事情都不能成功。

 

北京十一学校一分校是2014年春在群英小学与206中学的基础上合并成的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两所基础薄弱老校,由第三方优质学校承办,三支队伍、三股力量、三校文化如何跨越差异,形成一个团队,凝成一股力量,创生一校文化,快速改变学校落后面貌,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极其艰巨的挑战。

 

两年时间,从硬件建设看,学校办学条件大幅度改善,更令教师骄傲、学生兴奋、家长肯定的是,学校19年级的课程变革成果逐步显现。因为课程改变,学校才能改变,而片区内生源的 100%回流是基于家长对学校快速变革成果的肯定和信赖。许多人开始追问这样一个问题:对合并校,两年时间能够完成师资队伍的基本稳定已属不易,为什么还实现了课程建设、治理结构调整、管理机制重建等一系列变革?

 

在学校的改变中,“人”是核心要素,要构建一支勇于自我更新的九年一贯制的教师队伍,暂且归纳为“三内三外”。

 

一、“内归因”与“外归功”

 

内归因是说,领导者尤其是校长不要总把问题归结到教师身上,首先要反思自己,是否知道教师面临的困难和当前的需求,能为教师成长提供什么帮助。

 

 1.内归因,让管理变简单

 

思维方式的改变,让我们很快找到了工作的切入点—先建感情再变革,即先人后事,要力所能及地为教师办实事。比如,改善食堂伙食,为教室添置打印机,按照教师意愿购买图书,为学科划拨活动经费,设立“金点子”奖等,让教师在情感上逐步消除对新学校的陌生感和恐慌感,慢慢地接受两校合并的事实。而且,一些骨干教师开始跟着学校的领导团队一起思考学校未来。美国著名领导力大师约翰·P.科特在《领导变革》一书中说:在进行大规模变革的时候,组织所面临的最核心问题不是战略、结构、文化或者系统,最核心的问题是如何改变人们的感受,从而改变人们的行为。实践证明,信赖是人际关系的基石,是团队事业进步的起点。

 

通过我们的多次研讨,最后一致确定学校面向未来的战略目标:建设一所受人尊敬的家门口的好学校。明确了战略目标,下面就是要寻找抵达目标的路径,梳理关乎学校发展的关键成功要素,排在前四位的是:教师、课程、资源、机制。四大要素彼此咬合,课程是学校改变的关键,教师是课程的设计者、研发者与实施者,资源配置是课程实施的物质保障,良好的学校运行机制才能激发教师良好的职业状态和生命状态。

 

建立教师的课程意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遵循内归因的方法,通过一件小事的处理,让教师开始意识到学校课程对学生的重大意义。2014年春,我刚到学校时,发现厕所没有门,也没放卫生纸。询问相关部门,得到的回答是“安了也白安,因为许多孩子会把厕所门和卫生纸当玩具,在门上荡秋千,把卫生纸弹得满天花板都是……”我们不能指责干部没有学生观,批评教师对学生教育不到位,或抱怨学生素质太低,这是外归因,无法解决问题。于是,我与总务处约定,分头在一个星期内搞定一件事:他们负责安装厕所门和放置卫生纸,我让教导处协同教师购买大量图书和乐高玩具,每班开设阅读课和乐高课程。结果发现,学生很快被图书、乐高迷住,很少会注意厕所门和卫生纸的再次出现。因此,我们接受了这样的事实:如果学校有更好玩的课程,学生们不会与厕所门、卫生纸较劲!学校必须提供丰富多彩的课程,满足学生多样化的成长需求。

 

12年级的小学低段,我们实施弱化学科界限的全课程,课程主题化,内容生活化,实施游戏化,教室资源化,两位教师包班,将数学、语文、科学、品德、音乐、美术、舞蹈、戏剧等课程在一个个主题下进行重新架构、整合,给学生一个完整的世界和一段完整的生活。这符合六七岁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符合教育本质,会让他们在完整的课程体验中认识自己,感知世界,建立自己与外界的友好连接。 35年级实施主题下的分科+综合课程, 69年级根据学生情况实施不同程度的选课走班,给学生更大的课程选择权。这时,资源配置问题成为课程落地的关键点。如何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最好的办法是将资源从学校仓库转移到学科教室,让教师、课程、学生、资源实现全面对接。

 

2.外归功,让教师看到自我价值

 

管理学大师杰克·韦尔奇这样说:“在你成为领导之前,你的成功只和自己的成长有关,当你成为领导之后,成功和别人的成长有关。”每个人都希望凸显自己在组织中的“重要性”,渴望个人的才干、能力和贡献得到团队的认可。领导者是否能够及时肯定每个成员的付出与创造,支撑他们走到前面享受鲜花和掌声,需要外归功。我们带领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探索,不仅是让每个孩子获得更好的成长,也是为了成就每位教师的成长与成功。

 

第一,言行一致,做永远胜于说。当我们希望教师创设出更好的课程服务学生成长时,首先要做到为教师的教育教学做好服务,校长要做好“首席服务官”。第二,不与教师争名利,远离教育以外的诱惑。“凭什么我做的,都成了他的了,闹了半天,我们都是在为他干!”如果组织中响起这样的声音,确实值得领导者反思。抢功型的领导,容易失去部属的信任和尊重,团队人心涣散,人浮于事。当教师发现自己的努力与付出会得到相应的肯定和回报时,自然愿意参与到学校的变革中。也就是说,只有教师成为学校事业发展的受益者,才可能真心实意地担负起推动学校发展的职责。第三,做简单的人,办纯粹的教育。两校合并,教师、干部队伍重组,成立之初,学校面临诸多挑战,尤其是在治理结构、课程、教学等诸多方面的变革产生的冲突,一旦处理不好,势必会影响学校的稳定与发展。通过“聚焦学生成长”这一纯粹而又高尚的教育实践,引导教师将时间、精力和智慧倾注在我们最核心的工作上,心无旁骛,一心办学,会让他们将注意力从两校合并后的茫然无措、胡思乱想中快速抽离,投入崭新的工作。拒绝复杂,走向简单,与孩子一起快乐成长。

 

只有归功于他人,才能赢得尊重和支持,舍就是得。

 


(全文请移步《中国教师》总第257期)

(刘艳萍 北京十一学校一分校校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